Justin 黃,北京人,對外經濟貿易大學畢業後混跡銀行圈多年,現供職於某商業銀行總行。為強身健體,保持更好的工作狀態,2013年7月重回跑道,2013年10月完成首馬,2014年5月完成首個TNF越野,2014年9月完成首個標鐵,2015年4月12日在臺灣墾丁完成首個大鐵。
【20個月前,啟程】
2013年7月的一個雨後傍晚,聽說鳥巢北邊有個地方叫做奧林匹克森林公園是個遛彎的好地方,遂前往一看究竟,那一天,氣喘籲籲用3小時走完了10公裡,成為這一切的開始。記得那個盛夏,趕上了北馬報名的末班車,從3公裡開始跑,用兩個月時間在北馬到來前跑到了30公裡,就這樣在馬拉松的路上一發不可收拾,在之後的一年多裡完成了9個全馬和1個TNF50的越野。2014年9月在北京鐵人三項賽後,懷揣著多年來對大鐵這項耐力綜合性運動至高殿堂的憧憬,毅然決然的報名了IRONMAN臺灣墾丁大鐵賽。
【訓練,吃苦的幸福】
每天久坐辦公室的我,整日徜徉在文件和報告的文山會海中,無論加班多晚,我都會盡力保持訓練量,但訓練計劃還是經常因為工作或生活瑣事被打亂,雖然遊泳、自行車和跑步訓練計劃經常調整以最大限度滿足比賽要求,也還是不夠系統全面。這麼時間久了,我根據自己的身體特點並結合鐵三運動對於身體素質全面性的要求,也自己研究了些適合自己的方法。對我來說,更側重於身體基礎機能的訓練,簡單的說就是訓練身體的各部分零件,在保持加強心肺功能的同時,有針對性的強化相關肌群的力量以及肌耐力,有效利用碎片時間,從基礎上打牢根基。同時,利用好周末整段時間,儘量保持每周一次25到30公裡以上長距離路跑的習慣,自行車則通過騎行臺踏頻練習、動感單車和黑絲姐拉練不斷提升騎行能力,遊泳單項由於佔總時長比重較少的關係則相對練的少,但作為第一項對整場比賽的進行都至關重要,好的開端預示著好的結局,遊泳訓練對我來說是最枯燥的,間歇訓練和長距離交替,沒有風景,沒有人交談,一頭扎進水池,遊個2個小時是常事兒。訓練是一種持之以恆的堅持,日復一日,年復一年,為了心中的那個目標,享受著吃苦的幸福。 【大鐵夢,to be Ironman】
鐵人三項起源於1974年的夏威夷,是一項最能考驗人意志和體能的運動項目,美國人認為的最具刺激性、挑戰性的體育運動,也是日本人認為的最能體現民族精神的體育運動。而鐵人三項運動的皇冠,「大鐵」,顧名思義是個大號鐵三,由3.8公裡遊泳,180公裡自行車,42公裡跑步構成,總比賽長度基本是我們一般看到的奧運標準距離鐵三的四倍,IRONMAN公司在世界各地舉辦的大鐵比賽,類似於世界巡迴賽性質,為全世界鐵人搭建了一個溝通交流,比賽競技從而成為真正鐵人的平臺,在這裡不分國籍、膚色、年齡、性別,我們只是鐵人。由於對比賽環境要求很高等原因,賽事主要集中於北美、歐洲和澳洲,在整個亞洲只有臺灣、日本和馬來西亞三站IRONMAN大鐵比賽。【到臺灣大鐵,你可以感懷真正的中華文化;到臺灣大鐵,你可以感觀美麗寶島的自然風光;到臺灣大鐵,你可以感念人性之初的善良美好】
4月4號,一早背上行囊拖著車箱,飛赴桃園國際機場,我的臺北墾丁雙城深度大鐵遊開始了。到了桃園,走出客艙,就倆字兒,溼熱,對我這個打小北方長大的來說,也深感提前幾天來適應的必要性。
臺北,自然之瑰寶,中華文化之大成。在去比賽地之前,我決定先來個中華文化的洗禮,感受一下中華文化在臺灣的意境。那幾天,在陽明山、貓空和臺北動物圖登高望遠,嘆大臺北之秀美,在國父紀念館、中正紀念堂、士林官邸和總統府深度了解那段分崩離析的歷史,在二二八和平公園、白色恐怖紀念碑和自由廣場體會到綠營政權對過往的刻骨銘心,在故宮博物院讚嘆中華寶藏的美輪美奐、蓋世無雙,在西門町、西門紅樓和101、信義商圈感受新老臺北的都市脈搏,在士林、寧夏、艋胛夜市享受中華各地美食之大成,還有誠品書店、威秀影城買書看電影更是一番非比尋常的文化體驗,再去香火極盛的龍山寺求個姻緣,臺北之行,堪稱完美!
