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言
《中國美術名家》為表達對祖國大美河山的熱愛,同時也對畫家們用畫筆將我國幅員遼闊大地上一年四季的美景一一記錄,創作出無數幅精品佳作而感到敬佩,本編輯部於2018年已組織舉辦了第一屆《中國美術名家》「相約四季」美術名家系列個人寫生作品微展活動,獲得圓滿成功,受到全國名家老師們的歡迎。為倡導學術,繁榮創作,現將推出第二回「相約四季——中國美術名家系列個人寫生作品微展」活動,以展示畫家們對祖國山河美景的熱愛和寫生創作的能力水平。
名家簡介
於承恩:河南鄲城人,生於書香世家,幼承父教,酷愛書畫,主攻花鳥兼作山水,其作品題材廣泛,對樹、荷系列尤為精妙,切個性鮮明,既注重傳統的繼承,又著力於新意的創造,多次入展中國美術家協會主辦的全國性美展。現工作於鄲城縣文化廣電和旅遊局,中國美術家協會會員,《中國美術家》雜誌副主編,鄭州大學兼職教授,周口市書畫院副院長,江西將軍書畫院顧問,國家一級美術師,享受政府津貼的專業技術拔尖人才。
作品曾發表於《美術》、《國畫家》、《中國書畫報》等十餘家專業報刊,出版《水墨研究·於承恩卷》(投資與收藏專輯),中國高等美術院校教學範本《於承恩精選作品》(中央美術學院出版社),故宮博物院《館藏精品選·於承恩卷》(中國文物出版社),《當代國畫名家·於承恩》(華夏文化藝術出版社),《國畫苑·於承恩卷》(人民美術出版社),《當代藝術名家·於承恩》(河北美術出版社),《現代藝術名家系列叢書·於承恩卷》(北京工藝美術出版社)。
學術視野
於承恩先生寫生創作中
於承恩的畫多在追求深遠、含蓄上下功夫,因此耐人尋味。他的作品屬於工筆寫實一路,但又有豐厚的繪畫意味。在大量素材積累的基礎上,他把物象提升為心象,把形象轉化為意象,並納入現代人的審美的意識之中,傳統的工筆花鳥,在他筆下產生出符合當下的時代審美效應。具體創作中,於承恩強調形象的具象特點,以及在具象的造型中傳達生命的活力。我們可以看到他的工筆花鳥展示出造化所賦予的萬般風情,也體現出不同於其他畫家的個性差異,更重要的是在或花或樹這些常見的物象中所蘊含的豐富文化意義與審美內涵。那些筆下的花卉枝葉,或濃鬱厚重,或清麗淡雅,或作適度的誇張,或作特殊的肌理處理,流露出一種生機盎然的勃勃景象。
工筆花鳥畫在美術史冊上歷史悠久。宋時畫家重視寫生,注重自然形態的細節,為這畫種發展奠定了深厚的生活基礎。與這種追求細節真實並行,更值得重視的是,古人對筆墨、詩意的追求,營造了豐富雋永的審美意趣。重溫經典,我們必有收穫;仰視經典,才有可能去超越。雖然身處當下,但在追求畫作的詩意表達和心性再現以及內心世界那份寧靜安詳的營造,古今相通。在這樣的時代背景下,有作為的工筆畫家,必然溫故而知新,發展既具古風又具時代氣息和時代精神的當代工筆花鳥畫作,並以此為方向努力開拓。
從事工筆花鳥創作三十餘載,於承恩崇尚精品,深居簡出,堅守工筆花鳥領域潛心研究並躬身實踐。以傳統為基,他的畫作多追求淡泊、寧靜、雅潔、清幽的情調,以此寄託對社會、人生的看法,近年一些作品情調則趨向歡娛明快,但清新典雅是其全部創作的基本特徵。於承恩善於構圖、設色,講究形式美感,一般規律之外,每每在動靜、 冷暖、鬆緊上做足文章,不落俗套,作品不僅嚴謹精緻,且注入真情實感,畫面意境感人至深。
當下,工筆花鳥畫在表現人們關愛自然、熱愛生命,以及陶冶情操、歷練心性的時代意義仍然十分突出。由於現代工筆花鳥畫在題材內容、表現手法以及工具材料等方面的新拓展,使得新的審美境界逐漸形成。反觀於承恩的工筆畫作,能夠把傳統精神與現代語言結合起來,擺脫法式束縛,更靈活有效地把握和繼承,使這一傳統畫種在藝術觀念、風格題材、技術手段等諸多方面有進一步突破。諸如,尋求筆墨與色彩的互補,注意把握畫面整體色調,並講究冷暖變化和對比關係,使得色彩填塗從傳統程式中脫穎而出。再如,增加畫面空間立體的視覺力度,豐富造型語言,在把握較大場景中處理樹木花卉繁簡疏密得益,並無雜亂堆積之感。值得一提的是, 他融入更多的寫意筆法與寫意精神,將視覺神經的刺激與畫面結構的韻律相結合,使得畫面浪漫靈活、奔放燦爛,一改工筆畫作給人傳統印象中的匠氣刻板。
綜上所述,於承恩以精緻而不失雅逸的風格,繼承傳統,兼收並蓄,以富有時代生機的筆觸,以充滿浪漫激情的詩意,洋溢著特有的抒情意蘊,寄託人間真情的崇高境界。
佳作鑑賞
胡楊系列作品賞析
山水畫作品賞析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