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方基金史博:偉大投資往往站在市場對立面

2020-12-23 新浪財經

來源:券商中國

投資小紅書——第06期

作為南方基金2000億權益資產的核心決策者,史博可能是中國最具代表性的明星基金經理之一。

在學而優則仕、學而優則「私」的中國公募基金行業,史博雖已是南方基金副總經理、首席投資官(權益),但他始終沒有放下基金經理的情懷。這位擁有22年的投研背景、近16年基金經理實戰經驗的老江湖,仍矢志不忘的奮鬥在投資一線,由史博管理的多隻基金,以穩健的收益率和精準的個股捕捉,持續吸引資金的關注。

多隻個股捕捉的經典案例折射出,定力和眼光是史博區別於基金業其他選手的最大特點。不同的基金經理即便在五倍、十倍牛股的開始,同期重倉買入,但最終的收益率也將千差萬別。

史博認為,任何人都不要輕易地沾沾自喜於短期波段上的成功,許多優秀的上市公司最終可能有五倍、十倍甚至百倍收益,但其中都伴隨著巨大的煎熬。如果得意於取得30%、50%的波段收益,可能會錯過三五倍的長期收益。聰明的投資者不僅能夠忍耐因風格切換帶來的股價滯漲或調整,也要善於在上市公司短期業績不佳時,發現其潛在的向好態勢。

在2020年A股市場行情漸入複雜的階段,如何在信息繁亂的市場中適應市場而不被市場左右?如何在市場錯殺甚至套牢時忍受孤獨的煎熬?如何在跌宕起伏的A股行情中看清未來的方向?券商中國記者就此專訪南方基金副總經理、首席投資官(權益) 史博,整理十二問十二答的核心觀點以饗讀者。

單純追求股票彈性難有持續性

券商中國記者:今年的市場各種機會都有,不同的配置策略,彈性也不一樣,您對持倉的彈性怎麼看?會在這波市場裡面追求彈性嗎?

史博:做投資不會單純追求彈性。彈性的字面意思是市場好的時候向上漲得多,市場差的時候向下也會跌得多。追求彈性,是揣摩市場其他投資者的短期偏好,博弈成分較濃。

追求彈性也隱含了一個前提,就是投資者可以預測市場,預測板塊股價走勢,否則在市場向下時追求彈性,是放大虧損。篤定市場單邊上漲,通過追求彈性來追求好的投資業績並不現實。更何況,市場節奏不斷變換,過去彈性大的股票,不見得未來彈性依舊。

我更傾向於尋找價格合理甚至大幅低估、尋找基本面趨勢的拐點和持續性,這些是能真正帶來超額收益的因子。這些因子有望穿越牛熊,產生持續的超額收益。超額收益是所有投資人應該極力追求的,是創造長期業績的法寶。

券商中國記者:關注一家上市公司,您最看重的有幾點?有瑕疵但股價便宜的公司,和市場公認較好但比較貴的公司,您在投資上怎麼取捨?

史博:關注一家公司,主要關注行業格局、公司質地、公司治理結構、社會責任以及估值高低。行業格局和公司質地好,而價格合理甚至是低估的,是好的投資標的。

現實中往往不能兩全其美,如果好公司較貴,或者便宜公司略有瑕疵,都會影響預期收益率。在個股選擇上,並不存在非此即彼的清晰界限,最終還是回歸到預期收益率的比較。需要承認,這個比較不是精確的科學,有主觀的藝術成分。在組合構建上,優先考慮質優價低的公司,其次在質優和價低之間略做平衡,有助於降低組合的波動性,適應不同的市場風格。過於重視估值又貴、市場評價又高的公司,容易被市場牽著鼻子走。

券商中國記者:您的基金持倉相對比較分散,有幾隻基金的十大股票持倉低於60%,這樣的持倉策略會不會在趨勢性行情裡面吃虧?

