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1年9月,籃球之神麥可-喬丹宣布復出,這是他人生中第二次宣布復出。不同於第一次那句豪邁的「I am back!」,這一次的復出顯得格外曲折。這一次他已不再是芝加哥公牛的一員,在復出之前,他是華盛頓奇才隊的高管。說是高管,實際上喬丹在奇才隊整天無所事事,奇才只不過是用他做招牌。
華盛頓記者在一本名為《當一切已不再重要》的書中,詳細記載了喬丹在奇才管理層的生活,其中一段對話如下:
&34; Leahy said. &39;Nothing really. Sometimes you&39;「
……
&34;
「He just so missed it.」
華盛頓奇才隊的同事經常抱怨喬丹不在辦公室,很多工作無法開展,即使他在辦公室,他也只是和球隊經理聊聊與工作無關的事,或者站在窗前看看風景。
那時候的喬丹住在芝加哥,每個月只有一個星期的時間在華盛頓上班,上班無非就是和人聊聊高爾夫或者聯盟裡其他球星的話題,順便經營自己的「喬丹品牌」生意。有時候,他會去打高爾夫球,或者接送孩子上學放學,或者飛出去縱慾生活。這也難怪他在球隊管理上的成績如此糟糕,看看2001年,手握狀元籤的奇才選擇了誰——誇梅-布朗。
但這樣的生活終究不是喬丹想要的,怎麼說他也是籃球王者,怎麼能一退休就百無聊賴。再看奇才隊的戰績,在結束的2000-01賽季,奇才的戰績只有19勝63負,實在有些不堪。那個賽季的奇才,讓喬丹氣得直拿啤酒瓶砸電視機。
2001年的春天,喬丹對球隊其他人說:我不想讓別人覺得我老了,我渴望勝利。
於是38歲的喬丹有了復出念頭,但他已經闊別賽場兩年半,身體機能已經下降,很難適應NBA的比賽強度。為了恢復狀態,喬丹找來了NCAA的球員一起訓練,在訓練剛開始的時候,他甚至連NCAA的球員都打不過。
不過,神畢竟是神,短短幾個月之後,NCAA的小毛孩已經無法滿足喬丹的訓練要求。到了2001年5月,安託萬-沃克、斯塔克豪斯、麥可-芬利等球員都加入到喬丹的復出訓練團體裡,後來連阿泰斯特也加入其中,在訓練中,阿泰斯特還打斷了喬丹的肋骨。這訓練的強度有多大可想而知。
終於在2001年9月,喬丹對外宣布復出。在復出的同時,邀請了當年公牛時期的老搭檔柯林斯做主教練。但誰都知道,柯林斯不過是個擺設,這支球隊最終的話語權在喬丹。作為主教練的柯林斯只有一個任務——時刻關注喬丹的身體狀況。
據柯林斯自己回憶說,那時候他不斷提醒喬丹注意訓練時間,讓喬丹時刻記住自己已經快40歲了,再也不是25,26歲的那個年紀。柯林斯希望喬丹儘快接受自己已經快要四十歲這個事實。在印第安納的一場比賽中,柯林斯提前將喬丹換下,喬丹連續得分上雙的場數定格在866場。在球隊大巴上,喬丹對柯林斯說:你做了一個正確的決定,但我想讓你知道,我還能打。
兩天以後,喬丹拿下51分。之後對陣公牛,那支以他為榮的球隊,喬丹拿到了第三萬分。
那個賽季,奇才取得37勝45負,不過奇才的上座率從上賽季的第18上升到第3,這就是籃球之神能為這支球隊所做的貢獻。
儘管已經40歲的年紀,但正如他自己所說——I can still play.
在第二個賽季,事情就沒那麼順利了。喬丹與奇才管理層的矛盾愈加激化。不過喬丹還是打完了他奇才第二個賽季所有的比賽,在那個賽季裡,他更加謹慎,不再有花裡花哨的動作,甚至不願再去扣籃,而是中規中矩地展現自己的跳投能力。
那個賽季,他依舊是全明星,那場全明星比賽成為了他的告別表演,北卡師弟卡特主動讓出首發位置,所有人都在給他傳球,對手還主動送上犯規,在這場比賽裡,他就像個被人百般照顧的老人,最終他打破了賈巴爾的全明星得分紀錄。
在常規賽的最後一場,全場高呼「WE WANT MICHAEL」,最終喬丹慢慢走出替補席,觀眾的歡呼聲持續了足足一分鐘,喬丹就在這樣的山呼海嘯裡結束了自己的籃球生涯。
在最後的感言裡,喬丹沒有再說I can still play,而是說——我沒有覺得抬不起頭來,但只是,這不是我......
喬丹沒有說完,但所有人都明白,他想說——這不是我想要的結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