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中餐廳》裡,小白搬出吉他準有什麼事要發生。
比如有人過生日他來湊熱鬧送驚喜
只是這一次卻給王俊凱彈紅了眼是什麼情況?
是的,我們每周必追的《中餐廳》第二季,跟著小長假一起收官了……
科爾馬中餐廳的最後兩天,五個合伙人心情各有各的複雜。
王俊凱和白舉綱兩個小朋友直接把不舍寫在臉上。
舒淇小心翼翼地收拾著前場要用的工具,一直很沉默,大概是在回想這二十天發生的事。
蛙哥對著餐廳裡裡外外拍照,就差把中餐廳綁上氣球變成《UP》裡會飛的房子帶走了。
店長趙薇還是以大局為重,為了讓更多人嘗到中國味道,帶著福祿壽喜鍋組合決定讓中餐廳全天營業。
中餐廳裡歡樂的日常互懟還是要有的。這次被懟的主戰場在豬蹄滯銷的店長趙薇身上。
比如趙薇和聊天終結者白舉綱不在一個頻道的對話:趙薇問他怎麼醃雞丁,回答,用盆啊。
店長又給了小白一次機會讓他重新作答,結果他一本正經地說「雞多就用盆子,少的話用碗」……
完全沒有求生欲了
王俊凱炒菜沒有灶臺用,店長自覺地請正在燉的豬蹄讓位「端正態度」。
就連被安慰都字字戳心~
直到豬蹄開張有人點了,店長大人才終於扳回一局。
不過就是在這樣輕鬆的環境中,中餐廳的五個合伙人對餐廳運營大大小小的事情,以肉眼可見的程度進化著。
中餐廳剛開業接客的時候,之前不管有沒有下廚經驗的,全部手忙腳亂,不知道要怎麼安排才合理。
最後一期在廚房裡成員們配合默契。
從備菜到炒菜再到擺盤的過程變得非常嫻熟。單看忙內王俊凱顛勺的手法,能察覺到有高級廚師的feel~
在外場,從最基礎的規整餐具到要有儀式感地用蠟燭裝飾,細節很講究。
面對性格不同的客人,能遊刃有餘地應對他們的點單和特殊要求。
客人享受食物時的樣子和他們友善的交談,對五位合伙人來說就是經營餐廳以來最開心的事。
而好吃的食物,當然是讓合伙人和客人你好我好大家好的最大功臣啦。
收官這期的最後,《中餐廳》回顧了開業以來的招牌菜系,每一道都讓節後憂愁減肥的胖友蠢蠢欲動。
像店長拿手的麻油沙姜雞。
王俊凱做的看起來簡單又好吃的乾貝蛋炒飯。
白舉綱改良之後很受歡迎的麵包屑炒蝦。
從五個大廚做的菜裡,還能看出一些他們的性格特點。
有在國外生活的小夥伴們一定知道,川菜館是中餐廳裡的大戶。吃膩了西餐的華人同胞們有時候就想念那一口辣味,而歪果友人又對「中國辣」充滿好奇。
所以川渝系王俊凱和白舉綱做的辣口菜一直很受歡迎。
對所有事追求完美的處女座王俊凱,做起菜來用料相當執著。曾經用木薯粉代替生粉,做出來的麻婆豆腐自己不想收貨。
兩種粉都試過的我表示,外行人真的吃不出差別
對味道要求高就算了,偏偏還是個顏控,他的水煮肉片連蛙哥都感嘆「好好看」~
做過兩次主廚的王俊凱越來越會隨機應變,經常跑去外場跟客人交流用餐體驗,隨時改良自己的配方。
跟小凱相比,堅持自我又有點脫線的白舉綱,對辣度的要求更高。
兩人搭川菜專場的時候被退了好幾次菜,第一次被退的就是小白的紅燒魚。
口重的白舉綱雖然很不理解在國外大家能接受的「辣」是什麼程度,但還是很謹慎地調節辣度。
改良過的紅燒魚依然很火辣,不過還是受到了食客的表揚。
慢慢摸索到經驗的兩個川渝少年主要求穩,一定要做拿手菜,並且很善於吸取別人提出的意見。
在沉迷辣味不能自拔的同時,還做了些很家常的小炒。王俊凱老爸親傳的糖醋排骨,是最後幾天營業被翻牌子最多的一款。
白舉綱改良過後的辣子雞丁,沒有辣哭客人狂攢好評。
外場專員舒淇是中餐廳的門面擔當。自身過敏體質導致平時吃東西就很清淡,所以她做的菜也很少調味料而健康。
