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遊•文薈丨夜讀丨臘八節:進了臘月門,轉眼就是年

2020-12-26 上遊新聞

十二月為一年的最後一個月份,俗稱為歲尾,有臘冬、殘冬、窮冬、臘月、冰月、餘月、極月、清祀、冬素、大呂等30多種稱呼。其中,人們最熟悉和熟知的當屬「臘月」。 

臘月的由來,與臘祭有關。古人在一年的最後一個月就要圍獵,以捕獲的禽獸作「犧牲」祭祖宗。據《風俗通》記載:「臘者,獵也。因獵取獸祭先祖,或者臘接也,新故交接,狎獵大祭以報功也。」

由此可以看出,「臘」就是打獵,用打來的野獸或自己養的家禽進行祭祀,祭祖先,祭百神。直到現在人們還習慣把臘月醃製的豬、牛、羊肉,稱為「臘肉」。

由於「臘祭」常在十二月舉行,故秦漢以後這個月被稱為臘月。

一進臘月,市面驟現繁榮,這是一年內的特有市場,叫臘月市。先是賣鹹肉(即臘肉)和粥果的,為「臘八」做準備。

過了初十,開始賣衛畫門神、掛千、金銀箔、燒紙、等等。

二十日以後,以賣糖瓜、糖餅、江米竹節糕、關東糖等物,是為「祭灶」準備的。

二十五日以後,貨物齊全,琳琅滿目,為除夕之夜做準備,價格也相對的漲高,京師諺語有「臘月水土貴三分」之說。

臘月初八,我們首先想到的一定是臘八粥。

臘八粥在古時是用紅小豆、糯米煮成,又稱「大家飯」,象徵著風調雨順,五穀豐登。

臘月二十三,又稱「小年」,是民間祭灶的日子,有「男不拜月,女不祭灶」的習俗,因此祭灶王爺,只限於男子。

臘月二十四

撣塵掃房子的風俗,由來已久。古代把春節大掃除稱為「掃年」,起源於古代人民驅除病疫的一種宗教儀式。後來逐漸演變為年終的衛生大掃除。是我國人民素有的傳統習慣。北方稱"掃房",南方叫"撣塵"。

臘月二十五

推磨做豆腐,臘盡春回,人們度過了漫長的冬天,即將進入到新的一年,貼窗花、貼福字、掛對聯是必不可少的。

臘月二十六

春節傳統漢族民俗「燉大肉」。民間諺語稱:「臘月二十六 ,殺豬割年肉」,說的是這一天主要籌備過年的肉食。

臘月二十七

過年的前夕,民諺稱「臘月二十七,宰雞趕大集」。

這一天,家家戶戶除了要宰殺自家的家禽,還要趕集上店、集中採購,主要是買賣年節物品,例如鞭炮、春聯等。

臘月二十八

多數地方在這一天要趕製過年的麵食,貼窗花。

臘月二十九

除夕前一日,叫「小除夕」,家置酒宴,人們往來拜訪叫「別歲」。焚香於戶外,叫「天香」,通常要三天。

大年三十兒

除夕是新舊交替的時刻,這天夜間的鞭炮聲不絕於耳,各行各業停了交易。都在自己家裡打著如意算盤,企盼在新的一年中,碰上更好的運氣。

除夕夜的活動也是千姿百態——辭歲、守歲、迎歲······這種慶祝活動一個接一個。

午夜一到,臘月就結束了,新的一年也隨之開始了。 

【免責聲明】上遊新聞客戶端未標有「來源:上遊新聞-重慶晨報」或「上遊新聞LOGO、水印的文字、圖片、音頻視頻等稿件均為轉載稿。如轉載稿涉及版權等問題,請與上遊新聞聯繫。

