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鶴樓旁櫻花已盛開 上海借給武漢的白衣天使們要回家了!臨別之際...

2020-12-14 新民晚報

在櫻花盛開的春日裡,包括上海首批醫療隊、第二批護理隊、第四批國家中醫隊、華山醫院「國家隊」、瑞金醫院「國家隊」、第九批醫療隊以及疾控、社會辦醫等在內的700多人「大部隊」今日凱旋。與朝夕相處了一段日子的武漢告別,隊員們又有哪些想說的呢?

圖說:大年夜,上海首批援鄂醫療隊出徵 新民晚報記者 徐程 攝

出發時機場送行的一刻還歷歷在目,這段時間有太多難忘的瞬間。今天,遠赴武漢的戰役暫告一段落,回顧這60多天的戰鬥歷程,我們得到了來自社會各方的關心與照護。上周,我媽媽腳骨折了,我心裡很焦慮。但媽媽告訴我,不要為她操心,醫院領導和同事在繁忙工作之餘一直輪流陪伴照顧她。感謝大家幫助我盡了作為兒子的責任,我感到特別暖心!援鄂期間,很多認識的、不認識的同事、朋友都表達了對我們的支持和鼓勵,原諒我不能一一道謝,就在這裡一起表達感謝!

——傅佳順,來自仁濟醫院,上海首批援鄂醫療隊隊員,工作於武漢金銀潭醫院

新冠疫情牽動著每一個人的心。作為一名家鄉在湖北的護士,面對家鄉日益嚴峻的醫療形勢,我深感肩上責任之重大。除夕夜,我響應號召,緊急馳援武漢,迅速進入戰鬥角色,開展抗擊疫情工作。今天,我終於可以自豪地說,我不辱使命!

——張煜,來自仁濟醫院,上海首批援鄂醫療隊隊員,工作於武漢金銀潭醫院

回想起這段戰鬥的日子更多的是感動與感恩,感謝我們背後的這群人:負責一日三餐的廚師、負責24小時接送醫護人員的司機、負責管理醫用物資的後勤老師、負責處理醫療垃圾的工勤師傅等等,是他們一直在後方默默保護支援我們。戴著口罩,包裹嚴實,我們互相不知道誰是誰,但知道都是為了誰。在全國防控得到初顯成效之時,作為中國人,這一刻自豪感更是油然而生,我想這就是中國!

——葉夏莉,來自瑞金醫院,上海首批援鄂醫療隊隊員,工作於武漢金銀潭醫院

圖說:上海首批援鄂醫療隊在武漢金銀潭醫院奮戰 新民晚報記者 郜陽 攝

當歸期到來,也許是太過充實了,真的覺得不可思議!要和這裡說告別了,要和這支隊伍說再見了,其實是有些不舍,有緣才能相聚,有心才會珍惜。病情好轉的患者說這是他們的新生,祝福他們,歷經這場沒有硝煙的戰爭,我們能夠一個不少的回家,是經歷風雨過後見到了彩虹。新冠疫情沒有結束,我們還不能鬆懈,我們只是暫別武漢這個戰場,上海面臨的輸入病例壓力、國際每日的新增病例數讓人擔心,回家,繼續戰鬥!

——沈虹,來自瑞金醫院,上海首批援鄂醫療隊隊員,工作於武漢金銀潭醫院

作為上海首批援鄂醫療隊隊員,經歷了整個援鄂工作過程中的點點滴滴,不禁感慨萬千。因為患者病情好轉、出院而由衷的高興、自豪,也會因為經歷病人雖經努力卻告不治而沮喪、難過;感動於武漢人民的艱辛付出和志願者、後勤保障人員的無私奉獻,也感恩於家人、朋友、同事的全力支持和鼓勵;無法忘記同一戰壕中的戰友們相互扶持、走向勝利,也無法忘記電話告知家屬噩耗時的心痛和難以啟齒。曾有人讓我用一種顏色來概括這個歷程,我選擇了五顏六色。如果問我是什麼支持我走過了這一歷程,那就是信心,對於患者、同事、科學、國家以及自己的信心。

