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 淺弋道歷史
「巨大的財富背後,都隱藏著罪惡。」——《教父》
教父,經常用來形容在某個行業有豐功偉績、突出業績的人,作為行業的佼佼者,教父有著常人難以企及的高度和榮譽,今天所說的這位「教父」非同尋常,他的人生充滿傳奇色彩,有著驚人的大起大落、跌宕起伏,他原本有著眾人認可的真才實學,最後卻憑著「真才實學」親手將自己送進了監獄、最後服藥自殺。
那麼,這位「教父」是誰?有著怎樣的人生?
一、少年貧困潦倒、青年淪為趕車車夫
首先,我們來介紹一下這位曾火遍大江南北的教父。他叫禹作敏,於1930年4月3日,出生在天津市靜海縣大邱莊中的一個普通農民家庭中,自幼禹作敏就深切感受到了貧困帶來的疼痛,他的家中有四個兄弟,禹作敏排行老三。由於家境拮据,衣不蔽體、食不果腹成為了禹作敏生活的常態。為了謀取生計,禹作敏不得已從事最底層的工作——趕大車。
戰亂年代,想要通過趕大車謀取生計,就必須具有過人的勇氣、過人的反應能力,稍有不慎就可能在硝煙四起中無辜喪命,這個維持生計的工作,在多年以後成為了禹作敏發家致富的資本,或許連他也不會想到自己:毫不起眼的工作,竟然會帶來如此多的商機。
只有窮過的人,才知道錢財的重要性和需求度,禹作敏更是如此。
雖然生活艱辛,但禹作敏始終沒有放棄對生活的希望,他一直頑強生活,希望有朝一日可以出人頭地、發家致富。
俗話說:男人三十而立。禹作敏30歲之前依然是面朝黃土背朝天的農民,他所在的大邱莊是中國赫赫有名的窮困山村。以至於有人說「寧吃三年糠,嫁女不嫁大邱莊。」
當時的大邱莊可謂是一窮二白、一貧如洗的貧困狀態,它因「窮到叮噹響」而聞名全國。
誰也不曾想到:數年後,大邱莊的再次出名竟然是因「富到流油」?
新中國成立後,大邱莊的貧困狀況依然沒有發生太大改變,這種貧困場面為禹作敏的上臺留下了一個很好的機遇。上世紀70年代,大邱莊的村民覺得再這樣發展下去,大邱莊可能「命不久矣」。因為貧困,村子裡很多年輕人遠走他鄉、不願回村。
因此,村民們召開了村民大會,決定推選出來一個有擔當、有膽識的書記,帶領村民改變現狀。
二、中年大膽嘗試、毛遂自薦為書記
於是,禹作敏主動請纓,他表示自己願意帶領大邱莊的村民脫貧致富,並且承諾:如果不能帶大邱莊走向富裕之路,他甘願接受懲罰、自願下臺。在立了軍令狀之後,村民們相信了禹作敏的所言所行。
1974年,44歲的禹作敏成為了大邱莊黨支部書記。多年來的趕車經驗,讓禹作敏對大江南北的發展情形有極深的了解。
他了解到:南方發達,主要是以工業為主,他想在大邱莊改革創新、大膽嘗試,也想在大邱莊搞一批工業發展。
雖然,當時有人質疑他的想法,村民覺得:農村搞工業會不會弄巧成拙、天方夜譚?大膽的禹作敏決定放手一搏、迎難而上。他說服了大邱莊的多數村民後,從大邱莊中的集體資產中拿出了5萬,加上親朋好友籌借的1萬,便開始了轟轟烈烈的「大邱莊工業生產之路」。
除了禹作敏的敢想敢做、堅決果斷外,他的「創業之路」還得益於大背景下的政策驅動。
1978年,國家實行改革開放,大力扶持一些中小企業,禹作敏所推廣的工廠發展符合國家政策,國家給予了大力補助和支持,禹作敏帶領全村村民在大邱莊村搞工廠的事情不但有了眉目,而且發展得風生水起。在禹作敏的帶領下,大邱莊村開設了第一家工廠冷軋帶鋼廠。
站在風口上,豬也能飛。這個工廠不僅是他們的敢於嘗試的第一步,也決定著大邱莊村此後是否要走工業化道路的關鍵。
改革開放初期,國家經濟欣欣向榮、一片大好,禹作敏和村民一同開辦的冷軋鋼廠順應時代潮流、盈利居多。在看到有利可圖後,禹作敏著名趁熱打鐵,帶領村民再次開辦了其他工廠。1981年,大邱莊的經濟開始直線上漲;1982年,禹作敏帶領大邱莊村民再次建立了電氣廠和印刷廠。
當方向正確時,錢財就來地極為容易,這些工廠通過對外滯銷,高層管理人員賺得盆滿缽滿。對此,禹作敏還做了哪些事呢?
