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河網訊(記者 孫華峰 王佳 高利國)高考第一天結束,討論最熱的是高考作文題,熱度仍在持續。今年,有多少人猜中了題目?令人意外的是,大河網作為河南重點新聞網站,竟然在幾個月前就「策劃」過這個題目。
6月7日上午,語文科目一結束,各地高考作文題陸續公布。今年河南高考語文作文的立意是「給未來2035年的下一代寫封信」。機緣巧合的是,在今年河南兩會和全國兩會期間,大河網聯合共青團河南省委共同推出特別策劃「致未來的你——給2035年的自己寫封信」,以專訪、專題、視頻、H5等媒體形式,展示河南各行業年輕人的「奮鬥」故事,呼籲更多青年人投身到「奮鬥」熱潮中。兩相對比,大河網的策劃與今年的高考作文題在立意上吻合度非常高。
「看到今年的高考作文題,我發現很熟悉。仔細回想,關於這個話題,大河網曾做過報導。這一方面反映了作文選題緊貼時代、緊跟潮流的趨勢,另一方面也反映了該媒體引領熱點、專注於熱點策劃的高超本領。」大河網網友「寒山大俠」第一時間在朋友圈裡分享了這個消息。
緊跟熱點 意外「猜中」高考作文題
習近平總書記在十九大報告中指出,到2035年,在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基礎上,基本實現社會主義現代化。這是一幅美好生活的藍圖。
2018年的全國兩會,是全面貫徹黨的十九大精神開局之年的歷史性盛會,在這次會議上,將通過法定程序,把黨的目標熔鑄於億萬人民的共同奮鬥中。青年興,則國家興。在黨的十九大開幕會上,總書記作報告時,特意對廣大青年殷殷寄語。這段寄語,是黨對青年人的希望,也是黨「寄」給全體青年人的「一封信」。河南日報報業集團、大河網絡傳媒集團旗下的大河網重磅推出原創微視頻——《給青年人的「一封信」》。該視頻一經發布,迅速引燃網絡,在微信朋友圈「霸屏」,點燃了很多青年的熱情,有網友直呼:珍惜光陰,奮鬥吧,青年!
習總書記說,幸福都是奮鬥出來的。為了見證更多青年人的奮鬥故事,在河南兩會召開前後,大河網著力挖掘各行各業青年典型。全國兩會期間,大河網聯合共青團河南省委共同推出特別策劃——《致未來的你——給2035年的自己寫封信》,通過圖文、視頻、網上寄信等創意H5形式,以創新、實幹、開放、奮鬥、承諾、奉獻、責任等篇章,表達更多人對美好生活的嚮往,展現青年人奮發有為、努力拼搏的飽滿激情。
「為美好生活奮鬥吧!」該作品迅速引爆年輕人的朋友圈,兩周時間,該H5超過40萬人閱讀,收到4.2萬封來信。這些長短不一的信件是沉甸甸的承諾,寫滿了青年人要積極奮鬥、樂觀向上的生活態度。該策劃作品多次獲得宣傳主管部門表揚。
大河網「猜中」作文題,網友點評亮了
高考作文題一出來,迅速成為熱門話題,大河網以《厲害了,我的網!大河網」猜中「2018年高考作文題!》為題報導了此事,在今日頭條上成為爆款新聞,迅速瀏覽量達到10萬+,在」兩微「上也轉發評論甚多,網友評論亮點紛呈。
大河網網友「高手」:厲害了,大河網!緊跟時代,思路超前。2018年高考作文題是受這個報導啟發產生的嗎?真中!為大河網點讚!
微信網友」敬欣「:今年的高考作文,原來就是大河網在兩會上的新聞策劃啊?今後多看大河網吧,不看多虧。繼續關注。
微博網友」生命也有戰爭「:明年,大河網會不會還」猜中「高考作文題?看來,作為河南考生,還是應該多上大河網啊,緊跟時事,引導潮流,說不定對政治考試也有幫助哩。
大河網網友「匆匆那年」:牛!事實證明,一定要讓孩子多關注新聞,不能死記硬背,多關注社會動態,祝所有考生金榜題名!
