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語樂壇需要「硬地」

2021-01-19 讀娛

文 | 林不二子

網易雲音樂終於也做了自己的榜單。

在數據價值愈發凸顯的今天,面向用戶又手握數據的網際網路平臺都樂於搭建榜單來體現市場趨勢,尤其是數位音樂平臺們,更是把榜單放在了顯眼的位置來為用戶提供選擇參考。從市場角度來看,用戶們確實需要各式的音樂榜單,不過由於大多數音樂榜單都以數據流量為參考指標,就讓榜單們同質化的現象越來越明顯。

而這次,網易雲音樂拿出的榜單就不太一樣。

音樂榜單這麼多,對音樂人來說TA的必要性在哪裡?

8月15日,硬地原創音樂榜正式上線,該榜單由網易雲音樂聯合南方都市報華語音樂傳媒盛典共同推出,旨在打造專屬於原創音樂的音樂榜。在上線後,今天也順勢公布了「2019年原創音樂半年榜」,讓我們看到了許多新鮮的音樂人面孔。

如果從榜單目標來看,似乎與平臺此前的雲音樂原創榜有一定重疊,但在具體評選機制上,硬地原創音樂榜與目前數位音樂平臺所有榜單都形成了足夠的差異化。這個差異化最集中的體現就在於專業視角。

據介紹,硬地原創音樂榜的評選池由上月16日-當月15日發布到網易雲音樂平臺的所有原創作品構成,這首先是做到公平。同時,榜單也不受流量影響,採取雙線評審制,每個月由行業優秀製作人、音樂人、樂評人、音樂媒體等組成的專業評委團,及愛好不同曲風的資深樂迷組成的樂迷評委團同時評選,這是做到專業。

尤其是在評委部分,專業評審團中不乏像秦四風、陳偉倫這樣的國內頂尖音樂製作人,也有運營著音樂公司的行業從業者戈非,在樂評人及音樂媒體構成中也有大眾認可呆若木一、壞蛋調頻的王碩等等,並且,評審名單也會動態調整,後續還會引入海外評委等,都是在為榜單的專業性背書。

通過在公平與專業兩個角度的把關,硬地原創音樂榜成為了目前數位音樂平臺中唯一一個只看作品質量的榜單。目前公布的「2019年原創音樂半年榜」也驗證了這一點。

TOP15單曲榜

僅從上圖來看,入選TOP15的單曲涵蓋了多種音樂類型,從說唱到搖滾,從民謠到爵士,各類曲風都有上榜。並且,除了一些已經在獨立音樂圈有一定名氣的音樂人,不少我們不認識、沒聽過的新鮮聲音也出現在榜單上。像是Manic Sheep、水仙樂隊、結冰水上榜TOP15的作品,都是他們的最熱單曲,但在網易雲音樂上的評論數都和999+有一定距離,不以市場流量為憑據,也可見硬地原創音樂榜對獨立原創音樂人的重視及尊重。

獨立原創音樂人是原創音樂領域重要的組成,獨立原創音樂人能夠被發掘才說明我們的行業相對健康,而這在其他以流量數據為唯一評判標準的榜單中很難實現。

觀察各類流量榜單都知道,越是處在頭部位置的作品越容易被關注,那麼無疑會形成頭部影響力與腰尾部差距越來越大的情況,並且,在全品類榜單中原創音樂能夠嶄露頭角的機會也非常之少。如果缺少從專業視角出發的原創音樂榜單,只憑藉平臺們的算法對個體用戶單獨推薦,又或者是在流量聚集的綜藝渠道上短暫曝光,原創音樂的整體影響力仍難以擴大,「弱勢」地位會被不斷鞏固。

所以從專業視角出發的硬地原創音樂榜,確實能為原創音樂人群體帶來更多的曝光機會與發展可能,甚至帶動原創音樂在整個音樂市場中的影響力。

當然,目前華語音樂市場上也有一些強調權威性的音樂獎,比如金曲獎和唱工委音樂獎CMA,不過這兩個獎項的覆蓋面更廣,因而不會像硬地原創音樂榜這樣能更聚焦於獨立原創音樂,前者注重主流音樂市場情況,後者更能挖掘先鋒,他們之間的關係就像是英國的全英音樂獎與水星獎那樣,會在市場中形成一定的互補。

同時,硬地原創音樂榜與這些獎項相比,也不需要音樂人參加報名、評審推薦等繁瑣流程,只要上傳到網易雲音樂平臺即可參選,這種相對的「低門檻」讓硬地原創音樂榜有了更強的兼聽性,成為目前華語樂壇中足夠「特立獨行」又有十足必要的榜單。

