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2日,廣安吉中汽車內飾件有限公司工人正在縫製座套。蘭林前攝
3月2日,廣安吉中汽車內飾件有限公司的培訓教室,28名新招聘的工人眼睛注視著大屏幕,還不時做筆記,他們正在學習汽車座套製作。「這是上周剛剛招聘的新工人,要培訓1個月才可以上崗。」該公司行政人事經理夏鈺汶說。
廣安市前鋒區是廣安火車站所在地,承接東部沿海地區及成渝地區產業轉移有一定優勢,也是廣安的工業主陣地之一。
廣安企業復工復產進行得如何?有哪些困難?如何應對?記者以廣安前鋒區為樣本進行了探訪。
發放補助 解決企業招工難
廣安吉中汽車內飾件有限公司主要生產汽車座套,為吉利、長城、長安等汽車企業配套。今年春節後復工,該公司訂單比去年同期增加了10%。
產能擴大,2月19日,該公司新增了兩條生產線,隨即出現了100多人的員工缺口。「但是到現在才招到28人,增加的訂單只能靠現有的480人加班趕製。」夏鈺汶說。
生產攝像頭結構件的四川銘利達科技有限公司也出現了招工難。該公司生產線是半自動化,每臺機器需要3個人操作,由於工人不足,公司一半的生產線只能閒置,有大約200人的缺口。
企業招人難的情況反映到了政府,前鋒很快出臺了相關政策。前鋒區區長張偉介紹,該區安排了6輛專車免費接送求職者,對自行前往園區的求職者報銷往返路費,對所有前往前鋒工業園區求職的人員按每人50元的標準發放求職生活補助,對工作1個月的員工還發放1000元生活補助。
此外,前鋒區搭建了網上招聘平臺,組織輕工服裝、能源建材、智能家居等行業14家企業進行在線招聘。「已經成功招到了近200名員工。」前鋒區相關負責人說。
3月2日當天,前鋒區工業園區工作人員給廣安吉中汽車內飾件有限公司帶來了16個應聘人員。29歲的楊訓是觀閣鎮人,以前在廣東務工。他說,由於捨不得離開2歲的兒子,有了在家就業的想法,就過來看看。
夏鈺汶分析,今年滯留在家的人比較多,再加上政府的優惠政策,相信用工難的問題很快就可以得到解決。
要素保障 降低成本開拓市場
產業鏈是企業的重要生命線,一個環節阻滯,上下遊企業就難以運轉。
廣安德泰玻璃製品有限公司就遇到了訂單下滑之難。該公司主要為五糧液、江小白等白酒企業供應玻璃瓶,目前訂單比去年同期下滑了50%。
公司副總經理李海民說,以前公司主要做國內白酒瓶,市場相對單一。公司決定開發海外市場,開拓奶瓶和花瓶市場,提高抗風險能力。「這對公司是考驗也是機會,倒逼我們走出舒適區,促使公司實現跨越式發展。」
在前鋒工業園內,廣安航瑞紙品包裝有限公司主要為伊利、娃哈哈、百威等企業供應包裝紙箱,除了和德泰一樣訂單下滑以外,還遭遇了原材料價格上漲的困難。「由於物流不暢,原材料瓦楞原紙已經從3300元一噸漲到了3900元一噸。」該公司相關負責人劉徽說。
但劉徽也對公司發展仍有信心。一方面,政府對企業進行了要素保障,比如電價補助30%,天然氣價格下降了10%,水價由每噸2.5元下降到每噸1.5元。「水電氣的成本大大降低,給公司減輕了不少壓力。此外,該公司還增加了6名銷售人員,儘量把減少的訂單補回來。」
廣安市經信局局長趙勝強說,他們也組織了黨員幹部深入企業,了解企業復工復產中的困難,並幫助解決。廣安市經信局還安排了1億元資金,支持轄區內企業復工復產。
打通「關節」 幫助企業快速復工
企業快速開工復工,當地政府協助打通「關節」必不可少。
2月29日,廣安恒基醫用製品有限公司新建的2條醫用物資全自動生產線投用,該公司口罩日生產能力達到了20萬隻。
該公司2月4日在前鋒區註冊成立,2月7日就投入生產。
廣安恒基醫用製品有限公司負責人蔣波介紹,為了讓公司儘快投入生產,前鋒區協調了8000平方米的閒置廠房,供他們免費使用;由於恒基開工投產時間比較早,前鋒區從其它輕紡企業協調了約50名熟練工人,讓企業能夠順利開工;前鋒區政府還派出專人,跟蹤運送原材料,確保原材料順利運到前鋒。
據了解,該公司設備全部到達後,每天可以生產80萬隻口罩。蔣波說,在前鋒區的大力支持下,未來將把公司打造成為醫療用品生產基地。不僅生產口罩,還會生產防護服等物資。
加快審批也是幫助企業復工的重要舉措。四川銘利達主要為重慶海康威視供應攝像頭結構件,是其產業鏈上下遊中的重要一環,該公司原計劃2月24日復工。
2月11日,廣安市經信局收到了經濟和信息化廳轉發的一封函件,稱重慶市來函懇請廣安市四川銘利達有限公司和另外一家公司儘早恢復生產。
接到函件後,廣安市經信局立即聯繫到四川銘利達,協調其儘快復產,幫助企業加快審批流程和復工手續。2月13日,四川銘利達復產手續審批通過,2月14日,該公司復產。這也是前鋒區繼廣安恒基後復工的第二家企業。「提前10天復工對於我們來說特別重要,讓我們不但沒有損失訂單量,反而還增多了,雖然現在加班生產壓力大,但是長遠來看是好事。」該公司總經理張鑫說。(記者 何浩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