調查|「助推手」還是「攔路虎」,垃圾分類智能垃圾桶的B面效應

2021-01-08 湖南頻道

圖為瀟湘奧林匹克花園一期內的智能垃圾桶,原來放在這裡的傳統垃圾桶已經被搬離,因每次都需要掃碼才能開箱,有業主將垃圾丟在垃圾桶外,物業擔負了「二次投遞」的工作。

紅網時刻特邀記者 楊宇勃 記者 王義正 長沙報導

最近,居住在長沙市高新區瀟湘奧林匹克花園一期的胡先生,發現小區裡出現了一個奇怪的現象。

有一些居民拎著垃圾袋下樓,卻最終把垃圾放在了垃圾箱邊上,丟垃圾的「最後一公裡」成了一道「鴻溝」。而一颳風下雨,沒有正常入箱的生活垃圾就成了「自由民」。「一颳風,小區裡塑膠袋到處飛,真不明白,搞這個東西是為了啥。」

事情要從小區來的一批「新朋友」說起。

圖為傳統的分類垃圾箱,相比起來,智能垃圾箱要「洋氣」不少,但二者的價格差異也非常懸殊。

智能垃圾桶丟垃圾不方便

2018年,長沙市進行了垃圾分類示範社區試點,希望通過示範作用帶動周邊區域進行垃圾分類。

「芙蓉、嶽麓、天心、雨花等五區每區有10個,高新區有2個。」長沙市生活垃圾分類工作指導中心工作人員告訴記者,在居民住宅區、辦公區、公共區域,菜市場以及農貿市場等區域,通過生活垃圾分類投放、分類收集、分類運輸、分類處理的方式,配合終端處理設施區域生態補償、生活垃圾階梯計費和資源化利用項目實施等,推進生活垃圾穩步減量。

4月10日,長沙市人民政府辦公廳下發了《關於印發2019年長沙市生活垃圾分類工作方案的通知》,要求進一步完善生活垃圾分類體系,確保分類投放、分類收集、分類運輸、分類處理。明確指出,區縣(市)要引導居民按照「乾濕分類為主、四分類為輔」的原則,根據設施設備設置情況準確投放。

垃圾分類,就必須要用到專門的分類垃圾桶。瀟湘奧林匹克花園小區胡先生的困擾,就是由分類垃圾桶帶來的。

記者在採訪中了解到,目前長沙在進行垃圾分類過程中,除使用傳統垃圾桶外,在高新區、雨花區、天心區部分小區使用的是智能垃圾桶。而位於尖山社區的瀟湘奧林匹克花園小區是長沙市高新區智能垃圾桶試點的小區之一。

「從瀟湘奧林匹克花園小區進行垃圾分類開始,小區裡就裝上了智能垃圾箱,有的兩個一組,有的四個一組,需要先註冊,每次投放都需要先掃碼。」胡先生告訴記者,關鍵是裝了智能垃圾桶後,原來的傳統垃圾箱大多被撤掉了,現在丟垃圾只能選擇智能垃圾箱,否則生活垃圾就沒地方丟。

「投放垃圾時,業主必須掃碼註冊,輸入小區名稱、樓棟號、房號以及姓名和電話號碼。有些業主幹脆懶得麻煩,就直接將垃圾扔在垃圾箱旁邊。」瀟湘奧林匹克花園一期的另一位業主趙女士告訴記者,要這麼詳細的信息,是否涉及隱私安全的問題,也值得商榷。

記者試著註冊了一個帳號,除需要將住址精確到房號外,還需個人的手機號碼。

「用智能垃圾桶分類是一種順應趨勢的探索」

帶著胡先生和趙女士的疑問,記者前往長沙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區城市管理局進行了採訪。

目前高新區全區共有四個小區在使用智能垃圾桶,即F聯邦小區、麓谷明珠小區、麓山潤城小區,以及瀟湘奧林匹克花園。

在工作人員提供的一份材料中,記者看到,「以這四個小區為標杆,形成可持續、可複製、可推廣、標準化的垃圾分類模式。各社區內的其他小區樓盤要向示範小區靠攏,逐步形成標準化體系全覆蓋的生活垃圾分類示範社區(村)。」

對此,智能垃圾桶試用小區的部分業主表示,垃圾分類是好事,他們能夠理解,也樂意去做,但為什麼必須掃碼才能扔垃圾?掃不掃碼與能否實現垃圾分類之間是否存在合理的邏輯關係?

