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不好球,回家繼承家產!」,這是吳前之前被貼的標籤。
在拿下48分上熱搜後,原來大家才知道,也包括我,他竟然是這樣一幅「硬漢」的姿態。
接觸過吳前的人總會感受到這樣一份味道,比如在談論到自己是富二代身份的時候,他的態度總是極力「闢謠」,用語氣溫柔,帶有蒼南式閩南腔調的普通話:
「沒有那,就是一般的家庭儂。」
比如,在複賽拿到32分12助攻9籃板數據之後,差一個籃板就拿生涯第一個大號三雙了。
他淡淡地對記者說,「球隊贏球就行。」
高調做事,低調做人的性格,與他的家庭分不開。
他爸吳克立是在溫州蒼南縣城靈溪鎮的地產開發商,家裡有錢,但沒有溺愛自己兒子,他叮囑吳前比較多的一句話就是,「要想成為人上人,就得能吃苦。」
吳父因為兒子也看上了籃球,對NBA也頗為了解。他曾對吳前說,庫裡為什麼那麼強,因為在休賽日的時候,每天還極限地練3000個投籃。
吳前有時候覺得他爸囉嗦,但心裡的真實想法是,這些大道理,真的很實用,記在了心裡。
家裡有爸叮囑,在外有嚴師督促。
3年前蔣興權指導來到浙江稠州,就在隊裡立下這樣的規矩:休賽期一天兩練,7點起來排隊吃早餐,宿舍和球館兩點一線。吳前和隊裡的小球員日復一日地遵守這個規定,3年來他們確實也在慢慢蛻變。
從吳前身上,似乎也看到了中國庫裡的影子,場均10次以上的三分出手(聯賽第1),命中率接近4成,儼然一個史蒂芬吳。
但吳前很長時間以來,在國家隊層面上,都是一個underdog的角色。
早在吳前小學剛畢業時,他1米52的身高外加瘦弱,在中國的籃球選材標準裡,基本上是要被遺棄。
當時被靈溪一中的老師朱豐看到了,「他身上有一股靈性。」
初中時期的吳前,拿著縣級聯賽的冠軍獎盃
朱豐跟吳前爸說,這孩子可以。在看到兒子那很確定想要打球的眼神後,吳父也隨了意願。
然後吳前,就真的一往無前了。
2017年落選男籃雙國家隊,最後杜鋒識人,破格把他替補召入。在北京體育大學的館子裡,他射出了7記三分,進入了那一年亞洲杯的12人名單。
2019年備戰世界盃剛到集訓時,信心十足的吳前給自己立了一個flag,今年進12名單,絕對有戲。結果,熱身賽出場時間都少,落選後備受打擊。
失意回來之後,被80歲的蔣興權叫辦公室鼓勵了一通,他也學會了將受挫的注意力轉移到訓練上。
「再打不好球,你就回家繼承家產吧!」
緊接著,在聯賽徹底升級。
浙江37歲的少帥,&34;劉維偉教會了吳前如何做領袖。
吳前在剛到青年隊的時候,劉維偉還是當時現役的浙江男籃主力,也曾是易建聯的國青隊友,同樣師從蔣興權。
國青時期的劉維偉(後排右一)
3年前,他以CBA最年輕的主帥(34歲)上任浙江稠州,跟吳前也形成了亦師亦友的關係。「他跟我在所處的角色上,都是年輕人,我們也是在共同進步中。」
3年後,劉維偉所達到現在的高度,在吳前看來他就是一個「成功的教練」,而他自己也成為了「合格的領袖」。
吳前會關心隊裡的小兄弟,浙江稠州的三號位陸文博曾在很長的時間裡受到大傷困擾,這賽季從傷病的陰影中恢復過來。
跟我聊天時,他說,「可以少採我,多關注陸文博,他真的很不容易。」
「隊裡的三號位一直是個空缺,這賽季沒有他,球隊會很困難。」
程帥澎說還得跟前哥學習,21歲的新星其實在三分投射、持球進攻和防守上已經愈發成熟,「前哥在組織盤活球隊上,我得好好學一學。」
和教練、隊友的默契以及被認可,讓他順理成章地成為領袖。
籃球之外,吳前也在用自己的經驗和努力回饋家鄉社區。
溫州人擅長做生意,同時在民間的籃球愛好者也不少。在媒體調查的喜愛看NBA比例的城市中,溫州能排在全國的前列。
溫州的籃球愛好者多,但真正出彩的籃球運動員,唯獨只有吳前一例。在中國籃球的版圖中,這個區域屬於沙漠地帶,而在浙江稠州隊裡,只有他和林孝天是球隊唯二的浙江籍。
吳前自然是溫州籃球的代表,每年他都會回家舉辦籃球訓練營。
他給當地小球員指導專業技術的同時,也灌輸了一個理念:即使先天身體天賦不足,還是可以用後天的訓練來彌補。
這就是吳前的「裡和外」。
看的出來,下賽季他還想繼續升級。他才剛過26歲的生日,所以還是用這句話去鼓勵他:
「再打不好球,你就回家繼承家產吧!」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