史博:很難有一種組合策略可以在不同市場行情都佔據優勢。如果使用集中持倉策略,若市場環境恰好契合持倉,那麼組合的彈性會很強;反之則會面臨較大的壓力。

顯然市場環境是複雜多變的,因此集中持倉幾乎一定意味著組合的波動性較大。個人認為主動管理除了獲取長期回報以外,控制中短期的極端風險同等重要。集中持倉有助於階段性獲取極致的業績表現,但分散持倉有助於平衡長期收益和短期波動。

如何在深套時不被洗出去?

券商中國記者:什麼樣的公司您才會下重手,比如買七八個點以上的,下重手的公司通常是基於巨大的股價空間,還是基於比較相對確定的收益?

史博:能夠下重手的公司,肯定會同時考慮賠率(股價空間)和勝率(確定性)。不過個人認為,在主動權益投資中,賠率比勝率的吸引力更大一些。因為拉長時間看,選擇質地優秀的公司,勝率站在長期投資者一方。找到有吸引力的賠率往往需要對行業有非常深刻的認識,或者是經歷足夠的歷練之後對常識有堅定的信仰,這些洞見可能帶來偉大的投資機會。短期勝率不可測,長期而言,優質資產的勝率又幾乎是確定的。當然,雖然股價空間更重要,也不能不考慮收益兌現的可能性。專業投資者要敢於承擔風險,但不能盲目承擔風險。

券商中國記者:很多人可能都會買股票,但是不知道什麼時候賣,在選擇賣出兌現的時候,一般會考慮到哪些因素?一隻重倉股通常會持有多久?

史博:股票的時間價值意味著其長期趨勢是向上的。因此賣出行為可以認為是一個逆向交易,而逆向交易都是困難的。

逆向交易的觸發主要有兩種可能性:(1)有非常高的安全邊際;(2)完美契合自己的投資邏輯。這兩個條件用到股票賣出上來,要麼就是股價嚴重高估(或者是有更好的替代標的),要麼是自己買入的投資邏輯已經完美兌現。這是單純從個股角度考慮賣出。除此之外,基金經理進行組合管理是會從組合特徵、整體風險與預期收益等角度來決定個股配置方向和比例。因此,基金經理在調整組合特徵時也會有賣出行為,這時的賣出決策不是簡單對個股進行判斷。

券商中國記者:注意到您在2017年三季度重倉買入一隻半導體股票,起起伏伏波動很大,很多基金經理受不了就提前割肉,或只賺了一點波段收益就及時走人了,為什麼您能拿到2019年三季度賺了好幾倍?像這樣的股票,被股價套住的時候有沒有壓力?

史博:先說壓力,如果說股價套住投資經理都沒有壓力的話,大概率是假話,否則投資經理就不會是公認壓力山大的職業了。但回顧之前的投資經歷,反而是壓力帶來了更多的收穫和成長。前面我們談到了賠率問題(股價空間),投資經理髮掘出賠率大的投資機會,意味著投資經理認為市場大眾對這個公司的認知有巨大的偏差。

因此偉大的投資機會,往往都意味著需要階段性站在市場的對立面,這種情況下被套是常態。作為專業投資者,有時候要有主動被套的勇氣。因為當我們對自己的觀點有信心時,要敢於逆勢而動、逆流而上,這是超額利潤的重要來源。能扛住被套的壓力,需要在反覆拷打自己的投資邏輯之後,還能對相關產業和公司有堅定信仰。我想這大概就是你說的這個投資案例的過程。

傳統和新興的機會各在哪裡?

券商中國記者:現在很多人都關注新興行業,而傳統行業愈受冷落。您是怎麼看待傳統行業,有什麼機會和邏輯嗎?

史博:傳統行業的投資機會主要有兩種。第一種機會是周期性視角,過去投資者對傳統行業的未來極度悲觀,於是在股票的估值水平上給與了非常極端的定價。隨著經濟修復和市場轉暖,悲觀預期會被扭轉,部分公司的盈利也會得到改善,因此傳統行業會有補漲和修復的投資機會。

第二種是,部分優秀的傳統行業公司在行業面臨困境時,通過產業鏈整合、成本控制和市場份額提升等途徑,讓自身實現超越行業的增長。這些公司在過去行業景氣度不高時受到的關注較少,伴隨經濟修復下行業景氣度回升,同時疫情後全球產業鏈的重塑,該類公司將會迎來價值的重估。

我們會更看重第二種類型的投資機會。

券商中國記者:最近很多基金經理都配置了港股倉位,有不少都接近40%,您也配了港股,但倉位都低於20%,是有意控制嗎?您是怎麼看待港股策略的,港股的主要機會在哪裡?

