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輪排摸,8個門崗,24小時輪值……普陀這個開放式小區疫情防控答卷...

2020-12-23 上海普陀發布

1356戶,4000餘人,南至光復西路,北至沙洪浜路,西至曹楊路,東至長壽鄰裡分中心,分布在街道邊的8個零散區域,公交車站、便利店、藥房等散布在穿越小區的各條街道上,長壽路街道談家渡小區的開放式格局給疫情的防控帶來了「大麻煩」。

然而,這個小區的人散心不散

居民們在居委會的帶領下,心心相印

交上了一份疫情防控期的「標杆式」答卷

3輪排摸,8個門崗,24小時輪值

1月底,談家渡小區居委會的工作人員就開始了大排摸,老式小區7樓沒有電梯,書記徐春升、副書記陳曉英和工作人員們一起,一層層走上去,挨家挨戶排查。「大排查做了三輪,第一輪排查各家各戶,尤其注意返滬人員,第二輪排查一遍看是否有『漏網之魚』,第三輪發放門禁卡。」徐春升告訴記者,「我們小區有400戶出租戶,有三百多戶春節期間離滬了,目前回到上海的有348戶,這其中有2戶三口人是從湖北回來的,目前都已經過了隔離期,也就是說,咱們小區是沒有密切接觸者的。」

由於小區的開放式格局,給疫情期間的防控工作增加了難度和壓力,「早在2014年的時候,我們就想在小區之間封掉幾個門,保證人員的進出安全性,那時候遇到了非常大的阻力,因為對很多居民而言,出行造成了不便,這一次,疫情當前,我們做了很多的疏導工作,這一次,居民們都很支持。關掉了4個門,只保留了8個區域每個區域只留一個進出口,每個進出口各設一個門崗,24小時輪值。在保證各區域居民生活外出的前提下,最大限度地進行了人流的管控。」

談家渡小區居委會的工作人員一共只有8位,六名社工,還有兩位退休返聘的人員,由於小區開放,門崗防疫壓力大,工作人員幾乎沒有休息過,「直到區裡派了機關幹部到社區駐點支援,我們小區來了6位支援幹部,我們得以喘了口氣,安排了輪休。」

人心換人心,才有「心心相印」的社區

年近60的徐春升,2002年就在談家渡小區做就業援助員,2012年開始做書記,2018年開始書記、主任的工作一肩挑,白天忙社區事務,晚上跑居民家,了解居民最真實的需求。去年7月,繁重的工作,徐春升的身體日漸吃不消,靠一直吃藥才能緩解頭暈等不適。她向領導提出了辭職申請,「後來,領導分派了陳曉英來做副書記,我想著,帶好下一班,也是我退下來之前應該做的事,就接著幹了一段時間,這就趕上了疫情,我更不能在此刻逃脫了,其他任何事情,都等到疫情結束再說。」徐春升笑笑說。

「徐書記心裡記掛得全是咱小區的居民,她的群眾基礎特別好。」陳曉英告訴記者,「她一直身體力行地示範,教給我們的社工最多的一句話就是『一定要常去居民家走一走,真正走到他們身邊去,才能交心』。」

早在做就業援助員的時候,徐春升就堅持深入群眾的做法,「那時候拿到街道裡下發的招工需求,我就會挨家挨戶去看一看,因為只有去真的看了,我才能知道這家的人員身高夠不夠做保安,性格是不是真的可以去做門衛,只有真的去了解他們,才能成功地推薦合適的工作,真的幫到他們。而老百姓真的很簡單,你為他們做了一件小事,他們真的能記著你的好一輩子。天冷了,我們能收到居民們自己織的毛線帽子,那種溫暖真的是金錢無法衡量和取代的。」

談家渡小區的老年居民居多,80歲以上老人有190餘位,60歲以上的老人佔據總居民的一半以上,「而我們小區定點的口罩購買藥房還要過了武寧橋,很不方便,對腿腳不便,還不會操作的老年人而言更是一『罩』難求,我們就每天派工作人員去把口罩從藥房買回來,再一一電話通知居民們來居委會領取,在政策允許範圍內,咱們能幫一點就是一點,我們這工作,就是要為老百姓服務的。」

社區裡沒有捐款的號召,徐春升這幾日卻陸陸續續收到了好幾位居民的捐款,「他們說,電視上看到了新聞,我們有點錢,不多,但也想出份力。咱們的小區居民是真的好,這樣的心連心,讓我覺得,一切真好。」徐春升笑了。

記者:丁婉星

編輯:王雨思

面對復工壓力,這家企業這樣「撥雲見日」→

防疫復工兩不誤,這個社區有啥妙招?

家門口有幾名志願者?這裡的答案出人意料!

注意啦!防控新冠肺炎,這些都是誤區!

普陀開通信貸綠色通道解決企業燃眉之急!