1.設工廠、建公司
1983年,禹作敏和自己的親朋好友商量後建立了大邱莊農工商聯合總公司,說白了,這個總公司就是禹作敏開始為自己鋪路的前奏。他將很多工廠的權力下放了自己的親朋好友中,使很多工廠成為了自己的家族企業。四年之後,禹作敏想把這些工廠改為公司,所以在1987年,將四大工廠改為了四大公司,這些公司在禹作敏等人的領導下,發展得極為迅猛。
2.立公司、建集團
小小的公司似乎已經不能滿足他的「雄心壯志」,1992年,萬全、順美、津美、堯舜四大工業公司成為了四大集團公司,從工廠到公司到集團,擁有一個集團的規模,可想而知,盈利空間有多大。你以為這是禹作敏集團發展的頂峰嗎?絕非如此,禹作敏是「天生的商人」。
3.設立百億工業園區
1992年,禹作敏率人在村子北方設立了「百億工業區」。很多人聽到這個名字後,覺得禹作敏有些痴人說夢,畢竟在上世紀90年代,很少有企業能夠達到如此高的產值。但事情就是如此神奇,上世紀90年代,這個工業園區每年的資產量大概有100億。
在他的帶領下,大邱莊的工廠大概有200餘家,極大地提高了當地的就業率、生產值,工業總產值達到了40萬億元。這些成功自然和禹作敏的英明領導密不可分,為了促進當地工業的發展,禹作敏還重用人才,用高薪待遇吸引人才前來駐紮大邱村。
當然了,禹作敏當初立下的軍令狀均已實現,很多村民對這個財神也充滿了感激,大邱莊從一貧如洗的村莊成為了富到流油的村莊,他的名氣隨之大增。國家對這個乾瘦普通的老人刮目相看,相關部門派人員到這個村進行調研時,發現他們這個村的生產模式符合時代潮流,並無不妥。
三、榮耀加身,禹作敏何去何從?
從1979年到1982年,國家對這個極具商業天分的男子做了高度表彰,禹作敏連續三年被評為優秀黨員。
1987年9月,57歲的禹作敏被國家評為「最佳農民企業家」,並且榮獲「全國改革人才金杯獎」。
1988年,58歲的禹作敏擔任全國第七屆政協委員。
1989年,59歲的禹作敏受國家邀請,以「全國十佳農民企業家」的身份參加春節聯歡晚會,並在同年被評為全國勞動楷模。
1991年,禹作敏被評為全國鄉鎮優秀企業家。
1992年,被半月談雜誌評為中國十大新聞人物之一。
從擔任大邱莊的黨支部書記起,禹作敏的升官發財之路走得愈發順暢,國家對他的高度表彰無形中增加了他的膨脹程度,按照這樣的發展態勢,禹作敏應該更加努力勤奮、務實低調,不負國家厚望、不辜村民信任才對。
可惜,誰都不會想到:這樣一個備受矚目、看似踏實的「企業家」竟然會晚節不保。
極度膨脹,從農民到「皇帝」,禹作敏如何作惡?
他的人生堪稱勵志,從一無所有的農民奮鬥到全國優秀企業家,在這樣的發展道路中,禹作敏淡化了自己的思想覺悟,開始自以為是、極度膨脹,失去了原本奮鬥的初心。
首先,在政治上:忽略法律條規、知法犯法。
為了體驗當「皇帝」的感覺,禹作敏在村子中建立了高級別墅,並且,使用九龍壁來彰顯自己的高貴身份,九龍壁再來封建時期乃是象徵皇權的圖標。
為了提高排場,他還僱傭了大量保鏢,儼然一副土皇帝的感覺。很多人叫他「土皇帝」,禹作敏倍感不悅,要求別人將「土」字去掉。
作為大邱莊的書記,將自己稱為皇帝,這種思想覺悟實在令人不敢恭維。從這個細節其實就能看出:禹作敏已經開始膨脹,他將國家的法律條規置身度外,飄飄然不知所以然,用自己愚昧的思想肆意妄為、胡作非為。
其次,在經濟上:後期的禹作敏為了謀取私利,把很多企業納為麾下。
高層管理者都是用自己的兒子、兒媳等,當這些工廠公司演變為家族企業後,禹作敏開始大肆撈金,變相壓榨工廠工人。工廠的工人稍有不滿,就會得到禹作敏的嚴刑逼供。
是的,你沒看錯,所謂的嚴刑逼供就是上酷刑、給體罰,禹作敏曾在自己的公司內部設置過「嚴刑拷打」的公堂,大邱莊總公司的會議室就曾經是一個令人聞風喪膽的公堂。
1992年12月13日,華大職工危福合被毆打致死。這場人命案的主要操縱者便是禹作敏等人,村民或許從不會想到:要他人命的竟然是道貌岸然的禹作敏。警方介入調查後,禹作敏百般阻撓、製造偽證,在他看來,危福合這樣的「小人物」死不足惜,而這樣的悲劇也不只是一次發生在大邱莊村。
最後,在文化上:暴力統治,大邱莊的村民敢怒不敢言。
誰都不敢得罪這個一手遮天的土皇帝,正是在這種肆意妄為中,禹作敏愈發變本加厲,動輒打罵、侮辱人格。除了人格侮辱,他還對作案人員進行包庇。
1993年,天津人民檢察院頂著巨大壓力對禹作敏的罪行進行調查,在他的罪行屬實後對其實行逮捕,禹作敏不計沒有反省錯誤,反而變本加厲,帶領自己的團隊拿著槍枝和司法機關對抗。
小結
在這個過程中,警方的抓捕行動可謂一波三折,相當艱難,禹作敏使盡渾身解數通過賄賂、妨礙公務、歪曲事實等製造輿論,以全國人民的名義向警方施壓,可惜人算不如天算,正義會遲到,卻從不會缺席。七月中旬,禹作敏被警方依法逮捕。
1997年,這一年是禹作敏的終結年,這位67歲的老人在回家探望已經過世的母親後。1999年10月2日自殺,一代土皇帝就此「終結」。
有人說:這樣的結局是罪有應得、咎由自取,當他將法律置身度、草菅人命時,就應該想到這個結局。也有人說:一個人最容易在巨大的誘惑中迷失初心,面對巨大的利益誘惑、愈發膨脹實屬正常之事。可惜禹作敏用錯了地方,如果他能夠做實事、守初心,或許可以留得清名在人間。生如夏花絢麗,死若秋葉靜寂,禹作敏的前半生受盡了苦楚,後半生享盡了榮華,可惜晚節不保,留下事跡給後世去評。
圖片來源於網絡,如有侵權,聯繫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