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歐陽奮強執導,郭廣平、何政軍、傅淼等主演的31集電視劇《一諾無悔》,4月3日起在央視一套黃金時段播出。該劇以扶貧幹部廖俊波在福建省南平市政和縣擔任縣委書記的工作經歷為創作背景,將他攻城拔寨、啃硬骨頭的真實事跡呈現於螢屏,展現了忠誠、乾淨、擔當的優秀共產黨員形象,詮釋了履職盡責、克己奉公、清正廉潔的「廖俊波精神」。
廖俊波英年早逝,離開我們只有3年多時間。他生前在主政政和縣期間,帶領當地幹部群眾撲下身子、苦幹實幹,辦好一件件實事,幫助貧困群眾脫貧致富,讓原本經濟處在「省尾」的政和縣成為全省經濟發展「十佳縣」。去世後,先後被中共中央追授「全國優秀共產黨員」稱號,被中宣部追授「時代楷模」榮譽稱號……這些事跡,我們曾通過新聞報導得知,如今又通過《一諾無悔》這部電視劇,更加詳細、全面、客觀地了解與領略,倍覺親切,也倍受鼓舞。
社會需要英雄,時代需要楷模。影視創作的一大任務,就是要聚焦各類英雄、楷模人物,將他們的光輝形象、先進事跡等精準呈現出來,既對他們自身進行必要的宣傳,也為全社會、尤其是基層幹部樹立榜樣,傳遞濃濃正能量。這些年來,此類影視作品層出不窮,遠的如《焦裕祿》《孔繁森》《任長霞》等,近的如《楊善洲》《吳仁寶》《黃大年》等,每每都感動了無數觀眾,產生了良好反響。而《一諾無悔》,無疑又是一部禮讚時代楷模的好劇。
《一諾無悔》採用近乎白描的手法,將廖俊波到政和縣擔任一把手後的點點滴滴生動展現出來,為我們呈現了一個不一樣的縣委書記、改革家形象。我們看到,與別的領導者「新官上任三把火,大刀闊斧搞改革」不同,廖俊波到任後並沒有做太多的表面文章,甚至連初次見面會也只開到一半便因停電而終止了,更多的則是在基層搞調研、摸情況,幫群眾解決實際問題。正如周圍人所言,「廖書記不是在基層,就是在去基層的路上。」正是在這種紮根基層,服務群眾的意識指引下,廖俊波幫縣屬各鄉鎮解決了一個又一個難題,落實了一件又一件惠民實事,也贏得了一批又一批群眾的認可。在基層,甚至連清理垃圾、組織美食大賽、搶救中毒學生、接待投資客商等,他都親力親為,不但沒有一點領導架子,還常幫忙出謀劃策,起到了主心骨作用,成為群眾及基層幹部的貼心人和堅強後盾。
電影《吳仁寶》中,吳仁寶曾說過一句話:「我聽了老百姓的話,老百姓肯定會聽我的話。」這看上去是講官民之間互相尊重、互相「聽話」,實際上是說,只要能求得群眾的信任和支持,什麼工作都好幹,什麼工作也都能幹好。而在《一諾無悔》中,廖俊波也在踐行著同樣的道理,他對群眾以誠相待,有求必應,從不擺官架子,更不以任何藉口迴避矛盾,不僅贏得了群眾的信任和支持,有時候群眾還會倒過來幫助他解決工作中遇到的難題。比如村婦池小妹,因房屋被惡人強制收購,到縣裡找廖俊波告狀,廖俊波不但自費招待她吃飯、住宿,第二天還讓董縣長送她回家並幫她解決了問題。結果在後來的遷墳工作中,面對僵局,正在廖俊波他們一籌莫展之際,池小妹暗中向廖俊波兜底,只要做通陳大叔一個人的工作,其它村民們都會跟著同意遷墳的。廖俊波試著去做,以情感動陳大叔,還真順利完成了遷墳工作。這就是以心換心的意義及作用,可以說被廖俊波悄無聲息地發揮了,也收到了潛移默化、潤物無聲的效果。
火車跑得快,全憑車頭帶。政和縣之所以能後來居上,發生翻天覆地變化,由窮縣、落後縣變成富縣和省級經濟發展「十佳縣」,全靠廖俊波這樣一位英明的領導及其團結帶領下的領導班子。我們看到,在廖俊波的努力及感染下,政和縣的官場作風得到很大轉變,不幹事的肯幹事了,想辭職的不辭職了,班子之間不但精誠團結,而且相互支持,同謀共振,戰鬥力超強。比如董縣長、丁副書記等人,都在廖俊波的感召下拼命工作,勇於擔當,成為廖俊波的好幫手,也成為當地政壇的好幹部、好領導。如果說廖俊波到任後為政和縣打開了一個新局面,不如說他為政和縣帶出了一支肯幹事、能幹事的幹部隊伍。
託爾斯泰說過,「人生的價值,並不是用時間,而是用深度去衡量的。」因公殉職的廖俊波雖然年僅49歲,卻用「深度」彰顯了生命的價值,活出了意義,活出了光彩,成為當代優秀共產黨員的傑出代表。「一切為了政和的光榮與夢想!」這是廖俊波在任政和縣委書記時提出的口號,多年來一直迴響在政和縣的山山水水之間,如今又將隨著《一諾無悔》這部電視劇的熱播,飄進更多人的耳膜、內心,激勵著更多基層幹部在脫貧攻堅、全面建成小康社會道路上做出更大努力、更大貢獻。(萬闋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