——徐斌,來自華山醫院,上海首批援鄂醫療隊隊員,工作於武漢金銀潭醫院

在全國所有醫護人員的共同努力下,中國的疫情得到了有效控制,我感到非常高興,即使付出再多的努力也是值得的。這次來武漢兩個多月的時間,除了醫院就是待在酒店,非常可惜,沒有機會看看武漢的大好風光,但是我卻深深地感受到了武漢人民對我們的熱情和友好。以後有機會我一定會再回到武漢,看看我曾經戰鬥過的地方,也遊覽一下武漢的名勝古蹟。回去後我最想做的事情就是抱抱我的家人以及所有愛我和我愛的人。 正因為有他們一直以來對我的關心和支持,才使我能夠堅持到最後。我還想做的事就是能夠多陪陪我的兒子。他今年要中考了,希望他能在這次的中考出一個好的成績。

——汪慧娟,來自華山醫院,上海首批援鄂醫療隊隊員,工作於武漢金銀潭醫院

圖說:兩位專家在武漢金銀潭醫院北三樓重症病房討論患者病情 新民晚報記者 郜陽 攝

如果再給我一次選擇的機會,我還會來武漢支援,時間荏苒,歲月如梭,在這60多個日夜裡,記載了太多感人的故事和美好的回憶,即使心裡再留戀武漢的美, 我還是想家了,完成使命的我們即將回歸上海,往後的日子裡,我也會銘記在武漢抗疫的點點滴滴,援鄂生活是我人生最難忘的時光,是青春歲月裡最值得記憶的時光。

——許詩琨,來自東方醫院,上海首批援鄂醫療隊隊員,工作於武漢金銀潭醫院

日子一晃而過,從來沒有離開過家這麼長時間,越是忙碌,越是充實,就越是覺得時間過得很快,天亮就要回到上海了,有些激動,有些感慨,其實這段時間對我們每一個人來說都不容易。還記得出發那天,我們星夜到達武漢,那個時候武漢被疫情按下了暫停,經過大家的努力,武漢即將重啟,我很自豪,這其中有我的貢獻。馬上就要回到家鄉,經過隔離後就能回家見到我可愛的兩個寶寶了,我要讓他們左邊臉蛋親親,右邊臉蛋親親。當然現在我的家鄉上海境外輸入壓力很大,現在我們回來了,我已經做好準備,隨時投入到家鄉的抗疫戰場中去。

——徐筠,來自東方醫院,上海首批援鄂醫療隊隊員,工作於武漢金銀潭醫院

圖說:大年初三,上海50人護理醫療隊踏上徵途 新民晚報記者 蕭君瑋 攝

「抗擊新冠肺炎疫情」是一場沒有硝煙的戰爭,我義無反顧報名馳援武漢。作為本次上海市護理醫療隊的副領隊及臨時黨支部副書記,第一天上的就是夜班,每當下班脫下面屏、護目鏡、隔離衣、口罩等層層防護用品後,才意識到原來自己身上已經溼透,而當撕下臉上的保護貼後,發現依舊有深深的印痕。工作之餘,我還利用嫻熟的康復專業技能為患者進行有效呼吸訓練,堅持到底就是勝利,我將無怨無悔逆行,完成黨和國家交給我的神聖使命!

——陳俊彥,來自瑞金康復醫院,上海第二批援鄂醫療隊隊員,工作於武漢金銀潭醫院

圖說:2月15日,第四批國家中醫醫療隊(上海)出徵 新民晚報記者 陳夢澤 攝

勇於擔當,使命必達!隨著雷神山感染三科五、七病區近200名患者陸續康復,上海國家第四批中醫醫療隊將勝利凱旋!感謝在援鄂期間所有隊員們不計得失、不畏艱苦、眾志成城、齊心抗「疫」!感謝雷神山的患者,「生命」的敬禮,讓我們深切感受到醫者的神聖職責!感謝前後方各級領導和同仁關愛和支持!感謝社會各界愛心人士給予的無私奉獻!感謝家人給予我們愛的勇氣和力量!能把每位隊員健康、平安帶回,我最大的心願完成了!」

——李斌,第四批國家中醫醫療隊(上海)副領隊,工作於武漢雷神山醫院

大家把我們稱作英雄,其實我們只是有幸參與到這場規模宏大的抗疫鬥爭裡!救死扶傷本就是醫者本分,我們只不過是換了個地方、換了一身衣服,幹著平時一樣的本職工作而已!與其說我們在感動別人,不如說我們無時無刻不被英勇的武漢人民感動著,從病人到武漢的同行乃至酒店服務人員、班車司機、志願者、快遞小哥等等……感謝後方領導、同事、家人朋友以及全上海人民對我們的關愛!感恩醫療隊每一位兄弟姐妹的忘我付出!最後用一句話來總結這段時間的收穫:敬畏生命,感恩生活!

