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27日晚,115名復旦師生雲聚一堂,以虛擬合唱團的形式共唱校歌,共同演繹了校歌的又一全新版本,表達對復旦的深厚情誼和美好祝願,向復旦大學建校115周年獻禮。
作為「雲聚復旦 共沐光華」復旦大學115周年校慶大聯播的結尾,此次虛擬合唱團由復旦大學黨委宣傳部出品,復旦大學黨委研究生工作部指導,研究生團工委發起,復旦大學Echo合唱團製作完成。
通過不同時空的演唱者通過電子設備錄下自己的歌聲,經過後期合成演出視頻,復旦師生的演唱畫面會被同時呈現,實現「既聞其聲,又見其人」的效果。
為了呈現一場高質量的虛擬合唱視聽盛宴,從詳盡的文案策劃到成熟的項目落地,從演唱者召集到優質視頻篩選,從雲端獨唱到悅耳和聲,主創團隊辛勤開展工作,最終呈現出這一場精彩的雲端演出。「過程雖辛苦,但卻深感榮幸。」馬克思主義學院青年教師唐榮堂作為此次活動的策劃指導,為確保作品的質量更加精良,從初期策劃、製作執行到後期優化,方方面面的細節反覆打磨,絲毫未曾懈怠。「具有115周年歷史底蘊的復旦大學,承載著所有復旦師生的夢想與記憶,此次作為工作人員參與其中,以更昂揚的姿態、更完美的作品,為母校獻禮,我們倍感榮幸!」。
「虛擬合唱團」演繹的校歌更為抒情。「沒有樂器參與的無伴奏合唱是對人聲特質和層次的充分展現。」正如校友洪川談到,在原版的鏗鏘有力中更添了幾分娓娓道來的敘述感和優美細膩的層次感,在直播間的播出成功喚起了師生校友們的復旦情思。
此次活動特邀復旦大學文科資深教授葛劍雄參與。環境科學與工程系2019級博士生謝珊珊與其溝通錄製合唱事宜。「葛老師嚴謹的治學態度令我印象深刻。為確保視頻質量,葛老師更是不厭其煩的打磨、溝通、討論錄製細節與呈現效果。葛老師對於復旦學子的期望更激勵著我們。」
戰疫志願者代表、人才工程(二期)預備隊代表、研究生黨支部書記、學術之星、優秀學生幹部、優秀學生以及研究生社團代表……本次參與錄製15主唱,以歌聲更傳遞著復旦人團結奮進的力量與攻堅克難的精神。
如何在最短的時間內協調好身處世界各地的115名復旦人,保證統一的背景、統一的時間以及整齊的節奏,是統籌聯絡人員遇到的最大挑戰。國際文化與交流學院2017級碩士生蘇登科也是此次活動的執行導演。他說:「籌備初期,在研究生團工委的統籌下,50餘家研究生社團第一時間完成了報名工作並提交了視頻素材,讓我看到了復旦人的凝聚力。」大氣與海洋科學系2019級碩士生孫宇婷是此次活動的製作聯絡,同時也作為學生代表參與錄製。她說:「印象最深刻的是在素材準備階段,工作人員每天不厭其煩的收集素材,即刻答疑;115名學子也是積極配合,都有一顆想認真給學校慶生的心。今天終於等到了雲端合唱的播出,效果真的很棒!大家的付出都是值得的,我為能為復旦慶生出一份力而感到自豪!」
日月光華,旦復旦兮。無論在何時何地,當這段旋律在耳邊心中響起,凝聚的是復旦人的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