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疫女將軍、被授予「人民英雄」國家榮譽稱號獎章的陳薇,研發疫苗半年,頭髮由黑變白。
近期,這個話題位居熱搜前列,引發網友一片心疼。
這才是黨員幹部的先鋒與標杆!這才是中國人該知道的明星!這才是年輕人該去崇拜的天后!
「我們承擔更多的危險,人民就更安全。」陳薇接受採訪時落淚的畫面,也在網上刷屏。
在一幀幀的截屏最後,一句「為什麼不把事情做到極致?」的結束語,道出了其傳奇功勳背後的成功之道。
(一)
今天上午,全國政協委員專題視察團視察情況交流座談會議在武漢舉行,包括中國工程院院士王辰、陳薇在內的數十名全國政協委員參會。
「全世界(新冠疫苗)第一針打在武漢。」陳薇說,武漢人民是英雄的人民,「我把武漢當作自己的家」。
「3月16日,全世界第一針疫苗打在武漢,而且第一份全世界公布的人體數據也是武漢的數據。」陳薇說,「當時我是有點猶豫的,疫苗也有很多未知因素,武漢暫時關閉了離漢通道,志願者到哪裡找……」她說,湖北省委省政府給予了很大支持,武漢志願者們也令她非常感動,招募108名志願者,結果2天時間5000多人報名,二期志願者很多都是一期志願者的家人,甚至有夫妻兩人來打的……
很多人不知道,陳薇院士不但是研製疫苗的人,還是疫苗的第一個接種者。有網友稱,神農嘗百草,陳薇第一針,這才是真正的國士無雙!
1988年,陳薇從浙江大學化工系畢業,被保送進清華大學生物化工專業攻讀碩士,那時的她長發飄飄,活脫脫一個校園女神。
畢業後,陳薇有大把高薪工作的選擇,但她卻前往軍事醫學科學院微生物流行病研究所工作,從那一刻便開始天天與病毒打交道。科研不是一蹴而就的事,很多人都在長年累月的失敗中失去了繼續的動力,她卻一直堅持己心,過著單調清苦的部隊生活,時時刻刻泡在實驗室裡。
2003年非典,37歲的陳薇受命研製非典疫苗,她和隊友一起,每天工作八九個小時,儘量不吃不喝不上廁所,通過近兩個月的奮戰,終於研究出了「重組人幹擾素ω噴霧劑」。這個藥劑被送到了一萬多名醫護人員的手上,這些醫護人員使用後無一人被感染。
2004年,在有了非典的經驗後,陳薇決定開始攻克伊波拉病毒,這個病毒曾於1976年出現,當時導致55個村莊生靈塗炭,還沒有成功研製疫苗。
2014年,伊波拉病毒捲土重來,導致西非有萬人死亡。為了國土安全和人類健康,陳薇帶領團隊去到了伊波拉疫情最嚴重的國家獅子山。當年9月,在她及團隊的努力下,全世界第一支伊波拉病毒疫苗誕生了。
整整十年的時間,才在無數的失敗中走出了一條成功之路!
陳薇曾說:如果一個人20多年堅持一個研究方向,專注做一件事,只要方向正確,方法得當,換了誰都一樣會成功。
(二)
「這個世界上,一百萬人裡才有一個主角,而這個主角必定是把事情做到極致的人。」——電影《無雙》
人生最大的精神享受就是自我實現。我們活在世上,必須知道自己究竟想要什麼。一個人認清了他在這世上要做的事情,並且認真地把喜歡的事情做到極致,所謂成功就是自然而然的事情。
一代書畫宗師齊白石,存世作品近4萬餘幅,比高產的畢卡索還多。
齊白石出身貧寒,11歲開始打柴,放牛;13歲開始扶犁,插秧。直至27歲才正式開始學習畫畫,他一天不畫畫心慌,五天不刻印手癢。
初學篆刻時,齊白石經常不得要領。一次,他的朋友告訴他學好篆刻有個竅門:挑一擔拙石放家裡。隨刻隨磨,等到刻上三四個點心盒,石頭磨成石漿的時候,你的功夫也就到家了。
於是,齊白石真這麼做了。他弄回許多石料,刻完磨掉,磨完再刻。屋內一個地方弄溼了,換個地方再繼續,直到整個屋子沒有一塊乾爽的地方為止。
日復一日,年復一年。當一擔拙石都化成了泥,齊白石練就出了獨樹一幟的篆刻藝術。
多年後,齊白石回想起學習篆刻的經歷,寫下這樣兩句話:「石潭舊事等心孩,磨石書堂水亦災。」
齊白石有句名言,「不叫一日閒過」。在生活艱難的時候,賣一張畫的錢還買不到一顆白菜。但不論生活如何艱難,他仍每天堅持作畫,終於在60歲,聲名鵲起,迎來事業爆發。
(三)
把一件事情做到極致,等同於修行。
《尚書》有言「惟精惟一」,就是告誡人們把心思定下來,一心一意把事情做到極致,像庖丁解牛,梓慶削木。
怎樣才能做到「惟精惟一」?《傳習錄》中王陽明弟子問。
