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葉問》的系列電影風靡各大影院以來,葉問的形象以及他的傳奇經歷深入人心,在廣大影迷中引起了不小的轟動,葉問的名字也逐漸被觀眾所熟知。
(葉問劇照)
那麼,歷史上葉問,其功夫的真實實力,究竟如何呢?
我們先來看兩個真實的故事。
1910年,在佛山舉行的「秋色」遊行盛會上,葉問攜表妹一同參加,途中偶遇一個當地軍閥的排長。這個排長垂涎於葉問表妹的美色,幾次三番出言無狀。葉問為息事寧人,拉著表妹避開了排長的糾纏。
但似乎冤家路窄,在人山人海的遊行隊伍中,葉問兩人又和這位囂張跋扈的排長相遇了。他似乎覺得葉問兩人好欺負,公然命令手下的人將他們圍了起來,對葉問表妹動手動腳。
忍無可忍的葉問被迫出手,用詠春拳教訓對方,三下五除二就將對方6人打趴在地。惱羞成怒的排長從地上爬起來,掏出手槍頂住了葉問的腦袋。眼看一場流血事件在所難免。
只見葉問突然間出手,以極快的速度抓住了排長的手槍,將大拇指壓在了槍膛上。排長使出了吃奶的力氣,竭力想把槍奪回,但手槍仿佛在葉問的手裡生了根一樣,紋絲不動。
而後,葉問運足力氣,生生地將排長的手槍輪芯壓彎,使其無法發射出子彈。排長知道遇到了高人,只好灰溜溜地領著一幫鼻青臉腫的手下逃走了。
(葉問劇照)
抗日戰爭勝利後,葉問進入當地政府部門任職,主要擔負追捕盜賊劫匪等工作。在佛山沙坊劫案發生後,葉問快速偵破了此案,並在昇平路昇平戲院內徒手生擒兩名持刀劫匪,轟動一時。
後來,葉問升任廣州市南區巡邏隊長,在帶領部下跟蹤一夥逃犯時,手下隊員想見識葉問的功夫,問他能否徒手抓住逃犯。葉問將手中的武器悉數交給同事後,悄悄靠近逃犯,在對方毫無反應的情況下,就將其抓獲歸案。
葉問即便到了70歲高齡時,其功力依然雄風猶在。
有一天,葉問外出散步時,遇到了幾名持刀劫匪。他們看到葉問身材矮小,瘦削無力,便上前搶劫。只見葉問抬腿迅疾踢出幾腳,然後再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勢連發數拳,將幾個劫匪幹淨利落地撂倒在地。持刀的劫匪,更是被葉問一腳踢出數丈開外。
最能證明葉問武功高強的,自然是他的徒弟李小龍。李小龍在隨葉問學成詠春拳後,成為了聞名世界的武打巨星。即便是他後來獨創了截拳道,但其核心招術仍然來源於詠春拳。特別是截拳道快如閃電的出手方式,也是和詠春拳一脈相承的。
(武打巨星李小龍)
那麼,葉問取得了如此高的武功成就,他又有著怎樣的學武經歷呢?
1893年,葉問出生於廣州佛山的一個望族之家,家境十分殷實,據說他家的房產加起來能抵上幾條街。小時候的葉問接受的都是嚴格的儒家思想教育,父親希望他勤奮讀書,將來能考取功名,繼續讓葉家揚眉吐氣。
但葉問從小對讀書就不上心,他最感興趣的事莫過於舞槍弄棒。因此,在葉問7歲那年,父親將他送到離家不遠的武館,拜陳華順為師學習詠春拳。
陳華順的師傅是號稱「南海拳王」的梁贊,梁贊是有歷史記載的詠春拳傳人。一套詠春拳耍得神出鬼沒,出拳快速且防守緊密,注重剛柔並濟,以柔克剛,可以在最短的時間內,以最小的力量發揮出最好的攻擊效果。
梁贊有兩個傳人,其一是陳華順,其二是他的兒子梁璧。兩人都盡得梁贊真傳。葉問作為陳華順的關門弟子,受到了陳華順的特別關照,詠春拳基礎扎得異常牢實。不過遺憾的是,葉問只跟隨了陳華順短短3年,陳華順就因病去世了。
(葉問劇照)
1908年,葉問來到香港求學,經常幫助同學抱打不平,對付欺負中國學生的外國人,逐漸有了一些名氣。一位同樣來自佛山的同學將葉問的事跡講給了他的世伯聽,這位世伯頓時心生疑慮,這些招數似乎出自詠春拳、於是他決定會一會葉問,邀請他到家切磋。
年輕好勝的葉問準時赴約,在雙方拉開架勢比試的過程中,葉文發現他根本沒法靠近這位世伯,甚至他的拳法套路完全被對方猜到,他能在頃刻間就將葉問的招式化於無形。不過,對方好像也並無傷他之意,只是點到為止。
經過這一比試,葉問才知道,這位世伯原來就是師叔梁壁。
梁壁也非常欣賞葉問,又把葉問納入門下,細心教授詠春拳。就這樣,葉問機緣巧合地與師叔梁碧相識,從此開始一邊讀書,一邊跟他學習詠春拳,直到1913年離開香港。
1949年,葉問再次離開佛山來到香港,開始開館收徒。隨著葉問的名頭越來越響,他的學徒也越來越多,武館也越開越多。也就在這段時期,葉問將詠春拳普及開來,為詠春拳的發展做出了巨大貢獻。
也就在這時候,李小龍找上門來,拜入葉問門下,並最終成為了一代武打巨星。
1972年12月,詠春派一代宗師葉問在香港病逝,享年79歲。
(參考資料:《一代宗師葉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