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歡迎來到《周扒皮,扒扒造價那些事兒》。
今天扒的關鍵詞是「算量」。
前兩天,周扒皮參加了公司的廣聯達土建算量考試,200多人中,算量的數值結果是沒有一個完全相同的,每個人的量差,大至幾噸,甚至幾十噸,小到小數點後兩位,可以用「世界上沒有一片相同的樹葉」來形容。
算量不像數學題,沒有標準答案。工程量的準確性是相對值,而不是絕對值。工程量是工程造價的基礎和依據。沒有工程量,就無法構成工程造價,工程量準確才可能工程造價準確,如果工程量不準確,工程造價肯定不準確。
量就是錢。你在菜市場買菜,你稱一斤肉,可能小販故意把稱杆翹得老高,但實際可能是缺斤少量。你賣廢品,廢品回收站把稱杆壓得很低,剋扣你的廢品重量。工程造價也是同樣的道理,只要你把量算準確了,就不會被業主壓低稱杆,也不會被分包翹高稱杆。相反,我們以此作為對分包工程量結算和對業主報量的標尺,適當對分包合理審減,對業主策略性報量。
會算量,是工程造價最基礎的技能。會算量的評判標準是準確性高或偏差率小。一般情況下,偏差率0-3%,優秀;3-5%,良好;5-10%,合格。超過10%,就不合格了。
那如何提高算量的準確性呢?概括起來就是「四熟悉一合理」。
1、熟悉圖紙:
圖紙是算量的依據。算量前,必須先熟悉圖紙。不僅要熟悉圖紙,而且要提高看圖技能和效率。因為工程投標,都是時間就是金錢,不可能給你三五天的時間熟悉圖紙。
基本框架法:重點先熟悉工程的結構類型、抗震等級、樓層數、層高、首層底標高,室外地坪標高,基礎形式等的基本要素,對該建築結構有一個基本的初步的了解。
詳細要素法:針對不同的部位,詳細看圖紙的設計說明,比如,柱、梁、牆、板鋼筋配置、砼標號等級等,圈梁、過梁、構造柱鋼筋配置等、保護層、嵌固部位、錨固、搭接、裝修做法表、門窗表、防水、保溫等。
2、熟悉規範:
規範是工程量計算的依據和準則,你不能自己想當然,想怎麼算就怎麼算。如果沒有統一的標準,則工程量計算準確與否,就是公說公有理,婆說婆有理。所以,我們要熟悉《房屋建築與裝飾工程計量規範》(GB50854-2013),就如同技術人員使用的技術規範一樣,技術人員是不能自己超出來設計的,否則容易出現技術安全問題。
可能也有人會問了,廣聯達軟體是可以選定清單規範的,選定後軟體就會按所選定的清單規範自動計算,我們幹嘛還要熟悉規範啊?因為實際算量過程中,會遇到各種各樣的問題,或圖紙與規範有衝突,比如規範中「柱/牆柱在基礎插筋錨固區內的箍筋數量間距500mm」,但圖紙實際標註了「2c8」。所以,有圖依圖,無圖依規範。所以,你要在圖紙中發現可能存在與規範不一致的地方,然後在軟體中進行設置。如果你不清楚不了解,你可能就不會去設置,那結果肯定會存在一定的量差。
3、熟悉「平法規則」:同理清單規範。
4、熟悉軟體操作:
在建築行業,工程算量基本上都實現了軟體化。總承包工程算量,主要以廣聯達軟體為主。屬性設置對工程量的結果有一定的影響,比如:清單規則,定額規則,鋼筋規則按中心性還是外皮計算,結構類型,基礎類型,抗震等級,設防裂度,室外地坪標高,樓層設置、保護層設置,砼計算設置,鋼筋計算設置等。
5、合理安排工程量計算順序
合理安排工程量計算順序,是工程量快速計算的基本前提。一個單位工程按工程量計算規則可劃分為若干個分部工程,但每個分部工程誰先計算誰後計算,如果不作合理的統籌安排計算起來就非常麻煩,甚至還會造成一定混亂。其目的是為了計算流暢,避免錯算、漏算和重複計算,從而加快工程量計算速度。
一般計算順序:基礎構件——主體——二次結構——零星構件
1、基礎構件:如獨立基礎,筏板基礎,後澆帶、墊層;
2、主體:柱(暗柱)、剪力牆、梁、板;
3、二次結構:砌體牆、門、窗、圈梁、過梁、構造柱;
4、裝修:房間、外牆面;
5、零星:樓梯、飄窗、空調板、臺階、散水。
以上算量技巧,適用於施工圖預算。
在土建施工過程,鋼筋的工程量是材料中佔比最大的,所以,鋼筋量的控制,至關重要。在鋼筋的施工過程中,「鋼筋翻樣」的精確度,直接影響鋼筋工程量的多少。
翻樣一詞是民間的一句方言,指施工技術人員按圖紙計算工料時列出詳細加工清單並畫出加工簡圖,翻樣在過去或者今天都是一種高級、高難度的技術性腦力勞動。計算過程複雜繁瑣,要求精準,合理及優化。難度高等。正逐漸發展成為一門新的技術專業。
鋼筋翻樣在實際應用過程中分為兩類,一類是預算翻樣,是指在設計與預算階段對圖紙進行鋼筋翻樣,以計算圖紙中鋼筋的含量,用於鋼筋造價預算及招投標工作;第二類是施工翻樣,是指在施工過程中,根據圖紙詳細列示鋼筋混凝土結構中鋼筋構件的規格、形狀、尺寸、數量、重量等內容,以形成鋼筋構件下料單,方便鋼筋工按料單進行鋼筋構件製作和綁紮安裝的有效依據。總體來說是把建築施工圖紙和結構圖紙中各種各樣的鋼筋樣式、規格、尺寸以及所在位置,按照國家設計施工規範的要求,詳細的拉出清單,畫出組裝構圖,作為作業班組進行生產製作裝配的依據。
鋼筋翻樣如同鋼結構製造中的工藝排版,先在電腦專業軟體中,加工排版,形成圖紙或清單下發作業班組執行。
算量只是過程,算量的結果的運用,才是最終的目的。算量結果的運用,要有成本思維。算量的結果,是自己工程造價或成本的底線。對業主,我們需要以自己的量為基準,策略性超高工程量,以便業主審減後仍能控制在底線範圍內。對於分包單位,我們需要策略性審減,以免與分包結算超過成本底線。
會算量,只是「小學生」水平。我們需要在算量的同時,學習成本思維和造價思維,這樣才有利於業務技能的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