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4年的雅典,110米欄的跑道,一位黃色皮膚的中國選手如同一道閃電划過天空,將自己的名字刻在了最高領獎臺上。他就是劉翔,意氣風發少年郎,中國製造,國人驕傲,世界目光。
劉翔的整個運動生涯都配得上中國驕傲。48次世界大賽,36次冠軍,6次亞軍,3次季軍。他是真正意義上在跑道上正面擊敗過黑人選手的中國人。
在這裡先講一個冷知識,劉翔並不是最開始就選擇的110米欄項目。在小學四年級的時候,劉翔進入上海市普陀區少年體校主練項目跳遠,也許那時的他滿腦子都是想著如何在跳遠屆練出一番成績。直到時間來到1996年,在一次跑步比賽中,劉翔被當時教練方水泉看中,然後才開始正式開始跨欄。
在那年的上海市少年田徑錦標賽上,劉翔成績不錯,取得了乙組冠軍,這是他個人印象中獲得的第一個跨欄冠軍。在接下來的1997年到1998年,劉翔都有著合格的成績與表現,不僅再次收穫了少田徑錦標賽乙組冠軍,在接下來的全國青少年比賽裡他又收穫了全能項目的全國第二名。
劉翔後面的成功離不開他的教練孫海平。就好像每一個成功人士都離不開那個對他指點迷津的伯樂。孫海平教練不僅僅只培養出了劉翔一位名將,史冬鵬,馮雲,陳雁浩,談春華都經過他的培養,甚至後面劉翔的師弟謝文駿也經歷過他的指導。同時,他也表示過2016年將是他最後一次作為教練出場。當然這些都是後話。
優秀的教練配上願意付出並且聰明的運動員,出成績就只是時間問題。孫海平教練給劉翔的策略裡面就有一條叫做,以賽代練。意思是通過比賽代替訓練尋找狀態,在比賽中找到問題,然後再通過訓練解決問題,這是劉翔整個運動生涯最常用的一種訓練方式。
事實證明,孫海平和劉翔之間有著不錯的化學反應。劉翔也在用著一次次一次更快的成績證明自己的個人實力。其實在雅典奧運會奪冠以前,劉翔就已經在各項賽事上開始嶄露頭角。
2000年10月和11月,劉翔在賽事裡分別取得了第三名和第四名的個人成績。當時間的車輪來到2001年,劉翔在世界大學生運動會上收穫冠軍,這也是他個人收穫的第一枚世界冠軍。在接下來的兩年裡,他越跑越快,擊敗的世界名將也越來越多。在2004年的日本大阪,劉翔力壓阿蘭詹森奪得冠軍,這也是劉翔第一次擊敗阿蘭詹森。
於是,這個越跑越快的亞洲小夥子吸引了越來越多的人的關注,他也並沒有停止對於速度的追求,就這些在一路奔跑的過程中時間來到了本文開頭提到的雅典奧運會。雖然這已經是十幾年前的事情了,但是所有的場景仿佛就在昨日,用過去所有的努力作為鋪墊,承載著國人的希望之光,他用12秒91的成績拿下金牌,追平世界紀錄。這也是中國男子田徑項目的第一個世界冠軍,這也是劉翔個人收穫得第一枚奧運金牌。
誰說黃種人不能進奧運前八,我今天就要證明給大家看。我是世界冠軍。
那一夜這個青年才俊的亞洲小夥子名字開始流傳開來,所有人都開始對他充滿期待,人們開始不滿足於眼前的現狀,目光投向下一個四年的北京奧運會。
帶著勝利女神的眷顧,國人的期待與世界的目光,劉翔踏上了自己新的徵程。從2004到2008奧運會之前,他都有著不菲的成績和表現。
2006年7月12日,在洛桑舉辦的國際田聯超級大獎賽上,他以12秒88的成績奪得冠軍,打破了世界紀錄,這也是劉翔在世界賽場上取得的最好成績。
同年九月九日在斯圖加特,他跑出了12秒93,不僅奪得冠軍,還打破了賽會記錄。這也是中國選手第一次奪得國際田聯總決賽冠軍。
接下來的2007到2008年,劉翔都繼續保持著自己的良好發揮,一直在北京奧運會之前國人對他的期待來到了頂峰。
每一個職業選手都會在自己的職業生涯遭遇到傷病的困擾,劉翔也不例外。
在取得成績的背後,劉翔付出的是自己的跟腱斷裂。這種傷病不同於其他跌打損傷,這是一種對運動員職業生涯幾乎可以進行死刑宣判的傷病,著名籃球運動員科比,凱文杜蘭特都在自己的職業生涯過程裡經歷過這種傷病。
臨床上學上各種案例表示,在高強度運動過程中導致的跟腱斷裂雖然可以恢復,但是會對運動員的爆發力大打折扣,科比在傷愈復出後運動能力打了折扣,杜蘭特為了自己的職業生涯考慮而是選擇修養生意。更何況是對於劉翔這樣依靠雙腿不斷向前奔跑的田徑選手。
當那天劉翔因為傷病退賽的消息傳來時,一片噓聲傳來。各種輿論在網上興起,他就像一個全民罪人一樣默默的承受著輿論的審判。沒有多少人去關心過他的情況,就連翔也被人改成了一個帶有惡臭味的詞語。
伴隨著爭議與謾罵,又或者是一種聲討。他只是默默的承受著一切,然後跟往常一樣的練習,一個一個欄架之間一次又一次。也是跟平日裡一樣的康復訓練,遵守醫生的指導。
對於大多數人而言,再一次聽到劉翔的名字是在09年9月20日在上海舉辦的國際田聯大獎賽,他以13秒15的成績拿到了亞軍,這是他受傷以後第一次參加比賽。
在接下來的全運會,亞洲田徑錦標賽上,他都收穫了冠軍。沒有太多的話語和表情,只是跟往常一樣跨過一個又一個的欄架,這樣的舉動仿佛在向全世界訴說,那些現在被稱為災難的終究會讓自己更強大。
這樣一個曾經承載著全民的希望,又被跌落過谷底的一個選手,比起英雄我更喜歡用競速飛人去描述。因為他屬於跑道,他就似乎是為這項運動所製造的一樣。故事的前半段就是意氣風發少年郎,故事的後半段就是一場自我救贖。
兩次奧運會都以退賽收場,你說心裡遺憾嗎。遺憾是肯定的。因為所有人都希望自己的英雄是完美的。
於是,當時光的列車帶著他來到了旅行的終點站。退役儀式上的他靜靜的站在那裡,深情地目光望向遠方,滿眼都是那個在雅典意氣風發的自己。
還是那輛時光的列車,驚動了歲月,無情了時光,人生的起起伏伏就在其中體現,眼裡似乎進了沙子,北京與倫敦的經歷歷歷在目仿佛就在剛才。
最後,時光的列車來到了旅程的終點,他就靜靜的在那裡看著自己對面的欄架,最後一次的目光望去,欄架的那頭似乎站著那個曾經的自己,背起行囊滿臉稚氣準備尋找夢想的模樣。
他就是這樣,從最開始一直跑一直跑,然後到現在他累了停了下來。就好像曾經日復一日的訓練,他拿起一根毛巾擦了擦汗水,然後回首對著熟悉的欄架露出了笑容,然後轉身離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