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西王閻錫山,假如他能夠投誠的話,他將會得到什麼待遇?

2020-12-23 故史輕言

閻錫山作為國民黨內部的幾大地方軍閥之一,其黨內資歷和地位都非常的高,如果當年閻錫山能夠早早投誠的話,相信他會在新中國得到一個比較高的職務,但有兩點可以確信,第一點就是他一定不會被授予相應的軍銜,甚至不會被安排在軍中任職;第二點就是他一定不會被委任一個有實權的官職,大概率會被安排一個有名無實的高官,例如某協副職或者委員。

為何這麼說呢?

我們都知道,閻錫山的地盤是山西,而在抗日戰爭時期,山西也是我軍活動的主要區域,所以抗日戰爭爆發後,我黨接受蔣介石的改編,先是改編為「國民革命軍第八路軍」,後又改為「國民革命軍第十八集團軍」,但不管是第八路軍還是第十八集團軍,我軍名義上都成了國軍的序列,而且還被劃到了第二戰區,名義上接受第二戰區司令部的指揮,而當時第二戰區最高司令長官是誰呢?就是閻錫山。

所以說,抗日戰爭時期,我軍名義上是歸閻錫山指揮的,而像第十八集團軍的朱總指揮和彭副總指揮那在名義上也都是閻錫山的部下。

因此這麼來看的話,假如閻錫山投誠了,作為朱總指揮和彭副總指揮昔日的上司,我黨又該如何去安排他呢?給低了不好看,給高了不合適,思來想去,唯一比較滿意的安排就是筆者在開頭所說的那樣,不授銜而給予一個有名無實的高官

但是,如果閻錫山投誠時間較晚的話,那麼情況又不一樣了,假如他在太原戰役結束後投誠的話,作為敗軍之將,他是沒有任何籌碼去與我黨談判以此來換取更多利益的,這是自古以來從未改變過的事實。

當然了,我黨也不會太過虧待那些主動投誠而來的國軍將領,畢竟當時我軍還是非常注重抓取輿論和民心的。

可能很多人會拿其他一些投誠的國軍將領來作比較。

像55年被授予上將的陳明仁,他在投誠之前也曾跟我軍交過手,後來幡然醒悟,與程潛一起通電起義,這是投誠的國軍將領中被授予的最高軍銜。

除此之外,像當時的華北剿總司令傅作義,也曾與我軍交過手,通電起義後做到了水利部部長、某協副主席的位子。

而相比於陳明仁和傅作義,閻錫山在國軍的地位和職位顯然更高,所以即便閻錫山在太原戰役結束後投誠,也會像傅作義、陳明仁那般受到我黨高度認真的歡迎和安排。

但事實真是如此嗎?在筆者看來,答案是否定的,因為持有這種觀點的人很顯然是忽略了閻錫山身上一個與傅作義、陳明仁不同的情況。

這個情況就是閻錫山早年與我黨的一些不太友好的過往。

雖然抗日戰爭時期,閻錫山名義上是我軍的直屬上司,但實際上閻錫山對我軍是充滿防備甚至是敵意的,也因為此兩軍曾發生過很多不友好的事情。

抗日之初,我軍曾與閻錫山共同合作成立了「山西犧牲救國同盟會」,簡稱棲盟會,並在閻錫山的同意和支持下組建了有別於閻錫山山西舊軍的「山西新軍」。

雖然新軍名義上還是歸屬閻錫山指揮,但實際上這是一支我軍的武裝。

可以說在抗戰之初,尤其是太原失守之前,閻錫山對棲盟會和新軍的態度還是比較緩和的,因為在日軍進入山西後,閻錫山的舊軍戰鬥力被日軍完全碾壓,閻錫山意識到組建新軍的重要性,他當時的想法是希望能夠利用我黨的優勢去組建一支完全屬於自己的武裝力量,本質上來講,他是想利用我黨為他所用,然而他還是忽略了我黨的另一大優勢,那就是對新軍將士們在思想方面的鼓舞。