——樊民,來自嶽陽醫院,第四批國家中醫醫療隊(上海)隊員,工作於武漢雷神山醫院

歷經一個半月,到病區最後一位患者出院,我們援鄂的醫療救治工作落下帷幕。這次疫情,武漢人民背負了太多,能在這座英雄的城市有這麼一段難忘的工作經歷,是我人生中的一筆巨大財富。回想這段經歷,眼前浮現的都是一幕幕令人感動的畫面,在別人眼中,我們是「最美逆行者」,在我眼裡,武漢人民和社會各界以一己之力做出貢獻的每一位,也都是「最可愛的人」。援鄂對我來說,是職責,也是使命。

——王文盼,來自嶽陽醫院,第四批國家中醫醫療隊(上海)隊員,工作於武漢雷神山醫院

圖說:兩名上海國家中醫醫療隊隊員準備進入隔離病房 新民晚報記者 郜陽 攝

在武漢的一個半月,我心理充滿了感激和感動。感謝熱情無私的武漢人民,志願者、班車司機等等,他們給了我們很多的幫助,讓我們沒有後顧之憂。最感動的是我們年輕護士的成長,他們勇敢堅強、團結一心,克服了很多的困難,圓滿地完成了任務。

——盧根娣,來自曙光醫院,第四批國家中醫醫療隊(上海)隊員,工作於武漢雷神山醫院

我們曙光分隊的最大特點就是團結協作、昂揚向上,在工作當中不計辛苦,一心只想著患者,我們發揮中西醫結合的優勢,再加上心理疏導,用自己所能做到的一切幫助患者,取得了非常好的效果。我們來的時候就是希望給患者帶來「曙光」,今天我們可以自豪地擁抱勝利的曙光!

——宋秀明,來自曙光醫院,第四批國家中醫醫療隊(上海)隊員,工作於武漢雷神山醫院

來時冬冷夜黑,歸時春和景明。感受到人間溫暖,不虛此行。感恩遇見的每一位戰友,感謝善良的武漢人民!等疫情過去,再花開時,我們武漢相見!

——王佳瑜,來自上海市中醫醫院,第四批國家中醫醫療隊(上海)隊員,工作於武漢雷神山醫院

圖說:雷神山醫院感染三科五病區值班醫護人員合影 新民晚報記者 郜陽 攝

在雷神山,有太多太多的感受,我是湖北人,在武漢讀書、工作多年,我過去的同事、朋友和多都在武漢一線,我來不是想做什麼英雄,就是想能為家鄉的父老、能在國家需要的時候做點事情。我做了30多年的急診科主任,長時間和感染、病毒作鬥爭,在臨床還是科研中都積累了一定經驗,能把這些經驗運用到救治病人中我覺得很光榮。我們在這裡工作了一個半月多,從陌生到熟悉,從恐懼到留戀,和醫務人員、患者、工作人員都結下了深厚的友誼,有些90多歲的患者出院時都一直給我們鞠躬致謝,很感動。

——方邦江,來自龍華醫院,第四批國家中醫醫療隊(上海)隊員,工作於武漢雷神山醫院

來了武漢,被很多人稱了一聲英雄,起初胸中一腔熱血挾著些少年心性,覺得只是做了該做的事,全然不以為意。待久了覺得武漢的百姓,那些在這裡做著日常普普通通工作的班車司機、執勤民警、志願者保潔小哥、維修師父、送飯大叔他們也是英雄。現在臨走了,舉目望去心中卻有另一番感悟,沒有誰是英雄,大家都只是普通人,只不過祖先在我們的文化血脈裡留下了一些特質,讓我們能在大難之時,克服恐懼和慌亂去共同面對和拼搏。

——馬子霖,來自龍華醫院,第四批國家中醫醫療隊(上海)隊員,工作於武漢雷神山醫院

圖說:2月9日,華山醫院第四批援鄂醫療隊出發 新民晚報記者 孫中欽 攝

今天我們終於要結束50多天在武漢抗疫的工作,返回上海了。

這50多天的工作經歷,歷歷在目,好像就在昨天發生的一樣。經歷了那麼多,當時的那種緊張、焦慮,看到病人,很多很多的病人……從一開始,雖然我們做了很多的工作、努力,病人還是死亡的那種痛苦、那種無助,到後來,一個一個病人被我們從死亡線上拖回來那種興奮、幸福,就在眼前。