相關焦點

  • 進了臘月門,轉眼就是年
    今天是2021年的1月13日,星期三。庚子年(鼠年)臘月初一。從今天開始,農曆臘月份算是正式拉開了序幕。俗話說得好:「進了臘月門,轉眼就是年。」是啊,進入臘月份以後,距離過年的日子是越來越近了。同時,這期間的年味兒也是越來越濃了。
  • 上遊•文薈丨夜讀丨老家的房子,才是最後的歸宿!
    記得最清楚的就是那一張張樸實的臉,在鏡頭面前咧著嘴說:「以後總有幹不動的一天,老家蓋了房子就放心了」,說這句話時,他仿佛看到房子落成竣工的那天喜慶。進可去繁華之地,埋頭苦幹;退可隱居老家,餘生安穩。畢竟當萬家燈火明時,這人間還有一盞,為你而亮。
  • 上遊•文薈丨夜讀丨真正的聰明人,都懂得「三心二意」
    人生就是一個不斷打怪升級的過程,聰明的人,都懂得修煉這「三心二意」。01修一顆平常心不因外物動搖心性狄仁傑在《宦經》中寫:「多恕人,少容己,心安則福至。」所謂心安,就是修煉一顆平常心,對人對事既要積極主動、盡力而為,又要學會順其自然、不必苛求完美。明代哲學家王陽明便深諳此道。22歲時,頗有天資的王陽明參加了三年一次的會試,卻名落孫山。
  • 夜讀丨你的對手,就是你最好的鏡子
    如果你不想被對手戰勝,就要不斷地強迫自己去彌補這些缺點。彌補缺點的過程,恰恰是一個人變優秀的過程。有對手,才會有危機感,才會有競爭力,才會奮發圖強。你要感謝你的對手,是他讓你照見了自己的缺點,然後變得強大。
  • 上遊•文薈丨夜讀丨成熟的人,看誰都順眼
    《論語》裡說,「見賢思齊焉,見不賢而內自省也」意思就是,遇到比自己優秀的人,要想著和他一同成長,共同進步。而見到不好的人,也要反思,自己是不是同他一樣有不好的德行或者習慣。《論語》裡又說,「躬自厚,而薄責於人。」這是在警示我們,切忌寬待己、嚴待人。
  • 臘八節文化探源
    傳播:國學丨文化丨親子丨教育丨中醫 | 健康傳遞:愛地球 | 愛萬物 | 正能量
  • 上遊•文薈丨夜讀丨清明節不可不知的25個成語典故
    千百年來,清明節形成了豐富多彩的節日歷史文化,清明節的成語典故則是其歷史文化中的瑰寶,不可或缺的重要組成部分。這就是"寒食節"的由來。2)清明柳介子推背著老母親在一棵老柳樹下被燒死。晉文公見狀,慟哭。裝殮時,從樹洞裡發現一片衣襟,上寫道:「割肉奉君盡丹心,但願主公常清明。」第二年晉文公率眾臣登山祭奠,發現老柳樹死而復活,便賜老柳樹為」清明柳「。3)  禁火冷食在古代寒食禁火,只能吃冷食,家家戶戶在節前就紛紛製作甜幹餅、鍋攤餅、冷粥以便下咽充飢。
  • 上遊•文薈丨午讀丨有一種胖叫「營養不良」:這5類食物中國人...
    國人蔬菜類攝入變化(克/天)1982年2012年穀類509.7337.3  ↓塊莖類179.935.8    ↓蔬菜316.1269.4  ↓近30年來,國人攝入穀類減少15%,蔬菜減少17%。你可能是個營養不良的胖子很多人認為「吃得好」,就是「愛吃什麼吃什麼」、「想吃多少吃多少」。實際上,食物搭配不合理,吃再多也可能導致營養不良。
  • 上遊•文薈丨夜讀丨最全老中醫養生順口溜,超實用
    養生就是我們的生活中的飲食作息,也是一種生活態度。生活中的小常識也決定了身體的大健康。這些小知識你都記住了嗎? 【免責聲明】上遊新聞客戶端未標有「來源:上遊新聞-重慶晨報」或「上遊新聞LOGO、水印的文字、圖片、音頻視頻等稿件均為轉載稿。如轉載稿涉及版權等問題,請與上遊新聞聯繫。
  • 上遊•文薈丨夜讀丨66個名句的出處,終於找全了!
    借問吹簫向紫煙,曾經學舞度芳年。得成比目何辭死,願作鴛鴦不羨仙。比目鴛鴦真可羨,雙去雙來君不見?5-《已亥歲》唐·曹松澤國江山入戰圖,生民何計樂樵蘇。盛年不重來,一日難再晨。及時當勉勵,歲月不待人。12-《遣悲懷三首·其二》唐·元稹昔日戲言身後意,今朝都到眼前來。衣裳已施行看盡,針線猶存未忍開。尚想舊情憐婢僕,也曾因夢送錢財。
  • 臘八節丨過了臘八就是年,一年一歲一團圓
