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7月5日,吉姆尼迎來了時隔20年的大改款!那時,鈴木只在靜岡湖西工廠開設了一條生產線,很顯然鈴木低估了四代目的受歡迎程度。
日本國內訂單交付周期,K-car版本需要1年,Sierra版本需要1.5~2年。
日本本土K-car版銷量(數據來自日本軽自動車協會連合會):2018年7~12月20942輛;2019全年30281輛;2020全年38056輛。
日本本土Sierra版銷量(數據來自日本自動車販売協會連合會):2018年7~12月4113輛;2019全年10827輛;2020全年16603輛。
2018年,四代吉姆尼獲得Good Design Award日本優良設計金獎
2019年,四代吉姆尼獲得「WCA年度世界城市汽車」大獎
2021年1月,鈴木在印度開設吉姆尼生產線,出口中南美洲、中東地區、非洲地區。
2019年7月,浩子在鈴木歷史館第一次看到吉姆尼實車,K-car版的最高配置,相關閱讀《第一次摸到全新吉姆尼》
2021年2月2日,第一次在國內看到吉姆尼實車,蘇州車友黑爺的水泥灰自動擋。
儘管它車身小巧,儘管它發動機排量僅1.5L;但是它堅固的車身底盤、可靠的All-Grip Pro四驅系統、復古的硬漢形象、糅合進鈴木最先進的技術,自1970誕生至今50年過去了,它依然深得戶外工作者和越野人士的喜愛。
恢復了初代目、二代目的圓形大燈造型。
高配車型可以根據環境光、對向車輛燈光來自動切換遠近光。
為了擴大尾門的可開幅度,取消了三代目的豎排尾燈,改用面積更小的橫排尾燈,並嵌入到後保險槓內。在如此狹小的空間內放置一套尾燈組,也是個挑戰。
三代目的車主已經對小吉的視野很滿意了,而四代目重新設計的A柱更窄,讓視野更寬廣、盲區更小,還在副駕駛側後視鏡下面做了兩塊小鏡子,駕駛員可以隨時看到車輪狀況,不管是城市道路、還是越野路面,都能更安心。
為了更好的利用縱向空間,將三代目在車門上凸起的車窗升降鍵移到了中控臺下方,按鍵設計的很大很帶感,即便你帶著手套去按,也不會誤操作。
還原了二代目的設計,方形的表殼+螺栓,復古設計的機械感十足。
依然是手動空調,設計感比三代提升很多,空調系統是為吉姆尼全新設計的,根據發動機的運行狀況與環境溫度來協調控制,既減輕了重量,又提高了性能,運行噪音也減少了約4分貝。
頂配版本帶無鑰匙進入、一鍵啟停功能。主副駕車門均有無鑰匙進入按鈕。
因為吉姆尼的三門設計,需要考慮到後排乘客上下車的方便性,前門開啟角度有三段,角度約為31°/ 51°/ 70°,這樣的設計讓副駕駛上下車、拿取行李、後排上下車,各種應用場景都能輕鬆應對。
不管是側面也好,還是前排後排的間距也好,都比三代要大,空間利用率超高!只能感慨鈴木家的工程師真是用盡了心思!
