本文探討歐洲的興衰及啟示,全文4481字,需花費您二十五分鐘寶貴時間。
人類進入十四、五世紀以後,沉寂的歐洲突然榮光煥發,接手人類文明的火炬,引領人類進入近現代社會,歐洲也因此成為人類近現代文明的中心。
但歷史走到新世紀以後,歐洲中心論遇到越來越多的挑戰,賦加在歐洲身上的光環逐漸褪去,看到的是危機潛伏的歐洲,橫亙在歐洲腳下的是一個又一個陷阱。
歐洲最悲壯的神話,莫過於《諸神的黃昏》,諸神與巨人之間不斷升級的衝突、鬥爭,終於引發這兩大頂級勢力的終極對決。星辰從蒼穹中落下,時間不復存在,焦黑崩裂的大地搖搖晃晃沉入波濤洶湧的海底。
原來生機盎然的宇宙,觸目所及全是滔天巨浪,宇宙陷於死寂和永劫的黑暗。世界就此毀滅,等待下一個輪迴。
中國南宋時期的1215年,歐洲發生了一件歷史影響深遠的大事,英國的大封建領主、教士、騎士和城市市民聯合逼迫金雀花王朝國王約翰王籤署了《大憲章》。人類第一次試圖把權力關進位度的籠子。古老的希臘民主和羅馬共和在蟄伏上千年後,終於打通了時間通道,埋下歐洲嬗變的因子。
但是東方草原的蒙古人,在成吉思汗及子孫的率領下,東徵西戰,西抵地中海,南至波斯灣,統治亞歐大陸三千多萬平方公裡土地,實現了成吉思汗人生最大的樂趣——「把敵人斬盡殺絕,搶奪他們所有的財產,看著他們的親屬痛哭流淚,騎他們的馬,強姦他們的妻子和女兒。」
蒙古鐵蹄所及,搔亂歐洲清夢。成吉思汗及子孫,因其血統是蒙古族高貴的黃金家族,最終在亞歐大陸建立起四個疆域廣闊的金帳汗國,今天的俄羅斯作為其中之一的繼承國,顯示當年蒙古人西徵的深遠歷史影響。
十三、四世紀的歐洲像極了殖民時代的非洲,被瘟疫洗劫,被刀槍肆虐,弱小無助。蒙古人的「黃禍」讓其膽顫心驚,1347年蒙古軍攻打黑海港口城市卡法,又將瘟疫傳入歐洲。這場名叫黑死病的鼠疫席捲歐洲大陸,鼠疫所到之處,十室九空,繁華的都市沒有人聲,除了哀戚的哭泣。歐洲人口銳減1/3,2500萬人失去生命。
在黑死病爆發半個世紀後,大病初癒的歐洲人面臨新危機。一群離開唐朝北疆七百年的突厥人,在中亞異軍突起,1396年在尼科堡戰役中,一舉打敗了匈、法、德等國聯軍,佔領巴爾幹大部土地。其後經過半年世紀的拉鋸戰,突厥人攻下拜佔廷帝國首都君士坦丁堡,穆罕默德二世將君士坦丁堡改名為伊斯坦堡。
東羅馬帝國的消亡,奧斯曼土耳其帝國的興起,意味著歐洲與亞洲的的交往被隔絕。當時東方的文明領先西方,而文明首先體現在物質文明上。為了得到東方的陶瓷、茶葉、香料、絲綢,也因為反思在異族的殺戮、瘟疫的肆虐時,為什麼得不到上帝的垂憐?曾經試圖把權力關進位度的籠子的西方人,開始孕育一場巨大的變革。文藝復興、宗教改革、大航海運動、工業革命,將逐步改寫世界的版圖。
而中國,因為北方草原遊牧民族的一次次衝擊,宋朝君主立憲制和明朝資本主義兩次萌芽,都因為蒙古人、滿清人入主中原而胎死腹中,先進的文明被落後的蠻力控制,向前走隨時變成退步行,這是中國歷史深處的魔咒。西方的崛起伴隨著東方的衰落此消彼長,奠定了近代的世界大勢。
因為東西方的阻隔,本屬海洋文明的西方揭開大航海的序幕,西班牙、葡萄牙人第一次把地球基本面貌告訴人類,並且回報的是豐厚的殖民紅利,西班牙、葡萄牙一躍成為世界大國。中國的澳門今天還留下葡萄牙曾經輝煌的印記。
但發展的紅利被少數權貴階層壟斷時,一個國家的富強註定不能長久。誰也沒有想到,一個只有幾百萬人口的市民國家,竟然淘汰了強大的西班牙、葡萄牙,成為壟斷了海洋貿易的海上馬車夫,一躍成為世界大國。這就是荷蘭,那個鬱金香傳奇的國度。