    韓城傳媒網民生/社會/時訊/熱點關注今年的臘八節是2019年1月13日 星期日 農曆臘月初八「小孩小孩你別饞,過了臘八就是年」,當這首熟悉的歌謠響起時,我們都知道,又是一年臘月初八了。一進臘八,「年」以倒計時的腳步臨近。年味兒越來越濃,辛苦工作一年的人們,開始感受到家的溫暖,故鄉的一切隨風而至,歸心似箭。臘八是粥,更是節,臘八節,是不盡的相思味道。日子,是每年重複的節氣連結的,生活,是這節氣中濃濃的思念和幸福的守候塗抹的。
  • 上遊•互動丨融媒新時代 夜雨薈群英一一重慶晚報「群英薈」五...
    2018年年底,重慶晚報夜雨副刊納入上遊新聞頻道管理,平臺更大,空間更廣,凸顯新媒體強大優勢,得到「群英薈」一致支持與響應。「群英薈」暨晚報副刊的第一個五年計劃業已大功告成,鳴鑼收兵;我期待著第二個五年計劃的再出發,等待著那扣人心弦的結集令。呂進  重慶市文聯榮譽主席,西南大學二級教授,上遊新聞-重慶晚報文化顧問時間過得真快,2015年11月16日建群的「群英薈」就已經五年了,我這幾天在成都開會,無法出席座談會,很遺憾,特致信祝賀。
  • 上遊•文薈丨夜讀丨別愛一個讓你廉價的人
    97年的男生,長得帥氣,身材也好,換女朋友的速度也是一流。前些天才看見他曬了自己的寶藏女孩,這周就換了一個新的,而上一個女友的蹤跡,儼然已經煙消雲散。我跟朋友打趣:「越來越看不懂現在年輕人的愛情。」朋友故作老成:「速食時代,什麼都提倡一個字——快。」嘻嘻哈哈笑著略過這個話題,心裡卻感到有點難過。
  • 上遊•文薈丨夜讀丨16個文藝的句子,一讀就感到雅致
    ——汪曾祺《無事此靜坐》 【免責聲明】上遊新聞客戶端未標有「來源:上遊新聞-重慶晨報」或「上遊新聞LOGO、水印的文字、圖片、音頻視頻等稿件均為轉載稿。如轉載稿涉及版權等問題,請與上遊新聞聯繫。
  • 上遊•文薈丨夜讀丨世界文學名著的開篇語,經典總是耐人尋味!
    西爾維婭•普拉斯《鐘形罩》那是一個古怪、悶熱的夏天,就是羅森博格因間諜罪名被處死的那個夏天,我不知道我在紐約幹什麼。 【免責聲明】上遊新聞客戶端未標有「來源:上遊新聞-重慶晨報」或「上遊新聞LOGO、水印的文字、圖片、音頻視頻等稿件均為轉載稿。如轉載稿涉及版權等問題,請與上遊新聞聯繫。
  • 上遊•文薈丨夜讀丨據說這70個詞,能考住99%的中國人!
    上小學的時候最怕的就是「聽寫」「背誦並默寫」長大之後,需要寫字的時候少了但更為致命的是:連讀都不會讀了!!!比如說最近想讀個詩吧——篔簹競長纖纖筍,躑躅閒開豔豔花。匍匐:爬行。躑躅:徘徊不進的樣子,也是杜鵑花的別名。龜裂:裂開密密麻麻,如同龜甲一樣的網狀縫隙。
  • 上遊•文薈丨夜讀丨關係再好,也不要忽視這三條「潛規則」
    人與人相處,最重要的就是把握好「度」,若因為關係親密而失了分寸,再好的關係也會變成一場災難。1不過分幹涉,是對彼此的尊重微博上有個話題:「保持分寸感有多重要?」有個回答是:「每個人都有各自的經歷,若不能感同身受,起碼做到不過分幹涉。」
  • 夜讀丨強大氣場的人,都有一顆簡單的心
    全民夜讀來自民生周刊00:0005:51點擊上方綠標收聽朗讀音頻文/梵音療愈在生活中,每個人都會遇到各種各樣的問題和困難,但為什麼有些人能夠坦然面對,有些人卻耿耿於懷呢?關鍵就在於,你是否能做到心平氣和。
  • 上遊•文薈丨夜讀丨再高的情商,也不必說話讓所有人舒服
    2007年5月24日,中美戰略經濟對話閉幕後,吳儀在美國國會山與眾議院女議長南希·佩洛西會談。外界猜測兩個「女強人」見面氣氛一定特別緊張。可是,吳儀口氣輕鬆地對表情嚴肅的南希說:「我來之前看見媒體上有個報導,說Madam吳(吳儀),要去見南希·佩洛西,就像羊入了虎口一樣。其實,按中國人的生肖,我屬虎,虎口就在我自己臉上,所以我不怕入虎口。
  • 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典丨 塔檢法治夜讀 第二百三十期(2020年137期)
    各位聽眾晚上好,今天是2020年12月2日,星期三,農曆庚子年十月十八,大興安嶺塔河縣檢察院指尖上的微檢工作站陪您夜讀,我是你們的朋友,塔檢法治君,在這裡很高興與大家再次相聚,一起睡前聊一會兒,法律的那些事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