根據人體工學重新設計前排座椅,增加坐墊寬度,改善垂直方向的緩衝性能,使用高剛性支架,提升座椅靠背的高度,穩定上半身的支撐,有效緩解車輛追尾時對頭部的衝擊。
後排座椅背面、工具箱面板使用防水防汙的樹脂材料,座椅向前放倒後更加平整,而且易於清理。
車身與車架的8個連接點,使用包裹式橡膠墊,改善垂直方向的乘坐舒適性、水平方向的操控穩定性。
黃色標註:440MPa及以下
藍色標註:550MPa及以上
高張力鋼板使用率(按重量比)
底盤框架:65%(三代目20%)
車體上身:25%(三代目14%)
車架+車身:40%(三代目16%)
2018四代目、1998三代目,科技的進步,也使得材料的應用今非昔比,在成本不變的情況下,四代吉姆尼可以使用更多的高張力鋼板,既保證了安全,又提升了嚴酷環境下的車輛性能。
藍色部分為防鏽鋼板,使用率(按重量比):50%(三代目40%)。
同時加大了下底塗層、底盤框架的蠟塗量,提升防鏽性能。
20年的大換代,隔音處理也終於達到了現代水平,發動機艙和駕駛室中間設置了隔音罩,以降低傳遞到駕駛室的發動機聲音。
車頂、後座旁邊增加了隔音棉,前門開口上半部分使用了具有隔音性能的密封條,以抑制風噪、雨水噪音。
紅色部分為板件面板,既有復古的設計感,又有行人保護功能。使用螺栓和夾子固定,更容易替換、修復、改裝。
四代吉姆尼的方正設計在空氣動力學上極為不利,鈴木的工程師在幾毫米轉角的改進上下足了功夫,以減輕風阻。
車頂設計了一圈雨水導軌,既能抑制開門時雨水的進入,又加大了車頂裝載面積的寬度。沒想到的是,還保證了與三代目相同的車頂支架承重。
咱們重點看SIERRA版本,K15B最大馬力是102PS(75KW)/6000rpm,最大扭矩130Nm/4000rpm。
三代目的M13A最大馬力88PS(65KW)/6000rpm,最大扭矩118Nm/4000rpm。
Jimny
從上一代吉姆尼開始,中冷器改為前置式,排氣口布置在格柵部分,通過高風速通風有效地冷卻進氣,穩定地提高輸出功率。
Jimny Sierra
根據全球用戶的反饋,兩驅-高速四驅-低速四驅切換,將三代目的電控式按鈕切換,恢復為更直觀易操作的機械式擋杆。
5MT、4AT變速箱的變速比
差速器只改變了最終傳動比,結構沒有改變。
油箱使用防鏽的樹脂材料,比傳統油箱減重約40%,沒有焊接點所以佔用空間小,底部使用金屬護板保護。
傳動軸工藝從電弧焊接改為摩擦壓接。與依次焊接全周的電弧焊相比,摩擦壓接不易積累形變,由此,提高旋轉平衡,減少噪音振動。
吉姆尼追求的是在嚴酷環境下也能正常行駛的穩定性,繼續使用三連杆懸架。但是各部分進行了新技術的運用和強化,以提高性能。
硬軸剛性車轎與獨立懸架不同,如上圖所示的狀態下,車身傾斜較大,硬軸車橋除了能夠確保離地間隙外,還能保證較低側車輪充足的抓地力,提高通過性。
藍色部分使用高強度材料;黃色部分除了高強度化之外,還增加了板厚;紅色部分加大了外徑和板厚。
減輕直接來自顛簸路面的衝擊和轉向系的振動,提高轉向性能。高速行駛時,通過抑制轉向器的振動,提高操縱穩定性。三代老吉的死亡抖動是這麼破解的...
鈴木最自豪的TECT高強度安全車身技術(Total Effective Control Technology),萬一發生碰撞,可以有效吸收、分散衝撞造成的衝擊,保護乘客。
相關閱讀:《輕量化!才是鈴木的核心技術》
四代吉姆尼裝配了LSD限滑差速器,優化牽引控制系統,脫困能力更強。
有賴於電子元件可靠性、耐用性的提高,四代吉姆尼也搭載了坡道輔助與陡坡緩降功能。
根據車主反饋,三代吉姆尼的踏板行程很長,剎車偏軟。全新吉姆尼改進了踏板的杆比、調整了制動助力器的倍力比。
高配版本在閱讀燈位置增加了副駕、後排座椅的安全帶提醒。
用攝像頭+雷射雷達識別汽車、行人,通過主動剎車來避免碰撞或減輕碰撞時的傷害。
發動機艙蓋、前擋板、前保險槓、前雨刷周圍等均採用吸能結構。萬一發生碰撞,可以減輕對行人頭部和腿部的傷害。
全新造型的15寸輪轂,黑爺的這輛吉姆尼使用的輪胎是鄧祿普 AT20 195/80R15。
文中的四代吉姆尼車主是
蘇州的黑爺
他的抖音號是
本文部分內容譯自motor-fan.j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