他和她和他們,你聽過沒聽過的好作品都上榜了

經過近些年的發展,我們已經能夠逐漸發現一些優質的原創音樂人及原創音樂作品,尤其是在今年眾多圍繞原創音樂的綜藝出現後,原創音樂相比多年前在大眾中已經有了更強的存在感,不過我們仍然沒能有一個足夠集中的渠道,讓新的原創聲音被可持續的聽到。摩登天空CEO沈黎暉在《樂隊的夏天》中就說,希望年輕樂隊能把老樂隊「幹掉」,這種想法也是出於對新人的渴望。

而我們在硬地原創音樂榜發布的「2019年原創音樂半年榜」中,就看到了不少有實力的原創新人。

出現在單曲TOP15中的9m88,第一張EP在2018年3月發布,第一張完整專輯則在今年8月上線,是個十足的新人,但其入榜作品《Aim High》則展現出了她很成熟的音樂理解,能夠讓中文與爵士順暢的融合併不容易,而融入了一定City-Pop風格的編曲則讓整首作品在聽覺上足夠舒服,成熟的原創音樂人陳粒也在該歌曲下留言打卡「火鉗留名」。

作品入選了專輯TOP15、來自山東的橘子海樂隊也同樣新,不過其最熱歌曲《夏日漱石》在網易雲音樂上的評論已經過4000。而有意思的是,這支新樂隊在第一張EP中呈現出了足夠英式搖滾的味道,但到了《春潮》他們則融入了更多元的風格。在當下這個時代,音樂人也不願再被所謂的風格限制自己,年輕就是有多種的表達欲,這也是讓我們對這支樂隊感到驚豔的一點。

而像是單曲TOP15中通過《樂隊的夏天》走紅的九連真人,則無疑為我們增添了對原創音樂更大的信心。每一首作品都有創作者獨立的思考,對小人物、對社會的關懷,都讓他們的音樂更有反覆品味的價值。同時在語言、編曲上的種種細節也都讓他們的作品足夠耐聽,這也會讓他們更有望走進更大用戶群體的視野中。同時我們不能忽視,儘管九連真人已經通過綜藝收穫了關注,但他們其實也是絕對的新人。

在硬地原創音樂榜的「2019年原創音樂半年榜」中,如前文這些有實力又新鮮的聲音還有很多,比如來自美國MI音樂學院的The Brownie Band,做後搖的仙童樂隊,又或者是全員95後的預設樂隊,包括來自臺灣、主唱登過綜藝的獨立流行樂隊傻子與白痴等等,這些原創音樂新人的作品都呈現出了超高的品質。

樂評人呆若木一就評價PO8的作品,「將民族元素與其自身的生猛內核相撞,不拘一格的採樣與編曲偶爾會串戲到世界音樂創新的範疇」,音樂製作人秦四風也在評語中提到,在聽過了《Whisper Factory》作品後產生了「一種榮幸感」。

當然,既然是針對全原創音樂人的榜單,自然也有許多成熟原創音樂人的作品上榜。竇唯、萬曉利、P.K.14這些大陸老牌原創人,又或者是陳粒、Jony J、Soulspeak、Dough-Boy這些在領域中已經有不少代表作的音樂人,也共同讓這份「半年榜」更充實豐盈且權威。畢竟,在作品面前人人平等,足夠權威就不能對新老任何一方有傾向。

TOP15專輯榜

其實就目前「2019年原創音樂榜半年榜」的情況來看,也不難發現硬地原創音樂榜是在為原創音樂領域樹立榜樣,什麼才是真正高品質的作品,怎樣的內容才會獲得專業人士的肯定,只有清晰了這些才可能拉升原創音樂整體的作品品質。

目前市場中的原創音樂人群體規模並不小,僅網易雲音樂平臺上入駐的原創音樂人就超8萬,他們需要曝光度,也需要好作品的標杆,這樣才能激勵這一群體更有創作動力,並向更好的自己前進。

同時,以此次上半年榜的音樂人們及作品來看,他們中的不少都具備在大眾市場中受歡迎的潛質,因而通過硬地原創音樂榜每月、每半年及每年終的評選,很可能最終讓優質的原創音樂人有走向更大市場的可能。

在華語音樂市場中,好作品不一定有流量,但無論是否有流量的好作品都值得被聽到,硬地原創音樂榜就是一個讓大眾聽到這些好作品的渠道,所以從這裡也能看出,推出了這一榜單的網易雲音樂,是真的在為原創音樂做有價值有意義的事。