中華文化之旅暫告一段落,4月9號一早,坐上開往高雄左營高鐵,向大鐵夢進發。臺灣高鐵給我的感覺更像是坐地鐵,地鐵站臺到高鐵站臺的換乘方便快捷也很近,在臺北的4天,不捨得錯過任何一個美好的瞬間,每天平均5萬步以上,到了墾丁放下行李去辦理完註冊後,就直接睡到太陽落山才起,去海邊溜達了一圈,就回去繼續睡了。高估了我遊山玩水的能力,各種困的疲勞感就這麼華麗麗的來了。
賽前那兩天,主要就是收拾裝備裝個車,遛個胳膊遛個腿,吃了睡睡了吃的節奏。順帶仰視各種大神從眼前飄過,歡迎晚宴介紹了4位超級大神,其中一位已經完成181次IRONMAN比賽,試自行車賽道還遇到位美國姑娘,參加IRONMAN三年不到,已經完成8項賽事,基本每年3場,且基本都是在半年內搞完三場,另外半年訓練的節奏。她聽我說現在中國大陸有很多開始熱愛馬拉松和鐵三運動時候,她的第一個反映是,「really?!」。在這麼被不斷刺激情況下,到比賽日算是打好了雞血。
【比賽日,I AM AN IRONMAN】
4月12日,踏著晨曦走向比賽起點,離起點不到500米的地方,一個騎摩託車的臺灣選手駛過身旁又調頭回來問我要不要幫忙,連聲感謝後讓他趕緊先走了。以前看過很多全球各站比賽的視頻,每次都看的自己心潮澎湃,心中無數次幻想過自己站在起點的感受,但當真的站在IRONMAN的起點,更多是新鮮好奇,耳邊夾雜著各種語言,有三五成群放鬆聊天的,有在海邊踩水試溫的,也有像我這種一邊拉伸一邊四處觀望的。
激動興奮到心灰意冷。隨著時針漸漸轉向6點,比賽拉開帷幕,沒有視頻中的萬馬奔騰衝入海的景象,這次比賽採取分組出發方式,每組五人。當工作人員在我胸口比劃「Three,Two,One,go!」的時候,那真是相當興奮和激動。蹭蹭蹭蹭的跳入海裡,剛遊出去幾百米到第一個浮標旁,突感呼吸急促瀕於窒息,我一邊使勁拉扯膠衣給胸腔騰出一點空間,一邊原地蹬水大口吞氣努力讓自己冷靜下來,不料小腿也抽了,一種恐懼感襲來,這時救生員發現了我的狀況,靠近問我「還可以嗎?別勉強。」腦海裡想到這半年來工作之餘訓練的日日夜夜,望了望那抹美麗的晨光,我向她擺了擺手。慢慢的,我冷靜了下來,窒息和抽筋感都消失了,包袱似乎也放下了,太陽漸漸升起,看著海底美麗的珊瑚和魚群,穿過泛著藍光的小海蜇群,也可能是不想被蟄的天然求生欲望,我開始重新遊了起來。就這樣,我以比計劃用時多半小時的個人最差成績完成了遊泳項目。出水後沒有奔跑,眼見好成績已無望,真的有點心灰意冷,我緩緩的走向換項區,心中充滿了對自己的責備還有一種無可奈何,我足足在換項區待了18分鐘才出來,這回算是徹底放下包袱了,心想就當去看看沿途的風景吧,要是放棄早該在遊出去一公裡的時候就放棄了,而不是現在。
追逐,開始了。自行車出站,前面很遠都看不到人了,我決定!一個字!追!按照確定的補給計劃並適當提高踏頻,也不忘提醒自己多看看沿途的風景放鬆心態,出發20公裡左右,開始陸續超車,一段與臺灣選手的貼身肉搏超車過程中,他看我號碼牌上是五星紅旗,問我從哪裡來,我說從北京,他說他老家是河北樂亭的,很近啊。我看著他笑著說,那歡迎多回家看看。他也笑了笑,然後慢慢的就在我身後漸漸遠去了。