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昨天的文章中(參考閱讀武漢六環線路圖公開,黃陂新洲進去一半,蔡甸江夏則劃入了2/3),小編認為,對於武漢黃陂新洲江夏這些新城區來說,射線相對於環線更為重要,因為現階段新城區的產業仍需要接受武漢中心城區和開發區的輻射,環線雖然連通了幾個新城區,但由於新城區之間的商業聯繫並不緊密,作用只能說聊勝於無吧(但隨著武漢新城區的發展以及區與區之間的聯繫加強,環線的巨大作用或許會在10年後凸顯出來)。
在最新的規劃裡,武漢將建設24條射線,小編粗略地看了一下,按照大漢口地區、大漢陽地區和大武昌地區分別統計了三個區域的射線數量,如果單純論道路數量,武漢江北地區比江南地區更多,但論密度,數量最多的黃陂區似乎仍沒有第二位的江夏密度更高。
需要說明的是,狹義的武漢三鎮指的是三環內的7個中心城區(江岸、江漢、礄口、漢陽、青山、武昌和洪山區),廣義的武漢三鎮則將周邊的新城區也納入其中,比如大漢口地區就不僅包括江岸江漢和礄口,還包括了黃陂新洲和東西湖,小編覺得吧,這個概念更加有利於武漢一體化和均衡發展。
名詞解釋:城市射線道路
城市道路類型主要有5種,武漢實行的是放射線+環線方式,由幾條圍繞中心不同距離的環路聯通各條放射線幹道,使各區之間均有較通暢的聯繫。放射式道路是指由某一中心向周圍地區呈輻射狀伸展的「道路」,中心地帶可直達,但不利於各分區之間的聯繫,多與環行道路配合使用。下圖為武漢的環線+放射線道路規劃示意圖
武漢三區的射線
1、大漢口地區
小編在圖上數了數,新洲有兩條射線,黃陂有6條(其中機場2條和東西湖共有),東西湖有2條,具體名字如下:
新洲:江北快速路、武英高速(可連通上海)黃陂:武麻高速、武大高速(可連通北京)、岱黃高速、漢十高速(可連通銀川)、機場1通道、機場2通道;東西湖:礄孝高速、107國道(至成都);2、大漢陽地區
大漢陽地區僅有5條,其中蔡甸區3條,漢南區2條,具體信息如下:
蔡甸區:漢蔡高速(至重慶)、武天高速、滬渝高速(至重慶);漢南區:漢洪高速、左岸大道南段3、大武昌地區
大武昌地區共有9條,其中江夏區有5條,洪山區有4條,各條道路的具體信息如下:
江夏區:右岸大道南段、武嘉高速(至深圳)、京港澳高速、武昌大道、武陽高速(至南昌)洪山區:武黃高速(至上海)、高新大道、武鄂高速、右岸大道北段這24條射線中,包含了17條高速路,1條快速路和6條城市主幹道,城市主幹道中又包括了沿江的左岸和右岸大道的3條,107國道、高新大道和武昌大道。
綜述
新城區裡,放射道路最多的區是黃陂,道路最寬的是洪山。
黃陂區雖然放射型道路數量最多,但全部是收費的高速公路,除岱黃高速和機場一通道是區裡統一支付過路費而走的人比較多以外,其他四條高速,黃陂人只有出武漢市的情況下才會用得上,進出三環內基本不會使用。
高速公路雖然快捷,但存在的最大問題是道路沿線無法城市化,新洲區還有一條江北快速路,東西湖也有107國道,江夏有武昌大道,光谷有高新大道,這些新城區可以沿著這些道路沿線開發。
黃陂和蔡甸是否也需要這麼一條不是高速的放射道路呢?
如果您有什麼看法,歡迎留言討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