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4世紀精品 尼泊爾馬拉王朝釋迦牟尼

2020-12-27 禾穀拍賣

年代:14世紀

尺寸:整體高寬約9cm*7.5cm

風格:馬拉王朝

質地:銅鎏金

尼泊爾造像藝術從公元7世紀開始影響我國西藏,公元12世紀後隨著東印度王朝及其佛教和佛教藝術的終結,更成為影響我國西藏造像藝術的主流。歷史上尼泊爾造像不斷大量地傳人西藏,同時又有不少尼泊爾藝術大師翻山越嶺入藏幫助造像,元朝時入仕我國的尼泊爾藝術大師阿尼哥便是其中傑出的一位。尼泊爾造像藝術對我國西藏佛教藝術影響的時間之長、程度之深、地域之廣,是其他藝術流派無法相比的。

造像整體合金銅為胎,外施鎏金,胎體厚重,脫落的鎏金表層下,銅質精純光澤明亮。比例勻稱,造型端莊,銅胎結實厚重,神情窈然、面容詳和,面部細節鑄刻細膩,以其面相之生動和造像之精湛,堪稱佛教造像中之精品.

相關焦點

  • 從十尊造像看這場佛教藝術盛宴,丹薩替寺精品罕見亮相
    整尊作品造型大氣,簡約明快,是十四至十五世紀西藏造像中難得一見的大尺寸精品。尼泊爾14世紀(馬拉王朝) 銅鎏金金剛持估價:RMB 400,000-600,000 年代:尼泊爾14世紀(馬拉王朝) 尺寸:24.3cm無論從藝術風格、用料、以及保存特點來看,這都是一件純正的尼泊爾馬拉王朝造像作品,應為紐瓦爾工匠所制。
  • 釋迦牟尼是哪國人?尼泊爾學者:是中國人,但印度臉皮厚不肯承認
    根據歷史上的記載,在公元前五世紀的時候,古印度一個小國國王的妻子在生產後不久後就撒手人寰了,留下了自己的孩子給姐妹照料,這個被姨母扶養長大的孩子就是喬達摩悉達多,也就是後來被無數佛教教徒頂禮膜拜的釋迦牟尼。
  • 虔誠者之城尼泊爾巴德崗 中世紀王城
    許多年前,尼泊爾人從西藏收購羊毛、藥材、鹽巴,或者從中東和歐洲收購最好的手工製品,都會在巴德崗作一段時間的停留和休整。正是那時候商旅們帶來的巨大財富,最終造就了尼泊爾王朝的黃金時代,也構築了人們今天所能看到的華美絕倫的巴德崗建築群。 巴德崗見證了500多年馬拉王朝興衰榮辱 巴德崗是一座有著濃鬱中世紀氛圍的古城。
  • 雪域王朝 神秘家族——尼泊爾王室風雨222年
    在距今230年前有一則民間傳說:尼泊爾的沙阿王朝只能延續到第11代國王。  尼泊爾王室御用佔星大師說:「沒有誰能預料到這次慘劇的發生。」  230年前曾有傳言,沙阿王朝只能延續到第11代國王?  與沙阿王朝13位國王們命運多舛相伴的自然是種種神秘傳說和流言了,此次王室滅門血案也不例外,尤其在通訊和傳媒高度發達的今天。
  • 尼泊爾遊記十五,巴德崗
    8.在距離加德滿都以東14公裡的巴德崗,我們就可以看出這個山地國家昔日的輝煌。9.巴德崗是在公元12世紀,馬拉國王建立的都城。在公元14世紀到16世紀,這裡一直是尼泊爾政治經濟中心,也是尼泊爾藝術和建築的發祥地。
  • 第三屆佛友會暨古代造像藝術精品展圓滿落幕
    十四/十五世紀尼泊爾迦舍末羅風格四臂觀音迦舍-末羅(Khasa-Malla),一個喜馬拉雅地區最不為人所熟知的王朝,曾經統治著西藏西部和尼泊爾西部的廣闊土地。比較普遍的觀點認為,迦舍-末羅統治者的先祖來自東北印度,12世紀前路經西藏西部進入了尼泊爾西部的卡納裡盆地(Karnali Basin)地區,建立了迦舍-末羅王朝,並在13-14世紀中葉達到了國力的頂峰。這個王朝雖然短暫,但統治者篤信佛教,並慷慨地贊助佛教藝術,獲得了極高的藝術成就。因為篤信佛教,迦舍-末羅王朝的統治者邀請加德滿都河谷的紐瓦爾工匠前往尼泊爾西部建立作坊製作佛像。
