銀行金融科技組織架構大調整 中臺轉型刻不容緩——銀行開啟金融...

2021-01-19 和訊銀行

近兩年,銀行開始從與金融科技公司的外部合作模式轉為內部孵化金融科技核心能力階段。除了設立金融科技子公司外,多家銀行總行還成立金融科技直轄一級部門。從2019年年報來看,六大行中就有四家銀行成立金融科技相關部門,包括工行、建行、交行和郵政儲蓄銀行。此外,浙商銀行、恆豐銀行和渤海銀行也紛紛增設金融科技部或金融科技事業部。

在多家銀行中,工行在金融科技領域布局最廣,快速推動智慧銀行戰略轉型,包括頂層規劃、研發、安全運維、應用等,全面構建「一部、三中心、一公司、一研究院」的金融科技新布局。在總行設立金融科技部、業務研發中心、數據中心、軟體開發中心;在河北雄安掛牌成立工銀科技有限公司,組建金融科技研究院及六大創新實驗室。

同時,工行也在積極推進業務集約化管理模式,在佛山、成都設立集約運營中心。發揮後臺數據信息優勢,對全行集約運營業務開展全方位、深層次的監控分析,形成清晰的業務流轉和處理情況視圖,實時監測處理異常、流程斷點等情況,實施質量效率、服務體驗統一管理,推進業務處理流程和服務流程優化創新。

2019年,郵政儲蓄銀行在總行新設立金融科技創新部和管理信息部,形成總行「三部兩中心」 IT 治理架構,為提升金融科技創新能力、全行數據治理和數據分析能力,為實現數據同源同口徑,為進一步向數據中臺的演進打基礎。另外,新建的蘇州研發分中心投入運營,形成「1+3+N」自主研發體系,加快推進「瀑布」研發模式向「敏捷」迭代轉型。

與此同時,交行也在總行層面成立了金融科技委員會,負責制定全行金融科技的發展戰略、總體目標、基本策略,定位成金融科技頂層設計機構,下設信息科技發展規劃辦公室。

信息技術架構也由原來的「一部、五中心」調整為「一部、四中心、一公司、一研究院」。信息技術管理部改為金融科技部,同時將三個軟體開發中心整合為一個,並保留原有的數據中心和測試中心;而且將原財務部的數據與信息管理中心獨立出來,納入金融科技板塊成為數據管理和應用中心。

雖說此次是信息技術組織架構調整,但實則是轉型打造強有力的技術中臺,加強數據治理頂層設計、統一數據標準,激活數據形成閉環,擴大數據資產價值。據了解,交行將在各業務部門增設專職數據崗位對接新設的數據管理和應用中心,負責業務部門數據需求和數據應用、數據分析等工作;同時還將建立技術研發與業務價值創造的聯動考核機制,促進業務與技術協同發展。

同時,交行在2020年初成立了金融科技子公司交銀金科和金融科技創新研究院,加速向市場輸出金融科技能力,開拓基礎性、前沿性技術及產品研發。

而零售之王的招行,也在加速向「金融科技銀行」轉型發展,在2019年進行了信息技術架構變革。由總行戰略規劃與執行部改組,招行首設金融科技辦公室,統籌並推動全行金融科技的管理工作。

同時,將信息技術架構調整為「一部六中心」,原有測試中心、數據中心均保留,撤銷原研發中心,新設零售應用研發中心、批發應用研發中心、基礎設施研發中心、數據資產與平臺研發中心,按照服務客群配置研發團隊,強化中臺職能,賦能業務發展,讓技術能力最大化匹配業務需求。

此外,招行圍繞客戶和科技兩大關鍵點,建立客戶體驗閉環監測系統及指標體系,開展定期評估,持續優化客戶旅程。並且在全國落地多家線下對公客戶金融科技體驗中心,為客戶提供38個對公產品線上操作體驗環境,不斷提高對客戶需求的響應能力和對市場變化的反應速度。

從交行和招行的組織架構轉型中,不難發現銀行對數據治理和數據資產的重視程度。目前,不少銀行在部門責任存在重疊,業務部門調取、使用相關數據權限模糊。因此,推動銀行工作流和信息流數據打通、開放,建設數據應用工具平臺,統一全行數據入口,提高數據的便捷性和易用性刻不容緩。未來隨著金融科技應用的不斷開拓,數據資產價值將愈發明顯。

