讓職業健康更有保障!《職業性放射性皮膚疾病診斷》等7項衛生健康...

2020-12-23 澎湃新聞

關於發布《職業性放射性皮膚疾病診斷》等7項衛生健康標準的通告

國衛通〔2020〕4號

現發布《職業性放射性皮膚疾病診斷》等7項衛生健康標準,編號和名稱如下:

一、強制性國家職業衛生標準

GBZ 106—2020 職業性放射性皮膚疾病診斷(代替GBZ 106—2016、GBZ 219—2009、WS/T 475—2015)

GBZ 118—2020 油氣田測井放射防護要求(代替GBZ 118—2002、GBZ 142—2002)

GBZ 130—2020 放射診斷放射防護要求(代替GBZ 130—2013、GBZ 165—2012、GBZ 176—2006、GBZ 177—2006、GBZ/T 180—2006、GBZ/T 184—2006、GBZ 264—2015、部分代替GBZ 179—2006)

GBZ 169—2020 職業性放射性疾病診斷程序和要求(代替GBZ 169—2006、GBZ 156—2013)

二、強制性衛生行業標準

WS 674—2020 醫用電子直線加速器質量控制檢測規範(部分代替GBZ 126—2011)

三、推薦性衛生行業標準

WS/T 675—2020 氡及其子體個人劑量監測方法

WS/T 676—2020 建築材料氡射氣係數的測量方法

上述標準自2020年10月1 日起施行,GBZ 106—2016、GBZ 219—2009、WS/T 475—2015、GBZ 118—2002、GBZ 142—2002、GBZ 130—2013、GBZ 165—2012、GBZ 176—2006、GBZ 177—2006、GBZ/T 180—2006、GBZ/T 184—2006、GBZ 264—2015、GBZ 169—2006、GBZ 156—2013,GBZ 179—2006被代替部分、GBZ 126—2011被代替部分同時廢止。

特此通告。

國家衛生健康委

2020年4月3日

《職業性放射性皮膚疾病診斷》解讀

隨著科技發展,核與輻射技術廣泛應用,輻射損傷時有發生。皮膚作為外界損傷作用於人體的第一道保護屏障,往往最先表現放射損傷的種種症狀。本標準主要適用於職業人群放射性皮膚疾病的診斷和處理,對保障放射工作人員的健康有重要意義。為便於實際工作使用,此次修訂將GBZ 106—2016《職業性放射性皮膚損傷診斷》、GBZ 219—2009《放射性皮膚癌診斷標準》和WS/T 475—2015《放射性皮膚疾病護理規範》3項標準進行了整合。

一、放射性皮膚疾病的吸收劑量

依據國際出版物和有關資料中對於皮膚紅斑、暫時性脫髮、皮膚破潰、晚期皮膚萎縮等相關症狀發生時間和劑量閾值的研究,同時結合我國實踐經驗,將分次照射劑量閾值定為:在急性放射性皮膚損傷中,一次照射或等效一次照射皮膚劑量≥3 Gy。而在慢性放射性皮膚損傷中,累積吸收劑量(或分割照射劑量)大於15 Gy或由急性損傷遷延而來的劑量大於5 Gy。需要說明的是弱貫穿輻射,由於射線能量在皮膚組織淺表即行衰減,更容易對皮膚造成損傷,局部皮膚吸收2Gy就可以引起暫時性脫毛,毛囊丘疹等損傷性改變。故在本標準中對於弱貫穿輻射造成皮膚放射性損傷的劑量閾值進行了特殊說明。

二、放射性皮膚疾病的臨床表現

皮膚受照後可能出現數次紅斑。早期短暫性紅斑出現在受照數小時內,1-2天減退。受照大約10d後開始出現二次紅斑反應。受照後3-5周內出現表皮再生不良。受照後約4-6周再出現的脫皮即為典型的溼性脫皮。受照約8-10周後,也可能會出現晚期紅斑。

