傳承好家風 分享好故事|百年家風:王家人的一盞心燈

2020-12-23 舟山婦聯

傳承好家風 分享好故事

第二期,小新給大家帶來的是

定海白泉王家的故事。

王有利家族家風:

崇學重技,孝親睦族

導讀

白泉協成王氏家族,是歷史上的一大名門望族,文風昌盛,家風敦厚。王氏後代發揚光大先輩懿德善行,砥礪前行。第十二代「有」字輩王有利、王有星兩位兄弟,他們敦厚樸實,崇學重技,友愛兄弟,和睦鄉裡,讓百年家風傳承發揚光大。家族中的幾位女主人,知書達禮,善待家人,禮讓鄰舍,默默承擔起子女的教育,對子女是慈愛有加,讓男人們全身心地撲在工作上,為企業發展盡心竭力,她們任勞任怨,不辭辛苦,對子女的人生觀、世界觀、幸福觀的形成,起到了積極的影響。

白泉鎮協成王家,歷史上的名門望族,自定居白泉第三代起,從農桑之家到書香門第,二百餘年間,王家出過舉人1個,武舉人1個,還有廩貢生12個,邑庠生(俗稱秀才)18個,邑武生(俗稱武秀才)11個,以及國學生30個。清宣統三年(1911),定海廳學教諭沈廉稱王家是「子姓率服疇食德,以勤儉世其家」。

歷史上的協成王氏,家風敦厚,文風昌盛,勤儉持家,豐衣足食,海島城鄉大戶殷實人家紛紛與王家聯姻。王家男丁所娶不少是貢生家、廩生家、邑庠生家以及孝善人家之女,如第七代「修」字輩、道光乙酉順天科舉人王修允長子王慈德所娶之妻是紫微經學大儒黃式三長女,第九代「行」字輩王行堃、王馭行所娶的則是鹹豐九年(1859)在城舉人大挑教瑜沈震的二個女兒;第十代廳庠生王昌適娶定海富商、上海「湧記煤號」的創始人韓之鵬之女。王家女子所嫁不少也是進士、舉人、邑庠生、國學生等有科舉功名之士。如第五代「聖」字輩廩膳生王顯英,其七個女兒,夫婿家個個都是名門大戶,其中四女所嫁的是清康熙開海禁以後定海首個進士、內閣典籍陳慶槐。名門家族之間聯姻,有效保證了對家族後代的文化教育,也促進了良好家風家訓的傳承與發展。

如今王家人不僅銘記前人之懿德善行,更是砥礪前行,發揚光大先輩之功德榮耀,以貽惠於繼往開來之後代。2019年8月,本人在白泉協成王氏孟鳳房第十二代「有」字輩王有利、王有星兩位兄弟家,就王氏家風家訓建設情況進行了幾次交流,從他們非常平和低調的言談中,深深感到王家人的敦厚樸實,他們對先輩的崇敬,對自身的嚴謹,對後代的慈愛,彌足珍貴,讓百年家風像一盞明燈,點亮了王家後代人前進的方向。

嚴父慈母之家傳

嚴父慈母,這是傳統家庭教育中的一大文化特色,「男主外,女主內」,夫妻有別,嚴父慈母,雖說現代社會環境、家庭文化已發生了根本的變化,然千百年流傳下來的家庭教育形式與文化,在一定程度上還是有其存在的價值。在與王有利、王有星交談中,我發現他們的家庭是非常典型的嚴父慈母型,當然是現代版的。

王有利,今年87歲,妻子餘亞仙,84歲,共同生活已近60年,二位老人相敬如賓,同甘共苦。餘亞仙老大姐告訴我,她丈夫王有利,一直是做企業的會計,從1962年擔任白泉繩索廠會計開始,一直做到1987年企業倒閉,後來又到其他幾家鄉鎮企業當會計,直到77歲才正式在家休養身體。他做事極為認真仔細,財務帳目做的是析縷分條,一絲不苟,從未出過差錯。定海縣二輕總公司對白泉繩索廠的財務報告、帳目是非常放心,都誇王有利工作認真細緻。餘亞仙說,王有利一心放在企業上,家務活基本是她一人為主,教育子女也主要由她來承擔。王有利在家裡話雖然不多,但丁是丁,卯是卯,原則問題絕不讓步,如發現家中孩子生活態度上有一點兒不好的苗頭,就會嚴厲呵斥,進行教育,家裡三個孩子都非常聽話,守規矩,這與王有利的「嚴父」形象有很大關係。

