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短跑名將張培萌與其妻子張漠寒的家庭糾紛,在網絡上引起了軒然大波。
張漠寒此前有發文控訴張培萌家暴,同時還公開曬出一些自己遭受家暴的證據。從圖片來看,有耳朵受傷出血,也有腿腳淤青和指甲斷裂等。
同時,她還爆料稱,自己懷孕期間有被丈夫打進醫院保胎,生完孩子後更是沒少挨打,對方只要一不順心就動手打人。比如她懷孕期間起來喝水、上廁所都能被張培萌以吵到他睡覺為理由打一頓。
事件在網絡上也迅速發酵,引起了廣大網友的熱議,一時間短跑名將成了一名「渣男」,眾人一邊倒地聲討他的過激行為。
甚至有網友說:「這和他運動員的職業有很大關係,雄性激素強,所以產生了家暴。」
本來這事情算是告一段落,但就在近日,張培萌又發文,稱自己在婚姻裡才是弱勢的一方。他表示妻子整天只知道貪圖享樂,找自己要錢,並且對孩子不負責任等。
張培萌還聲稱自己從來沒有家暴過張漠寒,家裡兩人一發生衝突,妻子就拿著刀要追砍自己。
這樣的反轉也讓吃瓜群眾們一時間搞不清狀況。
說起張培萌和張漠寒這對體壇的金童玉女,當時結婚在一起時,可是眾人羨慕的CP組合,一個是體壇健將,一個是主持人。可沒想到結婚才短短一年多時間,倆人就鬧到訴諸法律的地步。
在這裡,我們不知道究竟他們誰說的是真相,但真相一定只有一個,這件事最終也會交給法律來解決。
但事件對我們感觸很深的就是家暴的危害性真的很大,它可以毀掉一個人,也可以毀掉一個家庭。
在一份研究「家庭暴力如何影響中國工作場所」的調研中,13.32%的受訪者(包括男女)曾遭受伴侶實施的家庭暴力。
並且女性相比男性更容易遭受身體或性的暴力及控制,男性則反饋稱更多面臨遭遇財物控制。
我們需要注意的是,家庭暴力並不僅僅只發生在私人生活領域,還會延伸至工作場所。
家暴這件事,並不是人們傳統意義上所理解的「家務事」,它已經被列為違法行為。我國在多年以前就發布了《中華人民共和國反家庭暴力法》。
在當今社會,和家暴有關的一個很重要原因就是職場的工作壓力。
比如我身邊有認識一位女士,就遭受其丈夫的家暴。剛結婚那會,夫妻兩人感情還不錯,但之後從事銷售工作的丈夫壓力日漸增加,在外應酬喝酒多,一旦回到家中和妻子話不投機,便開始動手解決矛盾。
都說家暴只有0次和無數次的區別,事實上那位女士也遭遇了許多次這樣的虐待。後來也是通過法律途徑保護了自己,並最終離婚。
雖然工作壓力大絕對不是人們可以家暴的正當理由,但不可否認,這種職場上的情緒和壓力也成為了家暴的誘導因素。
因此,我希望提醒各位職場朋友:
第一、工作和生活要有邊界感。
千萬不要把工作都帶進自己的生活,一旦生活被吞噬掉,恐怕一併吞噬的還有你對親人的感情。
那麼怎麼調控自己的邊界感呢?可以給大家分享一個「四分鐘定律」。
也就是我們每天往返工作場合與家裡,可以給自己四分鐘左右去調節自己的狀態,用儀式感的方式來提醒自己此時該進入什麼場景、該扮演什麼角色了。
這樣的心理暗示能夠幫我們更好地覺察邊界感。
第二、需要提升情緒管理的能力。
每個人都無法擺脫「情緒」這兩個字,情緒好的時候你可以成為天使,而情緒不好的時候就可能化身為魔鬼。
我們不需要壓抑自己的情緒,但卻可以成為它的主人。當感到自身有較大負能量的時候,得學會去排解和疏導情緒,比如找人傾訴,或者做做運動減壓,實在不行還可以尋求心理諮詢師的幫助。
第三、和另一半多溝通。
許多發生家暴的家庭,夫妻雙方往往也是缺少溝通的。妻子不理解丈夫的工作壓力,反之亦然。
如果雙方回到家庭中,可以放下手中的手機,多把時間留給對方一些,彼此開展交流互動,我相信產生暴力衝突的可能性就大大減少。
寫在最後
關於短跑名將張培萌和妻子的「家暴糾紛」,我們廣大職場人也不該只是成為一名看客。
我們更需要從中進行反思,「我自己的家庭關係處理得怎麼樣?」、「還有哪些地方可以改善提升的?」
正如那句話所言:當雪崩來臨的時候,沒有一片雪花是無辜的。
希望生活中每一個家庭都可以過得幸福。
#張培萌髮長文回應家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