該局工作人員坦言,目前智能垃圾桶在使用中,確實存在一些不方便之處,「但不能因為目前的不方便,或者有些個別人不適應,這項工作就不去做,所以我們現在正在積極宣傳,積極引導。」

針對為何要收集這麼詳細的信息問題,高新區城市管理局工作人員答覆稱: 「使用智能垃圾桶是為了通過這種智能模式來獲取一些信息,從而來指導全區的垃圾分類。比如居民有沒有參與這項事情,垃圾投放是否準確,垃圾量到底有多少,以及投放行為如何,等等。以後如果要確立法律保障垃圾分類時,我們能夠追溯到具體哪一戶,或者對其進行獎懲,但是一般的普通垃圾桶是無法追溯到人的。」

高新區城市管理局工作人員告訴記者,目前智能垃圾桶在高新區的投放只有78組,佔的比重很少,「只是為了掌握數據,指導後期的垃圾分類工作」。

此外,高新區城市管理局另一位工作人員認為,垃圾分類是一種生活習慣,目前居民並未養成這種環保的生活方式,讓大家只能把垃圾丟進智能分類垃圾桶有助於促進大家養成這種習慣。該工作人員還介紹,目前上海等地已就垃圾分類「立法」,不排除長沙未來就垃圾分類「立法」的可能。那麼誰丟的垃圾,有沒有正確丟入應投放的桶內,是要數據支撐才能進行獎勵或者處罰,「這是一種順應趨勢的探索。」

對於智能垃圾桶的引入,記者在由該局提供的另一份材料中看到,智能垃圾桶設備的投入,是以政府購買服務的方式,由專業團隊實施分類收集、運輸和處理。據高新區城市管理局工作人員介紹,智能垃圾桶有一個相對完善的監測後臺,可以實現對用戶垃圾投放的有效檢測,目前該後臺的運行維護由相關企業負責。

此外,在調查中有智能垃圾桶試點小區的業主向記者反映,垃圾桶進行了分類,投放垃圾時也要求分類,但並未見到分類的垃圾運輸車,對於垃圾車運輸垃圾時是否將分過類的垃圾又混在了一起表示懷疑。

對此,長沙市垃圾分類指導中心稱,目前長沙已經在構建健全的垃圾分類體系,明確要求,生活垃圾的投放、運輸、儲存、處理全過程都要分類進行。

圖為兩桶組的智能垃圾桶。

垃圾分類勢在必行但要注重方法

2019年2月,住房和城鄉建設部在上海召開全國城市生活垃圾分類工作現場會,明確要求2019年起,全國地級及以上城市要全面啟動生活垃圾分類工作。到2020年底,46個重點城市要基本建成垃圾分類處理系統。

而長沙,是46個重點城市之一。

從2016年開始試點,2017年陸續出臺了《長沙市生活垃圾分類制度實施方案》《長沙市生活垃圾終端處理設施區域生態補償暫行辦法》《長沙市生活垃圾處理階梯式計費管理暫行辦法》等。

近年來,長沙大力推進垃圾分類工作,經過一系列試點後,將在今年實現全覆蓋。

「現在我們區的垃圾根據不同的類型,都有相應的垃圾處置場,已經實現了垃圾的分類處理和資源化利用。」嶽麓區垃圾分類辦梁姓工作人員表示,2018年,嶽麓區垃圾分類處在試點階段,按照長沙市政府的要求,2019年10月底,嶽麓區全區128個社區,628個小區必須實現垃圾分類全覆蓋。

但在推行垃圾分類理念過程中,難免會遇到這樣或那樣的問題,比如智能垃圾桶在植入垃圾分類理念的同時,其所產生的負面效果其實長沙早有先例。

嶽麓區城市管理局一名姓鐘的工作人員告訴記者,早在四年前,嶽麓區便在轄區的一個小區全部設置了智能垃圾箱,並移除了普通垃圾箱,小區居民在乾濕垃圾分類投放時,必須要掃碼才能開箱,後來運行了一段時間,因效果不理想而被叫停。