我很開心,前天晚上的焦點訪談,它的題目叫「來時暖江城,歸時江城暖」。我覺得我很幸運能給成為「暖江城」的這麼多醫務人員中的一人,也很幸運地能夠等到,江城春暖花開,萬物復甦,恢復正常的那天,離開我們奮鬥過的武漢。

見證歷史的人是不多的,這次疫情,我相信若干年後回頭看起來會是我們民族重大的一個事件。我很幸運,能夠參與其中;我很幸運,能夠在這期間盡一份微薄之力;我很幸運,能夠成為中國的、偉大的醫務工作者當中的一員。

——陳澍,來自華山醫院第四批支援湖北醫療隊,工作於武漢同濟醫院光谷院區

圖說:同濟醫院光谷院區ICU裡,華山醫院醫護人員搶救病人 監控截圖

在工作初期,新冠肺炎的急危重程度遠遠高於我們的預期,它的治療難度也遠超過我們的預期,讓我們有些措手不及,面對全力搶救的患者離開,內心受到很大的衝擊,無力感、挫敗感充滿了自己的腦海。後來,我們李聖青隊長提出將插管關口前移,為患者爭取救治的寶貴時間。策略開始起效了,病人逐步穩定下來,然後給部分患者使用ECMO治療,就是人工膜肺的治療,做到了應治盡治。

五十多天的點點滴滴,難忘於心。現在看到的每一張照片都是一個故事,我們醫療隊用自己的能力和技術贏得肯定,用提高危重症患者的救治率贏得榮譽。

今天有人說「對華山醫療隊不是要相信,而是要迷信。」我們都笑了,很自豪。

現在的勝利只是一個階段性的勝利,現在上海輸入的新病例的增加也是看得見的,這場戰役也沒有真正結束,我們會繼續努力,讓大家不戴口罩,自由呼吸的這一天早日到來。

——徐思遠,來自華山醫院第四批支援湖北醫療隊,工作於武漢同濟醫院光谷院區

圖說:2月9日,瑞金醫院第四批援鄂醫療隊踏上徵程 新民晚報記者 孫中欽 攝

50天前的夜晚,瑞金醫院136名醫護隊員馳援武漢,街上空無一人,一片漆黑,萬籟寂靜,武漢這座城市睡著了!我們看不見高聳的黃鶴樓,聽不見湍急的長江水,看見的只有垂危的重患,聽見的只有急促的腳步。然而,隨著一批又一批重症病患從我們的病房出院回家,黃鶴樓旁的櫻花已經盛開,長江大橋下的船隻開始來來往往,我們的早餐也有了武漢的熱乾麵。是的,太陽已經冉冉升起,我們已經將沉睡的武漢輕輕喚醒!

——胡偉國,瑞金醫院第四批援鄂醫療隊領隊,工作於武漢同濟醫院光谷院區

在武漢,我們逾越了寒冬,迎來了櫻花爛漫的歸期,短短兩個月卻是此生難忘的崢嶸歲月。在這裡,我們與肆虐的病毒抗爭,與善良的武漢人民共同奮戰,眼見著武漢從初來時的沉睡到漸漸浮現出生機,每一天都值得我們銘記。終於不辱使命,帶著100名護士,我們可以一個也不少地回家了!感謝每一位並肩戰鬥的隊友,每一位出現在我生命中的你!惟願歲月靜好,你我餘生無恙!

