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化新時代學校思想政治理論課改革創新,應堅持守正和創新相統一。新冠疫情暴發以來,中國抗疫故事成為「雲上思政」的鮮活教材,「網際網路+」在思政教學中的重要性日益提升。作為網際網路的「原住民」,學生看待世界和進行學習的方式具有顯著的網絡烙印。教師要理解和用好網際網路思維,努力增強新時代思政課的思想性、理論性和親和力、針對性。
網際網路的本質是連接,線下「面對面」和線上「鍵對鍵」共同構建起更為扁平化的社會網絡。網際網路思維首先就是按照網際網路的特點和規律思維,具備開放、平等、互動、協作、共享等特徵。把「客戶」替代為「用戶」,把「產品」塑造成「精品」,便能直擊需求痛點、提高用戶黏性、吸引網絡人氣。
青少年是最活躍的群體,而思政課往往不那麼活躍,「到課率」和「抬頭率」常常不高,主要原因是教師照本宣科、應付差事,沒有充分有效答疑解惑,在課程內容完善方面有所局限,這樣也就不能把課程本身的品格、品位、品質更好提升起來。
扁平化思維能強化學生主體意識。只有思政課教師放下身段,和學生建立平等的關係,師生才能像兄弟姐妹一樣敞開心扉彼此真誠溝通。現在的青年人特別喜愛在社交媒體上分享彼此的「三觀」,但很容易被參差不齊的網帖等信息所誤導。思政課教師要給學生心靈埋下真善美的種子,引導學生扣好人生第一粒扣子,把思政課程當作鑄魂育人和品德教育的集約平臺,將價值傳承的連貫性與知識教授的漸進性有機結合,通過「線上+線下」的方式深入淺出、融會貫通地加強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教育,讓學生在充滿一股子精氣神的基礎上樹立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
思政課教師也要充分正視網際網路環境中自己相對於學生的「信息反向不對稱」,向學生學習網絡語言、了解網絡心態,通過常態化和標準化的網絡調研手段實時掌握學生思想上的實際困惑和細微不解,積極適應在微信、微博、網站等多語境和多媒體環境下描述、分析和解釋問題,用好電視、視頻、音頻、圖片等立體形式來傳導好主流意識形態。博採眾長的師生互動還體現為通過音樂思政、微電影思政、微綜藝思政、夏令營思政等學生喜聞樂見的形式提升和鞏固學生自主學習效果。
精品化思維能強化課程問題導向。對思政課教師來說,可以充分結合對抗擊新冠肺炎疫情鬥爭的講解來精準發力,把思政小課堂同社會大課堂結合起來,將中國抗疫的經驗成效、先進典型、精神力量以書籍、文章、短視頻、微頭條等方式成體系地呈現,讓學生對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的鮮活成果感同身受。
如今意識形態領域面臨的形勢和鬥爭更加複雜,網絡和新媒體平臺上各種碎片化的錯誤觀點和迷惑性強的話語陷阱常常讓學生很難分辨。這就需要思政課既身在象牙塔又走出象牙塔,作為一種思想產品在輿論場的搏擊中經住考驗、獲得勝利,從而讓學生由衷成為思政課的「鐵桿粉絲」。一些信得過、站得正、想得深的思政課教師已運用創新思維和廣闊視野在網絡平臺上開設「網紅」思政課,幫助學生在國際比較中建立發自內心的自信,應進一步將其發展規律進行總結提升推廣,推動思政課建設迭代升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