鍾姓工作人員坦言,這一做法對於居民投放垃圾而言,比較不便,而且小區裡只有智能垃圾桶,不掃碼就無法投放,有的居民因為垃圾投放太複雜,乾脆就直接將垃圾仍在垃圾箱旁邊,這與設置初衷完全相悖。「現在我們吸取教訓,實行自主選擇投放,效果還不錯。」

一位資深的環保工作者告訴記者,一座城市要實現垃圾分類絕非一日之功,更不是通過行政命令就能實現的,這是一種生活習慣,需要注重引導的方式方法,更需要給大家足夠的時間去改變習慣和養成習慣。

「給大家選擇餘地和改變的時間,可能比強行灌輸理念,甚至強制要求使用的效果會更好些。現在大家基本已經養成把垃圾丟進垃圾桶,但不能『揠苗助長』,影響垃圾進桶。」該環保工作者說。

來源:紅網

作者:楊宇勃 王義正

編輯:李曉玲

本文為紅網原創文章,轉載請附上原文出處連結和本聲明。

本文連結:https://hn.rednet.cn/content/2019/04/27/5395128.html

相關焦點

  • 垃圾分類機器人和智能垃圾桶未來發展趨勢分析
    我國在生活垃圾分類處理系統方面尚沒有足夠的經驗,相關產業鏈的完善和有效需求的形成需要一定的時間,相關行業的爆發式增長較難出現。但長遠來看,垃圾分類處理設備的空間廣闊,相關企業將迎來逐步發展的機會。2. 基於垃圾處理產業鏈的市場機會分析3. 智能分類垃圾桶/機器人的市場需求及前景智能垃圾桶,不僅能夠讓垃圾分類,而且對於垃圾的清理會更合適。
  • 垃圾分類新政策,促進智能分類垃圾桶行業新需求
    智能分類垃圾桶已然成為垃圾分類與再生資源回收的新趨勢,在新技術的應用之下,繁瑣的垃圾分類也開始變得有序、方便,避免了再生資源的浪費和亂扔垃圾造成的不必要的環境汙染。目前很多城市都已經上線智能分類垃圾桶,作為分類設備生產廠家的鴻鑫嘉和,在去年上海實施垃圾分類政策後不久,就聯合西南交通大學建築與設計學院研發設計了一款智能分類垃圾桶,並在當地有著非常不錯的應用。
  • 鴻鑫嘉和智能分類垃圾桶全面上線,助力垃圾分類政策高效推行
    兩分類垃圾桶開始撤離,四分類垃圾桶逐步上線。鑑於垃圾種類多,分類過細,這樣一來,讓習慣了不分類的市民一時之間難以適應。但經過垃圾分類設備生產廠家的一番努力,分類政策的推行試點工作也開始變得簡單。智能分類垃圾桶一經上線,就得到了廣大市民的一致好評。到多個城市深入了解了下分類設備市場,就目前消費者反饋來說,分類垃圾桶生產廠家鴻鑫嘉和旗下的產品獲得了不錯的口碑,市場佔有率也是相當不錯。
  • 還在為垃圾分類而苦惱嗎?AI智能垃圾桶來了
    【能源人都在看,點擊右上角加'關注'】北極星固廢網訊:幹垃圾、溼垃圾、有害垃圾、可回收垃圾……當前,垃圾分類已經成為生活新趨勢,但是垃圾到底如何正確分類,可能很多人都為此感到困惑。如果有一天,能自動識別垃圾分類的智能垃圾桶走進人們的生活,那是不是會方便許多?
  • 家庭智能分類垃圾桶設計
    垃圾的分類回收可有效的推進生態環境的可持續,該款智能分類垃圾桶應用於家庭垃圾的初分類,減少因為垃圾分類而產生多個垃圾桶的情況,內置掃描裝置感應晶片,通過法分析垃圾本身成分而進行對廚餘垃圾、可回收垃圾、不可回收垃圾、有害垃圾的粗分類。省去人為區分垃圾的過程。
  • 北京實施垃圾分類政策,鴻鑫嘉和分類垃圾桶走俏市場
