承霖國學:李承霖講六爻第二課,天幹地支陰陽對應時辰。基礎入門

2020-12-22 承霖國學小幫手

啟蒙基礎知識

(一)天幹地支

天幹地支簡稱幹支,是夏曆中用來編排年號和日期用的。

天幹地支簡稱「幹支」。「辭源」裡說,「幹支」取義於樹木的「幹枝」。如此解釋那麼「幹」讀音即四聲。我的解釋是「幹」讀一聲,天地為名詞,幹為幹擾,主宰;支為支撐,主生養。承霖國學算命,算卦,預測,運勢。

1、十天幹:甲(jiǎ)、乙(yǐ)、丙(bǐng)、丁(dīng)、戊(wù)、己(jǐ)、庚(gēng)、辛(xīn)、壬(rén)、癸(guǐ);天幹陰陽屬性:甲、丙、戊、庚、壬為陽幹,乙、丁、己、辛、癸為陰乾。

2十二地支子(zǐ)、醜(chǒu)、寅(yín)、卯(mǎo)、辰(chén)、巳(sì)、午(wǔ)、未(wèi)、申(shēn)、酉(yǒu)、戌(xū)、亥(hài)。

3、地支陰陽屬性

子、寅、辰、午、申、戌為陽支,

醜、卯、巳、未、酉、亥為陰支。

4、十二地支的含義

子是茲的意思,指萬物茲萌於既動之陽氣下。

醜是紐,陽氣在上未降。

寅是移,引的意思,指萬物始生寅然也。

卯是茂,言萬物茂也。

辰是震的意思,物經震動而長。

巳是起,指陽氣之盛。

午是仵的意思,指萬物盛大枝柯密布。

未是味,萬物皆成有滋味也。

申是身的意思,指萬物的身體都已成就。

酉是老的意思,萬物之老也。

戌是滅的意思,萬物盡滅。

亥是核的意思,萬物收藏。

5、十二地支對應十二生肖:

子:鼠;醜:牛;寅:虎;卯:兔;辰:龍;巳:蛇;

午:馬;未:羊;申:猴;酉:雞;戌:狗;亥:豬。

6、十二地支對應十二月:

正月建寅,二月建卯,三月建辰,四月建巳,

五月建午,六月建未,七月建申,八月建酉,

九月建戍,十月建亥,十一月建子,十二月建醜

7、十二地支對應十二時辰:

十二時辰制。西周時就已使用。漢代命名為夜半、雞鳴、平旦、日出、食時、隅中、日中、日昳、晡時、日入、黃昏、人定。又用十二地支來表示,以夜半二十三點至一點為子時,一至三點為丑時,三至五點為寅時,依次遞推。