  • 【嘉德秋拍】迦舍-摩羅王朝藝術的巔峰之作
    混合了尼泊爾與西藏13-14世紀造像藝術的特點,這件造像呈現了迦舍-摩羅王朝造像登峰造極的藝術成就,也為人們更全面地理解這種獨特的造像風格提供了寶貴的參考。比較普遍的觀點認為,迦舍-摩羅統治者的先祖來自北印度,12世紀中葉路經西藏西部進入了尼泊爾西部的卡納裡盆地(Karnali Basin)地區,建立了迦舍-摩羅王朝,並在13-14世紀中葉達到了國力的頂峰。這個王朝雖然短暫,但統治者篤信佛教,並慷慨地贊助佛教藝術,獲得了極高的藝術成就。本文將詳細論述此件造像為迦舍-摩羅王朝所制的判斷依據,並分析此件作品在藝術上的獨特性和開創性。
  • 尼泊爾:佛祖釋迦牟尼誕生地 佛教的發源地
    它的歷史在尼泊爾、柬埔寨、泰國、中國源遠流長。本文就來看看尼泊爾的宗教藝術、廟宇和佛堂,體會那裡的人對佛教的感受和了解佛教對當地人生活的影響吧!尼泊爾作為一個擁有宗教藝術的國家,可以算作世界上最後一個擁有手工製作佛像能力的國家,可以算作全世界供應佛像最好的淵源。很多人都以為釋迦牟尼出生於印度,以前筆者也一直是這種誤解。
  • 尼泊爾「活女神」悲哀:雙腳不能沾地,國王見了也要行跪拜禮
    從某種角度上來說,佛教對尼泊爾的影響還要勝過其對我國、印度、日本等國的影響,因為佛教的創始者釋迦牟尼便是尼泊爾人,在漫長的發展過程中尼泊爾佛教也產生了很多獨特的變化,其中就包括了「活女神」的傳說。
  • 釋迦牟尼是哪國人?聽聽尼泊爾人印度人怎麼說,其實呢……
    印度人常常把釋迦牟尼看成是印度人,世界其他地方也有不少人也是這麼看的。尼泊爾人當然並不這麼認為,因為釋迦牟尼出生於尼泊爾的藍毗尼,這一點沒什麼爭議。尼泊爾人強調藍毗尼在佛教中具有至高無上的地位,釋迦牟尼是迦毗羅衛國的王子,誕生在藍毗尼的婆羅雙樹下。
  • 【睡前閱讀】萬般輪迴,尼泊爾的「寺廟之城」加德滿都
    加特滿都地震前後的衛星圖片       相傳,約公元前8世紀,來自中國西藏、緬甸的阿希爾族人(Ahir),在加德滿都建立起尼泊爾歷史上第一個王國。隨後,來自東方的克拉底人(Kirati)擊敗阿希爾王朝統治者,建立起克拉底王朝(公元前8世紀至3世紀),領土延伸至恆河三角洲,佛祖釋迦牟尼便誕生於克拉底王朝統治期間的藍毗尼(Lumbini)。
  • 被囚禁的尼泊爾「活女神」:4歲被送去寺廟,國王見了也得跪拜
    具體詳細內容不便過多表述,但是在尼泊爾有一種與中國的「轉世靈童」十分相像的宗教制度。即尼泊爾「活女神」Kumari,意為處女神。是神明塔雷珠在人間的化身,是尼泊爾加德滿都的守護神。活女神的歷史要追溯到16世紀的馬拉王朝。當年尼泊爾的所有國民都十分崇拜塔雷珠女神,因為其是尼泊爾的守護神。但是在聖典之中,女神是崇高不可接近的,所以女神的真身不可以被人看到。
  • 尼泊爾「活女神」悲哀:國王見了也要下跪行禮,長大後卻孤獨終老
