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60年 十三世紀 西藏繪畫
棉地 礦物顏料 尺寸:52.40 x 43.20 cm
美國克利夫蘭藝術博物館收藏
這是一幅極為稀有的七百五十多年前的藏傳佛教唐卡;佛教在第七世紀傳入西藏後,在第九世紀和第十世紀的西藏滅佛運動中佛教遭到了毀滅性的破壞,十世紀末十一世紀初開始,佛教在西藏西部逐漸復興。十一世紀印度阿底峽尊者入藏後,佛教之盛達到顛峰。因此,現存世的唐卡最早的是從第十一和第十二世紀開始,所謂的「第二次傳播的時期,」事實上很少有第十一世紀或十二世紀的繪畫能夠留存至今。據傳目前存世的11至13世紀唐卡僅存幾十幅,分布在世界各博物館內。這幅1260年所繪唐卡是極為珍貴的。
主尊綠度母安住在華麗的七層宮殿內,全身呈淡綠色,是喇嘛教的事業部之色,亦即不空成就佛之身色。一面二臂,面容姣好,二八妙齡,身材纖細,美貌絕倫。頭戴五葉寶冠,袒上身,身佩各種瓔珞珠寶,下身重裙,其形象華貴美麗,典雅莊嚴。右手持烏巴拉花(藍蓮花),向外置於膝前,掌心向外,作施願印。左手亦拈支盛開著的烏巴拉花(藍蓮花),置於胸前作三寶印,左右手各拈的兩朵蓮花,都延伸至度母的肩位。在莖的頂端,各有一果實、一盛開之花及一未開之花蕾。華麗的法座靠背是由六種不同的裝飾物「六飾品」構成,
綠度母以救人脫離災難著稱。所以她又稱為救八難度母;八難即:獅難、象難、火難、蛇難、水難、牢獄難、賊難、非人難,救八難的職責為綠度母所獨有。垂直安裝在綠度母二側的柱子上描繪了綠度母救八難的場景,左側上至下依次為(1)水難,(2)獅難,(3)火難,(4)蛇難。右側柱子上依次向下為(5)象難,(6)賊難,(7)牢獄難(8)非人難。
華麗的法座二側對稱,是由六種不同的裝飾物「六飾品」構成。這樣的法座稱為「六舁座」,意思是「六物支撐的寶座」。靠背上六種不同的裝飾代表「六度」等多種含義。
主尊綠度母安住在華麗的七層宮殿內,全身呈淡綠色,是喇嘛教的事業部之色,亦即不空成就佛之身色。一面二臂,面容姣好,二八妙齡,身材纖細,美貌絕倫。頭戴五葉寶冠,袒上身,身佩各種瓔珞珠寶,下身重裙,其形象華貴美麗,慈祥莊嚴。
垂直安裝在綠度母二側的柱子上描繪了綠度母救八難的場景,左側上至下依次為(1)水難,(2)獅難,(3)火難,(4)蛇難。
右側柱子從上依次向下為(5)象難,(6)賊難,(7)牢獄難(8)非人難。
在頂部三佛塔下方有一佛龕,內安住的是身綠色,著紅衣的不空成就佛。
來源:慧日佛藝
歡迎掃描下圖二維碼加關注,了解、欣賞更多藝術大師的作品和藝術歷史!
心和美術園微信號:xinhearts
締造美麗之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