但凡稍微了解當下中澳關係摩擦問題由來的人都知道,中澳關係如此緊張的局面完全是澳方單方面反華行動造成,但在那些「支持」澳大利亞的西方國家眼裡,由此產生的中方反制行為反而變成了所謂中國對澳洲單方面的「欺凌與脅迫」:
當地時間12月15日,由多個西方國家國會議員組成的所謂對華政策跨國議會聯盟(IPAC)發表聯合聲明,敦促所在國的外交部長發表聲明,以支持澳大利亞抵制中國的「欺凌和脅迫」。
需要首先說明的是,雖然聽上去名字挺唬人,但這個所謂「對華政策跨國議會聯盟(IPAC)」其實是一個在今年6月5日才成立的草臺班子:在今年5月份的澳洲大麥遭中國雙反調查風波爆發之後,澳洲當局拉攏美、英、德、日等西方國家的多名國會議員組成這一跨國議員聯盟,以共同抗衡他們宣稱的「中國日益增長的影響力對全球貿易、安全構成的威脅」。
自此之後,但凡我國對澳洲產品展開任何反制措施,這個所謂IPAC聯盟就會跳出來對中國橫加指責一番。直到11月底,我國對澳洲的經貿反制措施達到一個高潮——我國宣布對澳洲葡萄酒徵收107.1%到212.1%之間的反傾銷稅,這個IPAC於是抓住機會,搞了一個所謂「支援澳大利亞,12月買澳產紅酒」的活動。
但似乎是嫌這種小打小鬧還不足以「震懾」中國,於是在12月15日,這個所謂「聯合聲明」也就隨之出爐。
在聲明中,IPAC來自9個國家的18名反華議員籤署一份聯名公開信,揚言「中國政府威脅、欺凌、強迫澳大利亞屈從中國的政治訴求」,並稱「這是對世界上所有民主國家的威脅」。他們藉此共同呼籲本國外長和歐盟支持澳大利亞,抵制中國的這種「欺凌」和「壓迫」。
那麼中國真的就是在「欺凌」與「壓迫」澳大利亞嗎?關於中澳關係為何跌至冰點的原因,但凡一個心智正常的人都應該心知肚明,作為受害者的我們也沒有義務再去為事情的真相和自己的清白而一次又一次的進行申辯。
而哪怕排除這些根本性的問題,僅僅就事情本身,我們才更想問這個IPAC一句:什麼時候連拒絕購買一些大麥和葡萄酒,都能算成是對「世界上所有民主國的威脅」了?如果不買葡萄酒就算是「對民主的威脅」的話,那澳大利亞的士兵在阿富汗殺害當地無辜民眾又算什麼?
所以說來說去,這個IPAC真正想要達到的目的,不過就是又一次炒作反華輿論而已。
但凡熟悉西方政治的人早就應該發現,參加這個IPAC聯盟的各國議員們,諸如美國參議院外交委員會主席梅嫩德斯、德國「綠黨」前主席萊因哈特·比蒂科夫、前英國保守黨領袖鄧肯·史密斯、前日本防衛大臣中谷元等等,早在這次中澳風波之前其實都早已是西方世界最頑固的反華政客。
乃至那個今年以來因在各種反華事件中上躥下跳而在8月份遭到我國制裁的美國政客馬克·盧比奧,甚至就是牽頭成立這個IPAC的美方負責人。而再聯繫當時由川普牽頭搞起的以疫情為藉口對中國發起的種種攻擊正值高潮期,所以從一開始,這個IPAC衝著「反華」而去的目的就暴露無遺,至於澳洲人受到的種種所謂「欺凌」與「委屈」,只不過是為配合川普反華而必須的新藉口罷了。
但如今事實證明疫情問題根本動不得中國分毫,挑起事端的川普卻已經註定人走茶涼,值此「反華大業」低潮期,這些靠反華吃飯的政客當然要趕緊倒騰一個新的反華主力事件出來,於是乎一直只是配角的澳洲人這才突然受到IPAC的青睞,在12月15日這天籍由一份「聯合聲明」正式成為西方反華大潮的「主角兒」。
其實早在6月5日IPAC成立之時,我國外交部就「提醒」過這些反華勢力,少數政客應該尊重事實、尊重國際關係基本準則,摒棄冷戰思維和意識形態偏見,停止為一己私利搞政治操弄。而今大半年過去,IPAC依舊要一意孤行搞出這麼一出鬧劇,就真的能對中國產生任何他們所期望的那種「壓力」效應嗎?
其實甚至不用中國出手,IPAC本身的局限性就註定這齣鬧劇真的就只是一出「鬧劇」:作為一個議員間跨國組織,這個IPAC並沒有獲得各國政府和議會的正式承認,其作出的決議也就沒有任何法律效力,說白了就是一個類似各國反華議員「微信群」性質的組織。
所以當身為美國總統的川普都在中國面前身敗名裂之後,一幫反華政客指望在一個「微信群」裡面罵中國兩句、或者頂多就是拍個微視頻推銷下澳洲的葡萄酒就能完成「反華大業」?
如今的西方反華分子,真的是一屆不如一屆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