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2年,臺灣的《傳記文學》和《新新聞》先後發表了蔣介石情人陳潔如的回憶錄。不久之後,大陸的幾家出版社也紛紛出版了這本回憶錄,因為這本書被蔣家人以各種手段封鎖了30年,更加引起了人們的好奇心,一時間成為兩岸炙手可熱的暢銷書。
這本書被媒體稱為「歷史的黑匣子」和「一部改變歷史的書」,由陳潔如口述、香港人李時敏代筆,全部英文撰寫,在1964年成稿,1990年才從美國胡佛檔案館之中發現。
如果將陳潔如回憶錄和蔣介石日記放在一起對比,會有諸多矛盾之處,很多地方含糊不清,前後顛倒。歷史學家們仔細研究之下,發現關於中山艦時間、宋靄齡策動蔣介石政治聯姻等等重大事件,和目前傳世的史料出入甚大,這本回憶錄只能作為一本具有一定參考價值的資料。
到了今天,蔣介石和陳潔如之間的愛情和婚姻,依舊是一個歷史謎團。
但有一點依舊可以確定,蔣介石曾經深愛過陳潔如,與她度過非常幸福的7年時光。因為野心和抱負,她娶了宋美齡,對外公布:「毛氏髮妻,早經仳離,姚、陳二氏,本無契約。」
難抑心動的豆蔻少女
在陳潔如之前,蔣介石已經有了兩個妻子,毛福梅是他從不待見的小腳老婆,姚冶誠性情粗暴,蔣介石與她感情不深。
陳潔如與蔣介石相見時,才僅僅13歲。在《陳潔如回憶錄》出版之前,媒體對這位前蔣太太了解不多,甚至有人將她和姚冶誠混為一談,認為她是青樓女子出身。其實陳潔如出身小富人家,和父親來到上海之後,曾經在愛國女子學校學習過。
根據回憶錄中記載,1919年,蔣介石看到13歲的陳潔如一見鍾情。這段時期蔣介石正在人生低谷,事業前途迷茫,疾病纏身。
在1918年12月底,蔣介石的日記之中曾經隱隱透露過他陷入了一場戀情之中,對方就是為青樓女子楊介眉,不過很快,蔣介石被佳人甩了,心情鬱悶,曾在日記之中寫下「一生愧悔之事,惟色慾」。
這個時候,清純溫柔的陳潔如出現在蔣介石的面前,蔣介石自然覺得很有新鮮感。他追求陳潔如的過程並不順利,彼時的他還是一個職位不高的軍人,家中一妻一妾,陳潔如又如此年幼,陳家人自然是不同意的。
1921年,陳潔如的父親去世,蔣介石噓寒問暖,資助陳潔如的生活。單純的陳潔如自是感動,加上幾位大人物的勸說,陳母也答應了陳潔如的婚事。
七年相伴,宛如昨日
和陳潔如的婚禮,蔣介石是不承認的。
陳潔如回憶他們舉行盛大婚禮的這一天,在蔣介石的日記之中,同一天他正在老家之中照顧生病的小妾姚冶誠。蔣介石在日記之中,從沒有提過和陳潔如舉辦婚禮的事情。
這一年,陳潔如已經15歲了,按照她的回憶錄,這兩年蔣介石為她魂牽夢縈,做了許多感動她和她家人的事情,蔣介石日記之中亦到處是和陳潔如戀愛的粉紅泡泡。
晚,宿於璐妹家。十一年八月十五日。
傍晚,與璐妹同乘汽車,往北新涇逛玩。十一年八月十六日
晚,偕璐妹緯兒往觀影戲。十一年十月五日。
領璐妹緯兒(蔣緯國)至極司非而路晚餐。
(註:璐妹即陳潔如小明,陳潔如原名陳璐。)
這些文字後來蔣介石都曾用毛筆進行塗抹,後人經過復原,發現這些塗抹的文字都和陳潔如有關。
這個名字在蔣介石日記之中出現了38次。
不知他塗抹時是否回憶起當年,「潔如」這個名字還是兩人在廬山觀雪時,他親自起的。
婚後,蔣介石把陳潔如帶到了老家。
這個單純的少女第一次看到了毛福梅,蔣介石的大老婆。
多年後陳潔如想起,只笑這場相見不過是小棄婦見大棄婦而已。
陳潔如對毛福梅很好,在後來和蔣介石生活的7年時間裡,她省吃儉用,資助毛福梅的生活。
蔣介石的大兒子1922年來到上海讀小學,是陳潔如精心照顧的,蔣經國喚她「上海媽媽」。
陳潔如目睹蔣介石從一個默默無名的青年成為了站在權力頂峰高歌的領袖。
才剛剛20歲的她始終不敢相信,她還未人老色衰,就即將成為下一個毛福梅。
始亂終棄,否認婚姻