餘亞仙,是一位心底善良的好母親,她出生於一個大戶人家,從小就接受過良好的教育,「四書五經」的傳統文化教育,孝順仁愛的女德教育,深刻影響著她的為人處世。餘亞仙告訴我,她父親長年穿長衫,戴禮帽,家規很嚴,小時候我們兄妹都怕他,不敢有所逾越。父親對人很大方,修橋鋪路,修廟造祠,積善行德,做了不少好事,小展西田沙不少公益事業,如果捐助的錢不夠,都是她父親來「包籮底」。她的母親是一個傳統女性,出身於大戶人家,慈悲為懷,鄰裡關係非常好,對家裡的僱工如同家裡人一樣看待。良好的家教,讓餘亞仙從小就知書達禮,善待家人,禮讓鄰舍。嫁到王家後,作為大嫂,更是處處以身作則,對婆婆是恪守禮節,對弟妹是噓寒問暖,對子女是慈愛有加,協成四合院裡的大家庭氣氛是非常融洽。

王有利說,那時候,他是忙於廠裡事,家裡的事就顧不著,餘亞仙除了忙做家務外,為了減輕家裡經濟負擔,還經常被人家請去做裁縫,還到其他村去當裁縫老師,家裡的小孩又小,有時候冷暖照顧不全,一旦兒女身體不適,餘亞仙是痛在心裡,著急萬分。有幾年,為了給兒子治病,她是不顧路途遙遠,為了省一二角錢,不坐公交車,獨自一人背著孩子翻山越嶺到幹纜部隊醫院去看病。

在王有星家裡,也有這樣類似的事情。王有星,今年71歲,19歲就開始到白泉食品廠上班,從最基礎的工種做起,後來成為技術骨幹,以後十多年間一直是企業的主要負責人,一年三百六十五天,有好多日子是出差在外,家裡的孩子教育、家務事全然顧及不到。王有星的妻子王雪芬告訴我,他們結婚成家以後,她開始在白泉後岙村小當民辦老師,王有星一出差就是半個多月,孩子小,沒人帶,她是每天5點鐘就起來,一大早出門背著孩子到學校去,直到天黑才回到家,孩子是跟著受苦受累。那時候,食品廠用蕃菇渣生產固體白酒,王有星是高中生,廠裡叫其負責生產技術,工作較忙。我總不能拉他後腿,這些苦只能自己默默承擔起來。雖然他沒多少時間教育孩子,但他一心為廠,做事認真負責的行為,孩子們是看在眼裡,學在心裡。

崇學重技之家寶

崇學重技是王家人治家之本,是王家人世代相傳的一大家風,王家先祖就是靠這一「家寶」,成為令人敬仰的書香門第殷富之家。王家人都知道他們的第七代先祖中有個舉人修允公,修允公幼時承家學,蜚聲庠序。這位舉人老爺,清光緒《定海廳志》有記,清代浙東經學大師黃以周曾為其撰寫《沈丘知縣王君石農志傳》。清嘉慶二十二年(1816)前後,王修允因「賢而能文」為學政汪廷珍賞識。道光五年(1825),三十六歲的王修允中順天舉人,大挑一等,授江西大庾縣知縣,以後又任江西鄱陽、河南沈邱縣知縣。王修允為官勤勉,重儒學,為政以德,親力親為。其任大庾縣知縣時,大庾縣連年災異,王修允下車伊始,「定濟荒策,除暴安良,威德並濟」。在調署鄱陽縣之時,「大庾之民如失慈父母,遠送之境上」。後又任河南沈邱知縣,該地「民風強悍,尚爭鬥」,王修允就大力興辦學校,講禮讓,薰其德,以此教化民眾,改良鄉風。

