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有沒有發現一個問題,我國截止2020年,進入世界500強的企業200多家,僅次於美國。入選世界500強的企業大多數都是央企、房企、網際網路企業,相對於製造業,民營高科技企業則偏少,只有華為等幾家屬於高科技企業。而美國日本則都是一些高科技企業,製造業巨頭進入世界500強。
要解答這個問題,首先得從我們的國情說起,我國民營企業相對起步較晚,改革開放以後,國家才對民間資本投資完全開放起步較晚。計劃經濟時代,國家大包幹,很多資源壟斷在國企央企手中。所以造成了今天這種央企獨大的局面,民營企業發展完全落後於央企。歐美日等資本主義國家,有些老牌企業相對已經存在上百年。美國科研發達,科研環境比較好,創業氛圍也比較開放,國際化程度也比較高,很多企業重視開拓國際市場,所以近20年湧現出了亞馬遜,臉書,谷歌等新興巨頭。
市場不一樣,體制不一樣,造就了不同的結果,中國普遍缺少百年企業,很多企業壽命才20多年。中國資本家比較熱衷於賺快錢,研發新產品,見效周期長,投資大,而金融,房地產等見效快。中國民營高科技企業融資難,阿里巴巴、騰訊創辦初期幾乎國內無人願意投資,甚至傳出了騰訊上市初期,送股票都沒有人接手。創新環境,社會氛圍也是影響高科技企業發展主要因素之一。科研犯錯機會比較多,新概念社會認可程度不高。相傳前些年,某個農民兄弟發明了一種新型農業機械,結果因為寫不出論文,市場不被看好,不被認可。國內智慧財產權保護這方面也不完善,企業利益得不到保護。也是主要因素之一。
前些年,某兩大汽車廠商,從技術參數到外觀直接模仿路虎、保時捷等豪車品牌!什麼產品暢銷,過了一段時間就有其他廠商複製,山寨橫行,導致原創企業利益得不到保護,國家對於智慧財產權保護、專利保護監管不足。據資料顯示,我國專利申請量已經超過美國,位居世界第一,但是實用性專利卻遠遠低於美國。某些高科技企業打著高科技行業的幌子欺騙政府補貼。
企業管理機制落後,職業經理人在西方國家已經存在很多年了,國內企業目前許多公司還是採用家族企業管理模式。至今已經改革開放四十年了,國內企業依然沒有一套高效的管理模式。相對於歐美國家,普遍企業管理模式先進,工作效率高,企業成本能夠得到一個合理的控制。國內很多企業家不太注重企業管理模式這方面的鑽研。
創新不足,企業注重短期利益,缺乏長遠規劃。記得某次看到一篇文章,說到一個有趣的話題,某德國企業,專門生產螺母,從企業創辦開始,一直都是經營這個行業,從未涉足其他行業,市場佔有率全球第一,而中國企業多行業經營是企業家普遍經營理念,從市場角度來講,多行業經營,其實可以降低風險。但從企業長遠發展是一個不良的市場行為,行行都可以出狀元,只要把這個行業做好了,也一樣有大作為。創新動力不足,企業壽命短。根據天眼查資料顯示,中國每年都有很多企業註銷登記。很多製造業企業,不太注重品牌保護,還停留在初級加工階段,產業升級跟不上形勢。
投資融資環境不完善,很多企業需要錢時候,銀行貸款難,社會融資制度不完善。中國目前大部分銀行貸款都是流向房地產企業,中小型製造業、高科技企業普遍貸款難。社會投資環境,風險評估機制不完善,導致投資者信心不足,社會資金無法進入製造業、高科技行業。融資渠道過窄,一些打著高科技企業名義搞搞融資割韭菜,也影響到了投資者信心!
科技立國之本,產業興國家才強盛。有些行業確實應該對民營企業開放,政府做好監管引導就可以了。我國經過那麼多年發展,人才培養,教育水平相對而言已經位居世界前列。但是科研轉化率卻遠遠低於西方國家。綜合以上因素,我國高科技發展還任重道遠,相信不久將來,我們國家進入世界五百強的也會是製造業巨頭,高科技企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