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16日,浙江省教育考試院發布了2020年浙江省普通高校保送生擬錄取名單。
今年,共有138名浙江學霸被清華北大等重點大學鎖定。分城市來看,杭州有126名學生獲得保送資格,寧波有5人,溫州3人,紹興3人,金華1人。
其中,來自金華一中的洪力舟保送北京大學。
據了解,每年保送這些重點大學的學生主要有兩類:外國語學校推薦保送生和國際五項學科奧林匹克競賽國家集訓隊員。
附:2020年浙江省普通高校保送生擬錄取名單
金華一中的學霸洪力舟同學
憑什麼能夠保送進北京大學?
2019年12日4日,第33屆中國化學奧林匹克競賽決賽結果揭曉。金華一中高三學生洪力舟榮獲金牌並有望入選化學奧賽國家集訓隊,被保送北京大學元培學院。
奧賽金牌怎麼來
2019年12月,全國高中奧林匹克化學決賽在河南鄭州舉行,這是中學階段最高級別的化學學科競賽,參賽選手300多人,來自各省的化學省隊。浙江省隊有15人,其中杭州地區11人、寧波1人、溫州2人、金華1人。洪力舟的競賽教練邵理昌老師介紹,最後浙江隊獲得了10金5銀的好成績。洪力舟的名次比較靠前,與北京大學籤了保送協議,打算入讀元培學院。
競賽分為理論和實驗兩部分,分兩天進行。理論部分考4小時,實驗部分考4.5個小時,加上等候、進場等各個環節,忙乎了兩整天,非常累。「理論考試結束,看到洪力舟從考場出來,臉色有些凝重,我就知道遇到困難了,但他很快調整好自己的狀態,在第二天的實驗環節發揮出色。」邵老師說,理論考試大家的成績比較平均,實驗比賽成績差距很大,100分的題目,60分以上的不多,洪力舟得了75分,在浙江排第三,浙江最高是80分。這樣一來,他的總分排名前進了很多。
實驗考試為什麼成績都不高?因為考題比較靈活,實驗的部分內容甚至需要自己設計,這需要參賽選手基本功紮實,還要頭腦靈活,心態好。
邵老師介紹,洪力舟在2018年就獲得了全國聯賽一等獎,但未能進省隊,2019年聯賽中又獲一等獎並穩進了省隊。「這孩子學習特別踏實,自主性很強,很自律。」邵老師介紹,在他多年指導競賽的學生中,洪力舟有兩個特點非常突出,一是筆記做得特別細,很清晰;二是平時做題不算多,但能把題目想深悟透。
在洪力舟眼裡,這次全國決賽考了很多沒學過的東西,用他的話說是「畫面陌生、風格詭異」,稍微有點吃虧,但競賽本身就是難的,他從中覺悟的道理是:越是難的、大型的比賽,越是要準備充分,決不能局限於考綱。
玩和思考都很重要
洪力舟從金師附小、金外、金一中一路讀上來,小學和初中最突出的科目其實是數學,奧數比賽總能拿全市前幾名。考入金華一中領軍班後,他被邵老師化學課的魅力吸引,參加了化學競賽組。這個團隊很有凝聚力,儘管高中幾乎沒有周末和假期,但同學一起結伴出去集訓、在學校裡一起做題,都特別有意思,「大家關係很鐵,都成了哥們兒。」
他在課堂上學習挺認真,覺得量差不多了,就給自己安排玩的項目,最喜歡打籃球,有時候踢足球,或者看球賽,偶爾會玩一下遊戲。「玩是必須的,怎麼能缺少玩呢?」個子高高的洪力舟說。
「我一直比較反對過度刷題,集訓的時候教授們也都這麼說。」洪力舟覺得,如果不愛動腦筋,刷題太多會把人刷傻。在考試比較多的情況下,他從來不是簡單地接受測試,而是自己分析一下每一次考試是否重要,自認為重要的就認真去準備,哪怕是小考。考前5分鐘,他一定會停下所有的事情,專心考試,這次考試的試卷會好好分析,總結要點。「時間太有限了,必須把效率提到最高。」
競賽要讀的書太多了,做的題也不少,很多同學有錯題本什麼的,他也有,不過,他很「偷懶」。「競賽卷子分為試題卷、答題卷、答案三部分,我就把最好的試題卷留下來,訂在一起,上面用紅綠藍等各色筆註明做錯過的題目的解題思路和要點,考前半小時翻看一下,保證做錯過的題目不會再錯,省下了抄題時間。」洪力舟說,他學習時會在腦海中給自己出題,揣摩出題人會怎樣測試學生掌握情況,這樣一來,效率就提高了。
省下的時間,就是要拿來玩。他說,高中生生活比較有規律,但規律的生活容易讓人不會思考,他對此保持著幾分警惕,時常提醒自己:保持獨立思考的習慣。
四塊金牌和競賽長效
這是邵理昌老師指導的學生拿到的第四塊金牌。2008年,學生呂東青獲得金牌,上了清華大學;2010年,學生周聞宇在高二就獲得金牌;2011年,周聞宇再獲金牌並進國家集訓隊,保送北京大學;2014年學生徐一航獲得銀牌,上了清華大學;2019年是洪力舟,獲金牌,保送北京大學。
學科競賽的競爭越來越激烈,最終獲得這麼好成績的確實是少數人,但邵老師認為,參加競賽的好處很多,不能太功利,即使最終沒有達到最理想的成績,經過這個學習過程,學生的學習能力提升很多,培養了自主學習的方法和習慣,培養了專注、堅毅的品質,都是很寶貴的。競賽的過程也是認識自我的過程。「學有餘力的情況下,我很鼓勵優秀學生參加學科競賽。競賽有很好的長期效果,不知道未來什麼時候,就派上了用場。」
邵老師說,他從2005年開始帶競賽,覺得自己也在陪著學生一起成長。
來源:杭州網、金華新聞客戶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