    (鴻鑫嘉和-智能分類垃圾桶)目前北京市正在嚴厲查處生活垃圾分類投放、分類收集、分類運輸、分類處置等四個環節的違法行為。對於單位責任主體或個人不按規定分類投放生活垃圾的,將予以罰款處理。(鴻鑫嘉和-智能分類垃圾桶)在北京開始對垃圾分類政策動真格之後,武漢市在近期也宣布從7月1日起實施生活垃圾分類。《辦法》擬將武漢市生活垃圾分為可回收物、有害垃圾、廚餘垃圾、其他垃圾四大類。
  • 智能垃圾分類收集箱分類有哪些?
    隨著科技水平的不斷進步,智能垃圾收集箱也出現在我們的日常生活中。我們都知道,垃圾桶是每個場所每個區域都需要用的物品,關於垃圾桶,你了解多少?其實智能垃圾收集箱現已被發明出來而且現已開端遍及了。目前市面上銷售的一般都是帶蓋垃圾桶,開蓋時均需採用手動或腳踩方式實現,既不衛生又不方便。在一些公共場合,雖然到處都有垃圾桶,但由於陳舊無新意,許多垃圾仍然沒有丟進桶內,導致遍地狼藉、臭氣衝天,嚴重汙染環境。智能垃圾收集箱打開「新大門」,很多朋友都問智能垃圾收集箱品牌有哪些?
  • 踐行垃圾分類,分類正確要緊,垃圾桶的「儀容儀表」也要緊
    錢江晚報·小時新聞記者 方力 通訊員 蔣驊近日,杭州西湖區綜合行政執法局靈隱中隊隊員在巡查時發現,轄區某餐飲店的垃圾桶髒汙,尤其是易腐垃圾的收集容器的桶身下半部分,有明顯的黑色汙垢。靈隱中隊隊員在現場進行取證、勘查後,進行立案調查。在調查詢問時,該餐飲店表示店內有安排人員衝洗垃圾桶但不是經常清洗,最近有一段時間沒有清洗了。
  • 溫州蒼南:智能垃圾分類桶試行案例
    6月2日德瀾仕智能垃圾桶在溫州蒼南縣安裝測試完成,設備正式運行,本次安有智能四分類垃圾箱、廚餘其他垃圾箱、禮品兌換機、垃圾袋自動發放機等多款設備溫州智能垃圾桶案例智能垃圾箱,看起來實用,且標誌明確的垃圾分類設備,居民在完成註冊後,按照操作提示均可正確投遞,男女老少均適用。
  • 垃圾桶的分類四種
    智能垃圾桶垃圾分類分為四大類,可回收物、廚餘垃圾、其它垃圾和有害垃圾,所以垃圾桶也要分成四種,分別用四種不同的顏色來區別。從顏色分:可回收物用藍色,廚餘垃圾用綠色,其它垃圾用灰色,有害垃圾用紅色;從容量分:垃圾桶也有不同的容量,在社區採用240L的塑料垃圾桶,在單位和學校採購50L或120L的塑料分類垃圾桶;從材料質分:在社區大部分採用塑料材料,在道路和公園用玻璃鋼材料,也有採用不鏽鋼和鍍鋅板的;
  • 全格感應分類垃圾桶GA1開售 99元輕鬆完成垃圾分類
    【宅秘新聞】全格感應分類垃圾桶GA1目前已上架小米有品,售價99元,新品上線期間限時贈送垃圾袋90隻,有需求的朋友可以考慮入手。這款智能垃圾桶採用內桶雙色分體式設計,支持智能感應、超長待機、數顯觸屏等功能和配置。
  • 垃圾分類有幾種垃圾桶
    垃圾分類有幾種垃圾桶,天空就有幾種顏色對於垃圾,從小最原始的觀念就是不可隨意亂丟垃圾。但忘卻從何時起,我所住的城市大路上多了幾種熟悉又陌生的顏色。「媽媽,為什麼這個垃圾桶是藍色的?」媽媽隨後指了指垃圾桶上的字說這是可回收垃圾,藍色是我熟悉的,但其賦予的可回收含義我始終摸不清頭腦。直到家裡陸陸續續賣出了紙皮箱子汽水罐,漸漸地也就自己理解了其中的意義。顏色從不單行,天空中的藍總是有太陽熾熱的紅照映著,反光在大地的葉片上還有森林充滿未知的山洞裡。
  • 手抄報上繪出彩色分類垃圾桶