以前,王家先祖為了讓家族後裔能夠不因生活困頓而棄學,高瞻遠矚,設置義田、賢田,其一大用途就是資助家族中無力供養子女上學的家庭,使他們能夠接受教育,獎勵讀書科舉優秀子弟。先祖的崇學舉措,惠濟於家族生生不息,聲名顯赫百餘年,崇學好學之風一直得以延續,晚清、民國時期,王家人依然是視讀書為生活最高目標,清光緒間,第八代貢生王昌科在王氏宗祠設私塾,廣收學童。光緒末年,廢科舉,興學堂,不少王氏子弟來到縣城學堂就讀,如第九代王行啟,為上海聖約翰書院學生,王昌科三子王行煉,就讀定海中學堂。

王有利他們孟鳳房這一支也是如此。他的高祖父昌棣公,就是國學生,曾祖父行宰公和曾叔祖行讓公、行簡公都是國學生,祖父王仁體,生於同治六年(1867)四月,由增廣生補廩膳生。正是基於整個家族這種獨到的重視教育的眼光,使得白泉王氏家族幾百年來一直能夠生氣勃勃,卓有聲譽。

重視教育,重視文化,這樣的治家理念深烙於王家人的心裡,上世紀四五十年代,世易時移,社會變化很大,不少家庭生活發生劇烈變化,王有利父輩這一代家境已大大不如從前,但對子女讀書仍然十分重視。王有利告訴我,小時候,家裡只靠父親做點糕餅收入維持生活,平常家裡吃的是大麥糊,但他父親還是讓他讀書。14歲時,他在王家祖堂讀小學四年級,二阿伯從湖南長沙回來,看到他們家生活這麼困難,就帶他到湖南去,在湖南長沙,王有利繼續讀書,一直讀到初中一年級。1950年湖南解放,各行各業需要大量人才,王有利被中國人民銀行招工,參加了半年培訓班學習業務知識,分配到湘西源陵做信貸員,在那山區一做就是十年。

王有星對父母重視兒女文化教育也深有體會,白泉初中畢業後,1965年,他到岱山中學讀高中,靠的也是父親在食品廠工作的那點收入,和母親辛勞持家的結果。讀書對他的人生道路起到了重要作用,王有星說,在遍地都是大學生的當下,高中文憑几乎已是拿不出手的文憑,但那時如果不堅持,就沒有高中文憑,就沒有以後不斷自學的能力。1968年10月,他到白泉食品廠上班,開始做的是最底層的工種,磨小麥粉,蕃薯加工。後來廠裡準備用蕃薯渣加工生產固體白酒,需要學習掌握工藝技術操作人員,他被廠選為技術負責,最初到北蟬一家蕃薯燒酒作坊去取經學習釀造工藝技術,由於有文化知識基礎,回廠後,自己幾次試製,成功出酒,並且規模逐年擴大。

1978年,白泉食品廠為擴大白酒生產規模,開始搞液體發酵生產白酒,生產設備及工藝技術都有很高要求。王有星是負責工藝技術的,在杭州臨平師傅及廠家派員指導、按裝、調試下,生產順利進行,產品一炮打響,質量合格。以後在其帶領下,開發生產各類花色酒產品,白泉酒廠名氣逐漸擴大。1984年,籌建浙江紫竹林啤酒廠一分廠,這是白泉鎮與浙江紫竹林啤酒廠的合營企業,王有星就從白泉酒廠調到定海啤酒廠,成為主要負責人之一。1991年,與北京啤酒廠聯營,成立定海啤酒廠,釀製「北京」、「海中洲」、「紫竹林」啤酒以及「力士」幹啤酒,暢銷閩、滬、皖、浙和舟山本地市場。「海中洲」啤酒1991年被舟山市民評為最受歡迎商品(商標)一等獎,1992年榮獲浙江省首屆食品博覽會銀獎。定海啤酒廠的一步步發展,王有星是付出了大量的心血,作出了重要貢獻,他曾被選為白泉鎮黨代表,參加縣黨代會。如今,雖然年逾七旬,還是不辭辛勞,熱心社會公益事業和王氏家族裡的一些事情,他還被推薦為白泉鎮鄉賢理事會理事。