除了解決數據閉環,銀行也在不斷加強打磨架構開放、敏捷迭代的系統中臺。招行不斷將系統解耦,從技術底層打通業務系統,建立中臺賦能前臺、前臺反饋推動中臺迭代的循環,打造高效率的輕型管理架構。

另一方面,數位化銀行也成為銀行業組織架構變革的主流和共識。其中,中行、光大等紛紛整合原有的信息技術部門、網絡金融部門或電子銀行部,設立數字金融部。

中國銀行是加快個人金融業務數位化轉型。實施個人金融條線組織架構改革,將數位化基因植入個人金融業務全流程,組建個人數字金融部,下設數位化平臺中心和私人銀行中心,全面升級個人金融業務發展模式。同時,建設敏捷前臺、集約中臺和高效後臺,推動實現個人金融業務數據的自動化、可視化和移動化。

2019年,光大銀行(601818,股吧)將原有的電子銀行部升級為數字金融部。升級後的數字金融部作為全行個人及企業數字金融業務的統籌管理部門,承擔數字金融業務落地的平臺建設、實行創新業務試驗和孵化等工作,推動全行數位化轉型升級,構建以敏捷和科技為主題的共享生態圈。

農行則是持續推進三農和縣域業務數位化轉型,組建數位化轉型辦公室,設置業務部門數位化轉型統籌處室和一級分行數據分析團隊,成立研發中心西安、武漢研發部(二級部);並且提出「iABC」戰略,「薄前臺、厚中臺、強後臺」IT架構體系,推進六大中臺建設(包括了零售營銷中臺、對公營銷中臺、信貸中臺、運營中臺、數據中臺和開放銀行平臺),精簡分支行內設機構,壓降中後臺機構和人員佔比。

依託中臺數位化戰略,通過金融科技技術打造行行內共享服務體系,解決數據閉環、業務流程便捷度和靈活性,將成為未來銀行數位化轉型的核心競爭力。

(責任編輯:李顯傑 )

