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欄目介紹】
「生活中的經濟學」音頻欄目——是將人們在日常生活中能接觸到的方方面面,以經濟學的視角,大眾化的切口,觀察分析經濟領域的最新動向、最新案例,幫助大家在生活和工作中作出更正確地抉擇。讓你在聆聽節目的同時,對經濟常識有茅塞頓開的驚喜!
【主播】
梁麗(讀創/深圳商報《文化廣場》編輯)
【本期內容】
由馬龍·白蘭度等主演的《教父》1972年在美國上映,該片改編自馬裡奧·普佐的同名小說,講述了以科菜昂為首的黑幫家族的發展過程,以及科萊昂的小兒子邁克如何繼承父業的故事。《教父》成為黑幫最愛的電影,這可能是《教父》導演弗朗西斯·科波拉所沒有想到的,這其實是經濟學在起作用。藝術會模仿生活,反過來生活也會模仿藝術,即使是黑社會也不例外。
黑手黨:一群電影愛好者
◎岑嶸
在姜文的電影《一步之遙》的開頭,武七因在義大利人面前丟了臉,去找馬走日求助。而整場戲其實都是姜文在模仿電影《教父》的開頭,並向這部電影致敬。
由馬龍·白蘭度等主演的《教父》1972年在美國上映。次年該片獲得第45屆奧斯卡獎最佳電影、最佳男主角、最佳改編劇本獎,2007年《教父》被美國電影協會選為「百年百佳影片」。該片改編自馬裡奧·普佐的同名小說,講述了以科菜昂為首的黑幫家族的發展過程,以及科萊昂的小兒子邁克如何繼承父業的故事。
這部電影如此生動,以至於大多數觀眾都認為作者普佐是教父的圈內人,但是事實上,當普佐在四十五六歲寫這部小說的時候,他對黑幫的認識和一般的美國人知道的差不多。他說:「《教父》的寫作完全來自研究,我生活中從未遇到過一個真正的黑手黨。」
也就是說,《教父》大多數的情節都來自普佐的想像。但如果因此你以為真正的黑手黨及其他黑幫對這本電影不屑一顧,那就錯了,事實上,《教父》是黑幫最愛看的電影。
牛津大學社會學系教授蒂亞戈·甘貝塔擅長運用經濟學理論,特別是博弈論和信號理論來研究黑社會文化。他說:「犯罪分子無法隨心所欲地把自己的理想形象展示給外面的世界,他們無法僱用廣告公司為他們做宣傳。這就是電影大施拳腳的地方,犯罪分子從電影對他們的宣傳中獲益,並陶醉於此。」這也給了他們模仿電影的一個理由。
為了告訴別人他們就是電影所描繪的那些人,黑幫成員會反覆觀看電影來模仿其中的人物。
路易斯·米利託是美國黑手黨甘比諾家族大佬路易·米利託的妻子,她這樣回憶道:「路易看了無數遍《教父》,這部電影就像一個探照燈,照亮了他堅信但之前沒有任何證據的東西····我們所有的朋友都在看····到這裡來的人都像《教父》裡演的那樣,互相親吻擁抱,說著電影裡的臺詞····我當時忍不住笑了,這就像一出鬧劇。」
另一個黑手黨成員,外號「公牛」的薩米·格拉瓦諾說:「《教父》絕對影響了我的生活,我會在現實生活中使用一些電影臺詞,比如「我將給你一個無法拒絕的開價」,我總是告訴別人,「如果你有一個敵人,那他也是我的敵人'。」
黑社會成員不但愛模仿《教父》中人物的言行舉止,連裡面的情節也模仿上了。還記得《教父》開頭那場盛大的婚禮嗎?1993年,俄羅斯一個黑幫在共青城的一家餐廳中舉行了一場婚禮,一家機構悄悄錄下了這場盛宴,整個場面和《教父》中的婚禮場景極其相似。
教父中還有一個經典橋段:好萊塢大亨傑克·沃爾茨拒絕與科裡昂合作,他不願意讓科裡昂的教子強尼擔任電影的主角,結果他的愛馬被砍下了頭放在了他的被窩裡。1991年,西西里首府巴勒莫的三個承包商在公司的車上發現了一個被砍下的馬頭,2001年,45歲的卡梅洛·迪卡龍得罪了黑幫,他的車上被丟上了同樣的「禮物」。
許多打入黑社會的聯邦特工也證實了這點,一盤由聯邦調查局秘密錄製的錄音顯示,美國的黑手黨經常討論的主題就是《教父》的演員表。有個潛入黑手黨內部的聯邦特工說:「黑手黨大佬阿多尼斯給了侍者一口袋的25美分硬幣,要求他在投幣機上一直放《教父》的主題曲,吃飯時,我們一直在聽同一首歌,一遍又一遍。」
還有一個聯邦特工說:「當他們想要表現得強硬、真誠、正義甚至聰明的時候,《教父》給了他們一系列現成的談資,而且相當多的黑幫分子已經記住了這些臺詞並且他們像劇中的「教父」一樣變得不愛說話。」
《教父》成為黑幫最愛的電影,這可能是《教父》導演弗朗西斯·科波拉所沒有想到的,這其實是經濟學在起作用。藝術會模仿生活,反過來生活也會模仿藝術,即使是黑社會也不例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