蛙哥蘇有朋來中餐廳前基本屬於不會做菜的小白,所有菜目現學現賣。只是蛙哥做菜自帶靈氣,試菜階段的鹽酥雞已經被舒淇蓋章正宗。
畢竟是喜提了中餐廳第一個空盤的招牌啊,銷量很可觀。
真·高興哭了
之後蛙哥對烹飪的熱情提升了幾個level,做的幾道菜簡便又色香味ok。
挑大梁的趙薇依舊是菜品至上,選的菜都是比較花時間,而且她喜歡挑戰高難度。
第一次做沙姜雞用錯了雞肉,煮出來非常老,但她沒放棄找方法。
後半段營業她又挑戰了玫瑰腐乳豬蹄,對我們來說看著都夠流口水的,只是在很少食用豬蹄的法國,連續滯銷一期多的時間……
不過趙店長一點沒打算放棄,試著改良豬蹄的做法,還主動送菜讓顧客試吃。
跟趙薇一慣的做事風格一樣,為了達成目的,過程複雜坎坷也沒所謂了。
這裡要有推銷小能手舒淇的助攻
看得出無論廚藝水平怎樣,五位合伙人在做菜上絕對夠用心,二十幾天的時間,就連不會做飯的蛙哥都進化成臨危不懼的大廚模樣。
中餐廳出品的各種菜系的菜品,滿足了在科爾馬的異鄉人的中國胃,也串聯起語言、文化都截然不同的親故。
這是來自吃貨的共鳴啊~
皇阿瑪光臨的兩期裡曾經說過,這個節目讓大家看到光鮮的明星生活裡煙火氣的一面。
而讓我們覺得看著很暖的,不止用心做菜和服務的五個合伙人,還有那些善意滿滿光臨中餐廳的顧客。
印象最深的是那位幾次光臨,可因為沒有預約無法就餐的老爺爺。
開業之前他就在店門口徘徊,感覺很期待的樣子。
後面來過很多次完美錯過了營業時間……
直到臨近端午節,老爺爺才決定去現場預約一張桌子招待朋友們。然鵝遺憾的是後面並沒有空閒的日期可以安排給他。
為了補償老人的失落感,中餐廳的各位給他打包了來自中國的特產,以及一本籤滿大家籤名的冊子。
雖然沒能親自嘗到中餐廳的美食,用反饋來鼓勵餐廳成員,但老爺爺對生活熱愛的情緒全部傳給了合伙人們。
還有那個每次來的會比較晚,點不到自己想要菜品的男同學。
即使會被臨時通知換菜,也完全沒有反感的情緒,很享受每一盤中國菜。
中餐廳的愉快的氣氛影響著前來就餐的顧客,他們會想要把一件有意義的事情放在這裡來做。
比如那個求婚的中國小夥。
為姐姐慶祝生日的帥氣小哥哥。
以及特意來過結婚紀念日,為老婆準備了驚喜的先生。
每次五位合伙人都是集體出動,拿出當時可能實現的最好的環境來給客人創造回憶。
之前我們說有小燕子和蛙哥的《中餐廳》像是漱芳齋,每天打打鬧鬧,遇見事情又會一起解決克服。
這種氣氛能感染到每一位來就餐的親故,以及屏幕外看著他們痴笑的我們。
客人和主人之間的感動互相傳遞,用中餐做切口來和更多不了解中國文化的人交流,這大概就是中餐廳最暖心的意義了吧?
給歪果親故科普端午節和粽子
營業的最後一天,五個合伙人要宴請一直以來照顧大家的房東和朋友。
而這天剛好趕上科爾馬的夏至音樂節,他們拿出了自己的看家本事,貢獻了一場拼盤演唱會。
房東大概沒想到這幾個人其實是人氣很高的偶像吧
嗯,菜做得再好也是能全面發展的愛豆沒錯了。
最後合唱《再見》真的戳到淚點了啊喂~
歌唱完,這一季的《中餐廳》真的結束了。
趙店長說這一季是要追求中國美食的精神和口碑,我覺得他們做到了。
無論是製作美食的認真和講究,還是待人接客的熱情與耐心,五位合伙人做得比第一季還要好。
無論是福祿壽組合,還是兄弟檔,這一季《中餐廳》真的是送了很多回憶殺,也留下了很多念想。
所以請問第三季能不能快點來?
and可不可以讓我們繼續看這五個人在中餐廳裡打打鬧鬧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