過了30公裡陸續出現一些長距離的緩坡,直到60公裡左右很長的坡段,看到有些選手開始推車上坡,無論超車與被超,好多號碼牌是青天白日旗的選手在超與被超的時候都會說聲加油,在此時,真切感到了兩岸的距離原來沒有那麼遠。整個自行車賽段,一直在追逐中,按照賽前制定的計劃補給鹽丸和能量膠,不同路段採取不同的飛輪和踏頻,沒有抽筋,沒有中暑,180公裡一共解鎖下車兩次,一次是90公裡處取特殊補給袋,一次是150公裡繞圈時下來確認圈數、時間和最後一次大補。自行車賽段結束,我追了100名左右。
路跑,新的啟程。跑步是我練的最多的項目,從心理上講沒有太多挑戰,只不過墾丁的路跑線路實在有點枯燥,6個往返結合N個起伏42公裡,人車混行還攪和著汽車尾氣,整個過程有點等著時間一分一秒過去的意味,只盼著快點聽到那句「YOU ARE ANIRONMAN」。路跑賽段,又追回來了100多名。想過很多次衝過終點線時要如何慶祝,這226公裡的跋山涉水,是一個如何奇幻的旅程,聽到終點高呼「HUANG Shunchao, youare an IRONMAN.」我空白了,雖然15個半小時完成首個大鐵的成績沒有那麼精彩,但還是要振臂高呼,為自己加油,為未來打氣。堅持努力,不拋棄,不放棄,總會有更好的結果等著你。
【臺灣大鐵經驗分享】
1.如果想取得好成績,不要低估人類對於玩樂的興趣,儘量別在比賽前一周玩兒的太爽,精神上容易過早興奮,身體上也容易疲勞,把遊玩安排在比賽後更合時宜。
2.百密一疏,再縝密的計劃也有疏忽的時候,不斷積累經驗是不斷進步的基礎。有些事兒,上賽場試了才知道。
3.對成績有要求無可厚非,但是千萬不要成為負擔和包袱,以免緊張情緒影響發揮。鐵人三項運動是一個綜合性強且突發性事件較多的運動,誰都不知道226公裡的徵程中會發生什麼,但當出現狀況無法獲得理想成績的時候,不要心灰意冷,畢竟能夠到達終點,你已經是勝利者,只跟自己比,而不是別人。
4. 在比賽過程和終點目睹了部分運動員的傷痛,看到總是那麼的讓人揪心,家人和摯友永遠是最關心愛護你的人,賽後及時和他們取得聯繫,報個平安。
5.這一路上,無論是在首都機場還是桃園機場,無論是在高鐵還是大巴上,總有不明真相的路人對拖著巨大車箱的我很感興趣,在聽說我是要去幹這件事兒的時候都感到很驚奇。我比賽完第二天回到北京下飛機時,一對比賽時正好在墾丁的夫婦看我帶著手環,問說「運動員都是不休息直接回國的嗎?」我一愣笑笑回答道,「我不是運動員,我明天要回公司掙下一段的路費那」。對方則投來驚詫錯愕的目光。看來這項運動,在中華大地推廣開來還是需要時間啊。
6.IRONMAN大鐵比賽,是一項世界性巡迴賽,在亞洲只有臺灣、日本和馬來西亞三站賽事,而主要賽事都集中在北美、歐洲和澳洲,在可預見的幾年內,中國身影將遍布全球賽場,讓世界看到新一代中國年輕人的生活態度,成為當代中國的流動宣傳廣告,讓世界知道我們中國人不僅有最強大腦,大媽和席捲全球的強大購買力,還有與普世價值一致的健康生活態度和理想追求,而我作為其中的一份子,深感驕傲。
2015年4月16日午休時間
記於北京朝陽門辦公室
微信號:justinuibe
如有錯誤請勘正,歡迎交流學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