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政策引導、有平臺助推、有受眾群買單,國產網絡電影日漸繁榮,至少從數量上看是汗牛充棟。
2014年網絡電影上線450部,2015年上線680部,2016年達到近年來的峰值2463部,2017年和2018年適逢行業調整,仍分別上線1892部和1526部。
這體量比院線片大得多,以2018年數據為列,2018年全國共生產各類影片1092部,在全國上映的影片是400多部,而票房在百萬元人民幣以下的多達300多部,大量的電影根本沒有機會上映。
網絡電影項目周期短、投資回報率高,深受資本市場青睞。但給觀眾留下的印象是質量普遍低下、品位普遍低俗。
網絡電影有過強的商業訴求,竭盡全力賺取點擊,創作風氣比較浮躁——不過有一說一,中國影視圈整體大環境就是很浮躁,也不光是網絡電影。
很多網絡電影喜歡耍賤招,在片名上「寄生」院線電影,比如《道士出山》搭車《道士下山》、《解救吾小姐》脫胎於《解救吾先生》、《捉妖濟》模仿《捉妖記》、《大鬧天竺村》混淆《大鬧天竺》、《再見美人魚》碰瓷《美人魚》等等。
蹭IP也是流行的惡習,例如《戰狼》火了後,迅速冒出了《戰狼傳奇》、《戰狼少女》、《戰狼2017》等等網絡電影。惡果就是出現很多同質化產品。
受疫情影響,迪士尼投資2億美元的大製作《花木蘭》在全球推遲上映。
這部好萊塢大片的項目周期很長,2017年11月底官宣劉亦菲出演花木蘭,2018年8月中旬開機、11月下旬殺青,2019年7月初發布首款預告片,原定2020年3月27日北美公映,現已延檔至2020年7月24日,但也消息說仍有可能再延。
劉亦菲從影生涯最優資源,原本期待著一朝躍升國際大明星,熟料好事多磨。
花木蘭是華語大IP,此前有不少女明星演過花木蘭。
電視劇方面,楊麗菁、何賽飛、陳妙瑛、袁詠儀、侯夢瑤都演過花木蘭。
電影則很少,最出名的是2009年馬楚成執導的《花木蘭》,趙薇飾演花木蘭,豆瓣6.2分,票房8100多萬人民幣;
最受爭議的是香港女導演黃真真要拍《木蘭奇緣》,傳聞楊冪飾演花木蘭,2011年就說籌拍了,曾有消息說2018年上映,後來2019年上了淘票票的「即將上映」列表,但目前仍沒動靜。
迪士尼投拍花木蘭舉世矚目,劉亦菲版花木蘭話題不斷,愛跟風的國產網絡電影怎會放過這塊大餅。
2019年九十月份就有三部花木蘭電影開機,而且都是在銀川拍。其中兩部近期都上線了。
《木蘭之巾幗英豪》,海寧柒久影業出品,劉泳希飾演花木蘭,2019年10月1日開機、10月29日殺青,2020年4月17日在優酷獨播。
《無雙花木蘭》,新片場影業出品,胡雪兒飾演花木蘭,2019年10月31日開機、11月18日殺青,2020年5月7日在愛奇藝獨播。
《花木蘭》,臻樂傳媒出品,劉楚玄飾演花木蘭,2019年9月16日開機、9月30日殺青。目前還沒面市。
1998年迪士尼動畫版的花木蘭形象很經典,但也帶著西方對中國女子長相的刻板印象,中國人自己拍花木蘭,則是東方審美。
對比趙薇、劉楚玄、胡雪兒,其實劉亦菲算是花木蘭形象最佳,能仙能潤,能柔能颯,還能打。
我想重點聊聊《無雙花木蘭》。
《無雙花木蘭》在愛奇藝目前是電影熱播榜第1名,有8.3萬人評分,但豆瓣都還沒出評分,可能網絡電影要火到出圈才能吸引足夠多豆瓣用戶評分,又或者網絡電影的受眾更大眾化,而豆瓣用戶更文青化,豆瓣用戶更喜歡評論院線電影——上線時間更長的《木蘭之巾幗英豪》在豆瓣也沒出評分。
各版花木蘭都是大女主的故事,但胡雪兒在《無雙花木蘭》片頭演員表僅位列三番。
按飯圈邏輯來說,真是欺負人家沒名氣。
魏巍是飾演花木蘭的同村鄰居兼戰友李亮,吳建飛是飾演皇子拓跋碩,他倆的戲份都沒花木蘭重。