相關焦點

  • 中國農業銀行廣東分行行長朱正罡:金融科技將重塑銀行組織架構
    近日,來自國內金融機構和廣東省高校的金融專家就這些話題展開了一場高級別的圓桌論壇。中國農業銀行首席專家、廣東省分行黨委書記、行長朱正罡作為資深從業人員,他表示,金融科技的應用將徹底改變銀行的組織架構。「隨著金融科技的應用,銀行可能不需要那麼多部門,就只需要一個客戶部門。」他說。
  • 金融中臺「卡位戰」打響:劍指新一代銀行IT系統架構
    儘管「中臺」這個概念在經過一輪爆炒後遭受了些許質疑,但因其統一數據接口、合理調配資源算力、支持前臺敏捷開發的技術邏輯,愈發受到金融業推崇——尤其是各家金融機構唯恐數位化轉型落伍的當下。目前已有意識領先的銀行從戰略高度統籌中臺建設並整合相關部門。
  • 「非接觸銀行」引爆金融中臺需求 金融壹帳通布局銀行4.0時代
    原來該農商行與金融科技公司金融壹帳通早有合作,在新冠肺炎疫情初期對業務流程短期內實現線上化改造提出了需求,壹帳通為該農商行提供了智能OCR中臺產品。該產品支持通過API接口批量識別同類圖片內容信息,獲得定義好的輸出結果,實現線上化信息收錄功能,大幅度提升信息錄入效率,節省人力成本。
  • 農行金融科技子公司成立 12家銀行包括5大行已全面布局
    農行在2019年報中稱,2020年將全方位推進數位化轉型,同時,農行在公告表示,將繼續以金融科技和業務創新為驅動,加快「推進數位化轉型再造一個農業銀行」戰略落地;另外,今年上半年,農行編制了《中國農業銀行信息科技近期發展規劃(2020-2021年)》,提出信息科技工作方面的「iABC」戰略,通過「七大技術、五大支柱、六大中臺、兩大保障」推進該戰略落地。
  • 金融中臺將成銀行業剛需 銀行IT系統架構4.0時代或將來臨
    來源:證券日報本報記者 呂東作為從2015年提出的「大中臺,小前臺」戰略中延伸出來的概念,「中臺」這個概念迅速在業內各界火了起來。無論是汽車、科技、地產還是傳統製造行業一眾巨頭紛紛加入「中臺戰事」。無論是來自行業還是政策推動,「非接觸式服務」要求銀行必須適應需求不斷的、快速的變化,這意味著要求銀行IT在面對業務創新時有足夠快的響應力,並且降低業務試錯成本。據金融壹帳通金融中臺技術專家介紹道,過去銀行每個應用從業務到流程後臺的管理,都要各自建立一整套系統。但絕大多數的產品和業務都存在重複研發,這樣既浪費研發成本,也造成了時間成本的大量浪費。
  • 金融科技專題報告:銀行IT與證券IT迎確定性機遇
    隨著資本市場改革向縱深推進,央行法定數字貨幣從無到有加之金融信創共同引領的新一輪軟硬體建設景氣周期,我們認為,金融IT 是具備高確定性的內需行業,技術架構的轉型以及科技窗口的開啟將有利於為行業公司打開新的成長空間和估值空間。
  • 零售銀行轉型存「死亡之谷」 - 專注金融科技與創新 未央網
    所以最近幾年,感覺銀行得了戰略焦慮症,不過現在的感覺更像是麻木,因為無論怎麼樣都沒那麼差,除了流動性和公司治理出現了大問題的銀行。十八大之後,在各個領域改革當中,金融領域的改革最快,也是最具成效的,尤其現在又加大了金融開放力度,在這過程中,銀行家都在轉型。
  • 平安銀行發力「金融+科技」,助推能源行業轉型發展
    周強表示,為踐行這一歷史使命,平安銀行打造了三大差異化的業務特色。第一大特色,是平安銀行是所有銀行中唯一一家除了地區分行外,設有七大行業事業部的銀行。第二大特色,是綜合金融,平安銀行充分發揮平安集團金融全牌照的優勢,通過團金和複雜投融機制,打造出「商行+投行+投資」的全鏈條行業解決方案,從股+債+夾層等多產品維度,滿足客戶增投資、降槓桿、混改、併購、上市公司服務等各項金融需求。第三大特色,是平安銀行交易銀行科技優勢明顯,票據一體化、智慧財司平臺、新型供應鏈將一起為客戶提供更加高效便捷的綜合金融解決方案。
  • 中信銀行信用卡業績背後 科技賦能銀行敏捷組織轉型
    中信銀行年報顯示,信用卡業務以「調結構、控風險、強科技、提效率、高質量 發展」為思路,強化全面風險管理,嚴守風險底線,狠抓資產結構優化調整,持 續強化貸前、貸中、貸後聯動風險管控體系。「我們去年(金融科技)能力提升比較快,主要是敏捷組織的轉型布置基本完成,今年在這方面持續深化領域負責制。」中信銀行行長方合英在業績發布會上稱,領域負責制對傳統的治理架構進行解耦,以分布式平臺化IT治理模式賦予領域更大的權利、更大的責任,還有更大的資源,激發內部活力。
  • 富邦華一銀行的科技金融藍圖
    整個臺灣約2300 萬人口,據不完全統計在大陸有300 萬的臺籍人士。臺籍客戶中一類是在臺灣已有創業,有一定家底,來大陸繼續創業;還有一類是到大陸尋找發展機會的臺籍青年。富邦華一銀行長期為臺商經營融資、支付結算、安家生活等核心需求提供綜合解決方案,在臺商圈樹立了「工作生活在兩岸,富邦華一在身邊」的品牌口碑。