今日頭條網友「豫食豫美」:能猜到2035年,還有大背景及思路也一樣,真心不錯了。
@新浪網友「文小竹」:大河網666,出題者看過這個報導後才出的題嗎?
人民網網友「59623」:這不是猜中,而是命題者據此而出的題,哈哈……
各方點評:這不是巧合,是時代精神的碰撞
河南師範大學政治與公共管理學院教授劉英基認為,這個作文題目對新時代伴隨著網際網路長大的學生而言,具有非常重要的價值意義,一方面考查了學生的未來想像、邏輯思維與應用寫作能力,另一方面更好地提出了新時期學生在學好知識的同時,要關心國家發展的歷史責任要求。書生雨聲讀書聲,聲聲入耳;國事家事天下事,事事關心。今年高考作文傳遞了一個重要信號,關心時事,樹立歷史責任感,是品學兼優教育的重要導向。
河南省實驗中學高級教師、河南省教育廳學術技術帶頭人崔礦山說,大河網策劃的這一寫信活動, 緊扣時代脈搏,傳播正能量, 既收到了巨大的社會反響,也契合了高考作文的趨勢傾向,彰顯了今年高考作文「青春與時代齊飛、夢想共奮鬥一色」的主題。
據崔礦山介紹,今年的高考作文題有四大特點: 時代性,青春性,夢想性,奮鬥性。它既腳踏實地接地氣,又匠心獨運有創新,讓學生「海闊憑魚躍,天高任鳥飛」,彰顯才華,抒寫真情,謳歌時代,傳遞力量。很多考生寫成了一封信的形式,可謂情文並茂,精彩紛呈,可圈可點。
彰顯時代性,責無旁貸。文章合為事而著,歌詩合為事而作。今年的高考作文充分彰顯了這一特點,旗幟鮮明,催人奮進,緊扣時代脈搏。書寫青春歌,一以貫之。青春是一首歌,一首永恆的歌。實現中國夢,旗幟鮮明。中國夢是我們幾代人的夢想,是中華民族素有的夢想。這次作文可謂「居高聲自遠,非是借秋風」。
總之,精心策劃的這一寫信活動,恰好契合了今年這一道充滿正能量、反映新時代精神的作文題。這不是巧合,而是時代精神的碰撞。
鄭州七中高三語文組組長李衛紅認為,今年高考作文已新鮮出爐,作文材料以今年的考生「千禧寶寶」從出生到成長的幾個時間節點切入,巧妙地串起了新中國新時代的大事件。李衛紅說,不得不為大河網點讚,大河網推出的系列策劃,讓大家暢想2035年的美好生活,策劃中「青年人」、「2035」、「信」等關鍵詞,與今年高考的作文契合度挺高!除了關鍵詞之外,兩次策劃的背景都是「新時代」,可謂高瞻遠矚,寓意深遠,這點與今年高考作文的任務要求,也是不謀而合的。就大河網的這些策劃,給今後參加高考的學生也帶來了重要的啟示:作為新時代的學生,一定要關注國家大事,不能兩耳不聞窗外事,作為新時代的考生,要博聞多見,方能順利接受國家的挑選,平時要重視新聞報刊、網站新聞的閱讀,拓展視野,開闊眼界,提升對時事的解析能力。
6月7日,鄭州外國語學校一學生家長高女士對大河網記者說,高考作文是被視為窺探教育理念和社會價值觀導向的重要載體,不僅是教育孩子,更是全民教育。同時,作文要體現價值導向,黨的十九大之後,價值導向很鮮明。正面引導考生對有社會價值和人生價值的問題展開思考,體現了高考作文題獨特的價值導向,也體現了語文高考對學生「精神成長」的關注。像上海的高考作文題目「被需要」一樣,「需要」與「被需要」非簡單的二元思考,它隱含著人生價值與心態的種種關係的思考。大河網做的策劃與高考題目思路一樣,說明大河網很有遠見,在策劃中把握主旋律,引導網友正確看待國家發展,堅定方向、樹立信心,用智慧的目光透析時代變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