    9 月 26 日,長沙市源方環保公益發展中心走進湘龍街道水渡坪社區,對社區 40 多位小朋友進行垃圾分類宣講。    40多名小朋友參與手抄報活動    手抄報上,孩子們把家園、卡通垃圾桶、相對應的垃圾、正在正確投放垃圾的大人一層層畫上去,他們在手抄報上畫下對美好家園的憧憬。活動結束了,他們希望手抄報能成為現實裡的日常。
  • 垃圾四分類,難道家中要擺放四種垃圾桶麼?
    垃圾四分類,難道家中要擺放四種垃圾桶麼?難道,我們要在家中要擺放四類垃圾桶麼?其實,「兩桶一點」就足夠!兩桶是指廚餘垃圾桶和其他垃圾桶。一點是指可回收物堆放點。紙盒、塑料瓶、金屬、玻璃、易拉罐、舊衣物、快遞紙箱等體積較大的可回收物,可累積到一定的量之後拿去投放至可回收物收集點、智能回收箱、舊衣物回收箱。
  • 北京新版垃圾分類施行 這些小區的智能垃圾箱反遭嫌棄?
    一名居民表示,小區從去年開始安裝了智能垃圾箱,當時小區中還擺放著傳統垃圾桶,很多居民還是願意把垃圾投進傳統垃圾桶中。「一是圖個省事兒,二是當時運營的也不太理想,有的智能垃圾箱中都沒有垃圾桶。」從5月1日開始,小區撤掉了傳統垃圾桶,鼓勵居民將分好的垃圾分別投入相對應的智能垃圾箱。
  • 家用垃圾桶和戶外分類垃圾桶的區別
    戶外分類垃圾桶1、容積大小不同:戶外環衛垃圾桶大多採用120L垃圾桶或者240L垃圾桶的大型垃圾桶,家用一般採用20升垃圾桶/40升垃圾桶/60升垃圾桶的小型垃圾桶;2、垃圾分類不同:戶外環衛垃圾桶要求採用四色分類垃圾桶,即:可回收物、廚餘垃圾、有害垃圾和其他垃圾,家用分類垃圾桶只需要做到乾濕分類即可,即:易腐垃圾和其他垃圾;
  • 物聯網+智能垃圾分類回收系統解決方案
    目前,中國環境管理局所採用的模式都較為傳統,大部分處理垃圾的方式為每天固定時間固定車輛到各個地點進行回收,對於每個垃圾桶產生的垃圾量的相關信息及垃圾收集的作業情況掌握少。因此需要一個集垃圾信息及設施信息搜集、運輸車輛調度、垃圾分類回收等的平臺,實現集中管理調度,合理分配資源,實現垃圾收集處理效率的最優化。
  • 只有管理得好 居民才會叫好垃圾分類「鄰避效應」怎麼破?文二西路...
    老舊小區規劃建設時,垃圾分類還是天方夜譚,自然沒有考慮到垃圾房配套。現在要搞垃圾分類,需要一個垃圾房。居民都知道這是好事,可建在誰家後院都不樂意。看似很小的一件事,卻讓社區主任周密犯愁,「這段時間一直睡不好,協調會開過,居民意見也徵集了,明明是為整個小區好,居民說我不為大家考慮,就為了工作」。
  • 智能垃圾房實現垃圾分類新標杆
    德瀾仕智能垃圾房的垃圾投放方式,已經推行數月,居民垃圾分類習慣已經基本養成。智能垃圾房ZFL-2000L據悉,江蘇實施生活垃圾定時定點分類收集以來,將原來分布在小區各個樓道下的數百個垃圾桶全部撤除,改為數處垃圾房。
  • 智能垃圾箱讓垃圾分類成為城市的亮色
    在日益重視生活質量和環境保護的今天,垃圾分類已經成為一道「必答題」。而解除「垃圾圍城」「垃圾圍村」威脅,實現垃圾減量化、資源化、無害化,推行生活垃圾分類是一條必由之路。垃圾分類首先難在生活方式和節能意識的轉變,通過廣泛宣傳並建立長效激勵機制是一條可行的路子。近日,在位於重慶某街道社區內,多了一個深藍色的設備,這臺新設備的出現,吸引了不少居民的目光。這就是引入的智能垃圾分類系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