    2013年,一部名叫《等風來》的電影上映,這部電影拍攝於被譽為世界上最幸福的國度——尼泊爾。影片中展示了尼泊爾的風土人情,但作為觀影者的我們依舊只看到了尼泊爾的冰山一角。尼泊爾是一個多民族和多宗教的國家,此地有佛教的創始人釋迦牟尼,也與中國共享世界上最高的山峰珠穆朗瑪峰,而他們的習俗更是與眾不同。尼泊爾的尼瓦爾族女人至少得結兩次婚,第一次在7-9歲,但是並不是與男人產生瓜葛,而是與一枚貝爾果建立名義上的婚姻關係。除此之外,他們還有一種令人匪夷所思的習俗,而這種習俗與印度教和佛教有關,叫做「活女神」庫瑪麗女神。
  • 尼泊爾必打卡的景點,門票雖貴但看點頗多,有緣還能遇到活女神
    從公元前6世紀開始,古代尼泊爾出現了很多國家,基拉特王朝成為尼泊爾加德滿都河谷歷史上的第一個王朝,統治了近900多年。此後,基拉王朝被李察比王朝推翻,13世紀又被瑪拉王朝取代。可以說,瑪拉王朝以後尼泊爾享有宗教、藝術、文字、文化等前所未有的繁榮。馬拉國王死後,他的兒子們佔據了加德滿都山谷,即今天的巴丹、加德滿都和巴德崗哨。為了展示自己王朝的實力,三個兒子分別開始建造自己的杜巴廣場。這就是為什麼我們現在去加德滿都山谷的三個城市就能看到三個同名的廣場。
  • 尼泊爾最高貴的「活女神」,雙腳不能碰地面,國王見了都得下跪
    尼泊爾有活女神,只不過這些活女神讓普羅大眾都不敢輕易冒犯,甚至連同齡男子都不敢娶這些活女神。而活女神們不能夠雙腳碰到地面,即便是國王見到了,也需要向這些活女神們下跪行禮。尼泊爾的活女神,有一個專業名稱叫做庫瑪麗。尼泊爾會優先選取還沒有來月經的女孩子們來擔任守護皇家的女神。
  • 尼泊爾深度11日|加德滿都、藍毗尼、奇它旺、博卡拉、瑪納卡瑪納、廓爾克、納加擴特
    第三天: 奇它旺國家公園-藍毗尼(車程約需3.5小時)凌晨,伴著鳥鳴和晨霧,我們踏上探險路途,從19世紀起,奇它旺國家公園就一直是尼泊爾和英國皇室的狩獵樂園。所以,尼泊爾人如果家裡有什麼大事解決不了,都會到這裡來,向她祈告、由於是印度廟,不能直接入內參觀),後前往參觀廓爾克村莊。廓爾克位離博卡拉 18公裡,海拔1135米,是尼泊爾沙阿王朝的發祥地,廓爾克小城是尼泊爾最重要的歷史城鎮。英國皇家軍隊中的外籍僱傭軍均為廓爾克人,他們英勇善戰,隨身佩戴著著名的尼泊爾廓爾克軍刀。
  • 佛教是釋迦牟尼創立,有人說他只是發揚了佛教,真相究竟如何呢?
    公認的佛教創始人當然是佛祖釋迦牟尼。釋迦牟尼出生於公元前5世紀左右。釋迦牟尼是佛教徒對他的尊稱,意思是「釋迦族的賢人」。他原本姓喬達摩,名悉達多,迦毗羅衛國淨飯王的太子,迦毗羅衛國位於今天印度和尼泊爾的邊境地區,印度一直自詡是佛教的誕生地,這讓尼泊爾很不爽,明明是自己國人創立的佛教,憑啥便宜印度人。
  • 釋迦牟尼是中國人,正宗的炎黃子孫
    無數事實告訴我們,可以肯定的說,釋迦牟尼是中國人,正宗的炎黃子孫。1釋迦牟尼是尼泊爾的克拉底人。《新編尼泊爾史》(【尼泊爾】阿里亞爾、頓格亞爾著,四川人民出版社,1973年6月):「克拉底人的第一個國王是亞拉姆巴爾。這個王朝有二十九個國王統治過尼泊爾。
  • 【灑紅尼泊爾】3月2日-3月10日尼泊爾灑紅節博卡拉、奇特旺、納加闊特、巴德崗全景尼泊爾
    其來源是,當年興建此塔時,尼泊爾適逢乾旱,無法取水,建塔者便採集露珠來和灰泥。十六世紀該塔由寧瑪派喇嘛修復。19世紀中葉到20世紀中葉,該塔曾由中國喇嘛主管。   【燒屍廟】這這裡可以拍尼泊爾苦行僧。1600多年來,絡繹不絕的印度教徒來到「燒屍廟」,朝拜他們心中偉大的溼婆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