三、放射性皮膚疾病的診斷

急性放射性皮膚損傷:早期反應除了充血、水腫以外,在大劑量照射後,會產生急性表皮壞死,其原因為表皮基底層有絲分裂後的細胞直接發生分裂間期死亡。這種效應與穿透力更強的射線導致的典型溼性脫皮的肉眼外觀類似,但是發生更早(約在照射後10d內),持續時間很短。

慢性放射性皮膚損傷:受照數年後皮膚及其附件出現慢性病變。I度表現為皮膚色素沉著或脫失、粗糙,指甲灰暗或縱嵴色條甲;II度表現為皮膚角化過度,皸裂或萎縮變薄,毛細血管擴張,指甲增厚變形;III度表現為壞死潰瘍,角質突起,指端角化融合,肌腱攣縮,關節變形,功能障礙。

放射性皮膚癌:在慢性放射性皮膚損傷的基礎之上,多伴有難癒合性潰瘍。局部皮膚表現為結構層次和修復機制的紊亂。病變組織的病理活檢為診斷的「金標準」。

四、放射性皮膚疾病處理原則

急性放射性皮膚損傷需要儘快治療,包括全身生命維持治療和局部保守治療,必要時需要手術修復治療。對於慢性放射性皮膚損傷,不同的分度將採取不同的治療方案,其主要目標是為求「閉合創面、修復功能、防止癌變」。放射性皮膚癌一經病理證實,需要明確全身轉移情況,進行臨床和TNM分期。予以全身及局部手術切除乃至免疫等全面綜合治療。

《油氣田測井放射防護要求》解讀

《油(氣)田非密封型放射源測井衛生防護標準》(GBZ 118—2002)和《油(氣)田測井用密封型放射源衛生防護標準》(GBZ 142—2002)兩項標準自頒布以來,對保護從事油氣田測井的放射工作人員職業健康,降低油氣田測井放射事故的發生發揮了積極作用。隨著《中華人民共和國職業病防治法》等法律法規及相關放射防護標準修訂,以及油氣田放射性測井技術的改進,上述兩項標準已難以滿足對油氣田測井的放射防護要求。

本標準是對GBZ 118—2002和GBZ 142—2002 兩項標準進行整合修訂,主要技術變化包括:

1.將密封源及非密封源修改為放射源及非密封放射性物質;

2.增加了中子發生器測井的放射防護要求;

3.修改了源庫內貯源坑(池)的要求,刪除了GBZ 142—2002中放射源貯存時「所有測井用放射源及廢源須放在貯源坑內保存,經常使用的放射源應一源一坑」的要求;

4.將放射防護要求中外照射洩漏控制值指標由空氣比釋動能率修改為周圍劑量當量率。

《放射診斷放射防護要求》解讀

放射診斷包括X射線影像診斷和介入放射學,是應用最為廣泛的放射診療手段。做好醫用X射線診斷的放射防護工作,是放射診療工作持續健康發展的前提。我國既往發布了多項放射診斷防護相關標準,但是這些標準發布年代不同,對同類型的設備要求不盡一致,存在部分標準間重複的情況,給標準的使用帶來不便。為落實國務院「全面清理和修訂現行國家、行業、地方標準,整合現行各級強制性標準」的要求,放射衛生標準專業委員會對現有的多項放射診斷中的防護標準進行清理整合,編制《放射診斷放射防護要求》。

本標準規定了放射診斷的防護要求,包括X射線影像診斷和介入放射學用設備防護性能、機房防護設施、防護安全操作要求及其相關防護檢測要求。本標準適用於X射線影像診斷和介入放射學。此項標準的發布,將對放射診斷設備使用的安全管理髮揮積極作用,可有效控制放射工作人員、受檢者和公眾的受照劑量,降低輻射危害的發生。

