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歐巴
又見《怪你過分美麗》。
距離該劇收官已有一個月,但其熱度之火似乎並沒有熄滅。8月5日,《怪你過分美麗》再次登陸深圳衛視上星首播。
作為都市職場劇,《怪你過分美麗》似乎與我們印象中行業劇有那麼些不同——來自娛樂行業的「鐵血經紀人」莫向晚突逢職場變故,在迷失中和覺醒中,重新尋回初心,成就自己。
聽來似乎是再普通不過的職場劇經典套路,但實際上,它是最容易懸浮的題材。來自娛樂圈的點點滴滴,每個人似乎都可以稱自己為「專家」。關於它的猜測,大概可以圍繞地球轉上一圈。
但《怪你過分美麗》一沒有流行的打怪進階,二沒有高喊愛情的偉大,三沒有遇神殺神的爽感。相反,它展現的不過是職場上最常見的模樣。在女主角莫向晚光鮮亮麗的職業背後,她曾有過高光時刻,也曾焦慮迷茫。
由此,在豆瓣上經挑剔的鵝組人之手獲得了8.0分的評分,成為國產行業劇新的天花板。
但從2010年《杜拉拉升職記》到如今《怪你過分美麗》,行業劇找準正確的路用了整整十年時間。
時代在一個輪迴中不斷製造新生,也不斷帶來消亡。曾經一度走向死胡同的行業劇,如今為何在《怪你過分美麗》中找到新的棲息地?它之於當下行業劇創作語境究竟處於一個怎樣的位置?其變化和探索,又能否改變未來相同類型劇的潮水方向?
面對這些問題,影視Mirror試圖回到最初的起點,沿著行業劇的發展,盤點自2010年來表現較為突出的十部行業劇,看看它們的共性與個性,找找行業劇未來應該努力的方向。
從真戀愛到真職場
內容之爭,口碑先行。在對比了這十部行業劇的豆瓣評分後,影視Mirror發現,在這十年中較為典型的行業劇中,《心術》《怪你過分美麗》和《離婚律師》是該類題材評分位列TOP3的作品。
而它們三者的共性,在於對於感情線與職場戲份的平衡。
曾幾何時,囿於「專業主義」的影響,除卻醫生、律政、等大眾化職業之外,為避免小眾職業難以掀起的波瀾的情況,職場劇在很長的一段時間裡,偏愛在情感線多下功夫。這一類型的作品在2015年至2018年間曾是行業劇創作的主流趨勢,《親愛的翻譯官》《創業時代》《談判官》等劇,皆屬於此類作品。
職業的皮,言情的骨,擺明了主創的意圖,只是將職場化作修煉情感的道場。劇中的女主和男主曖昧、交往、分手、複合、結婚、生子,和其職業是醫生、律師、警察還是記者,似乎並沒有太大的關係。
但一次吃是紅利,二次玩還能叫藍海,當行業前僕後繼一次次在情感線中飲鴆止渴,那麼或許也不能責怪處在紛紛擾擾的現實世界中的吃瓜群眾們,早早看透這一切套路。在他們將行業劇戲謔地稱之為「行業戀愛劇」的背後,行業劇中的行業,或許也正在像宮鬥劇的朝代一樣,開始顯得無足輕重。
另一方面,當看點集中在愛情線上而非職業本身,那麼最後考驗的還是明星的名氣與CP感。然而,伴隨著資本泡沫的破碎、內容的回歸,往日流量的影響力也逐步衰減。一茬茬的新人層出不窮,頂級流量一年一換,誰都不知道今年的押寶在第二年是否依舊有用。
在這種情況之下,披著戀愛皮的職場劇,無疑正在變成一次「薛丁格的熱度」。
《心術》與《離婚律師》誕生於此類作品大行其道之前,尚未逃過陷入你儂我儂的怪圈之中。相對而言,於2008年完成原著,2018年開啟改編的《怪你過分美麗》,則更具有一定的典型意義。
一方面,在感情線和職場線的設定上,《怪你過分美麗》原著以前者為主導,職場部分則相對較少。另一方面,彼時的娛樂圈或影視行業與今天相比,可以說是天壤之別。