華語樂壇需要硬地原創音樂榜

我們都能理解,在當下,音樂榜單有多樣的作用。對用戶來說,榜單就像是集合了多首作品的歌單,對行業來說,榜單也能從一定程度上呈現當下音樂市場的情況。

而不受數據影響的硬地原創音樂榜同樣具備這些屬性。它能讓那些喜愛發現新的、有態度的聲音的用戶得到滿足;而目前上榜流行類作品佔比較小,也可能說明了這一類型作品的原創力不足,又或者是原創音樂人群體暫時較為忽視流行類曲風的情況。

對於華語音樂市場來說,原創並非是不能被接受的標籤,從《明日之子》中走出來的毛不易就是絕對的原創音樂人,一直以來都具有不錯市場反響的薛之謙同樣是原創音樂人,因而雖是針對原創音樂的硬地原創音樂榜,也有被大眾認可的可能。並且,隨著「月更」大量好作品的這種常態化形式,也可能隨著時間的積累,逐漸形成從年輕人到大眾音樂審美水平的整體提升,這也是這個榜單對於整個市場的價值。

所以整體來看,雖然近兩年原創音樂領域得到了快速發展,但原創音樂的大眾影響力還需要繼續拔高,我們不能僅靠綜藝去實現原創音樂的快速曝光,還需要像網易雲音樂這樣的平臺,為原創音樂提供一個更加穩定和長遠的發展渠道。畢竟,一時的熱度轉化為可持續發展的熱度並不是易事。所以說起來,曝光度可持續、好作品能集中呈現的硬地原創音樂榜,就可以算是綜藝之外的一種補充,通過月復一月的慢慢積累,最終將原創音樂的影響力擴散。

此前,就有行業人士表示,華語樂壇前些年總是缺乏足夠優秀的新作品,就是因為大眾對原創音樂,或者說對樂隊這種具有強創作力形式的一種邊緣化,因而如今我們有了硬地原創音樂榜,有了能發現原創好聲音的機會,也正是華語樂壇在健康前行的例證。

