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05/29 04:08 來源:溫州都市報 瀏覽:1472
從沉默寡言的「膽小鬼」,變身能言善道的小老師,溫州市第二實驗中學六年級學生南知圓的變化是老師和同學有目共睹的。她把自身的變化歸功於學校開設的文學拓展課。
小南本是個性格內向的孩子,小學一至五年級一直不敢主動發言。去年,她考入了溫州二實「5+4」模式的六年級班。該校在六、七年級於每周5節語文課中新設一節文學拓展課,小南喜歡上了這種全新的上課形式。她說:「老師很少講,師生們都用電腦上拓展網,來閱讀詩文、點評、交流、仿寫……感覺每個人都是平等的。」這個學期,小南幾乎每節課都會主動發言,她還闖入了全國中小學生創新作文大賽複賽。
拓展課是在學校電腦機房裡上的,內容由老師們精心挑選、編寫。上周四的拓展課,語文教師胡曉秋上的內容是《我家的男子漢》,她用幻燈片展示了兩個問題後,便讓學生們自由閱讀,並嘗試回答問題。
10餘分鐘過去了,機房裡敲擊鍵盤的聲音此起彼伏。學生們有的回答問題,有的點出文中自己最欣賞的地方,有的與同學進行互動交流……胡老師則時不時對同學們的發言給予評價,或是讚賞,或是點撥。學生們完成閱讀賞析後,還可以自由瀏覽其他的詩詞美文。
「從一言堂變成群言堂是文學拓展課的最大特點。」胡老師深有感觸地說,「這種以校園詩文拓展網為平臺的授課形式,能關注到每一個孩子。過去,老師提問,同一時間只有一個學生回答,是一元化的對話;而拓展課可以形成多角度、多層次的師生對話和生生交流,這給了學生全新的課堂體驗。過去上課不敢主動發言的孩子也願意留言,表達自己的想法。」
小南、小凡等幾位原本不敢發言的孩子,隨著老師的不斷表揚、同學們的不斷跟帖,信心增強了,在其他課也敢於舉手發言了,形成了良性循環。「一次,胡老師把我寫的小小說《秋思》上傳到了拓展網上,全班大部分同學都跟帖了,我感覺自信心更足了。」小南說:「現在一到上拓展課的時間,大家都特別興奮。」
該校副校長胡瑩表示:「開設文學拓展課的初衷在於用孩子們喜歡的網絡交流形式,激發學生的閱讀興趣,拓展他們的閱讀面,提升他們的寫作能力。」近一學年,該校六七年級的學生的閱讀分析、寫作、口頭表達等能力都有了明顯進步,他們在市級以上媒體刊發的習作有100多篇。
劉雪菲/文
陳徵亞/漫畫
評論美
文滔滔
不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