這兩重關卡,都讓《怪你過分美麗》的改編難度大大增加。但從最終的效果來看,該劇對年少相識,頂峰重逢的莫向晚與莫北得愛情線點到為止,而更多的是藉以莫北的視角,對莫向晚這一角色的前史進行豐富。交織在職場線上,不僅不突兀,反而藉此顯露出兩人的性格。
這也是《怪你過分美麗》在改編階段便已經確立的目標。該劇總製片人兼藝術總監梁振華接受採訪時曾說到:「我們真的無意於做一個紀錄片,也無意於去清算。我們只是希望以從業者的角度表達對行業現狀的態度、立場和反思。」
與此同時,在職場線上,《怪你過分美麗》選取了2014年到2019年間的娛樂圈為大背景,也正是在這一階段,娛樂行業發生著天翻地覆的變化。網絡化到來,資本進入行業,流量成為主流,這些天然的話題點,讓劇版《怪你過分美麗》不僅打通了和現實世界之間的壁壘,在職場層面上也達到了觀眾專業化、精品化的要求。
從這一方面來說,編劇團隊功不可沒。由於時間的推移,時代的變遷,編劇團隊對原小說幾乎「整容」式的改編,最終不僅經歷住了市場的檢驗,更是得到了行業和大眾的雙端認可。愛奇藝首席內容官兼專業內容業務群(pcg)總裁王曉暉在評價《怪你過分美麗》時表示,「因為國內的職場劇本就很難成功,更何況還是一個更為小眾的娛樂業。最終,在內外團隊的堅持下,劇本幾經修改,寫得越來越有意思,越來越貼近現實。播出後的效果也有目共睹,做到了當下國內職場劇天花板的級別。」
而除此之外,以《安家》為代表的單元劇形式的行業劇,也為此類作品的情感線提供了另一條可行之路。
該劇以主人公房似錦為支點,藉以她在工作過程中和不同社會人群的接觸,來反映各個階層的、行業的、社會的問題。情感面的整體性輻射,減弱了男女主愛情線的單一,讓劇集輕而易舉地鋪設出了足夠的情感厚度。
單一化到全景化
遊戲裡的世界,亦是真實的世界。
從熱度方面來看,影視Mirror在對比了這十部作品播出期間的百度指數發現,《怪你過分美麗》《親愛的翻譯官》以及《離婚律師》位列前三。
那麼我們不妨以再次上榜的《怪你過分美麗》與《離婚律師》為代表,看看它們的共性所在。
前者對準了娛樂行業,卻並非為偶像劇背書,反而以更為全景化的角度,展現著娛樂圈各行業的真實現況。
於江、祝賀等影視公司幕後老闆的大局謀劃;莫向晚、郝邁等經紀人間的合作與對弈;林湘、徐陵、羅風、範美、宋謙等的藝人各有猛料;爆料吃瓜的網絡群眾、控評大粉、私生飯也均以我們熟知的形式出現。
相比之下,《離婚律師》與《怪你過分美麗》的處理方式雖完全不同,但其對於職業視角的全景化展現,卻是殊途同歸。
一方面,羅鸝代表開了個小律所,房租都快交不起了的底層小律師,解決的也是普通人間的雞毛蒜皮;而以池海東為代表的金牌律師,則是在破產危機之下開始接觸離婚案,手中所握也皆是土豪資源。
無論是處於任何一種視角,皆可有所對照,因此,其代入感與共情感,也是這兩部劇播出期間被廣泛熱議的話題。
而這或許也正是行業劇最初所存在的意義。每一部行業劇打出的宣傳方向都大同小異——切入生活,感同身受。但縱觀這些年來行業劇的發展,即便從2010年《杜拉拉升職記》誕生,到2012年《心術》等劇開啟職業劇更加垂直化的賽道,但此類作品更多的仍以單線視角展現男女主角之間的瓜葛。
但不管是經紀人、藝人,還是律師,都不再是遙不可及的陌生人,而是一位位普普通通的職場人。知名經紀人如莫向晚、律師如莫北、「三高」美女如羅鸝,有能力、有資源,但工作上也屢屢感到身不由己。
這個時代,窮忙的我們很擅長找精神寄託。所以,行業劇最大的魅力或許不在於那些表面上的光鮮亮麗,而在於那些讓人感同身受的心酸的、真實的、飽滿的經歷。
從假精緻到真平凡
