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王小波的著作《黃金時代》中,女醫生陳清揚,被王二編造的「偉大友誼」吸引,兩人夜晚獨自上後山呆了一晚,中間所發生的事情,陳清揚有後悔嗎?
要弄清這個問題,我們首先要分析前後的故事情節。女醫生陳清揚本來是個年輕的知識分子,長得也有幾分姿色。新婚不到2年,就被派到了鄉裡。從陳清揚的平時談話裡透露的信息,陳清揚和她丈夫的關係並不好,她覺得丈夫不理解她,總是按照自己的想法幹事,不怎麼顧及陳清揚的感受。由此可見,新婚的陳清揚,並不算幸福。在那時,自由戀愛還是個稀罕事,很多婚姻都是父母包辦的結果,類似陳清揚這樣的情況,其實很普遍。
陳清揚一派到在鄉裡當醫生的時候,村裡的男人們突然都喜歡湧到陳清揚的科室裡看病。這也很容易理解,窮鄉僻壤裡,突然來了一位年輕貌美的女知識青年,自然會吸引不少人前去一飽眼福。加上看病過程中,難免出現「望聞問切」之類的交流,所以男人們裝病,真是一個讓人無可奈何的壞主意。陳清揚雖然知道這些男人的心思,但也是無計可施,畢竟總不能閉門不見吧。
男主角王二,也來陳清揚的診所裡看病。但他是確實受傷了才去看病的。所以當女青年陳清揚看到王二時,心裡還有一種莫名的感動,終於有一個男人,是真的來找我看病得了,這目的很單純。
一來二去,陳清揚自然就對王二多加留意。兩人聊著聊著,發現王二談吐幽默,與眾不同。一問才知道,原來王二也是一位知識青年,來到鄉裡體驗勞動生活呢。只不過,王二其貌不揚,甚至還有一點點醜,長得到跟本土的村民一樣樸實,讓人難以一下子看出是知識分子。
在當時那個環境下,獨自一人在鄉裡的陳清揚,內心自然是非常孤獨的,王二很快就走入了她的內心。兩人漸漸培養出了偉大的友誼、以及說不清道不明的複雜情感紐帶。
一天,兩人都覺得過膩了當前的生活,決定一起私奔,離開那個地方。於是,他們兩人摸黑跑進了後山躲著。在山裡,兩人自然就發生了該發生的事情。
在王小波的中篇小說《黃金時代》,王二和陳清揚,都在當時遇到了自己人生的重大困境。王二受盡周圍人的排擠,陳清揚一人孤零零地在鄉裡苦苦支撐。他們兩個的結合,既是對當時環境的無聲反抗,也是對追求自身幸福的勇敢求索。二十年後,離婚後的陳清揚又跟王小波重逢,兩人一起回憶當年事,眼裡滿含著不舍和追憶。由此可見,陳清揚當時是心甘情願跟王二相好的。
從某種層面來說,《黃金時代》不失為一本探尋人性解放的深刻之作。它把人的欲望和歡愛,淋漓盡致地表達出來,不遮掩也不造作。王二本來對愛情一無所知,也從來未交過女友。陳清揚雖然結了婚,但是婚姻都是別人包辦的,並沒有嘗過自由戀愛的滋味。所以,王二和陳清揚的相遇,才是兩人自由戀愛的真正起點。
想深入了解《黃金時代》的精彩之處,可以點擊下面卡片。
王小波作為享譽國內文壇的作家,《黃金時代》可以說是他的代表作之一。凡是喜歡王小波的讀者,基本對王小波的作品都是十分痴迷的。因為王小波的著作,每讀一遍,都能獲得新的感悟。
大文學家魯迅,曾經有一個非常形象的比喻,大部分人都在鐵屋中沉睡,偶然有醒來的人,他們奮力疾呼,卻惹怒了所有沉睡的人,因為他打斷了大多數人的好夢。王小波是一個不喜歡沉默的人,寫小說,就是他奮力疾呼的方式。
雖然王小波的文字,有時會讓很多人不悅,讓一些人有一種被戳穿的羞恥感。很多人對王小波說,你為什麼要戳破那些泡沫呢?讓大家享受虛無的樂趣就好了呀。但王小波就喜歡做一個特立獨行的人,用自己的文字,帶給世人一些驚醒。在他的《黃金時代》裡面,充滿了對人的情感和身體的細膩描繪,透著一股活生生的靈魂氣息,而不是乾巴巴的符號,這正是對個體尊嚴的捍衛,也是對人性本真的讚嘆。
反觀現在我們,每一個個體,都活成了千遍一律的人生,我們朝九晚五的生活,彷佛也是從流水線上批量生產出來似的。
曾經有知名文學評論家說,王小波的語言裡充滿了色彩和味道,根子裡是入世的煙火氣。王小波的的著作就是這樣,真性情,毫無掩飾地流露,好的就是好的,壞的就是壞的。從王小波的身上,我們仿佛看到了羅素和奧威爾的影子,他的作品,是知識分子理想的一枚現世印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