——王曉寧,來自瑞金醫院第四批援鄂醫療隊,工作於武漢同濟醫院光谷院區

整理 新民晚報記者 郜陽 左妍

相關焦點

  • 「離開武漢前,想看看黃鶴樓和武大櫻花!」 戰疫玫瑰許下了100個...
    長江日報-長江網3月8日訊(記者唐婧妮 整理 實習生彭詩欽)三月的武漢,櫻花已盛開,女同胞的節日已悄然來臨。雖然武漢疫情防控出現了一些積極變化,但任務依然艱巨繁重。無數個日夜奉獻在戰疫一線的姐妹們無暇度過自己的節日。
  • 再過30天,武漢的櫻花就要開了
    02櫻花盛開的日子 每年的這個時候,都會被武漢櫻花的消息刷屏。 武漢大學的櫻花每年都會上熱搜,一張張的櫻花美圖勾的人心裡痒痒的,許多人都跟自己有個約定,那就是三月去武大賞絡櫻繽紛。
  • 櫻花、黃鶴樓、熱乾麵……她把最美的武漢畫成珠寶
    而在微博上,一位名為@荒農Pheobe 的珠寶設計師繪製了珠寶版的武漢櫻花地圖,武大、青山公園、晴川酒店、東湖櫻園,每一處賞櫻地點都有獨特的櫻花風景。有網友說,「仿佛看到了美麗的武漢」。矚目的長江大橋、精緻的越王勾踐劍、磅礴的黃鶴樓、還有熱乾麵、小龍蝦、排骨藕湯……留守在武漢的幾十天裡,她把充滿煙火氣的日常生活,都變成了精美的珠寶。
  • 【武漢日記】 晴川櫻花樹上掛著醫護人員的心願卡
    楚天都市報3月23日訊(記者 李輝 通訊員 馬小晴)「武漢熱乾麵 宿遷擀麵皮」、「希望所有的美好都如期而至」、「武漢加油 中國安康」、「晴川飯店員工你們也是好樣的」等等一個個心願卡,23日,由山西、江蘇援鄂醫療隊的醫護人員掛在晴川閣櫻花樹上,表達自己對武漢的祝福;表達山西人民、江蘇人民和武漢人民的深厚友誼;表達他們
  • 暖哭,送他們回家!李蘭娟院士臨別武漢再謝郵政!
    武漢郵政承擔了其中16支援漢醫療隊3250餘件個人物品的運輸工作。為確保圓滿完成任務,讓醫療隊員們輕鬆返程,武漢市分公司緊急調配出21輛郵車及駕駛員,趕往分布在武漢三鎮的各醫療隊駐地。顧不得正在下著的瓢潑大雨,突擊隊迅速開始投入到緊張的收寄工作當中,分工協作,與時間賽跑,對每一件行李進行仔細地清點、封裝、打包、稱重、掃描……經過兩個小時的連續奮戰,大家全身已被雨水浸透。為確保當日及時發出,不耽誤醫療隊行程,突擊隊員們未曾休息片刻,直到中午11點所有行李物資全部裝上郵車,大家才安下心來。「風雨雖寒,心卻溫暖。
  • 帶著女兒返家鄉,重慶援鄂醫療隊員羅小華臨別時依依不捨——「武漢...
    文/圖 湖北日報全媒記者 周芳 王際凱「我就是武漢人,老家在黃陂。」10月7日,重慶援鄂醫療隊員羅小華的第一句話,讓志願者司機有些意外。新冠肺炎疫情發生後,他返回家鄉抗疫,空蕩蕩的街道讓他「心裡不是滋味」。國慶假期,他帶著7歲的女兒羅心怡再回家鄉。臨別武漢,他撥打了免費接送的志願服務電話。
  • 櫻花花語:生命!武漢櫻花盛開帶來生命復甦美好寓意,感恩守護者
    受到新冠肺炎的影響,今年的武漢沒有了往日的喧譁聲。曾經一年一度會佔據熱搜榜首的武漢大學櫻花季在國難面前也顯得蕭條,甚至達到了無人問津的地步。武漢日確診上千甚至數千例病例到如今的持續清零,春天櫻花盛開這件曾經全民熱議的事顯得無足輕重。
  • 梅花、玉蘭、櫻花……武漢兩個春天的花一起開了
    武漢人春日賞花,最先來報導的少不了一樹紅梅。梅香陣陣,飄來的味道,仿佛就是年的芳香。目前,已進入賞梅的最佳時期。武漢的公園、景區裡,梅花燦若雲霞,成片盛開。花期不等,最晚可持續至3月中下旬。賞花指南沙湖公園琴園(A區)平沙水榭附近,有五六百株梅花盛開。花期預計到3月初。
  • 樂活┆櫻花盛開,我們一起賞櫻去
    3.武漢大學:櫻花大道顯浪漫 武漢大學校園內有早櫻、晚櫻、紅垂櫻等10多個品種的櫻花樹。每年3月中下旬,這裡櫻花如期開放,凝霞散景、落英繽紛,吸引遊人。滿樹花開,晃眼即過,不見子實。花期只有半月之久的美麗櫻花,令遊人讚美的同時,也發出由衷的慨嘆。
