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終盤點|2020之出清:破產「大年」 尾部車企加速進入淘汰階段

2021-01-08 財聯社

財聯社(北京,記者 徐昊)訊,在中國汽車工業發展史上,沒有哪一個年份像今年一樣誕生了如此多的破產重整案。從總資產近2000億元的地方國企,到資不抵債的浙江民企;從A股上市公司,到香港巨賈李嘉誠旗下企業……出現在這份名單上的,是華晨集團、力帆股份、東風裕隆、北汽銀翔、長江汽車,以及眾泰汽車和其母公司鐵牛集團。

中汽協數據顯示,今年1-11月自主品牌市場集中度進一步提高,排名位居前十的自主品牌銷量佔比高達85.07%。長安汽車執行副總裁譚本宏便曾表示,有一半的自主品牌將在很快一段時間不復存在。

鐵牛倒下、力帆重生

在經過三個多月的努力後,眾泰汽車母公司最終被宣告破產,成為2020年國內涉及主機廠的破產第一案。

12月24日,眾泰汽車發布公告稱,公司收到法院下發的《民事裁定書》,眾泰汽車控股股東鐵牛集團由於已嚴重資不抵債,且無繼續經營能力,缺乏挽救可能性,被法院裁定終止重整程序,並被宣告破產。

今年9月1日,眾泰公告,法院方面認定鐵牛集團具備破產原因,同時具有重整價值,且有可能通過重整使企業恢復經營,故法院裁定受理鐵牛集團的重整申請。

儘管眾泰汽車在公告中表示,公司與鐵牛集團在資產、業務、財務等方面均保持獨立,目前主要業務處於停產狀態不會對日常經營造成重大影響,但在此之前,眾泰汽車旗下子公司眾泰新能源因資不抵債,已申請破產清算,法院也裁定受理了浙江眾泰汽車製造公司重整的申請。

今年年初,眾泰新能源曾經歷了短暫的開工,並打算投放眾泰TS5,以試圖通過推出產品在2020年扭轉局面。不過,突發的疫情徹底擊碎了眾泰的計劃。在今年三季報中,眾泰汽車表示,「公司主要業務處於停產狀態,因此目前募投項目處於暫停狀態」。此外,眾泰汽車研究總院也被曝出在11月30日開始放假。

「目前還沒有明確的重整投資人,現在還處於債權申報階段,要先固化債權、拿出一個相對明確的處置方案後才可以進一步與意向投資人談。」11月中旬,有眾泰汽車內部人士向財聯社記者透露了眾泰汽車重整的最新進展。

不過時至今日,眾泰方面並未披露重整的進一步信息。這意味著,在今年前三季度巨虧15.63億元,且已無法得到母公司輸血的眾泰汽車,或距破產清算只有一步之遙。

與眾泰的艱難處境相比,同為地方民營車企的力帆汽車則要「幸運」很多。

12月25日,*ST力帆發布《詳式權益變動報告書》,披露了此番重整出資人的詳細出資情況。同時公告了力帆股份實控人由尹明善、陳巧鳳、尹喜地等,變更為佔力帆股份轉增後總股本29.99%的重慶滿江紅股權投資基金合夥企業(有限合夥)。

按照破產重整方案,作為產業投資人之一的吉利科技集團將在破產重整完成後,向力帆方面注入其首款換電車型楓葉80V和一體化充換電業務,並將力帆股份打造為專注充換電業務的上市平臺。

內外部環境改變致出清速度加快

如果說眾泰汽車和力帆汽車的破產重整代表了一部分中國民營車企的必然歸宿,那麼,作為遼寧國資委重點企業、資產總額超過1900億元、坐擁4家上市公司的華晨集團宣布破產重整,則是債務市場出現的「黑天鵝」事件。

11月20日,今年最後一場汽車界盛宴——2020年廣州車展開幕,但當天曝出的最大新聞確是華晨集團被瀋陽市中院裁定進入破產重整程序。是日下午二點半左右,新華社發布消息,瀋陽市中級人民法院20日裁定受理債權人對華晨汽車集團控股有限公司重整申請。

在此之前的11月16日,華晨集團公告稱,目前,華晨集團已構成債務違約金額合計65億元,逾期利息金額合計1.44億元。因企業資金緊張,續作授信審批未完成,造成無法償還。

數據顯示,截至今年10月,華晨汽車集團累計發行債券34隻,存續債14隻,存續債餘額共162億元。其中1-3年到期債券規模超過100億元。

「華晨集團長期經營管理不善,主要依賴合資品牌華晨寶馬反哺,而自主品牌多年來處於虧損狀態,債務問題積重難返。」全聯車商投資管理有限公司總裁曹鶴分析表示。

因債務違約而「身陷囹圄」的並不止華晨汽車,在此前後,包括永煤集團等在內的企業債券違約事件也多有發生。國家發改委經濟研究所的數據表明,今年11月以來,國內債券違約累計金額達367億元,其中逾期本金111億元。而全國政協經濟委員會副主任、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原副主任劉世錦12月27日表示,明年國內債券違約風險有可能繼續增加。

