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得在忘川幼年時,經常難以區分特攝、動漫以及動畫。三者之間的概念看似混淆,其實還是十分容易區分的。彼此之間的區別十分明顯,交互性也沒那麼嚴重。
特攝是特攝片的簡稱,最初是指運用了特殊技術而拍成的影片。動畫的概念其實不同於一般意義上的動畫片,動畫是一種藝術,它是集合了繪畫、電影、數字媒體、攝影、音樂、文學等眾多藝術於一身的藝術表現形式。
至於動漫,即動畫、漫畫的合稱,指動畫與漫畫的集合。所有的動畫、漫畫作品都可以稱之為動漫作品,但不可說動畫或者漫畫是動漫,因為動漫只是一個由中國本土創建的合成詞。
日本作為特攝起源之一,早在上世紀五六十年代就誕生了優秀的作品。但是,你知道日本有哪些著名特攝片嗎?
01《哥斯拉》
1954年,出於對核彈的恐懼和對和平的渴望。由圓谷英二和本多豬四郎監製的特攝電影《哥斯拉》問世,它開創了皮套電影的先河,同時哥斯拉也成為了一代人對怪獸的回憶。
《哥斯拉》是第一代怪物特攝片,也是日本流行文化及全球最知名的代表符號之一。哥斯拉成功主演了31部電影,也出現在其他媒體中,包括視頻遊戲,小說,漫畫,電影等。毫無疑問,哥斯拉的熱度至今仍未減少,目前已然挺進好萊塢。
02《金屬英雄》
這部特攝片首次放送於1982年,之所以被命名為金屬英雄,是因為其金屬質感的皮套,所以愛好者們以金屬英雄來稱呼。官方並沒有為該系列使用同一個劇中共用名,因此之後也開始使用金屬英雄作為其系列名稱
《金屬英雄》系列前後在造型、風格上都有很大差異,早期多以單體英雄為主,後期則多以團體英雄為主。但其大膽的構想仍在當時具有不俗的影響,其極具科技感的皮套設計甚至還影響了同時期好萊塢電影《機械戰警》的形象設計。《金屬英雄》系列當前已經衍生出17部作品!
03《奧特曼》
《奧特曼》系列是日本「特攝之神」的圓谷英二導演一手創辦的「圓谷製作公司」自二十世紀六十年代起推出的空想特攝系列電視劇、電影、漫畫、舞臺劇等作品。首次放送於1966年7月17日,這部作品在特攝圈中建立了「巨大英雄與怪獸對戰」的模式,開啟了一代特攝傳奇。
從昭和時代跨越到平成時代,再來到當代的令和時代,奧特曼的故事可謂是家喻戶曉,每個孩子的心裡都有一位光之英雄。
可是難以想像的是,早期的奧特曼卻更多反映了人類對自然的大膽猜想和對人性的疑問。後期續作雖因商業化模式而口碑下滑,但奧特曼的故事永遠不會停止,永遠不會消失。
04《假面騎士》
《假面騎士》系列是由石森章太郎原作、東映株式會社製作的日本特攝系列英雄故事,首次放送於1971年4月3日,截止到2020年,共有37位(重置系列和番外系列未被算入)主角騎士。
假面騎士系列更加突出了人類的悲慘,早期作品的主題大多為「藏在假面下的悲傷」,皮套設計較為恐怖,劇情多為改造人在戰勝邪惡組織後卻以悲劇的形式離開。(像《假面騎士v3》、《假面騎士x》等)
直到平成時期才逐漸出現「成長與羈絆」等主題,也逐漸誕生了一個個主題不同,寓意不同的騎士。因此,該系列也收穫了不同年齡段的受眾,也正是如此才引申出更多的假面騎士後續作品。當然,《假面騎士》最多的還是爛梗!
05《超級戰隊》
《超級戰隊》與《假面騎士》一樣,同為東映製作,首次放送於1975年4月5日。作為一個非常龐大的特攝系列片,超級戰隊與奧特曼、假面騎士共同構成日本特攝鐵三角,它們被稱為為「三大特攝」。在《超級戰隊》系列至今為止45年的悠久歷史中,共誕生了45支風格迥異的戰隊,也是擁有最多續作的特攝系列。
與《假面騎士》不同,《超級戰隊》的風格更傾向於兒童。其看點為巨大機器人與性格不同的五色戰士,怎麼把這些不同個性的隊員捏合成一個整體也是本系列的一大特色。這個構思在當時來說,無疑是創新的,因為它擺脫了「英雄一個人作戰」這種以往常規的束縛。
當然,除了以上幾部經典的特攝作品,還有像《鐵甲小寶》、《日本沉沒》等特攝作品。作為特攝大國,日本的特攝作是數不勝數的。
除了日本之外,中國同樣有著不少精彩的特攝作品,同樣伴隨著不少同學走過童年。例如《金甲戰士》、《鎧甲勇士》等等。
無疑,日本的特攝片已經走到了時代領先者的地位,兩者差距很大,但忘川相信中國特攝作品也會在不久後的將來樹立一面特攝大旗!
想了解更多精彩內容,快來關注ACG忘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