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內蒙古自治區興安盟扎賚特旗,有這樣一支由建檔立卡貧困戶組成的隊伍,他們以山為家,守護綠色;他們巡山護林,織密綠色。他們就是活躍在扎賚特旗森林巡護一線的1485名生態護林員。黨的好政策讓他們實現山上就業、家門口脫貧。他們也盡職盡責守護綠水青山,扛起森林防火的重任,成為構建綠色生態屏障的重要生力軍。龐紹儉就是其中的一員。
生態護林員在巡山。
因春天杏花開滿山而聞名周邊的努文木仁鄉杏花山,是扎賚特旗八大名景之一。遊人看的是風景,而對於龐紹儉來說,他看的是景色背後的安全。海拔300米,面積約6平方公裡的杏花山巡護起來並不容易。這裡地勢起伏不平,樹種高低錯落,再拿上鐵鍬、鐮刀等工具,走在林間,深一腳淺一腳很是消耗體力。61歲的龐紹儉卻不覺得苦,樂在其中。
春季風乾物燥,是森林防火最關鍵時期。為了做好防火期的宣傳工作,2019年,龐紹儉自費製作警示牌並放到杏花山最醒目的位置,時刻提醒人們文明旅遊、安全用火。
「今天風有點大,我得把這警示牌固定一下。我們這杏花山也是景區,旅遊時節來的人很多,沒有警示牌不行。我們也不能24小時在這待著。正好我兒子能做這警示牌,我就讓他給我做了20塊,價值1000多塊錢,我說這是為了家鄉,他就沒要錢。」龐紹儉告訴記者。
今年是龐紹儉當生態護林員的第三個年頭,也是他脫貧的第三年,家裡的牛產業發展到3頭,代養在親屬家,土地也流轉出去了。感恩黨的扶貧政策,沒有重活的龐紹儉,除了一日三餐外,幾乎將所有時間都泡在山上,盡職盡責履行護林員的職責。
「我老伴自從當生態護林員那一天開始就好像長在了山上一樣,一天到晚就關心這山,說自己的家鄉得保護好,怕山上著火,又怕牲畜上山,怕把樹木破壞,家裡要是有啥事找他,或者鄰居們要找他,就得到山上才能找到他。」龐紹儉妻子單春英說。
努文木仁鄉杏花村共有8名生態護林員,龐紹儉作為生態護林員隊長,自己管護好林地的同時還要查看其他生態護林員在崗情況。所以自從當上生態護林員後的龐紹儉特別費鞋,一年能穿壞四五雙。龐紹儉笑稱生態護林員不用體育鍛鍊了,每天步行都在1萬步以上,這就是最好的鍛鍊。他們辛勤的汗水沒有白費,近年來,杏花山森林火災、亂砍濫伐、森林病蟲害等發生率均為 「零」。
「我們必須把這項工作做好,不能讓火災發生,不能讓牲畜上山破壞樹木,為了打造美麗的杏花山,必須得做到這一點。」 龐紹儉堅定地說。
目前,扎賚特旗林地總面積606.67萬畝,森林覆蓋率30.11%,森林防火工作任重道遠。提到護林防火工作,龐紹儉說得最多的就是「責任重大」四個字。如今,像龐紹儉這樣的1485名生態護林員每天行走在扎賚特旗林間地頭,用不知疲倦地行走、巡查,拉起春季「防火網」第一道防線,守護著森林的平安、生態的和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