【子時】夜半,又名子夜、中夜:十二時辰的第一個時辰。(23時至01時)。

【丑時】雞鳴,又名荒雞:十二時辰的第二個時辰。(01時至03時)。

【寅時】平旦,又稱黎明、早晨、日旦等:時是夜與日的交替之際。(03時至05時)。

【卯時】日出,又名日始、破曉、旭日等:指太陽剛剛露臉,冉冉初升的那段時間。(05時至07時)。

【辰時】食時,又名早食等:古人「朝食」之時也就是吃早飯時間,(07時至09時)。

【巳時】隅中,又名日禺等:臨近中午的時候稱為隅中。(09 時至11時)。

【午時】日中,又名日正、中午等:(11時至13時)。

【未時】日昳,又名日跌、日央等:太陽偏西為日跌。(13時至15時)。

【申時】哺時,又名日鋪、夕食等:(15時至17時)。

【酉時】日入,又名日落、日沉、傍晚:意為太陽落山的時候。(17時至19時)。

【戌時】黃昏,又名日夕、日暮、日晚等:此時太陽已經落山,天將黑未黑。天地昏黃,萬物朦朧,故稱黃昏。(19時至21時)。

【亥時】人定,又名定昏等定,又名定昏等:此時夜色已深,人們也已經停止活動,安歇睡眠了。人定也就是人靜。(21時至23時)。

承霖國學算命,算卦,預測,運勢。

相關焦點

  • 承霖國學:李承霖講六爻 第四課六爻裝卦法
    6、八卦對應動物:乾為馬,坤為牛,震為雷,巽為雞,坎為豬,離為雉,艮為狗,兌為羊。(二)六爻納甲法1、六爻搖卦法則六爻預測有別於其他預測就是不但要藉助於工具,而且要求求測者也要參與其中,通過三枚銅錢為媒介傳遞求測者的信息從而六搖成卦。
  • 陰陽五行天幹地支對照表​
    簡化後的天幹地支:「甲、乙、丙、丁、戊、己、庚、辛、壬、癸」稱為十天幹,「子、醜、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稱為十二地支。十天幹和十二地支依次相配,組成六十個基本單位,兩者按固定的順序相互配合,組成了幹支紀元法。天幹地支的發明影響深遠,至今依舊在使用天幹地支,用於曆法、術數、計算、命名等各方面。
  • 天幹地支是絕配,天對地好記憶
    【小課堂學問大好方法學知識之國學篇】天幹地支是古代我國勞動人民用來紀年月日時間的工具。天幹有十個,分別是:甲乙丙丁戊己庚辛壬癸;地支有十二個,分別是:子、醜、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十二個時辰對應十二個屬相,我們已經教過記憶十二屬相和時辰的方法,今天我們著重講解牢記十個天幹的簡單方法。天幹地支圖如下:天幹地支對照表記憶重點:十個天幹我們用故事編聯法記憶,故事:我的夢想是當一個大明星,於是我從小角色「甲乙丙丁」演起,幾年過去,自己還是演甲乙丙丁小角色,為什麼會這樣呢?
  • 十二生肖與天幹地支間的對應關係
    那麼,十二生肖為何會與天幹地支扯上關係呢?這就要從中國古代的曆法說起了。在古代,我國有六種曆法,黃帝歷、顓頊曆、夏曆、殷歷、周曆和魯歷。而我們現在通用的陰曆或農曆,其實就是夏曆。夏曆就是用天幹、地支編排年號和日期得來的,比如甲子年、乙丑年、丙寅年、丁卯年等。
  • 天幹地支紀年法+十二生肖
    天幹地支,源自中國遠古時代對天象的觀測。中國自古便有十天幹與十二地支,簡稱「幹支」,取意於樹木的幹和枝。天幹地支組成形成了古代紀年曆法。   十幹和十二支依次相配,組成六十個基本單位,兩者按固定的順序相互配合,組成了幹支紀元法。從殷墟出土的甲骨文來看,天幹地支在中國古代主要用於紀日,此外還曾用來紀月、紀年、紀時等。
  • 《六爻預測》中納入天幹地支的規律
    《六爻預測》是易經預測學中比較重要的預測方法之一。當我們用蓍草或是金錢起好卦後,最重要的一步就是把天幹、地支裝入卦中。天幹納入大成卦中的規律是什麼呢?地支納入卦中的規律又是什麼呢?如何才能提高預測的準確性呢?
  • 道教:藏經版,第六講「十二地支」
    上節課 我們講到了:「十天幹的陰陽分化與五行屬性」。以及「十天幹在九宮格中的排布」。這節課 我們就來學習:「十二地支的陰陽分化」與「五行屬性」以及「十二地支在時辰和月份中的代表」。十二地支:子、醜、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我們這節課要學習的就是「十二地支」的基礎知識。「十二地支」也是跟「十天幹」一樣也是有自己的「陰陽分化」和「五行屬性」。
  • 古代的計時——天幹地支,12時辰,24節氣,12生肖和五行八卦
    日入後是黃昏,黃昏後是人定,人定後是夜半(或叫夜分),夜半後是雞鳴,雞鳴後是昧旦、平明——這是天已亮的時間。古人一天兩餐,上餐在日出後隅中前,這段時間就叫食時或早食;晚餐在日昃後日入前,這段時間叫晡時。   【子時】夜半,又名子夜、中夜:十二時辰的第一個時辰。(北京時間23時至01時)。   【丑時】雞鳴,又名荒雞:十二時辰的第二個時辰。(北京時間01時至03時)。
  • 六爻基礎之——十天幹與十二地支
    十二地支:子、醜、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天幹陰陽:甲、丙、戊、庚、壬為陽;乙、丁、己、辛、癸為陰。地支陰陽:子、寅、辰、午、申、戌為陽;醜、卯、巳、未、酉、亥為陰。十個天幹和十二個地支相配是陽配陽,陰配陰,如甲為陽,子為陽,可配成甲子,乙為陰,醜為陰,可以配成乙丑,甲為陽,醜為陰,不能相配,以此類推,天幹用六輪,地支用五輪,正好配一周為60年,這叫一個甲子,也叫六十花甲。