蔣介石第一次與宋美齡相見,正是他和陳潔如的甜蜜期。
宋美齡對這個軍銜不高的中年男人並沒有多大興趣。
雖然宋美齡後來的文章之中一再強調他和蔣介石是一見鍾情,但在蔣介石的日記之中清楚寫著:其時宋女士尚默然。
然而五年之後,蔣介石已經不是那個被宋美齡漠視的小軍官,他有權有勢,還很需要強勢的宋家支持。
而宋美齡呢,這個對男人挑挑揀揀十幾年的大齡剩女,直接瞄準了「第一夫人」的位置,終於開始下手了。
蔣介石心中已經有了一番衡量。
一邊是毫無手腕、天真幼稚的小姑娘,一個是人脈甚廣、精通英語、對西方政治體制非常熟悉的名家小姐。
蔣介石毫不猶豫地做出了選擇,和宋靄齡進行了一場商談。
蔣介石對陳潔如的不忍、無奈、愧疚以及恨其不爭,都表現在了這段時間的日記之上:
潔如返滬,終不放心。恨之而又愛之也,憎之而又惜之也。十四年六月六日。
近日思念潔如,疼忿交並,留舍莫決。終恐其離我以後,受騙受苦,故不忍棄之。十四年六月七日。
宋家那邊催得緊,蔣介石不能停留在「兒女私情」之上。
這年8月,上海酷暑難當,蔣介石連夜前來,將陳潔如嚇了一跳。
他對陳潔如說:「出去留學吧,學點東西。五年之後我把你接回來,將來可以助我成大業。」
陳潔如信了,渾渾噩噩地被送到了美國。
蔣介石是下定決心拋棄嬌妻,當時的媒體沒想到他藏著這點心思,還大篇幅報導了第「第一夫人」留洋的趣事。
在檀香山,陳潔如還因為蔣介石的面子,受到了華僑們的照顧和歡迎。
這騙局如此巧妙,陳潔如怎會料到,幾個月之後,蔣介石即將迎娶另一個女人。
媒體樂此不疲地報導陳潔如在美國多好多好,蔣介石生怕宋家有誤會,更怕宋美齡臨時後悔,忙登報宣布了自己和陳潔如並沒有夫妻關係。
各同志對於中正家事多有來書質疑者,因未及遍復,特奉告如下:民國十年原配毛氏與中正正式離婚,其他二氏本無婚約,現已與中正脫離關係。現在除家有二子外,未有妻女。
——《蔣中正申明》
陳潔如被當做了騙子,被領事館趕了出去。這段婚姻,陳潔如只收到了5萬元的賠償,在20歲的大好年華,已經開始了守寡一般的下半生。
一段感情,等了一生
陳潔如在美國過得不好。
她萬萬沒有想到,在這個時候資助她生活的,竟然是當年在上海只有數面之緣的青幫大佬杜月笙。
她還年輕,又曾是蔣介石的老婆。本來可以輕鬆改嫁,但她始終相信蔣介石的那個五年之約。五年後蔣介石食言,她又等著蔣介石回頭。
那個在蔣介石日記之中不思進取、成日玩樂、讓他苦惱不已的陳潔如,終於開始學習英文,獲得哥倫比亞大學碩士學位。
後來,陳潔如歸國,在坊間傳聞之中,她和蔣介石舊情復燃,惹得宋美齡和蔣介石大吵一架。
也有人說,蔣介石去臺灣時,曾想將陳潔如帶上。陳潔如拒絕了,她實在不願居於宋美齡之下,做一個可憐的妾室。
一本四百多頁的回憶錄,可能有陳潔如記憶錯亂的地方,也有她對蔣介石的幻想。但她真真切切愛了蔣介石一生,可憐她等了那麼久,當她要出版回憶錄時,蔣介石才開始光明正大地聯繫她,讓蔣經國和陳立夫先後去勸說她。
蔣介石花了15萬迫使陳潔如不出版這本回憶錄。至今在陳立夫兒媳的手上,還保留著當年陳潔如的親筆收據:
茲由立夫先生交下洋十五萬元正。該款業已如數收訖。此後潔與介石雙方恢復自由,一切行動與對方無涉,特立此為具。
陳潔如的委屈、青春、婚姻是十五萬能買的嗎?
她最終不去出版,無非是怕給蔣介石帶來困擾而已,是她給蔣介石留下的體面。
我們現在已經不知陳潔如寫這條收據時是什麼心情。我們只能想,將愛情轉化成金錢,大概是個挺好的安慰。
多年後,當陳潔如臨終之前,還是忘了那句「恢復自由,與對方無涉」,她提筆給蔣介石寫了一封信。
「30多年來,我的委屈惟君知之,然而為了保持君等國家榮譽, 我一直忍受著最大的自我犧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