《職業性放射性疾病診斷程序和要求》解讀

職業性放射性疾病診斷是一個具有法律效力的放射損傷技術判斷過程,需要規範、合理。《職業性放射性疾病診斷程序和要求》(GBZ 169-2006)和《職業性放射性疾病報告格式與內容》(GBZ 156-2013)已施行多年,需要根據新的實踐進行修訂。針對職業性放射性疾病診斷特點,從技術上規範診斷全過程,規定統一的途徑,提出明確的要求,是本次修訂的主要目的。本次修訂整合了《職業性放射性疾病診斷程序和要求》和《職業性放射性疾病報告格式與內容》的內容,便於診斷醫生操作。

標準規定了職業性放射性疾病的診斷程序、要求和報告。診斷程序涵蓋了接診、登記表填寫、材料收集、材料審核、補充材料調查和檢測、臨床和實驗室檢查、劑量估算、診斷、診斷證明書審核及籤發、診斷程序文件等10個環節要求。疾病報告提出了報告時間、方式、報告卡格式及填報要求。另外標準規定了檔案管理和保密的要求。

本標準的修訂對貫徹國家職業病防治法律法規、保障用人單位和勞動者的合法權利,提高職業病診斷機構診斷水平和放射衛生標準體系建設都具有現實意義。

《醫用電子直線加速器質量控制檢測規範》 解讀

醫用電子直線加速器是一种放射治療先進設備,具有射線能量高、輸出劑量率大、半影區小、療效顯著等優點,臨床應用日益廣泛。但是若設備對患者給出了非所需要的劑量,則使用電子加速器做放射治療時,可能傷害患者。為了患者的健康與安全,有必要制定相應的標準。

本標準規定了醫用電子直線加速器的設備防護性能要求、設備質量控制要求及設備質量控制檢測方法。本標準代替GBZ 126—2011《電子加速器放射治療放射防護要求》中「5 加速器的放射防護性能要求」、「7 加速器治療設備及操作的質量控制要求」及「8.2 加速器設備的質量控制檢測」等部分。本標準主要參考了GB 15213—2016《醫用電子加速器 性能和試驗方法》、GB/T 19046—2013《醫用電子加速器 驗收試驗和周期檢驗規程》。GB/T 19046—2013《醫用電子加速器驗收試驗和周期檢驗規程》是加速器設備質量控制驗收和穩定性檢測要求和檢測方法的國家標準,它與國際標準IEC/TR 60977—2008接軌較好,因此本標準中規定驗收和穩定性檢測應採用GB/T 19046—2013,僅狀態檢測是根據我國的情況,提出的一種監督性檢測,GB/T 19046—2013未涉及;選擇了驗收檢測項目中較為關鍵的項目作為本標準的狀態檢測項目。狀態檢測的方法和要求也推薦使用驗收和穩定性檢測的方法。因此,本標準不會與GB/T 19046—2013產生矛盾。在標準編制過程中,還參考了美國醫學物理學家協會(AAPM)的相關技術報告,並廣泛徵求了臨床、放射防護等相關專業專家的意見。