所以,當太原失守,新軍又不聽自己指揮的情況下,閻錫山意識到了這一「大患」,此後他開始敵視我黨,棲盟會及新軍,直至發動了旨在消滅棲盟會和新軍的「晉西事變」。

晉西事變的發生標誌著閻錫山正式走到了我黨的對立面,甚至為了消除這一「心頭大患」,閻錫山寧願被俘「漢奸」的罵名而企圖投靠日本人。

假如當時閻錫山真的投靠了日本人,那麼他將是國軍抗日戰爭時期投敵的最高將領,可以想像到閻錫山投敵後對整個國內抗日局勢會產生多大的影響。

所以,正是因為這兩件事的發生,使得閻錫山與我黨之間的關係已經非常的對立了,而閻錫山本人也非常清楚,因此日後他竭盡全力與我軍決戰太原,即便敗局已定也從未想過要與我軍談判。

最後筆者想要說的是,閻錫山作為一個資歷頗老的軍閥,他能夠主政山西幾十年而不倒也自有他的一套行之有效的做法,閻錫山將「趨利避害」做到了極致,其本身也具備了非常敏銳的嗅覺,他可以犧牲任何可犧牲的東西,包括名譽來換取對山西的控制,即便是投靠日本人也是可以考慮的,所以這樣一個嗅覺靈敏,狡猾如狐的老軍閥,他難道猜不到自己投誠我黨後的下場嗎?