市民國家的最大特質,意味著藏富於民,民眾能夠廣泛地分享發展紅利。這時,民眾的智慧就會被極大的激發,取代原來高利貸的現代商業銀行、眾籌模式的證券市場、分攤風險的現代保險等現代金融,首先被荷蘭人創造出來。
荷蘭人走出宗教貶低致富的桎梏,讓宗教改革的成果在荷蘭生根發芽,他們發揚古希臘海洋文明傳統,讓現代西方的雛形出現。所以誰也沒想到,一百年前日本的明治維新對西方的學習,是從荷蘭開始,進而形成日本一門獨特的顯學——蘭學。而中國臺灣在明朝時期,就已經被荷蘭控制,留下福爾摩沙的美麗島稱呼。
大國之大,還是需要一定的疆域和人口。從國家意義上講,荷蘭的悲哀就在於此。他們的威廉三世終於同時統治英國和荷蘭,成為荷蘭執政兼英國國王,促成了1688年的英國「光榮革命」,英國自此進入君主立憲制,其中的《權力法案》規定:國王未經議會同意不能停止任何法律的效力,不經議會同意不能徵收賦稅等。荷蘭的優點被英國充分吸收,自由的基因散播到英倫三島,現代商業制度內蘊的活力即將迸發,一個強大的日不落帝國開始崛起。
以歐洲大陸強國自居的法國從來不甘落後,但落後的君主制制約了他們的雄心壯志。直到英國光榮革命後101年,才爆發1789年大革命,走上了一條跌宕起伏的法國道路。
而在法國不斷稱雄歐洲大陸時,同樣由查理曼大帝另外兩個孫子建立的德意志和義大利還在分裂之中,所謂英雄人物就是在時代呼喚的時候,出現得恰逢其時,德國的俾斯麥,義大利的加富爾、馬志尼和加裡波第各自推進本國的統一進程。歐洲自此進入群雄並舉逐鹿全球的格局。世界成為歐洲人的世界,整個地球,要麼是歐洲的土地,要麼是歐洲的殖民地,歐洲中心論自此成為史實。
任何國家和地區的崛起,都會引發崛起歸因的探索熱情。英國歸因於君主立憲制,美國歸因於三權分立制,法國歸因於現代共和制,德國甚至歸因於自己的人種。
制度不過是文化的影子,國家的成敗最終還是要歸因於文化的優劣。歐洲的崛起歸因於自身的文明程度,他們把地球分為三大地區,文明地區,半文明地區和蒙昧地區。在蒙昧地區,被原住民控制的土地是無主荒地,所以對待「野蠻人」往往是歐洲人更野蠻,殖民戰爭的血腥瀰漫美洲、非洲的上空。
對待亞洲這半文明地區,歐洲人也就是半文明的樣子,他們會以軍事恐嚇,但不會用軍事直接佔有土地,而是用租借、收買的方式。但戰爭永遠是解決問題最有效的威懾手段。
當代有一個基於理論的理論:民主國家之間不會發生戰爭,發生戰爭的一定是在民主國家和非民主國家或非民主國家之間。但只要看看歐美的歷史,就會發現證偽的例子比比皆是。獨立近三十年的1812年,美國挑起與加拿大的戰爭,導致英國加拿大聯軍打進華盛頓,把總統府燒黑,後來用石灰刷白成為了白宮。
1982年,英國與阿根廷發生馬島戰爭。我們總不能說阿根廷不是民主國家吧。戰爭是解決衝突最有效的形式,而所有的衝突都是利益的衝突,只要有利益之爭就有可能爆發戰爭。戰爭的爆發與民主的有無沒有直接關係,特別到了攸關族群生死存亡的時候。
上個世紀末,美國的亨廷頓提出文明的衝突,預言即將到來的衝突不再是傳統的國家衝突,而是基督教文明、伊斯蘭教文明和儒家文明三種文明間的衝突。但探究文明衝突的背後,本質上依然是利益衝突,歐洲在自詡文明的背後,事實上是對世界落後地區長達數百年的殖民戰爭和掠奪,文明的偽善讓文明的邏輯無法自洽,這本身就是文明自身的衝突。
今天歐洲因為自身出生率低,不得不引進外來人口,但文明又讓其渲染成接納難民的義舉。但進入歐洲的穆斯林們因為信仰,他所得到的一切都歸功於真主,有信仰的人永遠不會被同化,所以超越文明無關利益的衝突是宗教衝突,這才是真正的異質文明的衝突。
這一場衝突,會不會引發歐洲的再一次「十字軍東徵」?歐洲諸國在衝突後會不會面臨諸神的黃昏?在絕大多數人的有生之年,將會看到這場謎底的揭曉,因為巨變已經拉開了序幕。