孝親睦族之家教

「百行孝為先,百善孝作首」,

「克明峻德,以親九族」,

孝親睦族,是亙古不變的美德,

是家風的根本和基礎。

白泉協成王氏家族歷史上

都有至孝盡禮的楷模,

一直為族人所讚譽。

清宣統三年(1911)修纂的《王氏宗譜》就記載了孟鳳房第九代王行柄「割肉療親」的故事,王行柄年少時,父親過世,與母親相依為命,「事母有至性,其母晚年多疾病,奉養能盡心力」。24歲時,母親病劇,眼看無法醫治,他就「隱刲股肉和藥以進」,「母飲之而療」。過後一直是「匿其創痕不以告」。過了五年,母親去世,鄰裡族人「追述其事」,光緒戊寅年(1878),定海廳學教諭題寫「克敦庸行」匾額,以予表彰。這樣的孝悌故事在《王氏宗譜》中還有不少,如第八代王昌桂之妻曾氏,孝行聞於鄉裡,鹹豐元年(1851)定海廳同知王承楷聞知其孝,獎給「風追東海」匾額,其事跡《定海廳志》「列女傳」有載。第九代王懋德(舉人王修允次子)之妻俞氏,同治丙寅(1866)閩浙總督左宗棠題給「荼若松青」匾額,光緒戊寅(1878)欽旌節孝。

先輩的修身立德故事,讓王氏後裔懂得了怎樣做人做事,怎樣敦親睦鄰。87歲高壽的王有利說,當年29歲時,他從湖南源陵毅然辭去公職,其中一大原因就是家裡大哥過世後,弟妹幼小,急需他來挑起家庭生活重擔,為父母分憂。王有星告訴我,他進白泉食品廠後,所有工資收入都是交給父母,他覺得這是理所當然的事,自己有能力賺錢了,就不能忘記父母養育之恩,工作開始幾年,父母給他3元零用錢,後來才是5元。

這種敦厚家風也影響著王家的媳婦們,餘亞仙嫁到王家已近60年,一舉一動都力求能為家人做出表率,她不僅孝待公婆,鄰裡之間也是一團和氣。對待鄰舍,她是有求必應,有難必幫,老老少少都非常尊敬她,稱她為「好大嫂」。以前,家裡經濟條件雖然並不是十分富裕,但如果有鄰居家有難處來借錢借糧,她都是盡力幫忙。那時候,她給鄰居家上半年做的衣服,到下半年才收到工佃,但她從不放在心裡。鄰居家如需要縫縫補補的,她總是會放下手中的活,先滿足鄰舍的需要。這些好事鄰居們都是記在心裡,現在家裡吃的蔬菜,好多都是鄰居家送來的,鄰居們都把她當做大嫂一樣,她覺得非常開心和自豪。

百年家風成風化人,家傳家教代代相承。王有利、王有星兩兄弟家的故事,看起來似乎很平常,但從他們的身上,我們看到了一個家族良好家風是怎樣潛移默化地影響著一代代人。家風,不是一朝一夕所能形成的,而是幾代人的堅守與履行,是一個個生活日常「水滴石穿」般的日月累積,讓我們就從生活中的每一件小事做起,共同點亮家風這一盞心燈。

