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友您好!今天帶大家瀏覽《鄉村世界》,尋找鄉土文化那些不為人知的秘密,那就聆聽河南鄉音,品讀河南故事,更多精彩請點擊「關注」品讀【金鎖印刻放異彩,「一墨淨土」50載,「舞墨」先生王留鎖】
筆之柔鋒腕生奇,濃淡枯潤字通靈。
在庚子年的河南三門峽書壇,提起王留鎖先生,墨海翻浪。
2020年 4月30日,三門峽市書協舉辦:一墨淨土——王留鎖書畫篆刻作品研討會。三門峽市文聯黨組書記、主席劉佰洋,省書協副主席、市書協名譽主席張高山、市書協主席宋高峰以及市書協主席團成員、專家組及骨幹作者共40餘人參加了研討會。
王留鎖,中國書法家協會會員,中國煤礦書法家協會會員,河南印社社員,洛陽理工學院藝術學院客座教授。近期,由河南人民美術出版社出版的《一墨淨土——王留鎖書畫篆刻作品集》,匯集了他近幾年來的精品力作40餘幅,書法、篆刻、國畫、詩文俱全。書法以大篆為主,兼及楷書、草書。篆刻直追古璽印,國畫以寫意荷花為主,全面反映了他在藝術創作方面的學術成果及為藝的心路歷程和藝術造詣。
研討會王留鎖先生給予評價:性格內斂,書道雙修,為人正直,低調訥言,乾乾淨淨,如同他的金文一樣,淳樸閒靜;研習經典,找準定位,深居簡處,鍥而不捨幾十年,不隨境轉,不為情亂,書藝日精,精神可嘉;書法篆刻雄渾精嚴,清澈儒雅,線條凝重,變化多姿,古意盎然,令人讚嘆!
書法者,法者道也;書者,感悟天道,行於人生。
王留鎖先生對書法藝術的追求,用「痴迷」來形容再恰當不過了。八歲蒙庭訓學習書法,由顏真卿《多寶塔碑》築基。1994年皈依釋門,1995年皈依道家, 悟修身、治學之道。幾十年來深居簡出, 虛己慈心,努力克己化性。
工作室名曰「一墨淨土」,於喧囂鬧市之中,訥於言、敏於行、慎於獨,一點一滴的探求,一步一步的印證,給自己一個明明白白的交代。
歲月不居,時光荏苒。近30年的今天,對於每一位墨海親歷者來說,心底都會留有一本永不褪色的影集,那便是一段難以忘懷的回憶,那更是一份難以割捨的情愫。
讀王先生書法,那就是筆下乾坤大,紙上韻味濃;提按頓挫、橫豎撇捺便王留鎖先生的藝術人生。
王先生大篆以鐘鼎文為基調,融匯了秦漢簡牘,用筆率真自然,線條樸實沉穩,筆法顧盼有致,不白明快,莊嚴中不失禪定意境。
小楷覷鍾繇,源古簡,沉雄高古,狀態澹泊。行草書沉靜雅致,挺秀飄逸,精神自出;其大草恣肆雄強,縱橫不群,迅疾駭人。勢來如風檣陣馬,氣吞山河;勢去如平湖秋月,靜影沉璧。時而顯高山飛瀑、夏雲奇峰之狀,時而顯驚蛇入草、飛鳥出林之態。
篆刻主攻古璽印,追求厚樸,高穆靜謐,自然妙成,白文用刀挺健爽利,古樸厚重,佛肖隨緣天成,寓意其中。
神韻與靈氣,是王留鎖先生書法藝術的突出特點。幾十年的藝術修煉,先生將中國古文化融匯於書法之中,以自身修養為魂,賦予其書法作品的一種神奇的力量,詮釋著博大精深的中華書法藝術精髓。
撰文丨李健
書法家簡介:
王留鎖,一九六二年生,字雲來,號一默,筆名道元,別署王伯,現供職於河南省義馬市文化館。中國書法家協會會員、中國煤礦書法家協會會員、河南印社社員、洛陽理工學院藝術學院客座教授。政協義馬市委員會第五、六、七、八、九屆委員會委員。
1995年皈依武當山, 悟修身、治學之道。二十餘載深居簡出,砥礪前行,步步印證。工作室命曰「一墨淨土」, 於鬧市之中,訥言、敏行、慎獨,潛心學問。近三十年,主修鐘鼎文與古璽印。
學術論文榮獲國家文化部「蒲公英獎」論文最高獎、「精英人才獎」;河南省文化廳「蒲公英獎」論文金獎。作品榮獲中國書協全國第二屆冊頁書法作品展最高獎;全國袁崇煥杯書法大賽最高獎;第四屆全國「康有為獎」書法評展 優秀獎;入展中國書協全國第四屆正書大展入展、全國第二屆杏花村杯電視大獎賽、全國第三屆扇面書法藝術展、全國第四屆扇面書法藝術展等;多幅作品被權威藝術機構永久收藏及鐫刻勒石。2019年11月,《王留鎖書畫篆刻作品集》河南美術出版社出版發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