歐洲的衰落是必然的,在歐洲的光環褪去後,無法解決的深層次矛盾如同達摩克利斯之劍高懸在歐洲的上空,終將終結歐洲的輝煌,諸神的黃昏即將來臨。
正如金融巨鱷喬治·索羅斯演講所說:歐洲正處在一場「生存危機」之中。因為歐洲深層次的種族、宗教、人口危機,歸根到底就是一個問題:因為低生育率,傳統歐洲人在可見的時間裡,很快就會淪為歐洲的少數民族。當傳統歐洲的主體民族成為國家少數民族時,以種族為基礎形成的國家共同意識遭遇重大危機,原來多數人信仰的主體宗教也會被邊緣化,人類歷史上白種人的歐洲從此成為歷史,他們的文化和歷史也會改寫,歐洲的文明也將會因此衰落。
高度的文明是需要付出昂貴的代價的。從整個人類來講,高度文明的生活,意味著能源的快速消耗、資源的逐漸枯竭,地球無法承受人類的索取。從個體來講,為了維持較高的文明生活,一個家庭不能養育太多的孩子,多一個孩子多一份付出,多一份物質、金錢和時間的消耗,生活質量會因此大打折扣。
都說房價是最好的避孕藥,城市化是最有效的保險套。其實,高度文明生活的質量才是。多一個人,原來的房子就會擁擠,多一個人,原來的支出就會增加,多一個人,原來的閒暇就是家務。所以養不起孩子時就丁克,生了一個再不願生二胎。
現在的歐洲是不生孩子的歐洲。歐洲幾乎所有主要國家的領導人竟然都沒有孩子:德國總理默克爾夫人、英國剛退下來的前首相德蕾莎·梅伊、法國的小鮮肉總統馬克隆、義大利總理保羅·真蒂洛尼以至於現任歐盟委員會主席容克,瑞典總理斯蒂凡·洛夫文、荷蘭首相馬克·呂特、奧地利總理塞巴斯蒂安·庫爾茨、盧森堡首相格扎維埃·貝泰爾都沒有孩子。
還有本來作為父親的男人成為同性戀者,徹底與孩子無緣。冰島前總理約翰娜·西於爾扎多蒂、比利時前首相埃利奧·盧波和盧森堡首相格扎維埃·貝泰爾都是如此。在國際夫人外交史上,夫人外交不再是女性的專利。
據BBC中文網報導,2003-2013年間,英國的獨子家庭數量十年增加了12%,達到46%。中國政府曾經費盡心血推進的計劃生育,在英國事實上已經逐步實現。
21世紀早期最重要的事實是,除美國以外幾乎所有發達國家都迅速老齡化,美國很快就會發現他的夥伴們都將要老死。維持人口穩定所需要的生育率是2.1,現在美國是2.1,加拿大1.48,歐盟是1.38,日本1.32。
德國政府公布的一份報告顯示, 德國人口下降趨勢已無法停止,而且嚴重到不能逆轉。到2050年她將變成一個非日耳曼主體民族國家。若干國家的歷史證明,如果沒有主體民族作為一個國家的定海神針,所謂的民主將會被票選塗改,國家的動蕩將是必然。
人類文明,如果連人都沒有了,還談什麼人類文明。人類走到今天有很多的幸運,就像宇宙只要改變一個微小的參數,宇宙就不是今天的宇宙,一個文明只要改變其中的一些因子,文明就不會誕生延續。未來的歐洲,誰也沒有想到,歐洲的終結竟然是因為歐洲人後繼無人!諸神的黃昏竟然是無人的黃昏。
人才是第一位的。人,才是第一位的。從1982年計劃生育作為國策起,中國主體民族生育受到嚴格限制,到2010年全國人口普查,只用了二十八年,主體民族人口佔比下降了六個百分點。特別在邊疆局部地區,因為只有主體民族生育受到打壓,原來形成的「大雜居小聚居」均勢被打破,導致出現社會穩定問題。
中國的人口紅利支撐起四十年的騰飛,繼續放開生育政策,減輕人們生存壓力,讓生兒育女成為幸福的事情,將是延續大國夢想的必然選擇。在諸神的黃昏裡我們聽到了喪鐘鳴響,不要問喪鐘為誰而鳴,所有聽見的人都需要沉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