其他人不了解,但至少吳建飛是用了配音呢。
吳建飛2006年獲得「加油!好男兒」全國季軍而出道,雖然後來沒大火,但他原聲大家還是比較熟悉的。
據說劉亦菲版《花木蘭》吻戲和愛情線被刪,順應「公主只搞事業不要王子」的女性主義大潮。
1998年迪士尼動畫版裡花木蘭和李翔有感情線,結尾李翔來到了花木蘭家,意味著可能提親。
趙薇版花木蘭與軍營同袍文泰有感情線,但文泰真實身份是皇子,後來要政治聯姻,並未和花木蘭終成眷屬。
《木蘭之巾幗英豪》片尾作為彩蛋性質,讓花木蘭和拓跋將軍在花田牽手而行。另外還淺淺地玩了一把百合情,柔然公主對花木蘭說「你要是男的,我一定嫁給你」,花木蘭回她「我要是男的,我一定娶你」。
《無雙花木蘭》裡沒有愛情線。
花木蘭在中國家喻戶曉,古老傳說在流變中有些細節差異,關於花木蘭家庭情況也歷來說法不一。
1998年迪士尼動畫版:花木蘭有父母,有奶奶,木蘭進軍營化名為平,除了外型,聲音也做了掩飾。
劉亦菲版:有父母,還有個妹妹,父親叫花周,她進軍營化名為花軍。
趙薇版:喪母,家中只有父女二人,父親叫花弧,進軍營未用化名。
《木蘭之巾幗英豪》:有父母、弟弟,出場就是女將軍,無需掩飾身份。
《無雙花木蘭》:有父母,弟弟,進軍營未用化名。
電影改編花木蘭的故事萬變不離其宗,大都是線性敘事,講述花木蘭替父從軍的經歷。
從內容上來說,《木蘭之巾幗英豪》有不同,有點花木蘭續集的意思,講的是花木蘭成為巾幗英雄的十年後,她重拾幹戈再上沙場。守城、陰謀、決鬥、議和,結局是花木蘭又一次拒絕朝廷封賞、又一次解甲歸田。
從結局安排來看,《無雙花木蘭》最慘烈,本就筋疲力竭的花木蘭和李亮兩人殺入柔然軍包圍圈,作最後殊死搏鬥,生死不明就結束了。沒有衣錦還鄉、也沒有受朝廷接見之類的。
各版花木蘭都有人物宣言——
1998年動畫版:一首《Reflection》就是宣言,「我的倒影裡,是我真正的自己」。
劉亦菲版:「我是花木蘭,我永不言棄。」「我站在這,就證明你我這樣的人也有立足之地。」
趙薇版:「士兵可以叛我,將軍可以棄我,但我花木蘭,絕不背叛國家!」
《木蘭之巾幗英豪》:「我為了所有人活著而戰,不戰而戰。木蘭此生惟願所愛之人平安喜樂,木蘭便無憾了。」
《無雙花木蘭》:「來此,我為家中安定,守此,只願平定戰事,百姓安居,國之昌盛今日我願與眾將士共生死,玉和花木蘭誓死不退!」
《無雙花木蘭》的電影文本很文學性,有些旁白、臺詞、唱詞值得抄錄欣賞——旁白請了配音大師齊克建,但片尾字幕把老師名字打成了「齊克健」。
·所謂瀚海堆白骨,風攜刀下魂,英雄難定亂世,但亂世必造英雄。
·入這修羅場的都是出籠的鬥獸,死的被風沙侵蝕,活的也是斷臂殘肢。
·生為百夫雄,死為壯士規。
(影片字幕誤把「規」寫作「歸」)
·那城中死寂如囚籠一般,而那籠中的人就像折翅的鷹,意志將被那鐵欄漸漸消磨。
·月朗照黃沙,杯中酒微涼,百戰著鐵甲,無暇顧紅妝,從軍邊關行,無話別爺娘,營帳做閨房,紅顏映寒光,換得對鏡貼花黃,欲將身上亮銀甲,換與郎君換衣裳。
(這一段花木蘭假唱不到位,嘴型對不上唱詞)
·若希望是光,那絕望將是籠罩在眼前的黑暗,無盡的黑暗。
·待日月同輝,天煥赤色,自有神兵助其渡劫。
片中插曲用了蒙古族原生態樂隊奈熱樂隊《走馬》,很好聽,也契合。
片尾字幕打出「謹以此片獻給中國人民解放軍」,很尬。
除了真人電影,國產動畫電影也瞅到了花木蘭。
《木蘭:橫空出世》片方宣稱主創團隊耗時5年時間進行打磨,原計劃在2020年春季上映。不過現在已經立夏了,暫未見動靜。
說一千道一萬,還是最期待劉亦菲的《花木蘭》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