史博:過去兩年,港股在微觀層面發生了巨大的變化。一個是上市標的層面,越來越多的內地新經濟公司在港股上市,或者是從美國回歸港股;另一方面是南下資金大規模進入港股市場,今年南下資金淨流入4600億,而北向的淨流入只有1200億。

港股的投資機會主要集中在兩個方面:一個是內地的優質新經濟公司,以消費和科技為主;另一方面是極低估值的藍籌股,分紅回報達到4%以上。前者是我們會重點關注的領域,後者可能一些長期的配置型資金會更有興趣。我不會刻意控制港股的倉位,取決於是否找到足夠有吸引力的投資標的。

券商中國記者:您在幾年前曾經說過,只是在商業模式上進行創新的不是典型的科技公司,技術創新的才是硬核科技。您現在是怎麼看待這兩種類型的科技公司的?在投資策略上有什麼傾向?

史博:現在仍然堅持之前的觀點,就是我們不能只做商業模式的創新,我們需要硬體製造上、核心技術上有所突破。在投資策略上我也是更傾向於硬核科技的公司,因為研發投入、科技投入本質上是塑造自己的護城河和競爭優勢,我們希望看到的是這些競爭優勢不斷提升的公司,看到他的競爭優勢能落實到財務報表上,能看到企業治理、企業股權文化非常優秀,這樣的企業自然會進入機構投資者的投資範圍之內。

真正的硬核科技也需要不斷檢測、檢查,跟蹤行業趨勢,通過上下遊行業專家的訪談,了解公司的競爭優勢。相反,對於一些喜歡蹭熱度、跟風的公司,我們要保持警惕。

回報率決定高估值股票是否調出

券商中國記者:市場調整的時候,如何控制組合的回撤?是靠減倉還是靠組合本身的平衡?

史博:大部分的市場調整風險很難事前預測,只有整體估值極度偏高而基本面趨勢又非常不利時,才能大概率感知回撤風險,因此,平時注重調結構,多通過減倉估值透支的標的,加倉預期回報率更高的標的來實現控制回撤的目的。

但是在估值嚴重高估泡沫化的階段,無論是整體市場,還是結構性的行業,都應該堅決予以低配、降倉,歷史已經無數次證明了「樹高可及天」,「這次不一樣,值得泡沫化估值」都會被市場無情的予以糾正。

券商中國記者:最近A股的軍工股被市場關注的比較多,但軍工股的特點是不太透明,似乎也不太適合調研?而且軍工股下遊客戶比較單一,比較依賴大客戶,您是怎麼看待軍工股的投資的?

史博:軍工股的投資可以自上而下思考多一些,然後自下而上部分驗證。比如新聞上就能看到一些新型裝備的實驗和建造,如此,相關產業的研製和配套也就是自然的趨勢了,以此為線索,再去探討相關裝備公司的投資就是有的放矢。

從行業層面看,我們的軍工行業明顯需要自主研發,需要跟上全球先進對手,甚至需要局部實現領先,這是今年該行業投資景氣的較大催化劑。最後,從上市公司的訂單數據中,也可以研判軍工行業的景氣度。

券商中國記者:今年市場大漲,許多股票都被買上去了,下一階段的市場收益會來自哪裡?是什麼樣的邏輯?另外,好股票、好公司如果短期漲多了,會在年底調出去或兌現一些嗎?