相關焦點

  • 秦申申——「人過篩、戶過網」,堅決築牢小區疫情防護的第一道防線
    對車輛停放進行檢查大年初三,秦申申對小區車輛停放例行檢查中發現,一輛小車又習慣性停在了A16棟的消防通道上,他立即打電話給車主要求挪車,等半個小時後還沒有過來,他直接上門提醒車主,車主一臉不悅地:「小區停車位那麼少
  • 上海戰疫手記|在老小區站門崗,居民的理解讓我很欣慰
    、長風街道、宜川街道一線,當好疫情防控「戰鬥員」。社區是基層疫情防控一線。按照分工,我們三組的15名同志分別深入長風街道轄區內的長風一村、白玉新村、清水灣、普陀二村4個小區,有的幫助居家隔離人員買菜、倒垃圾、測體溫,有的貼告示、打電話、分發口罩,還有的在小區門口測體溫、登記信息、檢查車輛,積極參與疫情防控一線工作。
  • 普陀下階段常態化疫情防控重點工作有哪些?今天這個會議作部署→
    6月11日上午,區疫情防控工作領導小組會議召開,學習貫徹習近平總書記關於疫情防控工作重要指示精神和市疫情防控工作領導小組會議精神,研究部署下階段常態化疫情防控重點工作。區委書記曹立強主持並講話,區領導姜冬冬、顧軍、孫萍、郝炳權、黃慶偉、楊元飛、魏靜、王珏出席,並就相關工作推進作交流發言。
  • 五個百分之百做到了嗎?拉網大排查3天 武漢各區交答卷
    16日,我市部署開展為期3天的集中拉網式大排查,落實五個「百分之百」舉措,即「確診患者百分之百應收盡收、疑似患者百分之百核酸檢測、發熱病人百分之百進行檢測、密切接觸者百分之百隔離、小區村莊百分之百實行24小時封閉管理。」堅決遏制疫情擴散蔓延。
  • 松江「最美社區工作者」榜單發布,一起為疫情防控中築牢社區安全...
    倉吉居民區有3個工業小區和多片分散的宅基地區域,來滬人員多達四千餘名。「務必在最短時間內完成第一輪排摸!」防疫前期,陸愛琴每天至少打200個電話,從各種渠道排摸人員信息,經常晚上甚至半夜都會接到來滬人員的諮詢或者已返滬的告知電話。隨著防控升級,招募志願者和部署居民區出入口防控成了她的工作重點。
  • 海鹽這個社區疫情防控有妙招!
    「守住門,盯住人」 疫情防控不僅需要調動全員力量,更需科學防治、精準施策。通元鎮禾溪社區在全面排摸人員的基礎上,創新推出「三色管理三星管控」工作機制,築牢社區一線防控堡壘。 今天,記者來到了通元鎮禾溪社區海倫花城住宅區。
  • 北京大興區築牢無物業小區疫情防控第一線
    隨著上班族們陸續返崗復工,如何在社區、小區阻斷疫情,仍是北京目前城市防控的重中之重。那些無物業管理的小區該怎麼辦?怎麼管?北京市大興區集結各方力量,織起嚴密防控網,築牢社區尤其是無物業小區防控疫情第一線。
  • 「最嚴門禁」時代的鄭州:槓不過「硬核」門崗大爺,這樣活……
    4日下午,德億時代城小區門口門崗大爺很盡責記者走訪發現,疫情當前,不少小區的門崗都十分負責,雖然沒有網傳「出門腿打斷」那般誇張,但進出門測量體溫、登記、查看相關證件等,都十分嚴格。4日下午,鑫苑名家小區,正門已關閉在這個過程中,不乏有個別住戶不理解這樣的舉措,仍想不按規定出去,門崗們都以近乎固執的態度執行規定:「我們就按照規矩辦!」
  • 寶山區大場鎮落實小區封閉式管理,築牢社區防控圍牆
    日前,在南大路511弄,一位居民從新裝的鐵門進入小區,第三方物業管理人員上前為其測體溫並查看出入證。居民豐阿姨告訴記者,疫情發生後,小區管控力量一時跟不上,大家都挺擔心。得知這一情況,政府馬上派人裝了鐵門,還派駐第三方物業24小時守門,嚴格執行測體溫、查看出入證、外來人員登記的流程。
  • 普陀這兩個小區合併後,「煩心事」都沒了!
    普陀這兩個小區合併後,「煩心事」都沒了!近日,這個只有12戶人家的「迷你小區」併入了20多年的「老鄰居」太浜巷小區,迎來了資源共享,管理升級的新開始。在中山北路2185弄29號樓附近,新設立了一個門崗,將這棟樓和原先的太浜巷小區圈在了一起,這是兩個小區合併以來最直觀的變化之一。合併以前,太浜巷小區是敞開式的,小區共有5個出入口,物業無法進行封閉式全方位管理。「沒有門崗,外來人員、車輛可以隨意進出。」
  • 社區來了「輪值主席」!柯橋激活共建單位資源 合力助推基層治理