除口碑與熱度之外,從劇集播出期間,對主角所飾演的角色的新媒體人氣指數的拉升情況對比來看,排行前三的分別是《獵場》鄭秋冬、《安家》房似錦以及《怪你過分美麗》莫向晚。
綜合比較三個人物的設定來看,最大的共性點在於角色的落地。
2010年,《杜拉拉升職記》橫空出世。伴隨著姿色中上、受過高等教育、毫無背景的杜拉拉從小說殺入影視界,一路凱歌成為外企HR總監的同時,號稱要與海外劇對標的職場劇開始在國內興起。
撇開彼時該劇的真實性與專業度不談,伴隨擢升的話題熱度、透射出的行業潛規則與社會百態,熟悉的配方經過戲劇化的改變帶來的是新鮮的味道,的確帶來了新的潮流。
也正是這部劇,正式奠定了行業劇「精緻化」「時尚化」「戲劇化」等一系列相關要素,並將其視作行業劇類型化的立身之本。
但另一方面,卻也恰恰是這種過分的精緻化,阻礙了行業劇的進一步落地。尤其是偏愛於實習生升級打怪模式的行業劇中,當劇中人物身穿名牌華服,家住頂級公寓,每天頂著烈焰紅唇在公司中來去匆匆時,大概也很少會有人真的擁有代入感。
初次嘗試將職場人拉下神壇的作品是2017年由胡歌出演的《獵場》。在這部作品中,主角鄭秋冬出身平凡,但心氣極高,帶著一身傲骨在職場顛沛、商海沉浮。坐過牢,也受過騙,十年蝶變,才最終成為專業獵頭。
這種帶有一定的汙點性的鳳凰男,與以往我們所熟知的「霸道總裁」相比,有了更明顯的裂痕,卻也有了人氣兒。《安家》中的房似錦也同樣遵循這一套路,在原生家庭的影響之下,這一雷厲風行的角色,真正落到了地上。
相對而言,《怪你過分美麗》中的莫向晚,則又代表著職場高層人士的另一種狀態。
忙碌、迷茫、焦慮,這是《怪你過分美麗》中莫向晚最常見的狀態。從第一集開始,這位腳不沾地的金牌經紀人,就充分展現了所謂職場女魔頭的A面與B面。
一面是光鮮亮麗。親自帶的兩位明星,一位是當紅一線小花,一位是冉冉升起的新星。作為公司的元老級人物,人人敬她一尺。即便是競爭對手,也不得不承認她的工作能力。但另一面是身心交瘁。人生突迎轉向,藝人解約、夥伴背叛、工作危機,幾乎像職場紀實一樣的焦躁情節,被莫向晚隱藏在華冠麗服之下。
而伴隨著這一人設而來的,是關於莫向晚對於家庭與職場的取決與平衡,這也是國產行業劇所難得提供的女性平衡職場與生活間的樣本,而不是將職場人的光輝全然泯滅在愛情與鬥爭之下。
一如梁振華所言:「《怪你過分美麗》不是一個職場劇的題目,你很美麗、太美麗了,但是你的美麗背後是有哀痛、無奈、彷徨的。一個女性身上的這些複雜面,反而比那些職場的高光時刻更吸引我。在女性的彷徨孤獨處著墨,更有可能抵達深刻。」
結語
從上述的三個榜單中可以看出,《怪你過分美麗》綜合指數排名第一,《離婚律師》和《獵場》位列其後。可見,職業線與感情線的平衡、全景化的視角、角色的落地化,是國內優秀行業劇獲得關注的不可或缺的因素。
但做到這些,也只能為此打出一個基本分。真正困擾著行業劇的關鍵問題,並不僅僅只是高概念的玩法變換或者劇作要素的升級,相比「講什麼」故事而言,「怎麼講」故事的議題更值得予以深入地探討。
而至此,我們似乎又可以回到最初的問題:在當下的行業劇市場,為什麼《怪你過分美麗》會成為影響國內行業劇新的天花板?
或許不僅只是品質上的橫向對比,而是在於如何摸準時代的脈絡。如今,大時代滾滾向前,我們也期待著下一部《怪你過分美麗》的出現。
—The End—
出品 | 米瑞文化
總編 | 韓英楠
編輯 | 青禾
校對 | 慄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