史博:再好的公司也應有合理的價格,如果估值太高的確會降低其未來的投資收益率。我會根據潛在回報率來決定是否減持或調出部分好股票好公司,而不僅僅根據漲得很多,或者表面估值很貴就輕易調出,如果公司前程遠大,值得很高的估值,尚未透支其潛在回報率,則仍會堅定持有。

未來的行情會擴散,部分高估值的公司會證偽基本面趨勢,市場給的高估值可能是不合理的,則它們會面臨戴維斯雙殺的巨大壓力。

另外,部分短期看起來有些瑕疵或者市場空間看起來並不大,但實際景氣持續不斷,開始兌現為紮實業績的公司,可能會得到市場的重新認識和認可,估值略有提升而業績又能保持小幅增長,則潛在回報率也會很有吸引力。

相關焦點

  • 名字即品牌:南方基金史博
    史博的公募從業經驗有近13年,2004年便做基金經理的他,如今在管5隻基金,累計管理規模99.73億元,沒到百億。 這可能和史博最具代表性的產品,南方績優成長混合A自2011年以來業績並不是很拔尖,有很大的關係。
  • 南方基金史博:關注三大領域投資機會
    展望全年市場,南方基金副總經理兼首席投資官(權益)史博認為,全年市場震蕩偏樂觀,其中企業盈利將成為行情的核心驅動因素,更看好周期、科技、消費三大領域投資機會。企業盈利是核心站在目前點位,談到2020年的宏觀環境和市場機會時,史博表示:「我們對2020年市場的整體判斷是震蕩偏樂觀,但市場表現的核心驅動因素與2019年會有所不同。」
  • 南方基金史博:以客戶為中心的長期價值創造者
    史博表示,南方基金非常重視權益投資團隊的發展,甄選合適的優秀人才,不做人員編制的限制。同時,核心基金經理還有機會參與員工持股方案,與公司共同成長。「公司預留了一部分股權,未來成長起來的基金經理也有機會參與到員工持股方案中。」風格:百花齊放 在市場變化中再平衡敬畏市場,尊重變化,這是一支優秀團隊實現成功的不二法則。
  • 南方基金史博:新冠疫情加強了驅動股市上漲因素
    近日,在《亞洲投資者》聯合南方基金共同舉辦的中國證券圓桌會議上,南方基金副總經理兼首席投資官(權益) 史博就中國的股票市場以及中國股票市場為投資者提供的機會和投資者把握這些機會的方式等問題發表演講,史博堅定認為新冠疫情催生驅動股市上漲因素,未來國內醫療保健行業前景非常廣闊。
  • 南方基金史博:農業板塊有兩大投資機會
    原標題:南方基金史博:農業板塊有兩大投資機會
  • 南方基金史博:重視企業盈利質量 關注醫藥消費與製造業升級投資機遇
    中證網訊(記者 張煥昀)近日,南方基金副總經理兼首席投資官(權益)史博在接受中國證券報記者採訪時指出,疫情更多是對於盈利結構產生深刻影響,當前更關注自下而上甄選行業與個股投資,同時格外重視企業盈利質量。展望後市,史博看好醫藥消費與製造業升級帶來的投資機會。
  • 南方基金史博:優質龍頭股已成為全球投資者的避險資產
    原標題:南方基金史博:優質龍頭股已成為全球投資者的避險資產 摘要 【南方基金史博:優質龍頭股已成為全球投資者的避險資產】金牛獎得主、南方基金副總經理兼首席投資官
  • 南方基金史博:逆周期調節政策是「兩會」重要看點,對資本市場影響深
    來源:南方基金主持人:共享思想,成就價值。歡迎來到南方論壇,我是主持人李茜。史博:今年「兩會」,市場最關注的政策是逆周期的需求調節。目前就市場情況來看,利好因素和利空因素您是如何看待的呢?史博:「兩會」對今年市場的影響可能會比較大,而且不但比較大,可能會影響比較長遠。
  • 史博卸任南方智誠基金經理!持有人懵逼,我究竟是在為誰買單?
    思緒回到2019年的那個春天,「史博要發新基金」的消息不脛而走,在了解了南方智誠的投資範圍、投資方法後,我也陸續把這隻基金推薦給身邊想買基金的朋友。「這隻新基金不錯,基金經理是公募大佬史博,發行後可以買一點。」
  • 南方基金史博,對話黑石集團創始人蘇世民