內外部環境的變化,加劇了國內汽車業的出清。除了上述三家車企,今年以來,東風裕隆、北汽銀翔、長江汽車也先後進入到破產重整階段;而華泰、獵豹、漢龍、漢騰等遊走在市場邊緣的車企,也已經「名存實亡」。

「截至12月23日,管理人共收到539筆債權申報,申報總額6.63億元。管理人已審查確認了432筆債權。」12月24日,長江汽車管理人對外披露了長期汽車的債務審查情況,並表示,長江汽車破產工作正在法院監督下有序推進。

「明年(國內車市)雖然增長,但競爭格局分化在所難免。」國家信息中心副主任、高級經濟師徐長明在12月27日給出了自己的預判。

相關焦點

  • 不到半月,接連5家電動車企宣布破產清算
    中國企業開始擔憂外國企業的強勢的入駐使得中國電動車企日子越發艱難。擁有20多年汽車銷售經驗的一位工作人員表示,現在一個月銷售1000臺電動車就能進入銷售前十。電動車的時代已經要過去了。與此同時,電動車行業的破產案例層出不窮。這一個月內有多家電動車企業被爆出破產。
  • 又一家車企遭破產清算
    近日,杭州長江汽車有限公司(下稱「長江汽車」)破產清算管理人公開發布項目投資人招募公告,長江汽車破產清算進入實質性階段。《中國經濟周刊》記者 陳一良 攝長江汽車作為第一批拿到國家發改委批文的新能源車企,從2014年開始曾陸續獲得高達51億元的投資。然而,僅僅過去7年時間,公司就資不抵債,轟然倒下。而這也是繼杭州青年汽車有限公司(下稱「杭州青年汽車」)在2019年破產以來,杭州第二家在車市寒冬裡「倒下」的汽車製造企業。
  • 燒光51億,長江汽車進入破產清算!
    2020年果真是新造車企的生死之年,眾泰、拜騰、博郡等相繼倒臺之後,又一家新造車企步了後塵。 近日杭州市餘杭區人民法院近日發布的破產文書顯示,杭州長江汽車有限公司被法院裁定,正式進入破產清算程序。
  • 長安汽車朱華榮:疫情加速中國車企淘汰賽,最大的危機來自企業內部
    「疫情加速了中國車企淘汰賽。早在5年前,朱華榮就預判50%的中國車企將被淘汰出局,而過去兩年中國車市發生的變化正在印證他的預言。儘管MPV和SUV領域,中國車企佔據了銷量排行榜前十中較多的席位朱華榮此前接受媒體採訪時曾表示,活下來唯一的路徑是成為世界一流車企,「只做中國一流一定會被淘汰
  • 向高汙染說拜拜,世界各地都在加速燃油車淘汰!
    近日,筆者在瀏覽汽車行業相關新聞的時候,發現在短短兩版頁面上密集出現了三條有關不同主體推動加速淘汰傳統燃油車,加大新能源車投放力度的相關報導。這一現象的出現,足以說明全球汽車行業正在加速步入電氣化時代。
  • 消息稱東風裕隆進入破產清算程序 納智捷正式退出大陸市場
    時隔多年,納智捷再次進入人們的視線,不過這次並不是因為油耗,而是其要退出大陸市場了。
  • 「冬至落葬」,回顧那些沒能活過2020年的車企們
    2020年就要過去了,相信大家都不會去懷念它。這場公共衛生事件對汽車行業造成了巨大衝擊,大部分汽車品牌都經歷了削骨之痛,也有一些品牌因此而倒閉或重組,這其中有它們自身的原因,或許本身已經搖搖欲墜,只是被疫情加速了死亡。在這一年,再也沒有人起高樓宴賓客,更多的是昏迷進ICU。
  • 年底衝刺 車企競合譜新曲
    以比亞迪為代表的本土汽車品牌,在新能源動力、汽車智能化及產品性價比等方面開始顯露出優勢。在11月下旬,造車新勢力股價的上漲格外猛烈,蔚來股價漲幅達12.45%,蔚來市值已達754.4億美元(約合人民幣4947.3億元),在全球車企中位列第4。小鵬汽車和理想汽車也分別大漲33.98%和14.48%。
  • 2020極客網年終盤點之在線教育:不勝出就出局
    另一方面,許多中小型機構在競爭中被搶走資源,擠出市場,不得不面臨著破產、裁員或是被收購的結局。 在線教育瘋狂「吸金」 五大賽道並駕齊驅 在線教育出現的原因是多樣的,父母焦慮升級、教育資源在地理位置上分布不均衡、網際網路加速滲透……這些因素共同催生了教育行業變革與進步的新需求。
  • 年終盤點之乳業篇:爭飲低溫奶 乳企打響奶源爭奪戰