王陽明答:「『惟一』是『惟精』的主意,『惟精』是『惟一』的功夫,並非在『惟精』之外又有一個『惟一』。『精』的部首為『米』,就以米來作比吧,要使米純淨潔白,這便是『惟一』的意思。如果沒有舂簸篩揀這些『惟精』的工夫,米就不可能純淨潔白。春簸篩揀是『惟精』的工夫,其目的也不過是為了讓米純淨潔白。」
博學、審問、慎思、明辨、篤行,都是為了獲得「惟一」而進行的「惟精」功夫。說白了就是朝著心目中唯一的最高目標須臾不斷地努力,不達目的決不罷休。
簡單的事情重複做,重複的事情用心做。專心做好一件事,屬於你的,上天一樣都不會少給。
作家畢淑敏說過:「人生本沒有意義,我們每個人,都要為自己確立一個意義。」
反過來,這份意義才鑄造出我們生而為人的價值,我們也會成為自己的英雄。
日本「壽司之神」小野二郎,是全世界年齡最大的米其林三星級廚師。
他的一生,有50多年都在做壽司,研髮菜品、挑選食材、掌握力度、鮮味把控等每個細節,親力親為,精益求精。
在他的店裡做學徒,從擰燙毛巾開始練手,然後才是學會用刀,學個十年的刀功,才開始學習煎蛋,每一個過程都是幾近嚴苛至極。
他曾說:「我一直重複同樣的事情以求精進,我總是嚮往能夠有所進步,我會繼續向上,努力達到顛峰,但沒有人知道顛峰在哪裡,我每天仍然感到欣喜,我就是愛捏壽司,這就是職人的精神。」
(四)
席勒說:「一個人真正的價值,並不在人生的舞臺上,而在我們扮演的角色中。」
正如周杰倫在《蝸牛》裡所唱:「我要一步一步往上爬,流過的淚和汗,總有一天我有屬於我的天,歷經的傷都不感覺疼;我要一步一步往上爬,小小的天,有大大的夢想,重重的殼裹著輕輕的仰望。」
美國女孩兒莉絲·默裡,出生在紐約貧民窟,父母吸毒,她從小就在在毒品、愛滋、飢餓中度過童年。直到她15歲那年,她拼盡全力維持的家庭最終破碎,她開始流落街頭,撿拾垃圾,偷東西。
可是,莉絲並不甘願一直過這樣的生活。她知道,自己的生活之外還有一個光鮮明亮的世界,只是她與那個世界始終相隔。她鼓起勇氣,重返高中,用兩年的時間完成了四年的課程。並獲得《紐約時報》一等獎學金,憑藉優異成績進入哈佛大學。
後來,莉絲·默裡寫了一本《風雨哈佛路》的書,並被拍成了電影。
一個人的執行力和行動力,決定一個人的成就,要成功就要忍受眼前付出的辛苦和各種與目標無關的誘惑。
為了保證學習質量,莉絲·默裡隨時給自己設定鬧鐘,利用零碎的一切時間休息和學習。地鐵、走廊、朋友家成了她常借宿學習的地方。因為學習基礎差,她經常是第一個來學校,最後一個走;一次次克制住想出去玩的衝動……
許多人把原生家庭,當成自己的宿命。莉絲·默裡用自己的傳奇經歷,告訴我們:生命的意義,只能由我們自己定義;人這一生要逼自己優秀,然後驕傲地生活。
把事情做到極致,讓自己變得獨立和強大——因為只有你自己,才是今生最好的避風港。
(五)
「也許今天的道路會充滿泥濘、荊棘和沼澤,想要走過去,有可能會讓自己跌倒在泥濘中,也有可能被扎得遍體鱗傷,甚至讓自己深陷沼澤之中。但只要你能勇敢地走過去,你的人生便經住了考驗,會更加耀眼。」
卡耐基在《做內心強大的女人》中如是說。
信仰,有助於內心強大。因為,信仰的可貴之處正在於:它讓人們相信存在更好的世界,不同的世界,相信我們可以過上與以往不同的另一種生活,體會你從未體會過的愛。
誠如《聖經》中的這句話:「信就是所望之事的實底,是未見之事的確據。」
「我曾怯懦、崩潰、自我懷疑,內心裡有什麼東西腐爛了,惡臭燻天。直到我逃離大山,打開另一個世界。那是教育給我的新世界,那是我生命的無限可能。」
一個垃圾堆裡成長起來的女孩成為劍橋博士,並寫了一本自傳體的暢銷書《你當像鳥飛往你的山》,再次見證了信仰的神奇和極致做事的力量。
有些人之所以不幸,並不是因為過去或者環境,更不是因為能力不足,只不過是缺乏「獲得幸福的勇氣」。
秋風何必悲畫扇,我命由我不由天。
與其抱怨命運的殘酷,不如發揮自己的主觀能動性,去學習,去創造。就算生活給我們一手爛牌,也要把它打得精彩無限!這才是人生最好的奮鬥姿態。
為什麼不把事情做到極致?執著做事,惟精惟一,則平淡將化為激越,苦澀將化為甘甜。(黃志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