  • 江蘇第七批援鄂醫療隊揚州隊臨別致信——最美還是武漢人
    湖北日報全媒記者 張衛華「故人西辭黃鶴樓,煙花三月下揚州。黃鶴樓與瘦西湖承接著兩座城市的深厚情誼……臨別之末,作為揚州醫療隊的我們感謝武漢人民,感謝武漢的同行,感謝你們的關懷照顧,感謝你們的支持信任……你們的堅強、開朗、樂觀的性格讓我們深受感動和敬佩……」3月19日是江蘇省第七批援鄂醫療隊揚州隊返程的日子,送別現場,蘇北人民醫院護師張敏代表醫療隊隊員讀出「致武漢市民的一封信」,聞者淚目。
  • 再過幾個月,武漢大學的櫻花便盛開了……
    武漢地處江漢平原東部、長江中遊,長江經濟帶核心城市,是全國重要的工業基地和科教基地、中央軍委武漢聯勤保障基地駐所;也是中國內陸最大的水陸空交通樞紐、長江中遊航運中心,其高鐵網輻射大半個中國,是華中地區唯一可直航全球五大洲的城市
  • 武漢降為中風險地區,4月8日「解封」:請你來看櫻花與黃鶴樓
    這一消息令武漢市民和待在武漢的外地人感到振奮不已,從凜冽寒冬到春暖花開,湖北人、武漢人終於等到這一天。陽光灑滿三鎮,櫻花盛放全城,被按下「暫停鍵」的武漢正在慢慢復甦。 每逢春季,武漢櫻花吸引了國內外眾多遊客。我本以為今年興許是可以機會賞櫻花了,如今看來,興許還有機會。即便是看不了武大櫻花,也可以賞東湖磨山櫻花,亦或者是武漢其他公園。
  • 櫻花起源哪裡?日韓別吵了,中國櫻花2000多年了
    ,關鍵是要努力把櫻花產業做大做強。日本權威著作《櫻大鑑》記載,櫻花源自中國喜馬拉雅山脈,進行人工栽培後,這一物種逐步傳入長江流域、西南地區、臺灣島。盛唐時期,「櫻花節」盛行,出遊賞櫻花已成為百姓的休閒方式。白居易有詩云:「小園新種紅櫻樹,閒繞花枝便當遊」,描寫的便是櫻花盛開時,百姓出遊賞櫻的情景。張佐雙說,櫻花並不是一種花,而是許多種和品種的統稱。
  • 如果可以,我想給武漢一個擁抱!
    其實按照去年年底的原定計劃,年初我是有武漢出行計劃的,因為身在湖南,出省短途遊選擇武漢真的是一個不錯的選擇,去吃吃正宗的周黑鴨,嘗嘗武漢熱乾麵,再看看武漢大學的櫻花,但由於疫情,出行計劃變成了一次又一次的關注和牽掛,但還好身在中國,我們一起陪著武漢度過了這個難關。
  • 武漢櫻花火遍全國 只知道武大就out了!
    正值人間四月天,而武漢春天的雋美都是從櫻花盛開的那一刻開始的。今天安利一波武漢賞櫻聖地,你不心動?武漢大學說到武漢櫻花,大多數人首先想到的就是武大。車水馬龍的街道,人頭攢動的公園,都不如這裡更有人氣。園內種植的第一批櫻花樹是當年由日本前首相田中角榮贈送給鄧穎超,再由鄧穎超轉贈武漢東湖的,因而東湖櫻園久負盛名。這裡與日本青森縣的弘前櫻花園和美國的華盛頓州櫻花園並稱為世界三大櫻花之都。這裡也是華中地區唯一可以賞夜櫻的地方,入夜後的櫻花在燈光映射下別具韻味。
  • 臨別之際,馳援武漢的寧波護士想把這套助眠按摩操送給所有武漢人……
    3月28日下午2點,武漢華中科技大學同濟醫院光谷院區E3-2病區的最後一個患者出院了,這也意味著,接管該病區的寧波醫療2隊可以啟程回家了。
  • 「明年春天櫻花盛開的時候,我們相聚在武漢」
    「致敬城市英雄·2020武漢公益盛典」回顧溫暖瞬間  張伯禮李蘭娟視頻送祝福許「櫻花之約」  17日,作為長江日報報業集團打造的公益平臺,長江公益特別攜手武漢市青少年發展基金會、阿里巴巴天天正能量、天柱山風景名勝區等單位,舉行「致敬城市英雄·2020武漢公益盛典」。
  • 武漢日記:武大櫻花盛開,樹下空蕩無人
    前兩三天,武大櫻花盛開,樹下空蕩無人,估計是記者拍了一些照片,同學群裡便都在傳。沒有人時的櫻花道,真是美得無可挑剔。天暗得厲害,傍晚去文聯大門拿快遞,春雨紛紛,沒打傘,感覺相當舒服。返回時,走到家門口,雨瞬間就下大,晚一步也會淋著,真算僥倖。疫情看上去穩定,但人心似乎不太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