    原標題:年終盤點之乳業篇:爭飲低溫奶 乳企打響奶源爭奪戰 在經濟學家宋清輝看來,各大乳企紛紛加碼低溫鮮奶品類,看重的是低溫鮮奶品類的高增速。華創證券發布的研究報告《乳製品專家交流要點反饋:國際乳業形勢分析與中國乳業發展研判》指出,在品類結構上,低溫奶佔比將加速提升,低溫奶真正的高增長的階段到來,以我國大型乳製品企業的動銷能力、資源匹配能力,預計未來3-5年整體低溫奶產業可以從現在的300億元增長至500億元規模。
  • 2019這些銷量腰斬的車企,2020還會再見嗎?
    02 無獨有偶,另一家法系合資車企東風雷諾也處於懸崖邊。在DS退出中國市場後,法系車在中國的路越走越難。 經過幾年的下挫之後,去年福特在華經歷了大規模的人事變動,以楊嵩為代表的鐵腕型職業經理人加盟福特。不過,由於冰凍三尺非一日之寒,長安福特在去年的走勢也不樂觀。
  • 超八成車企面臨產能過剩問題 專家稱需警惕汽車行業周期性特點
    來源:財經網作者:向秀芳2020-12-01 19:09
  • 我眼中的廣州車展:缺席車企難逃黯然退場命運?
    有行業專家直言不諱地指出,「受疫情影響,今年的北京車展和廣州車展匯聚了全世界的目光,各大車企也是抱著『機不可失』的心態踴躍參展。但對於那些因為『資金緊張』缺席的企業來說,連參加車展的經費都已是難以承受之重。也許,車展將是壓倒它們的最後一根稻草」。
  • 破產清算!2020年已有30家鋼企倒了!
    2020年以來,受多重因素影響,多家鋼企因經營不善進行破產清算、重整。不完全統計,今年以來破產的鋼企已達30家!(2020)蘇02破19號》,據悉,江蘇省無錫市中級人民法院於2020年9月27日裁定受理無錫創雄鋼鐵有限公司破產清算一案。
  • 頭部玩家市值暴漲 掉隊者破產清算 造車新勢力奏響「冰與火之歌」
    來源:中國經營報頭部玩家市值暴漲 「掉隊者」破產清算 造車新勢力奏響「冰與火之歌」本報記者/劉媛媛/上海報導隨著造車新勢力窗口期逐漸關閉,「冰火兩重天」的劇情正在加速上演。近段時間,造車新勢力大軍消息不斷,一面是以蔚來為首的中概股「三巨頭」股價飆升、市值暴漲,大有趕超寶馬、通用等傳統車企之勢;一面是以長江汽車為代表的後列梯隊深陷資金困局、經營難續,不得不申請破產清算。
  • 2020,多少新能源車企倒在風口中?
    隨著新能源汽車政策補貼的逐年降坡、特斯拉強勢進入國內市場和「黑天鵝」疫情的爆發,讓已陷入「黑暗寒冬」的新能源汽車行業雪上加霜,以至於在今年初業內就傳出一個聲音——「2020年將是國內新能源車企生死攸關的一年」。  今年有多少家新能源車企能活下來,成為關注的焦點。自2014年起,這個行業經過5年多時間的發展,已從野蠻生長進入到「洗牌期」。
  • 畫上句號的造車夢——2020年停擺的汽車品牌 | 年終專稿
    於是2020年成了「瀕危」車企集中倒下的一年,疫情成了壓倒這些企業的催化劑。 這一年倒下的不只有紮根未穩的新生品牌,也有沒能跟上時代步伐的老牌企業。 無論新勢力還是老字號,它們有的曾經也輝煌過,甚至在某個階段引領過市場,有的則是甫一誕生卻註定了夭折的命運。
  • 否認「車企消亡論」有些草率,銷量為零、銷量不足千輛的車企扎堆
    長安汽車股份有限公司總裁朱華榮也曾表示,「中國汽車產業進入到了寒冬時代,在新形勢下,弱小的企業與資本將無法支撐汽車產業強大的投入,小規模品牌加速分化,大批弱勢車企將出局,關停並轉成為一個常態。」吉利集團總裁、CEO安聰慧早前也表示,中國的汽車工業50%的車企未來將會破產,而剩下的50%,競爭可能會更加激烈。
  • 2020固定資產年終盤點,降本增效了沒?
    首頁 > 傳媒 > 關鍵詞 > 易盤點最新資訊 > 正文 2020固定資產年終盤點,降本增效了沒?
  • 2020廣州車展特別報導|多品牌爽約 廣州車展上演車企淘汰賽
    自主上攻、合資下探、豪華再拓細分市場……如何應對車市下行並在存量競爭中勝出,各家車企在廣州車展都給出不同答案。然而,在各車企開展激烈較量同時,包括雷諾、華晨、海馬、眾泰、愛馳、前途、拜騰等在內的品牌則以缺席的方式作答。事實上,兩種答案的背後,是國內汽車市場淘汰賽升溫,洗牌加劇的現實。業內人士認為,在車市下行及疫情影響下,淘汰賽進程加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