原標題:《讓職業健康更有保障!《職業性放射性皮膚疾病診斷》等7項衛生健康標準發布》

相關焦點

  • 規範文件 |《職業性外照射急性放射病診斷》等10項衛生標準
    關於發布《職業性外照射急性放射病診斷》等10項衛生標準的通告
  • 關注職業健康 建設健康企業 職業健康保護·合肥在行動
    記者了解到,職業病共有10類132種,具體包括:1.塵肺病及其他呼吸系統疾病(19種:矽肺、煤工塵肺、石墨塵肺等);2.職業性放射性疾病(11種:放射性腫瘤、放射性甲狀腺等);3.職業性化學中毒(60種:光氣中毒、氨中毒等);4.物理因素所致職業病(7種:中暑、減壓病、高原病、航空病);5.其他職業病(3種);6.職業性皮膚病(9種);7.職業性眼病(3種:化學性眼部灼傷、電光性眼炎、職業性白內障)
  • 職業病預防控制室圓滿完成2020年放射衛生技術機構監測能力盲樣...
    為了加強實驗室室間質量控制,我中心職業病預防控制室輻射危害監測科積極參加中國疾病預防控制中心輻射防護與核安全醫學所(以下簡稱中國疾控輻射所)組織的2020年度放射衛生技術服務機構個人劑量監測、放射性核素γ能譜分析、總α和總β放射性測量能力盲樣考核工作。
  • 濟寧市精神病防治院放射工作人員職業健康檢查資質獲得山東省衛生...
    大眾網·海報新聞見習記者 王彤彤 濟寧報導  為加強職業健康檢查工作,規範職業健康檢查機構管理,保護勞動者健康權益,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職業病防治法》《職業健康檢查管理辦法》
  • 「職業健康保護·我行動」——重慶啟動職業病防治宣傳周
    發布會上,重慶市衛生健康委黨委委員、副主任王衛介紹,2019年,重慶強力推動3項國家試點工作,重慶塵肺病肺康復站試點經驗在全國推廣,健康企業創建達72家,11個區縣納入監測試點,對14類職業性致癌物進行監測。截至2019年12月31日,全市職業病危害企業摸底數有9294家,分布在礦山、化工、機械、建材、木質家具、冶金、電子、醫藥、皮革等行業。
  • 對從事職業衛生技術服務的機構和承擔職業健康檢查、職業病診斷的...
    恢復窄屏  對從事職業衛生技術服務的機構和承擔職業健康檢查、職業病診斷的醫療衛生機構超出資質認可或者批准範圍從事職業衛生技術服務或者職業健康檢查、職業病診斷的,不按照規定履行法定職責的,出具虛假證明文件的處罰
  • 「工會普法有獎答題」來啦!本期是《職業病防治法》解讀
    2、其他呼吸系統疾病(6種):如過敏性肺炎、棉塵病、哮喘等。二、職業性皮膚病(9種):如接觸性皮炎、痤瘡、化學性皮膚灼傷等。三、職業性眼病(3種):如化學性眼部灼傷、電光性眼炎等。四、職業性耳鼻喉口腔疾病(4種):如噪聲聾、鉻鼻病、牙酸蝕病等。五、職業性化學中毒(60種):如一氧化碳中毒、硫化氫中毒、苯中毒、汽油中毒、有機磷中毒等。六、物理因素所致職業病(7種):如中暑、手臂振動病、凍傷等。
  • 職業健康保護,重慶有這些「動作」
    今(24)日,記者從重慶市衛生健康委舉行的例行新聞發布會上獲悉,今年宣傳周的主題為「職業健康保護·我行動」,將重點關注勞動者個人、用人單位和政府三個方面內容,健全職業病防治體系。記者了解到,宣傳周期間,市衛生健康委將舉辦一系列主題活動,包括開設媒體宣傳專題專欄,開展線上健康教育知識推送,職業健康「三進」、健康企業創建等活動。
  • 「職業健康防護專項行動」疫情防控下要高度重視防暑降溫
    各級衛生健康行政部門要統籌安排好疫情防控和防暑降溫工作,堅持依法防控、科學防控、聯防聯控,嚴格落實常態化防控各項措施要求。要加強對職業健康檢查機構和職業病診斷機構的檢查和指導,督促提高高溫作業職業健康檢查、職業性中暑診斷的服務質量和業務能力。職業病診斷機構要及時上報確診為職業性中暑和疑似職業性中暑的病例。
  • 深圳開展職業健康保護行動!