華語樂壇需要新鮮的好作品,我們也需要「硬地」。

*原創文章,轉載需註明出處

相關焦點

  • 華語樂壇是需要創作型歌手還是唱功型歌手?
    前段時間看到了一個非常有意思的話題,究竟現在的華語樂壇中是需要創作型歌手還是唱功型歌手呢?有人說現在的各種「神曲」,大部分都是旋律無腦套和弦,歌詞也難登大雅之堂,這就能體現出創作型歌手的優勢,但也有的人說,一些好的歌手,雖然沒有優秀的創作能力,但憑藉著優秀的唱功依然可以在華語樂壇有著自己的天地。
  • 華語樂壇群星暗淡時
    在知乎上,有一個問題:你什麼時候會對華語樂壇感到失望?底下的回覆將近9000條。私以為,前幾日「坤倫對決」之時便是。7月22日零點,周杰倫的影響力定格在「1.1億」,以超過第二名蔡徐坤將近一倍的數據刷新了微博的超話記錄。這場勝利輕而易舉戳破了流量明星的泡沫,而更本質地,它是主流群體對流量造星、小鮮肉霸佔華語樂壇的一次強烈反彈。
  • 華語樂壇真的完蛋了嗎?
    作者 | 新仔前幾天發了兩篇關於周杰倫的文章,評論裡,讀者們為「華語樂壇完沒完蛋」吵翻天。實際上,華語樂壇的「完蛋論」已經由來已久,而且,近年來,周杰倫每一次出現,「華語樂壇」都會被拎出來輪著吊打。「雪花飄飄,北風蕭蕭」……華語樂壇真的完蛋了嗎?不好說,但,大家懷念20年前的華語樂壇,SZD。如果你也懷念20年前的「華語樂壇」,那麼,我負責任的告訴你,那個「華語樂壇」確實完蛋了。
  • 華語樂壇最不可或缺的5位歌手,沒有他們,華語樂壇不知會怎樣?
    華語樂壇自1917年前後開始,發展至今已有百個年頭,期間湧現出了非常多的優秀華語歌手,風格也越來越多樣化,在國際樂壇的地位也越來越高,在奧斯卡、格萊美等舞臺上,也能看見諸如李玟、張靚穎這些華語歌手獻唱的身影。
  • 周杰倫:堪稱華語樂壇真正的「半壁江山」
    周杰倫:堪稱華語樂壇真正的「半壁江山」 在80.90年代,華語樂壇幾乎都是由四大天王做主的,他們不僅在音樂上發展的順風順水,就連影視方面都相當有成就。直到2000年之後,一位叫做周杰倫的「無名小輩」橫空出世,一舉奪得了金曲獎最佳專輯,這才改寫了華語樂壇的流行方向標。
  • 華語樂壇新生代三巨頭,未來的華語音樂大旗就靠他們扛起來了!
    華語樂壇曾經有過10年的輝煌時期,在2000年到2010年這10年之間誕生了太多的天王天后。但是隨著時代不斷的發展,越來越多的新人也要逐漸登上舞臺,而且那些老人們他們有的時候也真的需要休息一下了,但是華語音樂這10年間發展得其實並不好。
  • 華語樂壇的輝煌與重生
    從買磁帶聽歌到隨處可見的音樂App時代,華語樂壇發生的改變一目了然,上世紀90年代,男性歌手如四大天王相繼減少甚至於不再發行新的歌曲,到謝霆鋒趕上新世紀最後一位現象級偶像歌手,眾多達天后級別的女性歌手也在隱退,產量日漸減少成為普遍的現象,似乎華語樂壇正在往低谷漫走。
  • 華語樂壇的兩個巔峰時期,你經歷了嗎
    縱觀整個華語樂壇,曾經在兩個時間點達到巔峰,第一個是在上世紀八十年代末到九十年代初期,在譚詠麟與張國榮兩位殿堂級的巨星帶領下,香港樂壇不斷發展壯大。為什麼這麼說,有兩個原因:第一,上世紀八十年代末到九十年代初的華語樂壇巔峰是以香港樂壇快速發展為主,內地及臺灣樂壇並未能與之抗衡,也未能呈現百家爭鳴的態勢;第二,在那個年代大多優秀歌曲是翻唱日韓歌曲為主,尤其以翻唱日本歌曲最為常見,據統計四大天王翻唱的歌曲相當多了(具體數據不說了,大家可以查一下)。這其中中島美雪的大量歌曲就被香港藝人翻唱過,而原創歌曲則鳳毛麟角。
  • 粉絲狂打榜、新歌巨難聽,華語樂壇已死?
    華語樂壇已死?今天想和大家聊聊這個話題。我最近看了一些音樂榜單,感慨萬千,因為榜單上的許多作品對我來說已然陌生,不知大家是否有這個感覺。比如某音樂的巔峰人氣榜,藝人名字我都知道,但歌是真的都沒聽過。基於上述的懷疑,我們專門找了幾個年輕人,組個圓桌局,聊聊年輕人眼中的華語樂壇,探討下「熱歌不熱」的現狀。提出第一個問題,你們會經常看音樂軟體榜單麼?先聲明,我不看。這是個扎心的問題,圓桌局裡的很多人都沒有看的習慣。
  • 楊坤可能是沒落的華語樂壇最後的倔強
    在這個隨大流的時代,也許根本不需要好壞,只看跟風的人多不多便是火了。但是這種火,真的代表作品好嗎?畢竟現在是個全民娛樂的年代,任何事都可能成為火爆的熱點,帶來難以估計的流量。但這些東西就真的有意義嗎?因為象徵華語音樂的華語樂壇已經沒落很久了,大家對口水歌和惡搞音樂已經司空見慣,大多也並不在乎音樂的正統性和正規性。至於好聽不好聽,由於受眾較大,文化背景差異更大,更是仁者見仁智者見智。但是楊坤老師畢竟是主流華語樂壇中的一員,雖然近些年已經沒什麼好作品問世,但作為歌手,對音樂的尊重還是一直在的。
