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廣網上海12月16日消息(記者吳善陽)上海交通大學中國企業發展研究院昨天發布「2020-2021年度中國上市公司競爭力百強榜」。今年是該院第四次發布上市公司競爭力百強榜,榜單通過學術研究與業界反饋結合的方法製作,旨在挑選出未來中國經濟發展中堅力量的百強企業,促進證券市場良性發展,提高資本市場資源配置效率。
上海交通大學安泰經濟與管理學院副院長田新民、交大中國企業發展研究院院長餘明陽、交大安泰會計系主任夏立軍出席發布會,發布會還邀請了數名業界專家做分享報告和圓桌討論,包括申銀萬國證券研究所首席市場專家桂浩明、華鑫證券首席經濟學家何曉斌、海通證券上海分公司總經理曹雪松,交大中企院企業競爭力研究所所長馬紅漫博士主持。百十名上海交大師生共同參加此次會議。
田新民副院長在致詞中表示,安泰作為一個國內領先、國際知名的現代化的商學院,秉承「紮根中國管理實踐,推動社會經濟發展,完善經濟管理理論」的方針,承擔著「做一等學問、鑄一等人才、成一等事業」的使命,在持續做好科研和教學的同時,緊密聯繫實踐、服務社會、服務實體經濟、致力於推動產業和企業的發展。百強榜的持續編制和發布,也體現了安泰的這一理念。競爭力百強榜試圖從中立的視角出發,結合今年內外部環境形勢,獨立篩選出成長性穩健性兼顧的中國百強競爭力企業,排序具有客觀性、真實性和獨立性。製作該榜單能夠為證券市場投資者提供重要的價值參考坐標,有助於推進資本市場的多層次發展,同時能夠為中國企業的發展和競爭力提高提供參考價值。
作為上市公司競爭力百強榜最早的倡導者和指引者,上海交大中企院院長餘明陽回顧了做榜單的最初想法:現在的股市人們更多關注的是股價,我們想更多的關注一下背後的價值,現在的二級市場更多的關注是現在,我們能不能更多的關注未來,我們能不能考慮未來的競爭力。這樣一個課題由大學來做是有意義的,因為券商和基金可能更多的關注是表現,他們有很明確的盈利目的,而大學可以研究一些更加形而上的東西。在當下這樣一個百年不遇的大變局當中,對企業未來競爭力的把握和拿捏,顯得格外重要,所以中國企業發展研究院願意把百強榜的推廣持續做下去,關注更優質的企業,讓國家的經濟由高速發展真正走向高質量發展。
研究團隊首席專家交大安泰會計系主任夏立軍教授介紹介紹了榜單的意義、目標、方法,和結果及分析。夏立軍教授認為:中國的GDP居世界第二,但人均GDP離發達經濟體還有漫長的距離,這個距離應該靠什麼彌補?可能傳統的增長方式越來越不能勝任,未來更需要科技驅動,需要資本市場驅動。因為銀行是一個債權人,是非常保守、不願意承擔風險的,而資本市場恰恰願意承擔風險。未來資本市場可能會走到舞臺中央,而不再是像過去那樣銀行在中央。中國上市公司競爭力百強榜的意義在於弘揚優秀的企業家精神和穩健成長實業經營理念,對衝投機炒作、引導理性投資和價值投資理念,促進資本市場資源配置效率提升和實體經濟發展。企業之間的競爭是殘酷的,大浪淘沙優勝劣汰,研究團隊希望識別出一部分優秀的企業,給投資者一些參考,同時也是對企業的一種鼓勵,通過學術研究的一些基本理論原理,加上數據,來識別競爭力,最終形成一個百強榜,這是百強榜的目標所在。研究團隊認為,優秀的企業既有成長性,同時又有穩健性,這是競爭力的構成,而競爭力主要來自於兩方面:運氣(先天的選擇) + 努力(人工選擇),這是百強榜所使用的方法。
榜單結果顯示(百強榜是按照股票市值大小來排名),最優秀的企業市值大多處於200億到2000億之間,從地區分布來看,主要是來自於廣東、浙江;從行業分布來看,主要集中在醫藥、食品飲料等大消費行業。
申銀萬國證券研究所首席市場專家桂浩明做了主題為「尋找新時代的企業競爭力」的分享,解讀了股價走勢的差異是否反映競爭力(市場的有效和失效、市場的中長期視角、市場的短周期行為),當前投資者看重什麼樣的競爭力(從規模化到頭部位置、從生產型到研發驅動、從淨利潤到資金效率),對當今環境下的競爭力要素分析(研發投入佔比、經營現金流量、產品更新速度),結構性行情中的競爭力概念重塑(結構性行情的競爭力價值、變化中的競爭力因素權重、企業非經營因素的競爭力),隱形競爭力及其在市場中的影響(公司治理結構是隱形競爭力、公司價值評判中的治理因素、2021年需要重視隱形競爭力)等問題。
華鑫證券首席經濟學家何曉斌發表了主題為「明年資本市場與期貨期權市場交易的配置機會與風險控制」的演講。他認為A股相比國際主要指數,目前估值合理,仍具優勢,並且疫情後中國經濟恢復更好,股市基本面相對比較優秀。
明年應該輕指數、重行業和個股,後疫情時代主線為疫苗產業鏈,中期景氣向上主線為新能源汽車產業鏈和軍工板塊,長期核心資產主線為消費(白酒、乳業、休閒食品)和醫藥(創新藥、醫藥服務等),產業型主題機會在於農業種植、5G應用、券商、第三代半導體。針對於債券市場配置機會,他有以下三個觀點,利率債:利率中樞全年略微上移,走勢前高后低;信用債:堅持城投信仰,關注錯殺優質產業債;可轉債:兼具股債雙重特性,熱度高。
圓桌討論環節,出席嘉賓與各位老師以「後疫情時期的資本市場走向探討」為中心,就疫情對中長期投資的影響交流了各自的看法。曹雪松認為,時間線拉長來看,疫情影響不大。桂浩明先生覺得這首先是一個醫學問題,如果疫苗有效則影響不大,現在很難做預期。現在從宏觀層面來看,大量投放貨幣的現象肯定會改變,沒有國家可以承受像這樣投放貨幣。微觀上來看,生活發生很大改變,例如線上會議增多。明年不知道會發生什麼,所以把預期降低一點。餘明陽教授認為,疫情表面上影響很大,因為生活發生很大改變,但是從競爭力角度來看沒有影響,因為優質企業恢復能力很強。此外,餘明陽教授覺得應該心態放平和一點,無用之用實則是大用。何曉斌認為疫情還有待觀察,資本市場角度是利多。夏立軍教授認為,從宏觀來看,優質企業應變能力強,強者更強,能抗住風雨的都是優質資產。