    讀創/深圳商報記者 趙鴻飛 通訊員 深職防2020年4月25日至5月1日是第18個《職業病防治法》宣傳周,記者從深圳市職業病防治院了解到,深圳正在開展職業健康保護行動,將全力做好職業病與工作相關疾病的「雙重」預防控制,打造職業健康保護「深圳模式」。
  • 企業必備的50個職業健康管理知識點
    2.職業禁忌是什麼?職業禁忌是指從業人員從事特定職業或者接觸特定職業危害因素時,比一般職業人群更易於遭受職業危害損傷和罹患職業病,或者可能導致原有自身疾病病情加重,或者在從事作業過程中誘發可能導致對他人生命健康構成危險的疾病的個人特殊生理或者病理狀態。
  • 今年中心職業健康體檢1.2萬人次 助力企業復工復產
    截至目前共完成職業性健康檢查12188人次,切實維護職業人群健康權益,幫助企業全面了解員工健康狀況,為開展職業健康管理工作提供可靠、真實的依據,為我省企業復工復產、又好又快長足發展保駕護航。企業職工的職業健康是事關職工福祉、企業發展的頭等大事。近年來,隨著我省工業迅速發展,從業人員尤其農民工數量不斷增加。
  • 「十三五」衛生健康發展主要成就
    全市優質高效的醫療衛生服務體系更加完善,覆蓋城鄉居民的基本醫療衛生制度更加成熟,疾病防治能力不斷增強,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取得重大戰略成果,人民群眾健康水平明顯提高。項。四、推動基本醫療有保障,健康脫貧取得決定性成效基層醫療衛生服務體系和服務能力不斷加強,積極推進鄉鎮衛生院、社區衛生服務中心開展「優質服務基層行」活動,實現了每個鎮都有一所政府舉辦的達標衛生院,每個街道都建有一家社區衛生服務中心,每個村和社區都有一個合格衛生室或社區衛生服務站。
  • 天氣與皮膚健康關聯性獲研究論證 指引百姓科學防護
    11月9日,復旦大學皮膚病研究所、上海市氣象與健康重點實驗室聯合舉辦了氣象與皮膚健康研究成果發布,復旦大學附屬華山醫院皮膚科主任醫師、復旦大學皮膚病學研究所常務副所長項蕾紅教授,上海市氣象與健康重點實驗室總工程師彭麗博士等專家,在會上針對天氣與皮膚之間千絲萬縷的關聯進行了深度解讀。
  • 助力健康中國 珀金埃爾默醫學診斷獲評「年度健康扶貧企業」
    在農村貧困地區,產前篩查和新生兒篩查的醫療意識相對薄弱,導致一些原本可以避免和預先幹預的出生缺陷沒有得到及時的防控,不僅影響了出生人口素質和婦幼健康水平,更成為一些地區群眾致富奔小康的「攔路虎」。   由於農村貧窮地區缺乏基礎的衛生健康教育條件,更缺乏長期的衛生健康教育師資,導致地區整體健康意識薄弱,出生缺陷預防控制工作難以推進,很多家庭「病根」變「窮根」。
  • 你了解職業性噪聲聾的診斷鑑定流程嗎?3日上午10點,聽聽「健康課...
    大眾網·海報新聞濟南3月2日訊(記者 黃勇) 為給社會大眾提供科學的防護指導,傳播健康知識,大眾網·海報新聞聯合山東省醫學會傾力打造《健康課代表》科普視頻直播欄目,根據社會大眾關注的熱點健康話題,由山東省醫學會委派專家授課,欄目將在大眾網、海報新聞客戶端
  • 上海市衛生健康委員會關於下達2020年度上海市衛生健康委標準預研...
    (據「中國上海」網站)   各衛生專業標準化技術委員會,各項目承擔單位:   在廣泛徵詢本市衛生健康領域標準建議基礎上,經聽取有關衛生專業標準化技術委員會意見,並經專家評審等程序審議,確定2020年度市衛生健康委標準預研製項目26項(見附件),現予以立項並正式下達。
  • 天津市疾病預防控制中心成功舉辦國家級繼續教育項目「職業健康...
    2020年度國家級繼續教育項目「職業健康標準規範宣貫和標準研製培訓班」[2020-12-01-001(國)]於2020年11月24日順利開幕。本次培訓由天津市疾病預防控制中心主辦,天津市預防醫學會勞動衛生與職業病分會協辦,採用線上和線下相結合方式。
  • 【兩會】政府工作報告:2020年衛生健康工作任務8項重點
    【兩會】政府工作報告:2020年衛生健康工作任務8項重點 2020-05-30 03:14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