紐約地區是今年春季美國新冠疫情的「震中」,超過萬人因感染新冠病毒不幸去世,很多患者痊癒後仍然長時間受到後遺症折磨。紐約地區一些患者和醫護志願者今年年中以來成立了線上「互助小組」,為感染過新冠病毒的人群提供分享感受、相互支持的交流平臺。
莉薩·潘津諾是一名註冊護士,在紐約州長島一家連鎖康復機構工作。在該機構支持下,潘津諾今年6月創建了互助小組,定期舉行在線會議。她介紹說,雖然人們為自己能從新冠感染中恢復過來感到高興,但仍要面對疾病給身體和心理帶來的眾多問題,建立針對新冠康復的互助小組是應對這種狀況的一個好辦法。半年來,她一直為運作互助小組奔忙。
新華社記者日前參加了互助小組一次一小時左右的線上會議。會上,長島另一處康復中心的護士艾米首先分享了感染新冠病毒和應對後遺症的親身經歷。她說,今年3月自己在工作中感染了新冠病毒,雖然症狀不嚴重,但仍度過了一段黑暗時光,「感到害怕、擔憂和孤單」。
艾米說,到目前為止,她仍時常感到病毒帶來的影響,如刺痛、麻木、腿部發熱等。「這讓我緊張,但參加互助小組幫助了我。」
莉薩和艾米鼓勵大家講述各自的經歷感受,也強調參加互助小組代替不了看醫生,主要是通過分享經歷,幫助解決實際問題,回歸正常生活。
互助小組成員克裡斯蒂娜說,她11月初感染了新冠病毒,雖然是輕症,沒有住院,但現在仍感到氣短。她分享了用於放鬆精神和身體的呼吸和冥想方式,並希望通過交流,學習其他患者的經驗。
第一次參加活動的傑裡說,今年3月他從歐洲滑雪回到紐約時感染了新冠病毒,現在睡眠不好,經常半夜醒來。「我變得很抑鬱,什麼都不想做。」對此,艾米說,從情感上恢復的最好辦法是說出自己的感覺,釋放緊張。
弗蘭克是互助小組的老朋友,現在已經康復。他曾一度失去生活動力,甚至「不願意爬出被窩」。他說,後來,他意識到家庭責任,再次找到了生活意義,並想幫助他人。在互助小組,通過分享恐懼和焦慮,可以釋放緊張,互相支持。
會上,康復機構的醫生就新冠患者如何恢復運動提出了建議。艾米說,一些患者在痊癒後仍有持續的身體反應,更多人還會有情感上的副作用。但是,「大家都在一條船上,你並不孤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