  • 科技金融下商業銀行網點發展趨勢與轉型研究
    摘要:隨著金融科技不斷向銀行傳統業務滲透,信息技術改變了銀行網點的生存狀態,本文以當前銀行網點轉型為研究對象,通過分析十年間商業銀行在盈利能力、渠道建設以及資產利用效率等方面的變動趨勢,借鑑國內外銀行網點轉型的先進經驗,結合泰州分行渠道建設情況分析當前網點的功能定位,嘗試探索銀行業網點轉型路徑。
  • 五大國有銀行集齊金融科技子公司 因研發投入大短期內難言盈利
    實際上,早在2019年初,農行就制定了「推進數位化轉型再造一個農業銀行」的戰略構想。不僅僅農行,國有大行、股份制銀行、城商行等都紛紛尋求數位化轉型,成立金融科技子公司就是一個路子。一位銀行從業人員告訴《華夏時報》記者,銀行成立金融科技子公司可以為服務於銀行自身,同時還可以對外輸出自己的能力,實現了兩者共贏。近年來,金融科技的快速發展,逐漸衝擊著傳統商業銀行。為了適應業務環境,銀行紛紛開始調整組織架構,或成立金融科技子公司以滿足金融科技需求。
  • 華夏銀行信息科技投入26.56億 形成「6+1」組織架構
    同時,華夏銀行加大對金融科技的組織機制保障力度,設立金融科技創新基金實施金融科技創新孵化項目,主要用於醫療與軍民等生態圈建設、分行特色數位化運營、物聯網技術應用等方面;設立金融科技創新風險準備金,完善創新容錯機制;推廣敏捷研發機制,提升項目開發效率,全流程平均耗時壓縮30%。
  • 解碼招行2016-2019年報致辭 窺探「金融科技銀行」之路
    對於金融科技,致辭中,2016隻是判斷「移動網際網路將成為下一個十年深刻改變人們生活方式的最大因子,金融科技將會重新定義商業銀行的經營之道」;2017提出打造「金融科技銀行」;2018深刻認識到「行業變局的決定性變量來自科技……圍繞客戶體驗、面向金融科技,重新審視銀行經營管理的一切,全面開啟數位化轉型」;2019「最大的成長是,招行整個組織逐步找到了數位化轉型的感覺……努力尋找屬於招商銀行自己打開數位化大門的那把鑰匙
  • 銀行中臺「樂高式」再造進行時
    其中「中臺」戰略自2019年至今尤為火熱,當頭部網際網路集團進入組織架構調整,意圖建立中臺架構體系目標再次明確後,金融行業在中臺架構轉型的浪潮中顯得低調和謹慎。「根據行業與場景的不同,業務解耦越徹底,中臺戰略越能極致使用。假定銀行貸款業務需要12個不同模組,中臺提供標準化、模組化的板塊,就像拼樂高一樣,把選中的新功能接入,做好技術調試後可以投入到業務中去。」
  • 【原創】郭建鸞:銀行數位化轉型之掌心組織五指驅動
    雖然我國不同銀行的數位化轉型現狀不一,但在轉型過程中仍面臨不少共同的問題和困境,如競爭日漸激烈、頂層數位化戰略規劃不足、受傳統組織文化制約等。  銀行數位化轉型現狀  目前,國內參與銀行數位化轉型的企業主要為傳統銀行和金融科技公司兩大類,大型銀行和金融科技公司是數位化轉型的主要推動者,而中小型銀行則為數位化轉型的積極跟隨者。
  • 交通銀行金融科技創新研究院院長王衛東:未來銀行和期貨在金融科技...
    本次會議分論壇四以「金融科技與期貨行業融合發展」為主題,著眼於當下金融科技和期貨行業融合發展中的一些關鍵性問題,聚焦於金融科技對期貨行業服務模式、競爭格局、監管等各層面的影響而展開。 交通銀行金融科技創新研究院院長王衛東進行了題為《銀行業金融科技應用之路》的演講。
  • 金融「中臺」十宗罪
    雷鋒網按:本文作者梁啟鴻,歷任雅虎北京研究院首席架構師、廣發證券首席架構師,現任凡泰極客CEO。中臺概念,既潮又時髦。數據中臺、業務中臺、中臺戰略、中臺部門……雲山霧罩,層出不窮。回顧近些年金融IT的發展史,每年管理諮詢公司、科技企業、網紅技術專家們總得發明幾個性感的概念,爭奇鬥豔,引領潮流。可中臺的「實物」是什麼?戰略和組織結構該如何調整?中臺又應怎樣與金融行業的特點相結合?它對業務有哪些肉眼可見的作用?
  • 後金融科技時代:銀行向左,科技向右
    前幾天還在爭論兩萬億的消費金融,今天就可以暢想產業網際網路的美好,開始在智能科技和產業鏈上下遊布局謀篇。而我們銀行從業,又默默掏出了營業執照。2018年7月9日,小米正式在香港上市,9月13日,小米在集團層面成立組織部和參謀部,一場架構調整在小米內部轟轟烈烈得展開,希望建立集團系統優勢,這時候外界認為「小米變了」。
  • 誠兌:金融科技標準在銀行業數位化轉型中的引領作用
    2018年以來,人民銀行共組織發布50多項金融科技標準,涉及雲計算、區塊鏈、人工智慧、大數據等新技術應用以及數據交換、安全風控等各個方面,銀行業金融機構要提高金融科技標準實施的主動性,落實有產品服務必有公開標準依據的金融消費者保護管理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