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為攝影百科構圖篇,接下來為大家帶來井字構圖法的用法與技巧。
井字構圖法基於黃金比例而來,在攝影作品創作中,運用井字構圖法很常見,可用於大多數主題創作。
將主體放在中間,會顯得無趣,沒有延伸性,而導致觀眾產生審美疲勞,只有突出的效果,但放在旁邊就會顯得靈動活潑。而井字構圖是用四條線將畫面分成九個相等的區域,四條線的交點是安置主體的絕佳位置。通過四個點來安排主體,主要是為了打破呆板的局面,避免畫面中有對稱的效果。
拍照時應該多找角度,就會看到不一樣的布局,帶來不一樣的效果。
前面講了三分法與井字法的區別,如果說三分法就是井字法,那麼,看看下面這張照片,它不是三分畫面,確切的來說是二分畫面,湖景佔畫面比例有一半,人物在線條交叉點附近,所以,三分法包含井字法,但不等於井字法。
三分法強調畫面均衡對等和主體突出,而井字法是通過某一點或某一條線來吸引觀眾。
使用井字法在構圖時不用考慮畫面對稱,但需要注意畫面重量感的均衡。從下面這張照片來看,並不是將主體擺在任意四個點上就能拍出有美感的照片,而需進一步考慮畫面平衡的問題。
上面這張照片,人物面部朝左,坐在左下這一點,但左邊空間少,人物面部方向缺乏空間感,理論上來說是應該要放在右下這邊,人物面部方向就有足夠長的空間,會讓照片起來很有空間感。
但是,如果真的將人物放在右邊,則會讓畫面失衡,因為遠處的大山看起來就很有重量感,如果人物安排至右邊,就顯得畫面右邊更有分量,在潛意識中會產生傾斜、不穩定的視覺效果。讓這張照片變美其實很簡單,不改變人物位置,改變人物面部方向,增加延伸空間即可。
井字構圖在使用時要考慮構圖空間和指向性,下面這張照片就是很好的例子,場景的人物面部看向左邊,如果將人物放在左邊的線條上,那麼左邊的空間就顯得非常緊張。
因此,將人物安排在右邊的點上是正確的做法,眼神看向遠方,直至畫面以外,可以引發觀眾的聯想,從畫面左邊一直看向最右邊,他們也想去了解畫面以外有什麼內容,從人物的眼神至畫面以外有一個過渡的過程,不會顯得太倉促,若人物直接出現在左邊,觀眾只會注意左邊的內容,忽略右邊的內容,右邊畫面也顯得多餘。
井字構圖法講究主體的位置與延伸空間,也要考慮畫面的平衡感,上面左邊有大樹,右邊有人物,是均衡的表現。
同理,以天體為例,應該放在左上還是右上的點呢?井字法中的主體不能隨意安排,天上與地上的景要保證均衡對等,不能讓畫面產生不穩定的傾斜感,根據照片內容來看,右下的地景內容較多,所以,天體只要放在左上,畫面就是平衡的。
下面照片為例子,太陽在右上方,下方地景為陪體,通過特殊的點強化了太陽的地位,也增加了重量,就會照片顯得平衡穩定和諧,如果將太陽放在左邊,照片會有左重右輕的感覺,產生傾斜感。
當主體有很強的指向性和延伸性時,應該在其前方留下較多的空間,這樣的做法是為了讓畫面更有空間感,如果構圖時不考慮方向和重量,主題就會被緊張的空間所破壞,也會失去元素彼此的平衡。
井字構圖法常與三分法混合使用,可以在大景中強調主體,增加美感,這樣的照片會給觀眾帶來兩種體驗,一種是井字交叉點的內容,另外一種是風景的宏偉氣勢。
在使用井字構圖法時,通常會以四個點作為主體的擺放參考,再結合其他構圖技巧、色彩對比技巧、明暗虛實對比等來進行構圖,多種構圖可以讓畫面的組合更多元,而不會局限在四個點的位置上。當然,構圖只是法則,不應該局限於概念上,應結合實際情況作出調整。
以上就是關於井字構圖的所有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