相關焦點

  • 傳承好家風!中山市家風家教實踐基地在南區揭牌
    傳承好家風!揭牌活動當天,「傳承好家風 傳播正能量」親子實踐活動在中山市家風家教實踐基地舉行。左海燕充分肯定了家風家教實踐基地濃厚的文化底蘊,同時指出要不斷提升實踐基地的配套建設,充分利用基地傳統文化和家風資源優勢,積極開展形式多樣的新時代家庭文明實踐活動,帶動廣大家庭參與傳承好傳統、傳遞好風尚、倡導好家教,形成以德治家、
  • 今生是第一次 家風是指路燈 攜手傳承經開好家風
    三秦都市報-三秦網訊(通訊員  王琨)一場「稅務風波」促成了「錢李」兩家人「奇妙」的緣分,一波三折的劇情,讓觀劇現場笑聲不斷,觀眾也被故事背後因不同家風折射出的深刻主題吸引。這是話劇《家風》的演出現場。
  • 梅州傳承弘揚好家教好家風行動啟動
    本報訊 ( 記者賴運香)12日上午,梅州市傳承弘揚好家教好家風行動啟動儀式在梅城舉行。市委副書記王慶利,梅州市傳承弘揚好家教好家風行動領導小組全體成員等約180人參加。
  • 下柵社區舉辦親子遊園會 推動好家風家訓傳承
    遊園會上,社工精心設置了宣傳展示區和遊戲互動區:展示區匯集古今經典家規家訓和家風故事的宣傳展板,供廣大家庭駐足觀看、合影留念,引導家長和孩子們充分認識傳承好家風、好家訓的重要意義;遊戲區設置了三個趣味遊戲攤位,將家風家訓建設融入到大家喜聞樂見的遊戲中,用寓教於樂的方式引起廣大家庭對家風家訓的重視,深化珠海市文明家庭建設。
  • 「傳承好家風·中華小孝星」全球招募 中華新禮樂《少年詠孝篇》首...
    深圳新聞網訊(記者 王志明 通訊員 黃偉 李雨靜 彭凱劍)點亮一盞心燈, 傳遞孝道文化。8月8日,首次面向全球華人少年的大型公益行動——「傳承好家風·中華小孝星」活動在深圳麒麟山莊召開全球招募大會,中華新禮樂《少年詠孝篇》舉行隆重的全球首演式。
  • 「最美志願者」帶著孩子做公益——白雲山小柴胡好家風系列故事
    12月19日,白雲山小柴胡「傳承好古方,傳承好家風」系列公益活動在長沙市喜盈門隆重收官,活動當天,常德市道德楷模唐榮來到活動現場,為廣大市民們分享屬於她們一家的傳承故事。好家風代表唐榮上臺領獎,分享公益故事愛心傳承,公益活動暖人心12月19日,由廣州白雲山醫藥銷售有限公司、廣州白雲山光華製藥有限公司聯合湖南廣播電視臺娛樂頻道共同舉辦的
  • 學習好家風 汲取正能量丨州婦聯參觀野椒園家風家訓傳承教育基地
    為深入推進「廉潔好家風」宣傳教育活動,教育引導機關黨員幹部廉潔修身,廉潔齊家,以好家風促黨風政風,8月25日,恩施州婦聯機關幹部到宣恩縣開展家風體驗活動。活動中,全體黨員幹部參觀了野椒園家風家訓傳承教育基地,實地走訪「傳家訓、揚美德」典型——張氏家族、楊氏家族。
  • 好家風 我傳承_新聞中心_洛陽網
    家風家訓,是一個家庭的精神內核,是一個社會的價值縮影。我們愛國、愛家,就應當從立德樹人開始,從抓好家教、搞好家訓家風做起。好家訓造就好家風,好家風造就好家庭,好家庭則是造就好兒女的搖籃。  位於河南鞏義市康店鎮的康百萬莊園,是全國重點保護的三大莊園之一,到過康百萬莊園的人,大多都會在「留餘匾」前久久佇立。
  • 「傳承好家風好家訓」家庭教育講座——走進夏官營鎮
    「傳承好家風好家訓」家庭教育講座——走進夏官營鎮 2020-09-22 17:02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立榜樣樹標杆 廣東肇慶啟動傳承弘揚好家教好家風行動
    傳美德揚家風,文明德善澤潤萬家。12月9日,由肇慶市婦聯、肇慶市文明辦舉辦的「2020年肇慶市先進家庭頒獎暨傳承弘揚好家教好家風行動啟動儀式」在廣東省首批家教家風實踐基地——肇慶高要家訓廉政基地舉行。省、市「五好家庭」「最美家庭」「書香家庭」「美麗庭院」家庭代表,市傳承弘揚好家教好家風領導小組成員單位負責人,各縣(市、區)婦聯分管副主席、高要區婦聯及部分鎮街、村(社區)婦聯幹部等70多人參加活動。為廣東省「最美家庭」「五好家庭」「優秀書香家庭」頒獎。