  • 天幹地支紀年月日時
    天幹地支紀時一、天幹地支的內容1.天幹地支的歷史在商朝的時候「天幹地支」已經非常普及和常用了,根據考古學發現,商朝的君王名字幾乎所有的王名字都帶有十天幹。自秦漢以來,二十四部正史,實際採用的都是這種幹支紀年方式。通過幹支紀年能夠很好的算出事情發生在哪一年、哪一月的具體時間。
  • 《黃帝內經》時間哲學:十二時辰,簡說天幹地支五行八卦
    米修兔十二時辰養生寶把《黃帝內經》的十二時辰養生法,通過計時工具,融入到人們的日常生活,隨時提醒人們科學養生,從而讓每個人都懂得用《黃帝內經》養生,讓科學養生得以普及,這對改善人們體質,提高人們生存質量,無疑具有革命性的意義。亥子為水,子時是陰陽交匯之時,也是萬籟俱靜之時,這個時候最好是睡覺,而且要儘量的舒服,睡的時候宜屈膝臥,變換姿勢。
  • 最全的天幹地支五行對照表
    十二地支與生肖,十二地支也叫十二支。子、醜、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的總稱。中國古代拿它和天幹相配,用來表示年、月、時的次序。舊式記時法也用地支表示次序,如子時、丑時等。玄黃說:『這是天幹革命地支神,來治理乾坤的。』於是,為他們分別取名,配夫妻,成陰陽。男的統稱天幹,女的則為地支。」這一創世神話故事,講幹支,講玄黃神、女媧神,講乾坤陰陽,將幹支的「身世」推溯得十分久遠。古代歷來以天為主、地為從。十天幹又叫十母,對應的十二地支則別稱十二子。漢代蔡邕《月令章句》:「大橈採五行之情,佔鬥綱所建,於是始作甲乙以名日,謂之幹;作子醜以名月,謂之支。
  • 道教的陰陽五行、八卦、天幹與地支及道歷
    陰陽五行說與道教神仙譜系,陰陽五行的思想影響到道教的前身古代宗教,古人對崇祀之神賦予陰陽」、「五行」的屬性,網羅了神靈世界。這種思想被道教完全的保留下來如道教崇奉的東華帝君與西王母,亦稱木公、金母。《太平御覽》卷六六八引《集仙籙》曰:「木公、金母者,二氣之祖宗陰陽之原本,仙真之主宰,造化之元先,凝氣成真,與道合體」。又如真武大帝(或稱玄武大帝),在道教神仙體系中是職司北方的神(北方在五行中屬水)。道教的這種具有陰陽無形屬性的神還體現在身內神上。
  • { 傳統文化學習 } 十二生肖之天幹地支、時辰詳解
    如今漸漸演化成中國人的習俗。是中國和東亞地區的一些民族用來代表年份和人出生的年號。  十二生肖,即:鼠、牛、虎、兔、龍、蛇、馬、羊、猴、雞、狗、豬。十二生肖與中國傳統文化中的十二地支呈現一一對應關係,分別為:  子(zi)鼠、醜[chǒu]牛、寅[yín]虎、卯[mǎo]兔、辰[chén]龍、巳[sì]蛇、午[wǔ]馬、未[wèi]羊、申[shēn]猴、酉[yǒu]雞、戌[xū]狗、亥[hài]豬。
  • 神秘莫測的十二生肖與天幹地支的奇異關係
    十大天幹與太陽出沒有關,而十二地支最初則是被用來紀月的。天幹是十進位,容易直觀地計算;地支是十二進位,在記錄時辰和月份方面具有優勢。曆法上,一個天幹和一個地支相配合,排列起來,天幹在上,地支在下,天幹由甲起,地支由子起,陽幹配陽支,陰乾配陰支(陽幹不配陰支,陰乾不配陽支),共有六十個組合,因而被稱做「六十甲子」。而我們俗話說的「六十年後又要回頭一次」,就是來源於此。
  • 覺悟傳統文化——「天幹、地支」
    一、天幹地支的涵義天幹地支,簡稱為幹支,源自中國遠古時代對天象的觀測。夫幹猶木之幹,強而為陽;支猶木之枝,弱而為陰。昔盤古氏明天地之道,達陰陽之變為三才。(九)地支與月令正月(立春)建寅,二月建卯,三月建辰,四月建巳,五月建午,六月建未,七月建申,八月建酉,九月建戌,十月建亥,十一月建子,十二月建醜。(十)地支與時辰一個時辰是現在的兩個小時。
  • 2020年文化常識入門—天幹地支紀年法
    從殷墟出土的甲骨文來看,天幹地支在中國古代主要用於紀日、紀月、紀年、紀時等。此外,十二地支還對應十二生肖:子-鼠,醜-牛,寅-虎,卯-兔,辰-龍,巳-蛇, 午-馬,未-羊,申-猴,酉-雞,戌-狗,亥-豬。在以往的考試考察中,以這部分內容為基礎,經常會在此設置題目。
  • 天幹地支如何紀年月日
    答案就是運用中國古代曆法的符號系統――天幹地支。天幹地支簡稱「幹支」,古代又稱為「 枝」。據史書《世本》記載,早在五千年前的黃帝時期,黃帝手下一個叫做大橈的大臣創製了幹支,並用它來紀日。  「日出而作,日落而息」是古人的作息表。為了標識每一天,他們以手指記數,以便「過日子」。
  • 天幹地支之五行時間
    幹支紀月以寅月為正月,依據鬥柄所指確定陰陽消長,鬥指寅時陽氣升發,萬物更生,寅月是幹支歷首月。幹支紀時以子時為起始,依據太陽運轉計算日,太陽新生於子,子時是一日之中首個時辰。幹支顯示了大自然運行的規律,即時(時間)空(方位)互動,和「陰」與「陽」的作用結果。包含了陰陽五行的思想和自然迴圈運化的規律。幹支歷主要由幹支紀年、幹支紀月、幹支紀日、幹支紀時四部分組成。
  • 中國十二生肖和天幹地支究竟是什麼關係?
    那麼,十二生肖為何會與天幹地支扯上關係呢?這就要從中國古代的曆法說起了。在古代,我國有六種曆法:黃帝歷、顓頊歷、夏曆、殷歷、周曆和魯歷。而我們現在通用的陰曆或農曆,其實就是夏曆。夏曆是用天幹、地支編排年號和日期得來的,比如甲子年、乙丑年、丙申年、丁卯年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