    2020年7月21日,財新國際圓桌舉行財新大師對話,黑石集團董事長、執行長兼聯合創始人蘇世民(Stephen Schwarzman)為對話嘉賓,並邀請南方基金副總經理、首席投資官(權益)史博等,共同探討如何應對疫情後新常態。
  • 南方基金副總經理史博:基金行業三大難題以及應對辦法
    來源:金融界基金作者:史博南方基金副總經理、首席投資官(權益) 史博 2020年已經過去三個季度,公募基金行業交出了令人滿意的答卷,偏股類基金年初以來收益普遍不錯,在資本市場中的影響力與日俱增,「買股不如買基金」逐漸在投資者中形成共識。
  • 南方基金史博:大類資產中最看好A股長期配置價值
    原標題:南方基金史博:大類資產中最看好A股長期配置價值 摘要 【南方基金史博:大類資產中最看好A股長期配置價值】南方基金副總經理兼首席投資官(權益)史博31日表示
  • 南方基金...
    以上音頻技術來自:訊飛配音 投資小紅書——第06期 作為南方基金2000億權益資產的核心決策者,史博可能是中國最具代表性的明星基金經理之一
  • 南方基金史博:個人養老需做好大類資產配置
    原標題:南方基金史博:個人養老需做好大類資產配置
  • 南方基金年終直播周即將開啟 三大首席官帶你看市場
    面對即將到來的2021年,資本市場將會如何演變,投資者如何選擇投資策略、把握投資機遇,成為投資者關注的焦點。為了幫助投資者撥開市場迷霧據悉,南方基金將在12月28日至12月30日正式開啟年終直播周活動,活動期間每天15點30分,三大投資官首席接力直播,解讀市場投資機遇。
  • 中銀證券管濤、南方基金史博:當前最適合投股市 4大板塊值得關注
    5月31日晚,由中證報舉辦的新華社快看財經「周末直播間」如約而至,在熱烈的互動氣氛中,金牛獎得主、穩健投資老將、南方基金副總經理兼首席投資官(權益)史博與知名經濟學者、外匯研究專家、中銀證券全球首席經濟學家、董事總經理管濤,圍繞「變局中開新局 投資如何跟上」話題展開精彩對話。
  • 南方基金史博:疫情不改A股市場長期向好的趨勢
    來源:新浪財經疫情不改A股市場長期向好的趨勢文/南方基金副總經理兼首席投資官(權益)史博儘管短期股票市場受新型肺炎影響可能出現階段性調整,但並不影響A股市場長期向好的趨勢市場流動性方面,居民資金、機構資金和境外資金對A股的配置是長期趨勢,增量資金入市為A股帶來活水。第一,國內低利率環境疊加資管新規的要求,銀行理財、信託及貨幣基金等居民投資產品收益率將會繼續下行,房住不炒在未來較長時間內繼續對國內一線房地產投資回報形成壓制,股市對居民的吸引力提升,居民資金有望加速入市。
  • 南方基金副總經理史博:註冊制改革具有裡程碑意義 優質資產享受高...
    證券時報第14屆中國上市公司價值評選評委專題研討會上,南方基金>副總經理、首席投資  談到新冠疫情,史博指出,疫情對全球經濟的衝擊主要為兩方面,一是明顯加快新經濟對傳統經濟的替代,尤其是在股票市場上的替代。
  • 何時站上3500點?黃燕銘、史博等大咖這麼說
    何時站上3500點?黃燕銘、史博、徐鋼等大咖今天這麼說 摘要 【A股連漲三年可能有多大?何時站上3500點?黃燕銘、史博等大咖這麼說】在已經走牛兩年後,A股連漲三年的可能性有多大?明年滬指能不能站上3500點?行業配置方向又在哪裡?
  • 2021年中國市場的投資機會在哪裡?
    近期,《亞洲投資者》聯合南方基金共同舉辦了中國證券圓桌會議,本次會議邀請了南方基金副總經理兼首席投資官(權益)史博、先鋒領航策略集團亞太區首席經濟學家兼董事總經理王黔和道富全球顧問公司全球首席投資官Rick Lacaille圓桌論道,共同探討中國的股票市場以及展望2021年中國市場的投資機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