  • 修齊講堂 | ​好家風是怎樣傳承的?
    修齊講堂 | ​好家風是怎樣傳承的?文化名人、專家學者等受邀走進「修齊講堂」,以家風家訓溫潤人心,以舊學新知啟迪大眾,以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詮釋文明。那麼,接下來即將來到我們「修齊講堂」的又是哪位講述者?是在何時何地開講呢?
  • 「好家風」浸潤古城萬千家庭——西安市「崇廉尚德·好家風潤西安...
    一年多來,「好家風」浸潤古城萬千家庭,「廉潔文化」雲講堂每期在線收看10多萬人,徵集經典家規家訓家書2500餘件,網上訪問優秀作品數達63萬餘人次,湧現出一批鮮活的好家風故事。良好家風促黨風帶民風,推動社會風氣向善向好,崇廉尚德在古城大地蔚然成風。
  • 家書傳情 家風傳承
    情暖冬至家書傳情   12月21日,恰逢中國傳統節日冬至,玉環市紀委市監委舉辦了一場溫情而又生動的「清廉家書」分享會,12位分享者輪番上臺講述自己的家風好故事,字裡行間,情意深深,廉意濃濃,全體紀檢監察幹部一起聆聽家書
  • 淮北相九趙氏良好家風為何能傳承四百年?
    幾百年來,淮北相九趙氏家風、家訓、生活方式、文化氛圍是宗族重要的精力內核,是一切趙氏家庭成員都必須遵從的行為原則和品德規範。作為一種潤物細無聲的品德,家風時刻淨化著每一個家庭成員的心靈,它是最無痕的教育。
  • 傳承好家風 凝聚正能量 | 原平市婦聯「建設好家庭、傳承好家教...
    傳承好家風 凝聚正能量 | 原平市婦聯「建設好家庭、傳承好家教、弘揚好家風」空中課堂(五十二) 2020-12-09 17:28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黨風政風熱線》「崇廉尚德•好家風潤西安」:忠孝清廉傳家風...
    目前,我們正在以線上展播的方式開展「崇廉尚德•好家風潤藍田」雲誦讀活動,通過組織我縣黨員領導幹部、專家學者、社區群眾、學校師生等社會各界人士代表積極參與,誦讀經典家規家訓、紅色家書、廉潔家書,弘揚崇廉尚德的優秀傳統文化,引導全縣市民尤其是全縣黨員幹部傳承和強化崇尚道德、熱愛家庭、注重家風的道德品質,營造風清氣正、積極向上的氛圍。
  • 六旬夫婦傳承勤儉好家風
    隨著社會的不斷發展,人們的物質生活水平也有了很大的提升,但勤儉節約的良好家風依然不能丟。家住海州區新浦街道龍苑社區的王華和吳雨秀夫婦倆就是這樣,一直以來,他們都踐行節約糧食的理念,並倡導循環用水。他們認為,如今的美好生活來之不易,沒有理由去浪費。
  • 從愛情故事開始的家族傳承 中國夫妻節·第四屆家風傳承年會圓滿閉幕
    「家風傳承孝心獎」獲獎影片——河南省豫劇院黨委書記汪荃珍家族故事《汪家百年》作為河南名片的汪荃珍,現場清唱《朝陽溝》選段送給自己的爹娘,也送給在場所有的爹和娘,用自己的藝術表達給百歲父親交了一個圓滿答卷。
  • 稅苑裡的「女雷鋒」譚勝嬌——白雲山小柴胡好家風系列故事
    10月31日,在長沙上海城小區舉辦的白雲山小柴胡「傳承好古方,傳承好家風」活動現場,好家風代表、「感動湖南國稅人物、「湖南好人」譚勝嬌,感動著到場的每一個人。譚勝嬌現身活動現場,分享公益故事以感恩之心回饋社會,以愛之名踐行公益
  • 青羊優秀家風故事 | 《家風築國,國夢可興》
    和黨員幹部投稿 993 篇經過初選和專家評審最終評選出 10 篇優秀家風故事徵文!接下來就和青羊妹兒一起賞析優秀家風故事徵文三等獎獲獎者楊顆棋的家風故事!家風如川,川匯海則為國;川清則海靜,川流若生生不息,則四海皆昇平。國之興衰,取之於家;家風築國,國夢可興!《周易》上說:「積善之家,必有餘慶;積不善之家,必有餘殃。」又如《顏氏家訓》中說:「夫風化者,自上而行於下者也,自先而施於後者也。」有人說,好家風是最貴的不動資產;而家風好的父母,勝過萬千名校,他們才是不動資產的締造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