所以他寧願放棄之前的隔閡跟著老蔣到對岸穿一條褲子,也不願留在大陸,若再參考黃紹竑等一幹原國軍高級將領的下場,不得不說,閻錫山的選擇從他自身情況出發是完全正確的。

相關焦點

  • 在山西的時候,閻錫山當了40年老大,為何他手下的晉綏軍沒人作亂
    在他於臺灣病逝之後,還有許多部下自願為他守墓,直到如今。令人不得不佩服他的馭下之能,他就是有名的「山西王」------閻錫山。 在躲債時,恰好山西武備學堂招生,於是閻錫山由此參軍,並於第二年官費保送到日本軍校留學。 也正是在這期間,他受革命的影響,在日本參加了同盟會。畢業回國之後,又通過了當時清朝舉行的「歸國士官考試」,成為了山西新軍的教練官。在此期間,他與其它革命同志共同發展革命活動,逐漸將革命思想滲透到了新軍之中。
  • 山西王閻錫山:抗戰後失去地盤,他如何重新崛起?
    閻錫山,國民黨陸軍上將,著名晉系軍閥,人稱「山西王」,在蔣介石上臺後,為了自身實力不被削弱,一直都在和老蔣作鬥爭。在日軍發動九一八事變之後,為了抵抗紅軍勢力的滲透,對蔣介石的不抵抗政策表示了很大支持,與此同時,還建立了「自強救國同志會」、「青年救國團」等團體拉攏民心。
  • 山西王閻錫山最親的妹妹,沒有來得及跟他逃走,她的結局怎麼樣?
    閻錫山是曾經的山西王,他在武昌起義後,就當上了山西的都督。掌握大權後,他想方設法鞏固自身地位。山西地區的軍政大權,後來都被他掌握,完全是說一不二。俗話說,伴君如伴虎。閻錫山雖非君主,但他作為封疆大吏,身上或多或少有些類似的特質。稍有不順心,就會訓斥或懲罰身邊的人。跟閻錫山相處時,其他人都有些心驚膽戰。
  • 閻錫山的背後只有整個山西,他到底是有什麼底牌敢和蔣介石叫板?
    山西人都喜歡說山西最幸福的時候就是閻錫山當山西王的時候,因為那時候,閻錫山一心思的想把山西建設好,讓山西的人民生活的幸福。閻錫山反對蔣介石其實也無可厚非,畢竟蔣介石的所作所為太過分了。作為一個堅定的反對蔣介石的人,他還成立了一個反蔣聯盟,他自己當了這個聯盟的盟主,雖然每次閻錫山和蔣介石的較量都是閻錫山處於劣勢,但是蔣介石仍然那他無可奈何,那麼,背後只有一個山西的閻錫山到底是用什麼來和蔣介石叫板呢?
  • 「山西王」閻錫山雄霸山西近四十年,他五個兒子後來混得怎樣
    閻錫山是中國近代史上一位呼風喚雨的人物,活躍民國政壇近四十年,屹立山西38年不倒,人送外號不倒翁「山西王」。 (閻錫山舊照) 他一生有兩個夫人,原配夫人徐竹青,是閻錫山父親包辦的婚姻。典型的父母之命,媒妁之言。
  • 山西王閻錫山一生誰都不服,為何偏偏見到此人,要下跪行禮
    還有一個害怕袁世凱的軍閥就是山西王閻錫山,閻錫山出身地主家庭,年幼的時候就接受過很好的教育,後來還憑藉自己的實力獲得了留學日本的機會,可以說是有見識有修養的人了。
  • 閻錫山逃離山西後,太原為何沒能和平解放?他把權力過渡給了5人
    它作為山西的省會城市易守難攻,也是華北地區重要的戰略要地之一。說到這裡就不得不說一下人稱山西王的軍閥閻錫山了。他盤踞山西長達30年之久。可謂是成也山西敗也山西。閻錫山是山西本土人士,1883年出生於山西佛教聖地五臺山,隨後在學習生涯中曾留學日本,並在留學期間加入了中國同盟會。
  • 閻錫山為什麼打不出山西?
    ,奉系已經成為能夠與皖系和直系平起平坐的勢力,張作霖也躍升為一線軍閥。然而十幾年後,蔣介石、李宗仁、馮玉祥、閻錫山、張學良五大一線軍閥中,閻錫山雖然勉強躋身一線軍閥,但其實力在五絕中仍是最弱小的。為什麼會出現這種狀況?是閻錫山想一心發展山西而不欲外出爭霸?非也。
  • 他陪了「山西王」56年——探訪臺北陽明山閻錫山故居
    閻錫山統理山西38年,人稱「山西王」,一生經歷了同盟會反清、辛亥革命、洪憲帝制、民國創立、中原大戰、國共合作、抗日戰爭、國共內戰,直至國民黨遷臺,幾乎經歷了所有中國近代重大歷史事件,是中國近代史上非常重要人物之一。
  • 「山西王」閻錫山的崢嶸歲月,終老臺灣,五個兒子的結局令人唏噓
    在歷史的文化長河中,有這樣一位人物,他出現在中國的近代史中,卻鮮少被人們熟知,但他稱霸山西36年也不是徒有虛名的,他就是大名鼎鼎的「山西王」閻錫山。
  • 閻錫山的最後十年:苦撐危局,流落海島