  • 周杰倫十首最強rap,第一首在華語樂壇是頭把交椅!
    周杰倫不是一個饒舌歌手,但是他的饒舌歌曲很多都是華語樂壇至今還沒人能達到的水準。下面小編列舉這十首,用網友說的「吊打華語樂壇」,「前無古人後無來者」,對於華語樂壇的影響力至少前後有20年了,極具領先的作曲作詞水平,讓周杰倫無疑成為華語樂壇rap的開拓者!10、四面楚歌。
  • 音樂|誰是華語樂壇黃金十年「執牛耳者」?
    其實這些「音樂鬼裁」不過是投機取巧地換種套路繼續攪渾水。華語樂壇,尚有來路,卻難見歸途。二十一世紀,我們經歷了戀愛降級、消費降級、社交降級,終於我們可能又不幸地將被「音樂降級」裹挾而去······差異,本身就是一種美。
  • 華語樂壇歷史5大超級巨星:改變了樂壇流行方向!
    ,李宗盛在華語樂壇的定位更像是個幕後BOSS,平時不顯山露水,而當知道他的作品後你會無比驚訝。他演繹出來的歌曲仿佛具有靈魂,深深影響了整個90年代樂壇,具備全面的演唱技巧,毫無疑問的現場之王,他的影響力覆蓋全球華人社會以及東南亞,他成功開拓了龐大的海外市場,為香港樂壇做出了傑出貢獻,即便他不是原創音樂人,但他是把作品演繹到極致的男人,他就是90年代華語樂壇的第一人。
  • 華語樂壇需要更多好聽的聲音,除了單依純,還有誰值得期待?
    當音樂的旋律不需要再一個弦,一個鍵彈出來時,當它變成工業流程的一部分時,音樂製作就變得更簡單了,這也意味著進入這個行業的門檻降低了。所以不可避免的出現很多粗製濫造的歌曲,特別是現在短視頻直播行業的火爆,很多網紅、主播自知歌唱能力一般,選擇劍走偏鋒,唱一些粗俗劣質的歌譁眾取寵。
  • 華語樂壇:20年前神仙打架,20年後垃圾分類
    難以想像,這三位對華語樂壇極具影響力的藝人,竟能隔空「同臺」。張學友和陳奕迅一開口,就是CD水平。不虧是經歷過當年「神仙打架」時代的歌手們,放到如今的華語樂壇妥妥地吊打絕大部分的流量。而如今的華語樂壇,無法企及當時「神仙打架」的高度了。不禁感嘆:華語樂壇的黃金時代,真的早已一去不復返了。
  • 華語樂壇新「四小天王」都有誰?花花被稱為未來華語樂壇的新星!
    江山代有才人出,各領風騷好多年,華語樂壇從來就不缺新鮮血液,除了一首歌吃遍天爆紅後慢慢沉寂的歌手,還有出道多年來一直專注於音樂作品的精心打磨,不斷通過優秀的歌曲取得粉絲和聽眾的認可,被冠以華語樂壇新「四小天王」的稱號。讓我們一起看看都有誰呢?以下按照年齡順序介紹,不分先後排名。
  • 華語樂壇黃金十年「戰國七雄」(二)
    昨天,我們給大家帶來了華語樂壇黃金十年「群雄爭霸」之——「戰國七雄」(一)陶喆篇,如果感興趣的童鞋可以去看看。今天,我們接著帶來「戰國七雄」的下一位。因此,1998年初,渾渾噩噩了三年的王力宏告別福茂唱片,躊躇滿志地轉投索尼。而在這之前的幾個月,陶喆剛剛發行了他的第一張專輯——《David Tao》,將R&B帶進了華語樂壇。加入索尼之後,王力宏終於可以大展身手。
  • 林俊傑為華語樂壇做出了哪些貢獻?
    雖然華語樂壇中優秀的歌手不在少數,但相信在無數年輕人心中林俊傑都有著非常至關重要的地位。甚至可以說對於諸多80、90後來說,周杰倫和林俊傑這兩位歌手應該是最特別的存在。如果說林俊傑為華語樂壇做出了哪些貢獻的話,小編第一時間想到的就是他在音樂上所獲得的突出成績和所推出的諸多優秀的音樂作品了。
  • 對華語樂壇影響很大的日本國寶級歌姬
    她對華語樂壇的影響力很大,有人統計,大概有六十九首歌被華語樂壇翻唱,一共有一百三十二歌手翻唱過。>徐小鳳 人生滿希望 中島美雪 雨が空を舍てる日はRURU 美麗心情 中島美雪 帰省以上只是大家所熟悉的10首有代表性的歌曲,以前聽範瑋琪《最初的的夢想》時只覺得好聽,後來聽朋友介紹去聽聽原唱,而後一發不可收拾,才知道中島美雪這位樂壇大才
  • 任賢齊、周華健、李克勤華語樂壇處於什麼地位?影響力有多大
    可是他們究竟在華語樂壇處於什麼地位呢?他們的代表作影響力究竟有多大呢?這就很難分析了。小編為什麼會突然想到這個問題呢?還需要從一檔綜藝節目說起。這檔綜藝節目就是如今大火的《我們的歌》。《我們的歌》有別於其他綜藝節目的是,它可以算是一場音樂競爭性的比賽。有比賽就會有淘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