啟蒙基礎知識
(一)天幹地支
天幹地支簡稱幹支,是夏曆中用來編排年號和日期用的。
天幹地支簡稱「幹支」。「辭源」裡說,「幹支」取義於樹木的「幹枝」。如此解釋那麼「幹」讀音即四聲。我的解釋是「幹」讀一聲,天地為名詞,幹為幹擾,主宰;支為支撐,主生養。承霖國學算命,算卦,預測,運勢。
1、十天幹:甲(jiǎ)、乙(yǐ)、丙(bǐng)、丁(dīng)、戊(wù)、己(jǐ)、庚(gēng)、辛(xīn)、壬(rén)、癸(guǐ);天幹陰陽屬性:甲、丙、戊、庚、壬為陽幹,乙、丁、己、辛、癸為陰乾。
2、十二地支:子(zǐ)、醜(chǒu)、寅(yín)、卯(mǎo)、辰(chén)、巳(sì)、午(wǔ)、未(wèi)、申(shēn)、酉(yǒu)、戌(xū)、亥(hài)。
3、地支陰陽屬性:
子、寅、辰、午、申、戌為陽支,
醜、卯、巳、未、酉、亥為陰支。
4、十二地支的含義 :
子是茲的意思,指萬物茲萌於既動之陽氣下。
醜是紐,陽氣在上未降。
寅是移,引的意思,指萬物始生寅然也。
卯是茂,言萬物茂也。
辰是震的意思,物經震動而長。
巳是起,指陽氣之盛。
午是仵的意思,指萬物盛大枝柯密布。
未是味,萬物皆成有滋味也。
申是身的意思,指萬物的身體都已成就。
酉是老的意思,萬物之老也。
戌是滅的意思,萬物盡滅。
亥是核的意思,萬物收藏。
5、十二地支對應十二生肖:
子:鼠;醜:牛;寅:虎;卯:兔;辰:龍;巳:蛇;
午:馬;未:羊;申:猴;酉:雞;戌:狗;亥:豬。
6、十二地支對應十二月:
正月建寅,二月建卯,三月建辰,四月建巳,
五月建午,六月建未,七月建申,八月建酉,
九月建戍,十月建亥,十一月建子,十二月建醜
7、十二地支對應十二時辰:
十二時辰制。西周時就已使用。漢代命名為夜半、雞鳴、平旦、日出、食時、隅中、日中、日昳、晡時、日入、黃昏、人定。又用十二地支來表示,以夜半二十三點至一點為子時,一至三點為丑時,三至五點為寅時,依次遞推。
【子時】夜半,又名子夜、中夜:十二時辰的第一個時辰。(23時至01時)。
【丑時】雞鳴,又名荒雞:十二時辰的第二個時辰。(01時至03時)。
【寅時】平旦,又稱黎明、早晨、日旦等:時是夜與日的交替之際。(03時至05時)。
【卯時】日出,又名日始、破曉、旭日等:指太陽剛剛露臉,冉冉初升的那段時間。(05時至07時)。
【辰時】食時,又名早食等:古人「朝食」之時也就是吃早飯時間,(07時至09時)。
【巳時】隅中,又名日禺等:臨近中午的時候稱為隅中。(09 時至11時)。
【午時】日中,又名日正、中午等:(11時至13時)。
【未時】日昳,又名日跌、日央等:太陽偏西為日跌。(13時至15時)。
【申時】哺時,又名日鋪、夕食等:(15時至17時)。
【酉時】日入,又名日落、日沉、傍晚:意為太陽落山的時候。(17時至19時)。
【戌時】黃昏,又名日夕、日暮、日晚等:此時太陽已經落山,天將黑未黑。天地昏黃,萬物朦朧,故稱黃昏。(19時至21時)。
【亥時】人定,又名定昏等定,又名定昏等:此時夜色已深,人們也已經停止活動,安歇睡眠了。人定也就是人靜。(21時至23時)。
承霖國學算命,算卦,預測,運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