    對於閻錫山來說,1949年是人生的轉折點,也是噩夢般的年份。這一年,他先被解放軍趕出了山西,又被解放軍趕出了中國大陸。從一手遮天、炙手可熱的晉王、山西王,到有職無權、老邁幽居的閒散人員,跨度實在是太大了。回首過往,中原大戰的時候,他輸過;抗日戰爭的時候,他輸過,但都沒有像解放戰爭中輸的那麼徹底。
  • 閻錫山曾稱霸山西長達38年,他的五個兒子,最終都有何結局?
    談起中國近代史的時候,閻錫山是其中重要的一篇,在民國時期,閻錫山是能與蔣相對抗的大軍閥。他曾持續掌管山西三十八年,這在時局動蕩,政權更迭極快的民國時期可以稱得上是"不倒翁"的存在,閻錫山也因此擁有了"山西王"的美譽。
  • 「山西王」閻錫山之子,為娶嫂子和家人翻臉,流落異國當貨車司機
    閻錫山是民國時期的著名軍閥,在晉掌權近四十年,有著非常雄厚的根基,人稱「山西王」。閻錫山縱橫捭闔數十年,有權有勢。然而,就是這樣一位上將大軍閥,卻為家務事煩心頭疼。"山西王"閻錫山之子,為娶嫂子和家人翻臉,流落異國當貨車司機。「山西王」閻錫山與二太太徐蘭森生有五子,分別是:長子閻志恭、次子閻志寬、三子閻志信、四子閻志敏、五子閻志惠(五子)。
  • 「山西王」閻錫山一代霸王最害怕的人,嚇得連頭都不敢抬起
    1920年前後的聯省自治風潮旋生旋滅,但同樣打著「保一方平安,促一地繁榮」的閻錫山卻能統治山西38年,成為名副其實的「山西王」。山西是民國時期的「模範省」,美國《時代》周刊曾對閻錫山治晉作過評價:「閻錫山實際上處在一個獨立王國之中。儘管當時晉西南地區還存在糧食短缺,但閻錫山為一千一百萬人帶來了繁榮,在中國,他們最富裕,因而他便顯得出類拔萃。閻的嗜好不是女人、酒、鴉片,甚至也不是金錢,而是優質的道路、紡織、防禦部隊、維持秩序的警察,發展優良的牛、馬、耕具、家禽、肥料——所有能為他的鄉親直接帶來好處的事物。」
  • 音樂巨匠家世顯赫,他的外祖母竟是從軍閥閻錫山槍下逃亡出來的
    用最簡單的話,講述最真實的歷史。閻錫山是一個土生土長的山西人,出生在一個以經商為主的小地主家庭。但他沒享什麼福,1900年,閻錫山在一次投機中慘敗,負債纍纍,連同父親逃往太原避難,那年閻錫山還是一個十七歲的熱血少年。
  • 深得閻錫山信任,「五妹子」閻慧卿到底是什麼身份?
    在山西王閻錫山跌宕起伏的一生中,曾經歷和馮玉祥、李宗仁聯手倒蔣、創辦西北實業等,但他一生只娶了兩任老婆。一位是自幼青梅竹馬的徐竹青,由於徐竹青沒有生育能力,於是閻錫山父親閻書堂為兒子張羅了第二任妻子許家的女兒並改名徐蘭森。
  • 閻老西兒的功與過:為什麼很多山西人懷念閻錫山?
    作為民國一方軍閥的頭頭兒,閻錫山得到的世人評價褒貶不一,但在山西人的口中,閻錫山的總體形象還是比較高大的,筆者從一個山西人的角度,藉此文簡要分析一下閻錫山至今仍被很多山西人懷念的原因。3、極大改善了山西的交通狀況山西地形多少山川,自古交通不便,雖易守難攻,是兵家必爭的「亂世之強藩」,但對地區經濟的發展很不利,也正因如此,閻錫山積極在山西修築交通道路,如著名的同蒲鐵路,這些交通道路的修建使山西省內的交通情況得到了很大的改善。
  • 「山西王」閻錫山:文人軍閥,留下數百萬字遺著,給自己寫輓聯
    他就是歷經軍閥混戰以及各類重大事變後仍執政山西省長達三十八年的閻錫山。世人對他的風評大多在於他善於阿諛奉承以及諂媚,但他能執政幾十年長盛不衰,這其中的治軍之法值得人們深思。五臺少年閻錫山閻錫山出生於在山西省五臺縣的一個普通家庭之中,他的家庭以經商為主。由於家族甚有底蘊,使得他曾有幸入私塾啟蒙,後雖棄學從商,但對文學方面甚是遺憾。
  • 閻錫山為什麼在山西修窄軌鐵路
    而當時山西財政收入不過1400-2000萬。。。再加上預計中的山西省其他鐵路支線,修完2000公裡標準軌得開個2億的大掛。這是史實不是穿越劇,閻錫山真沒這個錢啊。3.標準軌鐵路即使修完也是入不敷出。而同蒲路全線按2000公裡計算的話,用標準軌鋼材消耗就是90*2000=180000噸。而用窄軌鋼材只用40*2000=80000噸,僅鋼材一項就節省10萬噸!
  • 閻錫山去世之前,變為一個「夢想家」,他的希望難以實現
    1960年5月23日,閻錫山終於結束他「十年隱居,十年著作」的晚年生活,山西王的時代,終於黯然落幕了。78歲的「山西王」亡於感冒引發的肺炎和心臟病。閻錫山去世後,他的幾百名老部下,同鄉,還有一些要人,都到醫院去哀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