    剛排摸了一批去過疫情重點地區的貨車司機名單後,柯橋區交通運輸局副局長沈宏明立馬給該區大數據發展管理中心打去提醒電話,「名單已傳來,請抓緊反饋!」作為輕紡產業所配套的物流基地,柯東倉儲每天3000多輛車次進出。「在路上」是這群貨車司機的常態,他們全國跑、接觸面廣,但又不在小區或酒店居住,是本地疫情防控的重點。如何排查其中的重點人群?又該如何勸導其做好防疫措施?
  • 砌12面牆、裝2個門衛室、焊了1個大門,這裡的防疫很硬核!
    石化街道三村居民區共有一村、二村、三村三個小區,其中一村、二村是開放式老舊小區,共有124棟樓,出入口多達15個,並且沒有門衛室。這裡房屋產權複雜,商鋪、企業、集體宿舍較多,出租房多,外來人口多,是疫情防控的重點、難點。
  • 「防控疫情」當好疫情防控的「守門員」——安寧泰安保安有限公司...
    疫情發生以來,作為安寧市屬國有企業的安寧泰安保安有限公司全體總動員,舍小家為大家,積極投身到疫情防控這場沒有硝煙的戰「疫」中,以普通平凡人的堅守和擔當,「疫往」無前,在疫情防控阻擊戰中構築歲月靜好,現世安穩。
  • 為了交這張「答卷」,街道助力普陀這個檢驗所提前復工!
    疫情就是命令,防控就是責任。戰「疫」時刻,普陀的各行各業聞令而動,白衣天使們奔赴武漢,奮戰在一線,不問生死,不計報酬,扶危渡厄;政府部門的各級機關工作人員、社區的工作人員、小區的物業......堅守社區,不懼危險,不眠不休,守護大後方。而在普陀,有這樣一家企業,同樣在為抗擊疫情默默無聞地努力奮鬥。
  • 新順社區全員參戰 完成3個開放式小區的封閉工作
    2月12日22時,雖然天色已晚,新撫區新撫街道新順社區的工作人員仍在拿著手電照明,在社區裡安裝防護網,使開放式小區全部實施封閉管理。 按照撫順市疫情防控指揮部《關於進一步加強疫情防控期間居民小區管理的通告》要求,新撫街道高度重視,立即連夜部署,連夜行動,新順社區迅速響應、全員參戰,打響了社區拉網封閉小區戰役。 由於新順社區80%是全口徑開放式小區,全面封閉的任務量很重。
  • 重點國家增至24個,防控措施升級|河野先生的回家時間變長了,但更...
    市疫情防控工作領導小組今天發布從3月20日零點起上海在原有16個重點國家基礎上新增澳大利亞、馬來西亞、希臘、捷克、芬蘭、卡達、加拿大、沙烏地阿拉伯等8國作為疫情防控的重點國家作為上海境外人士居住密度最高的中心城區長寧區的多個涉外居民區都開啟了24小時隨時在線狀態有著「小小聯合國」之稱的虹橋街道榮華居民區更不例外3.3萬常住居民其中境外人士1.65萬來自全球約50個國家和地區
  • 康城「總管」張軍萍:守住滬上最大開放式社區的巾幗女將
    她堅守崗位、不畏辛苦,連軸駐守社區90天,每天在崗超過18個小時,日行2萬步「地毯式掃樓」,以忠誠擔當的本色和赤誠為民的情懷,帶領群眾築牢了疫情聯防聯控的「銅牆鐵壁」,彰顯了上海社區治理的「精」與「情」,無愧為滬上最大開放式社區「戰疫」的「把關」人。
  • 從兩分半到五秒鐘,人工智慧「神器」助力商務樓宇疫情防控
    新冠病毒疫情發生後,好多項人工智慧技術已在全國各地的疫情防控中發揮了作用。利用人工智慧的圖像識別以及深度學習這些高科技手段,可以在高密度人員流動場景中快速識別並大幅提高測溫效率和異常體溫者檢出的準確率,而且可以24小時不間斷工作,避免交叉感染,保障人員安全。桃浦鎮李子園大廈在門崗監控點啟用了AI紅外熱像儀這一「神器」後,馬上就享受到了高科技帶來的便利。
  • 戰「疫」一線的溫暖人社:每天堅持17小時 保溫杯裡就是全部的熱量
    根據工作安排,張偉負責六裡山南路30號社區的疫情防控點。作為重點防控點,他們比其他防控點要早到崗、晚下班。早上7時準時到崗,晚上24時才能休息,張偉要一連工作17個小時。到崗第一天,張偉就著手勘查小區「地形」,熟悉掌握小區每一條進出通道、居民樓數量和位置、住戶基本情況,特別是與社區居委會對接了解外來人員情況。根據小區特點,他們逐一關閉了存在管理風險的小區通道,集中一處進出管理。
  • 常州住宅小區封閉管理首日:大多數小區嚴格執行
    我市住宅小區封閉管理首日:大多數小區能嚴格執行同時,城鄉交通入口把關更嚴了2月2日下午,市住房和城鄉建設局發布《關於加強住宅小區疫情防控工作的通告》,要求「根據市新型冠狀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防控應急指揮部的工作要求,疫情防控期間實行小區封閉式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