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冠軍姐妹蔣文文蔣婷婷:選擇花遊是命中注定 也是最好的選擇
訓練中的蔣文文蔣婷婷。
雅加達亞運會,文婷姐妹力壓日本組合摘金。
一頭扎進碧藍的池水中,就像投入闊別已久的懷抱,每一絲流動都舒緩著兩姐妹緊張的心緒。熟悉的《天鵝》旋律縈繞著整個賽場,蔣文文、蔣婷婷完美地完成了最後兩串難度腿,憑藉94.10的高分,力壓日本組合奪得2018年雅加達亞運會花遊雙人自由自選比賽的冠軍……
這是蔣文文蔣婷婷的第六枚亞運會金牌,距離她們在2006年多哈亞運會第一次奪金,已經過了整整十二年。這十二年間,她們經歷成名、退役、生女、復出。
在中國花遊的舞臺上,文婷姐妹無疑是一個標杆。在她們身上,可以看到作為運動員年復一年的不懈努力,也可以看到當了媽媽後,她們用更強大的力量詮釋著熱愛與堅強。
為花遊而生的「美人魚」
「上午遊了下午遊,我已經成了一個黑妹妹啦。最開心的就是在水裡,這一點和媽媽一樣!」8月底的一天,蔣文文用視頻記錄了自己五歲半女兒練習遊泳的一幕。畫面中,戴著鼻架和遊泳鏡的女兒雙腳一躍,從跳板上「撲通」落入水中,隨即朝著水下的鏡頭做出歡快的舞蹈動作。鏡頭外的蔣文文在微博上發了一個「偷笑」的表情,寫道:「有沒有一點花遊運動員的影子了?」
碧藍池水蕩起的漣漪,讓蔣文文想起了自己和妹妹蔣婷婷的過去。
7歲的時候,蔣文文、蔣婷婷也是這樣被母親送到了遊泳館。「小時候太瘦了不愛吃飯,媽媽希望我們兩個能通過遊泳鍛鍊身體。」記憶中,兩姐妹起初都很怕水,也不敢下泳池,「教練就把我們丟進水裡,讓我們自己撲騰,沒想到撲騰撲騰著就學會了。」蔣文文說,也就是從那時開始,兩人愛上了在水裡的感覺,「再也離不開了」。
一次機遇下,姐妹兩人被推薦到四川省運動技術學院訓練花遊,由於展現出很好的天賦,她們很快成為當時四川省花樣遊泳隊的正式隊員。
因為身材比例絕佳,柔韌性好,這對姐妹花似乎是註定為花遊而生。作為雙胞胎與生俱來的默契,更讓她們在雙人項目上具有絕對優勢,就像水中兩條靈動的「美人魚」。
打破日本隊二十餘年壟斷
天賦的背後,更多的是日復一日的刻苦訓練。從進入花遊隊開始,姐妹二人幾乎每天都扎在一方泳池內,每日8小時的訓練強度是「標配」。靠著不懈的努力,蔣文文、蔣婷婷迎來了改寫歷史的機會。
2006年以前,日本隊一直是花遊的亞洲「霸主」,壟斷著該項目長達20多年,中國隊長期屈居第二。
2006年多哈亞運會,剛剛奪下全國冠軍的蔣文文、蔣婷婷,第一次在重要的國際賽場亮相。「那年的情況有些突然,賽前一個多月我們才知道要在亞運會上比雙人項目。」在當時的蔣文文、蔣婷婷看來,想要超越日本隊,就是不可能完成的任務。
上午的預賽,兩姐妹的成績「不出意外」排在日本隊後面。下午決賽,她們在雅典奧運會該項目亞軍、日本組合鈴木繪美子、原田早穗之前出場。帶著放鬆的心態,蔣文文、蔣婷婷發揮完美,但對於金牌,誰也沒有把握。
就在二人已經提前接受了亞軍的「結局」時,場內一陣歡呼聲將蔣文文和蔣婷婷拉回到現實——大屏幕上,中國的五星紅旗閃現在了第一的位置。
時隔多年,6枚亞運會金牌在手,但多哈亞運會上的這一幕依然深深印刻在兩姐妹心中,「所有的金牌裡,這一枚是最令我們難忘的。」
2010年,兩人又奪得世界盃雙人項目的冠軍,中國花樣遊泳項目由此走上世界最高領獎臺。
為愛復出 六奪亞運金牌
2013年,蔣文文、蔣婷婷宣布退役。退役後,兩姐妹各自擁有了可愛的寶貝女兒。但當生活開始邁入新的軌道時,她們卻共同作出了一個意外的決定——復出。對於這個選擇,兩人幾乎是異口同聲地告訴記者:「我們太愛在水中的感覺了,覺得自己還能再拼一拼。」
2015年重回泳池,蔣文文、蔣婷婷面臨的第一個也是最大的困難便是「減重」。在她們之前,中國花遊歷史上還沒有一對媽媽級選手,兩人每一步訓練都是在和教練不斷的碰撞、摸索中進行。為了快速恢復體型,姐妹倆在教練鄭嘉的針對性指導下,開啟了「魔鬼」訓練。兩人回憶道:「那會兒累到在水中都能睡著」。短短一個多月的時間,蔣文文、蔣婷婷就減去了40斤左右體重。
除了身體上的疲累,兩人遇到的更大的挑戰是割捨對年幼女兒的思念,「自己不在身邊的時候,女兒時常會哭著找媽媽。」這讓初為人母的兩人既心疼又愧疚。她們說,家人始終在背後給予她們最大的幫助,而女兒也是自己重返賽場的動力之一。
2017年全運會,31歲的蔣文文和蔣婷婷用完美的發揮奪得了復出後的一個冠軍。頒獎典禮上,脖子上掛著金牌的姐妹倆抱著女兒上臺,兩個小寶貝伸出大拇指為媽媽點讚,這一幕曾是2017年體壇最感人的瞬間。
一年之後的雅加達亞運會,媽媽級選手蔣文文、蔣婷婷又爆發出了強大的競技能量,她們以四分的巨大優勢力壓日本組合,摘下花遊雙人自由自選比賽的金牌,這也是姐妹花的第六枚亞運會金牌。
今年5月,蔣文文、蔣婷婷轉型做了教練。站在熱愛了27年的泳池邊,姐妹倆最常說的一句話就是:「選擇花遊是命中注定的。它就像融進了我們的血液裡,是我們一生最正確、也是最好的選擇。」
(華西都市報-封面新聞記者 鍾雨恆)
(責編:羅昱、高紅霞)
來源:人民網
聲明:本文已註明轉載出處,如有侵權請聯繫我們刪除!聯繫郵箱:news@ersanli.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