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河浮屍主要出現在黃河蘭州段,黃河在蘭州穿城而過,約有80多公裡水域,也就是上遊八盤峽水電站到下遊小峽水電站這一段,是黃河浮屍的集中段。
黃河中的浮屍來源主要有三種,即失足落水、跳河自殺及被丟棄的屍體,其中跳河自殺者佔絕大多數。浮屍中有三分之一是沒有線索的且無人認領屍體。
據不完全統計,五十多年來黃河蘭州段中的浮屍已經超過了一萬具,有三千多具都屬於無法辨認的無名屍。從統計來看,自殺者最多,其次是意外落水。
據水上公安介紹,浮屍中自殺者的比例高達85%,意外落水的有10%,剩餘的就是被殺害拋屍者。在跳水自殺者中,有八成是16歲到45歲的生活窘況者。
黃河中的這些浮屍,一部分撈屍人打撈走,一部分被撈起火化,無名屍則會一直飄蕩在水中。據小峽水電站統計,庫區每年有幾十具從蘭州飄下的浮屍。
浮屍最多的一年數量達到百具,部分浮屍無人認領,被水輪機攪碎後漂向下遊。儘管沒有確切的數據,但據相關部門估算,現在每年仍有近三百具浮屍。
下面簡單說一下黃河蘭州段浮屍的來源。
首先是跳河自殺者。黃河從蘭州穿城而過,蘭州段沿線人口比較集中,僅是蘭州市就有45公裡水域。蘭州有句俗語叫「黃河蓋子」,經常會用來罵人。
大意是這黃河又沒有蓋子,你想跳就跳,沒人攔你。黃河是蘭州人茶餘飯後經常會光顧的地方,兩岸建有黃河風情線,遛彎的,看景的,人流量非常大。
一個是方便,另一個是人流大,這都給自殺者提供了絕佳的條件。這段水域還有一個顯著特點,就是能大概率滿足自殺者願望,一旦跳河生還希望很小。
蘭州的這一段黃河,水流非常洶湧,暗流漩渦密布,水底是中間平兩邊深。每年汛期之時,岸邊都會衝出深坑,這些地方全是巨大的漩渦,落水便沉底。
很多的跳河自殺者,瞬間會被激流吞沒,嗆水後隨即沉入河底,當時很難找到屍體,最後只能在下遊形成浮屍。跳河自殺的屍體是黃河浮屍的主要來源。
其次是失足落水者。這類浮屍的比例不是很大,不像自殺者專找水流湍急的地方跳,失足落水通常都是在淺灘或水流平緩的地段,生還的可能性比較大。
蘭州人有個習慣,就是喜歡在岸邊挖石頭,都希望能找到精美的黃河奇石。不論春夏秋冬,經常有人拿著工具在岸邊的泥沙中挖石頭,不少人失足落水。
汛期河水迅速上漲,兩岸經常發生塌方和滑坡,站在岸邊的人會隨時滑入水中。這種情況下,即便是會遊泳,也會因嗆水和岸邊的漩渦而沉入河底深處。
還有在夏季,黃河岸邊到處都是歇涼的人,大學生、小孩比比皆是,他們都會站在被水淹過一半的石頭上,這些地方非常陡峭,一不小心就會失足落水。
最後是被拋棄的屍體。這一類牽扯的刑事案件比較大,大多是殺人拋屍。對於犯罪分子來說,拋屍黃河既方便又不易被發現,近年來監控增多拋屍減少。
黃河浮屍養活了一大批的撈屍人,河中大部分的屍體都是他們撈出來的。這在對清理黃河作出貢獻的同時,也帶來一些社會問題,比如常見的挾屍要價。
蘭州皋蘭縣什川鎮上河坪村,有一對魏氏父子專門從事浮屍打撈工作,村中像他們這樣的撈屍人還有很多。除了打撈浮屍外,他們平日還會撿拾些垃圾。
這個地方距蘭州市區僅有20公裡,魏氏父子就住在河邊的石屋裡。二人每年能打撈四五十具浮屍,大概有一半能被認領,死者的家屬會付錢給魏氏父子。
通常每具浮屍的價格是五百到數千不等,「挾屍要價」事件就是發生在他們身上,一具屍體他們最高收過數萬元費用。現在管得嚴,這種事已經很少了。
現在黃河上浮屍基本都會被妥善處理,無名屍也會被及時掩埋,所有費用都由民政局來負擔。黃河浮屍在規範管理的同時,也在嚴厲打擊挾屍要價現象。
綜上,黃河浮屍的主要來源是自殺者、失足落水者和被拋棄的屍體。這些浮屍處理方式主要有兩種,一是打撈上來被家屬認領,二是對無名屍體集中掩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